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标准下Turbo码编译码器的集成设计_第1页
LTE标准下Turbo码编译码器的集成设计_第2页
LTE标准下Turbo码编译码器的集成设计_第3页
LTE标准下Turbo码编译码器的集成设计_第4页
LTE标准下Turbo码编译码器的集成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te标准下turbo码编译码器的集成设计摘 要: 针对固定码长turbo码适应性差的缺点,以lte为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帧长可配置的turbo编译码器的fpga实现方案。该设计可以依据具体的信道环境和速率要求调节信息帧长,平衡译码性能和系统时延。方案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和“自底而上”的实现方法,对turbo编译码系统模块化设计后优化统一,经时序仿真验证后下载配置到altera公司stratix iii系列的ep3sl150f1152c2n中。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健可靠,并具有良好的移植性;集成化一体设计,为lte标准下turbo码asic的开发提供了参考。lte(long term

2、 evolution)是3gpp展开的对umts技术的长期演进计划。lte具有高数据速率、低延迟、分组传送、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等显著优势,在各种“准4g”标准中脱颖而出,最具竞争力和运营潜力。运营商普遍选择lte,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指明了技术发展的方向。设备制造商亦纷纷加大在lte领域的投入,其中包括华为、北电、nec和大唐等一流设备制造商,从而有力地推动lte不断前进,使lte的商用相比其他竞争技术更加令人期待。turbo码3以其接近香农极限的优异纠错性能被选为lte标准的信道编码方案之一。对turbo编译码器进行fpga集成设计,能够加速lte的商用步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不同的信道环

3、境中,通信系统对信息可靠性和数据实时性具有不同的指标要求,实际应用中必须对二者进行适当折中。因此,硬件设计一种纠错性能与译码时延可灵活配置的turbo码编译码器更具商业价值。altera公司推出的功率优化、性能增强的stratix iii系列产品采用了与业界领先的stratix ii系列相同的fpga体系结构,含有高性能自适应逻辑模块(alm),支持40多个i/o接口标准,具有业界一流的灵活性和信号完整性。stratix iii fpga和quartus ii软件相结合后,为工程师提供了极具创新的设计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性能和效能5。stratix iii l器件逻辑单元较多,为帧长可配置tur

4、bo码编译码器的fpga设计提供了便利条件。turbo码的误码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帧长,信息帧越长,译码性能越好,代价是译码延时的增大。基于这一点,本设计提出一种帧长可配置的turbo码编译码器的fpga实现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中交织器的工作原理,并对时序仿真结果和功能实现情况进行了分析,为lte标准下turbo编译码专用集成芯片的开发提供了参考。1 帧长可配置的turbo编译码器的系统结构lte标准中,信道编码主要采用tail biting(咬尾)卷积码和turbo编码4两种方案。其中turbo码码率为1/3,由两个生成多项式系数为(13,15)的递归系统卷积码(rsc)和一个qpp

5、(二次置换多项式)随机交织器组成,采用典型的pccc编码结构。根据turbo码编译码结构原理可知,信息帧长关键取决于交织深度的大小,如果交织器能够根据不同帧长参数自动植入不同的交织图样,并对其他模块进行相应参数控制,即可实现设计功能。由此得到可配置turbo编译码器的设计思想:在编译码之前,由键盘电路输入信息帧长,系统据此对编译码器进行初始化,主要包括设置电路中存储器的深度,计算、存储交织图样,并通过lcd同步显示帧长信息;初始化过程结束时输出状态标志位,编译码器进入准备状态,一旦有数据输入,即启动编译码流程。由此得到turbo编译码器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的turbo码编译码器中,所有有

6、关信息长度的参数均设置为输入变量,包括存储器深度、计数器周期等,以方便配置。2 fpga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1 交织模块的设计交织器是turbo编译码器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能否根据帧长参数产生相应的交织图样也是本设计的关键所在。lte标准中规定交织器采用qpp伪随机交织方案,交织长度范围为406 114,该方案对不同帧长产生不同的交织图样,能够有效改善码字的汉明距离和码重分布。假设输入交织器的比特序列为d0,d1,dk-1,其中k为信息序列帧长,交织器输出序列d0,d1,dk-1。则有:参数f1和f2取决于交织长度k,具体值可参见参考文献。传统交织器的fpga设计一般采用软件编程的方法。

7、根据通信协议,将所确定帧长的交织图样预先计算出来,生成存储器初始化文件(.mif或.hex格式)载入到rom中6。这样虽然降低了硬件复杂度,却不能自行配置编码帧长,缺乏灵活性和通用性。因此,设计中将交织算法集成于fpga内部,需要改变信息帧长时启动交织器重新计算交织地址存储于ram中。qpp交织器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图2中,在系统初始化阶段,由键盘电路采集输入的信息帧长k,经消抖处理,一路传输给lcd同步显示模块,另一路传送到f1、f2运算单元,查表得到f1、f2的值,提供给交织算法集成模块。交织算法集成单元是交织器设计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根据lte协议标准以及参数k、f1、f2,在时

8、序控制模块的约束下,计算交织地址。运算过程中,将fpga不能综合的对任意整数取余的运算,均转化为固定次数的加减循环操作,在时钟管理模块的控制下,采取小时钟计算、大时钟输出的措施,保证交织数据的正确读取。计算交织地址的同时产生写入地址,将交织地址顺序存储到双口ram中,由此完成了交织器的主体设计。随后发送握手信号,可以开始turbo码编译码流程。因为并不是每帧信息编译码时都需要运行交织算法模块,所以只是在初始化阶段载入交织地址,使交织算法与编译码器分时工作。调用交织器模块时只需将顺序地址输入到双口ram的读地址端,便能得到既定帧长的qpp伪随机交织地址,不会增加译码延时。得到交织图样以后即可进行

9、交织、解交织过程。2.2 turbo码编码器的设计在完成交织模块的基础上对turbo码编码器进行fpga设计。turbo码编码器由rsc(递归系统卷积码)子编码器、交织器、复接电路等构成,硬件实现框图如图3所示。系统初始化完毕后,交织器已存储有对应帧长的交织图样,编码器首先接收到一帧信息存储于ram中,开始信号启动编码过程。在时钟管理模块和时序控制模块的指引下,计数器产生顺序地址,再按该顺序地址访问交织器得到交织地址,分别以顺序地址和交织地址从存储有信息序列的ram中读取数据进入对应的rsc进行编码,同时复接电路对信息位和校验位进行并串转换,一帧信息编码完毕对子编码器做归零处理。2.3 tur

10、bo码译码器的设计turbo码译码器相对于编码器来说硬件结构更加复杂,根据译码原理和交织器实现方式,得到译码器实现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节省硬件资源,本文设计的turbo码译码器采用子译码器单核复用的结构模式。当子译码器模块作为子译码器1时,信息比特顺序写入存储器后顺序读出到子译码器中,l_a2以交织地址写入存储器,顺序地址读出作为子译码器1的先验信息,同时校验位选择yp1,子译码器1根据3个输入进行siso(软输入软输出)译码运算,得到新的l_a2及l_e;此后子译码器作为子译码器2,以交织地址将ys从存储器中读出,l_a2以顺序地址写入存储器,交织地址读出作为子译码器2的先验信息,同时校验位

11、选择yp2,子译码器2根据3个输入进行siso(软输入软输出)译码运算,得到新的l_a2及l_e,完成一次迭代。在满足迭代停止准则以后,将l_e解交织后进行硬判决,得到译码序列。设计中,子译码器采用复杂度与性能折中的max-log-map译码算法。根据输入的信息位、校验位及先验概率信息,在时序控制模块的管理下,分别进行分支转移度量、前向状态度量、后向状态度量和对数似然比的计算及存储,以备下次译码运算调用。依据初始化分支转移度量值,由(13,15)rsc的篱笆图,找出当前时刻前向状态度量与前一时刻前向状态度量的对应关系7,计算当前时刻的前向状态度量。依次递推,为防止数据溢出范围,每次迭代对其进行

12、归一化处理,得到实现框图如图5所示。后向状态度量与前向状态度量具有相似的运算结构,只是逆向递推而已。由对数似然比的定义,将得到的分支转移度量、前向状态度量和后向状态度量代入运算公式8,对3种输入参量进行组合运算,然后取出“1”路径8种状态中的最小值和“0”路径8种状态的最小值,做差即得到max-log-map算法中的对数似然比。迭代数次后进行辅助硬判决,解交织输出即为传回信宿的译码序列。3 系统实现与仿真结果分析在quartus 开发工具上,以stratix iii 系列的ep3-sl150f1152c2为配置平台,用verilog hdl语言对上述各功能模块进行编程建模,调试统一后编译综合,

13、得到编译码器主要硬件资源占用情况如表1所示。建立波形文件,分别对turbo码进行时序仿真,得到信息帧长分别配置为128、512时,turbo码编码器的仿真波形如图6(a)、图6(b)所示。图6中,每帧码字序列的结尾,都有12个系统尾比特,以使编码器寄存器回归全零状态。经多次验证,与matlab仿真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正确。将编码码字量化后存储于rom中,提供给译码器进行时序仿真,得到信息帧长分别配置为128、512(码字序列长度分别为396、1 548)时,turbo码译码器的仿真波形如图7(a)、图7(b)所示。图7中,译码器首先根据帧长设置初始化交织图样,然后对系统码字解复接,得到信息序列(ys)、校验位1(yp1)及校验位2(yp2),与外信息(l_all)一起输入子译码器进行siso译码运算,迭代6次以后判决得到译码结果(decoderout)。设置不同的信息帧长,经多次仿真验证,均能正确实现编译码功能。将程序下载配置到ep3sl150f1152c2中,利用vc软件编写测试窗口,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本设计可以利用外围键盘电路自行输入帧长,进行交织运算,得到交织图样,并能正确实现turbo编译码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