文化活动中心可研_第1页
文化活动中心可研_第2页
文化活动中心可研_第3页
文化活动中心可研_第4页
文化活动中心可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镇双坑村库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年五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第四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第五章 建设方案第六章 抗震、土地利用及绿化第七章 节能及环境保护第八章 项目实施计划及投资估算第九章 社会评价第十章 结 论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建设单位:(三)项目法人代表:(四)项目设计单位:(五)项目建设地点:(六)基本情况:双坑村地处闽江中游北岸,系水口水电站库区移民重点村,于1990年搬迁复建,全村现有人口1090户、4346户,其中移民1078户、4308人。土地面积1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0亩,人

2、均足0.2亩,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800万元,村财收入15万元,人均纯收入4800元。二、编制依据1.建设部1997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规定;2.国家建设部建质200384号文关于颁布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版)的通知;3.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依据资料及关于“双坑村库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思想和使用要求。4.我国现行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及定额。三、编制原则1.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规范。2.积极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项目现有的设施及用地情况。3.根据文化活动中心设计总平面布置,结合长远发展,合理进行布置,节约用地,积极采用新技术、

3、新材料、节约能源、节省投资,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立面造型,进一步美化环境。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概况我单位在接受了该项目进行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后,组成了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对“双坑村库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此项目基本情况,重点了解了“双坑村库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对目前及以后发展的需求状况以及水、电、暖供应情况,收集了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规划定额等大量资料;根据该工程现状进行了多个方案的比较,并提出了推荐方案,对“双坑村库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初期设计。重点对双坑村库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方案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

4、析、论证,全面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完成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五、建设方案本项目规划拟建三层,框架结构。六、综合评价结论新建双坑村库区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双坑村农民休闲公园内,不占用农田。项目建设是必要、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性古田县黄田镇双坑村原来没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了认真落实中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双坑村计划建设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平方米。中心内设图书馆、信息室、农民书屋、娱乐多功能活动室、画室等设施,该中心是集图书、阅览、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建成后将

5、对丰富黄田镇双坑村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味,拉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全村乃至全镇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适时的,也是十分必要可行的。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一、建设规模本项目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2.1万元。资金来源:由上级拔款及自筹解决。二、建设内容项目包括阅览室、图书室、电脑房、电视播放室、娱乐多功能活动室和画室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其中:一楼为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娱乐多功能活动室,二楼设为阅览室、图书室、电视播放室,三楼为画室。对活动中心前的休闲广场和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第四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一、场址

6、选择1、场址位置项目拟建场址位于双坑村农民公园内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本项目所用地为公共建设用地,属于规划内建设用地。 建筑面积820平方米。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双坑村位于闽江中游北岸,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以东北风,夏秋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具有冬短夏长、春秋对峙的特点,一年之中,七月最热,一月最冷,平均气温20.02,年降雨量1417.3毫米,无霜期达345天,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形成独特库区气候。2、地质:双坑村属山区丘陵地带,部分为中古代侏罗纪火山岩所覆盖,形成山岭和河岩相间的地表形态。山地大部分以黄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湿润、肥沃。3、交通条件项目位于村内

7、,交通通畅便捷。4、供电条件电力供应有保证。5、供水条件本工程的水源由黄田镇水厂提供,能满足工程的要求。6、施工条件项目场址交通便利,施工场址宽阔,场址电力需临时接线,水源可通过临时管线进入场区,当地的建筑材料供应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距居民区较远,施工产生的噪音,不会对周围有较大影响。第五章 建设方案一、工程设计理念1、工程设计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具有使用性、创新性、超前性、标志性、特色性,体现一定的建筑风格,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体现和谐进步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2、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注重个性特色环境的创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交往空间的营造,方便移民群众。3、在“美观、经济、

8、实用”的前提下,既要强调特色、局部以及整体建筑的个性,又要注重建筑整体风格的协调,重点突出标志性建筑。4、注重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和融合。5、内外装修与造型不过于追求豪华材料和繁琐的造型,要最大化满足建筑功能需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通过普通材料的灵活运用和处理,体现教育建筑的风格特点。6、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依据社会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塑造富于变化的建筑室内空间,以满足使用性和空间环境质量要求。二、建筑设计1、设计依据本项目使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有: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三、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3)混

9、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1-882、结构方案方案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努力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四、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基础资料。2)国内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版)(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

10、)(6)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3)2、设计范围根据规范和设计委托书要求,本专业设计范围为:给水、排水、消防3、给水本工程卫生洁具给水,大便器采用脚踏式自闭阀,小便器采用挂式小便斗。4、排水1)排水量: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为10m3 /d。2)排水系统本工程室外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分流的排水体制。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屋面雨水均外排至室外雨水管网,汇流后排入雨水管网。5、管材室外的给水、消防管道采用给水球阀墨铸铁管,胶圈承接连接;室外的污水、雨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11、,抹带接口。 室内的生活给水管道采用塑料管,卡套连接;消火栓给水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焊接;室内重力流污水管、立管采用u-pvc螺旋排水管,横管采用u-pvc排水管,粘接。五、环保与节能设计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程(db13(j)24-2000)的要求进行维护结构热工设计;采用低能耗的高效产品;在设计中考虑运行调节以便于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运行效率。厕所设排气装置,从屋顶高空排放。六、电气工程设计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2、设计范围本专

12、业设计范围为室内变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 3、防雷接地系统在建筑物顶层设避雷网,利用建筑物柱内筋作防雷引下线,基础钢筋网做接地极,辅助人工地极。引下线与接地网及层面避雷网可靠焊接。组成防雷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 直接接地。设备接地、通讯等电子设备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共享接地装置,要求综合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七、消 防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2、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为多层砖混建筑,属三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3、消防通道及消

13、火栓设置本项目消防通道设计宽度4m,室外设消防栓,室内按规范布置消火栓,保证同时有两股水柱达到室内任何部位。4、安全疏散本工程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设置人员对外出入口,安全疏散楼梯等,能够满足安全疏散要求。5、消防给水消防用水量标准:室内消火栓:15l/s,火灾延续时间2h室外消火栓:10l/s,火灾延续时间2h消防给水拟采用消防与生活给水联合给水系统,消防系统室外管道均采用给水铸铁管。6、灭火器配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在室内的各层设置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第六章 抗震、土地利用及绿化一、抗震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二、土地利

14、用本项目用地为公共建设用地。三、绿化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弱噪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本项目拟建的双坑村库区文化活动中心交通方便。本项目规划系根据本地块情况和周边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依据总体规划布置绿地,构建苗圃,在院区内种植易栽种、成活快、观赏价值较高的花草树木,并依据地形地貌建筑花坛,摆放积极向上、格调优雅的雕塑小品,使得空间有松有弛,有动有静,层次丰富、流动,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环境。第七章 节能及环境保护一、节能分析1、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国家要求 “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外墙和屋面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15、 办公楼和活动室热指标为70w/m2。 照明:照度标准为300lx。 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水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屋顶0.6;外墙0.55;地板0.5。 门窗密封性指标:不低于国标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级水平,相当于窗户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l2.5m3/(m.h)。2、建筑节能措施 (1)办公室和活动室构筑物等所用的建筑材料均采用相应的节能材料,以取得节能效果。控制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水平(外墙、屋顶、地板传热系数值和门窗密封性性能指标、级别)。单位面积能耗指数要达到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2)在灯具选择中,采用节能型光源。照明要充分利用自然光

16、并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光源,节约电能。办公室和活动室内照明选用紧凑型荧光灯,走廊及楼梯间照明采用定时供电、声控、光控、红外等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以达到节约照明用电和延长照明产品寿命的目的。二、环境保护1、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对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袋装化,院内分设垃圾点统一收集至垃圾转运站。由于项目污染物有限,而且设计对其分别进行了处理,所以本项目建成后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不会对现有生态环境产生污染,而且通过建筑四周绿化布置,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周边环境状况。2、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定点集中堆放,及时清理外运的方式处理,以保护环境。尽量减少

17、噪声污染,晚间施工技术特殊需要外,应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本项目设计遵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程(dbj2000)的要求,建筑材料选用建设部规定的新型节能材料,各种设备均采用节能、低噪声产品。照明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卫生器具采用非手动开关。断流水池内设二次消毒设施。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腐化处理后排放。雨水经收集后排入雨水管网。通风设备均采用低噪声、低振动、环保型的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源的产生。3、项目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及措施1、项目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及措施本项目建设期间,工程施工等活动产生噪间、扬尘、建筑垃圾等将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在项目实施期间,可要求施工承包单位按有关部门的规定

18、,采取必要的降噪抑尘措施,降低和消除施工期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a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可通过用水喷淋降尘,定期洒水清扫,水泥等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车辆运输过程中进行遮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等措施。b选用低噪声设备,并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转状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每日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c在现场统一规划排水沟,设置沉淀池,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尤其是泵车、混凝土运输车洗车的污水,必须经沉淀池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4、三废治理方案1)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直接排入污水管内。2)楼内垃圾定时清理运至指定垃圾点。第八章 项目实施计划及投资估算 一、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本项目建设期具体划分为以下阶段:1)2010年3月2010年5月 前期准备及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2)2010年5月2008年7月 施工图设计3)2010年7月2010年9月 分阶段场地平整及招投标4)2010年9月2010年11月 工程建设施工5、2010年12月 工程内外装修、设备安装、竣工验收。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根据本项目建设特点及建设场地实际情况,建议项目单位在项目前期准备、勘察设计、招标、工程监理、工程施工等实施过程中以及项目批复等重要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运筹工作,力争在项目可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