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看病难问责严苛看皇上只切脉皇妃悬线_第1页
御医看病难问责严苛看皇上只切脉皇妃悬线_第2页
御医看病难问责严苛看皇上只切脉皇妃悬线_第3页
御医看病难问责严苛看皇上只切脉皇妃悬线_第4页
御医看病难问责严苛看皇上只切脉皇妃悬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御医看病难问责严苛看皇上只切脉皇妃悬线刚刚一百年出头,太医院堂皇的大堂已经不在,五品衙门的门脸 已经拆除,残存的一些建筑也湮没在一片灰暗的民房之中。 民国时期, 对中医的存废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正是在这种争论中,太医院的遗 址渐渐被人忽视、遗忘。而当下中医重现兴起之势,本版策划并约请 了一位热爱老北京地理的作者,为我们去寻访最后一座太医院的曲折 变迁。亲历过中医的最后辉煌,见证过朝代的兴替,割舍过对中医的眷 恋,最终太医院也没有逃过一场火灾,所幸的是大火没有烧掉一切, 劫后余生的堂舍、药房、围廊,被一百年来膨胀的人口入驻了,蜗居 着。屈辱的辛丑条约后,重建的太医院在皇城的北墙外,新建太医 院的

2、规模,只有老太医院的十分之一辛丑条约之后,依照屈辱的条约规定,位于正阳门里东交民巷一 带的王府、衙门,均在拆迁之列,太医院也莫能例外,整个东交民巷 作为外国使馆区由外国士兵把守,中国人不准随便入内。一场由列强 入侵的战争,让清政府丢尽颜面,从明代正统年间就有的恢弘的太医院化作一片灰土,埋在俄国大使馆的楼基之下,太医院的文物也尽被 掠走。太医院总要有个办公的处所,大清国不能没有自己的皇家医院 呀。寻觅了几年,太医院先是屈尊于住在东安门大街的御医白文寿家 中办公,后又暂借北池子大悲观音院应差。光绪 28年,太医院终于 在皇城的北墙外找了一块地方,重建了衙署。据史料记载,新建太医 院的规模,只有老太

3、医院的十分之一,人员也缩减一半。表面依旧堂 皇的太医院,已然昭示着大清国国力的衰弱。新建的太医院位于地安门东大街,和古老的皇城墙就是一街之 隔,虽然没有老太医院的恢弘和气魄,但还算近便,走地安门,进紫 禁城,儒雅的太医们,去皇宫里巡诊问病,倒也不必走太远的路程。寻访中发现昔日太医院的大门和大堂,已变成沿街的商铺和餐 馆,连院中精美的围廊都住着居民知道了太医院的大概位置,寻找起来并不算困难,毕竟是皇家的 建筑,形制上不同于普通的民居,我开车走在平安大道上,一过了地 安门往东,两眼就不停的搜寻,在路北的一片错落的屋檐后边,显出 了一座歇山斗拱的屋顶,没错,就是它!走近它的跟前时,已经看不见歇山的屋

4、顶,沿街是商铺和餐馆, 商铺和餐馆之间是街门洞开的居民院落。111号分别是装潢富丽的两 家餐馆和一家经营音像制品的商店,我推断这里应该就是太医院的大 门和大堂位置。为了印证我的看法,我决定找附近的居民问问。113号街门开着,顺着一条窄窄的夹道进去,走了约十几米,往东一拐是座不大的拥塞 不堪的院落,恰恰位于餐馆的北面,院子里有位老汉在西屋下乘凉, 有几位妇女在夹道拐角处聊天。我说明了来意,他们便告诉我,“这里就是太医院!”我蹲了下来,和老人慢慢聊起了太医院。这昔日是太医院的地方现在还有什么呢?举目四望, 到处是参差 简陋自行搭建的民房,已丝毫看不出古建筑那份悠然淡定的气派, 雕 栏玉砌的门脸和大

5、堂均已不见。“你看见前面的餐馆了吧,那个位置就是太医院的大堂,多少年 前,因为住户生火做饭不慎,一把火烧了,可惜呀。”“没剩下别的什么吗? ”“后面有太医院的药房,西院还有一些老屋。”我抬眼望去,北面果然有一片筒瓦的屋顶,只是碍于住房太拥挤, 我一旦近前去观看,要经过多少家门口,要禁受多少双眼睛的审视, 便作罢了。“我住的这里,过去是太医院的围廊。”围廊?没法想象出眼前这个破落的院子居然还有精美的围廊。可它确实有过,因为它是太医院!典型的四合院里哪能没有抄手围廊? 老人住的地方,的确是围廊的一角又接出半间厦子改成的住房。所有 的围廊都住进了人口,精致的围廊已经找不到了,院子变得狭小而杂 乱。“

6、五十年了,打小就住在这儿,原来还不这个样儿。”老人言语中既流露出住在曾经皇家衙门里的自豪,又透露出对目前居住状况紧迫的无奈。“太医院不是应该有先医庙,还有铜神庙么,还在么? ”“您从117号进去,到西院看看。” 建筑框架尚可看出的先医庙,像个落魄的贵族混迹于平民中告别了老人我出来了,心中感叹着,一百年的光阴改变了世上的 多少事物。找到117号,贸然闯了进去。院子很深,依旧是杂乱不 堪,拐了几拐,看见一座垂花门,有垂花门的院子,表明了它不是一 个普通的院落。穿过残破的垂花门,绕过一棵粗壮的老树,抬眼看见那座歇山斗 拱的大殿,无疑这应该是先医庙了。尽管它的油彩已不再鲜亮,阶石 也不再刀切斧剁般齐整

7、,挤在一片杂乱的平房之中,被几户居民分割 居住着,毫不显眼,但只凭它那粗壮的廊柱,飞翘的屋檐,还是能看 出它不凡的气度,先医庙像是个落魄的贵族混迹于平民之中。好不容易穿过拥挤的棚屋,转到先医庙西山墙下,倚着庙的西墙, 北、西、南三面由后来搭建的平房围成了一个小小的院落,高高庙堂 的飞檐,遮挡了半个院子的风雨。“您找谁?”我的唐突还是惊扰了一位坐在院中板凳上看北青报 的中年妇女。“打扰您了,我是来看看这座庙的。”“是要拆么? ”“啊……听说东城区政府,是有规划的,打算恢复 太医院。”我说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要是拆,给多少钱才能买回这里的房子?五环四环以外,上班的上

8、学的多不方便,老人也不习惯呀! ”北屋的门开着,我看见床上躺着一位生病的老人,我也看见妇女 脸上的无奈。我不便说什么,告诉她我不是拆迁办的,退出了院子, 心想,老百姓和政府都各有难处,但作为仅存的一处皇家医药文化遗 址;太医院急需保护起来。从文献里我才知道,先医庙里曾经供奉的三位铸铜敷金的医祖竟 然不是扁鹊,不是华佗,也不是孙思邈,他们虽老,虽是名医,但不 是医祖,真正的医祖是传说中的先哲、先圣。三皇五帝共有几位?这 里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三位。中医的古老几乎是和神话同步的。 中医是一直与中国的历史裹缠在一起的。!-empirenews.page- 太医院的命运,犹如已病入膏肓的大清国到此之

9、前,我已经翻过太医院的很多资料,对这里的情况大概有 所了解。为了不太多地打扰别人,我更多的是在一边静静地看,看着 看着……清朝向我悄悄走来,远古向我悄悄走来。我仿佛看见,太医院正对着先医庙的中路大门敞开着, 一场例行 的祭奠三皇的仪式刚刚结束,喷呐声一止,门口围观的民众作鸟兽散, 行完了礼仪的太医们忧心忡忡,朝野上下,近日不断传来紧迫的消息, 哪一个消息也和太医院脱不开干系。几位神色凝重的太医身着六品服色,从我身边匆匆而过,是去西苑的瀛台给光绪帝看病,还是去颐和 园的外值房听候召唤?皇帝和太后都病得不轻,大清国也已病入膏 肓。政局纷乱,大权旁落,龙体告危,太后重病,

10、大清国不能一日无 主,太医院里一派曲终人散的慌乱景象。从周代就有的御医,从金代 就有的太医院,是否也将伴随着王朝的衰败而一起寿终正寝呢?我仿佛看见,在远古昏黄的烛光下,峨冠博带的黄帝在和他的臣 子岐伯滔滔而谈,谈自然也谈人生,谈医学也谈哲学……一部古老的易经,其实就是一套辩证思维的模式;儒家和道 家的思想里讲了不少“天人合一”的理论。而这些思想和思辨方式都 杂糅在中医的基础理论里。以先圣名字命名的最古老的医书 黄帝内 经,既在讲述着医学也在讲述着中国的哲学。真不知道是传统文化 孕育了中医,还是中医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始终和中国的医 学联系在一起。古老的泱泱大国

11、靠着自己独特的文明, 繁衍出庞大的 人口,并曾称雄于世。你能说中国的医学不治病?你能说中国的文化 落后?然而,国力衰微时,西学东渐了, “五;四”以来,有人反思、有 人诘问、有人无视历史的辉煌,干脆把中国眼前的积贫积弱,全部归 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医莫能幸免,太医院更不在话下,随后的日 子里,太医院在风雨中飘摇零落,在对传统文化的贬斥声中,人们任 其颓倾坍塌。 “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御医看病难,问责制一直可 以追溯到永远太医院的主要职责是给皇室看病,太医院里当然云集着全国的医 师圣手,御医们都是饱学之士,很多人先是学子,而“由儒入医”,很多人的抱负便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但是这

12、些悬壶济世的医 师,到了太医院当差,便都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给皇家看病责 任重大,他们每一张切脉、诊断、下药的方剂,现在都一张不落地封 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内务府卷宗里, 问责制一直可以追溯到永 远。世上常说“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难道翰林和太医都 要的是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吗?太医看病遵循着这条规则, 用药温和,剂量轻微,实是出于谨慎,处于无奈。都说太医看病难,此言不假。自道光皇帝起,给皇帝看病,就明 令禁止使用针灸,原因是皇上的龙体外露有失尊严。不知道中医的望、 闻、问、切四诊法,在这里还能不能有效地使用?平跪着给皇上诊脉, 不敢抬头仰视不说,更不敢让皇上伸出舌头,

13、看看舌苔,也不敢放肆 地问问二便如何,一言不慎即可招祸。一切诊病的手段都被切断了, 只能靠切脉了,而在皇权的威慑之下,那从容不迫地切过无数个病人 脉象的手指,一搭上皇上的龙体,御医们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手,千万 别颤抖。病势沉重的光绪,在太后面前永远温顺得像只小猫,可在太 医面前动辄龙颜大怒,他略通医道,索性就口授方剂由太医开药,一 药不当非同小可,而太医也不敢不从。给皇后和妃子们看病,可以想象就更难了,我很小就听过“悬丝 诊脉”的故事:皇宫里“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定更为严厉,太医不能 手触手地给女眷们诊脉,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女眷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太医的手里,而负气

14、的妃子 们常常把她那头系在椅子腿上,想考考太医能不能诊出她的病 ……实际上系与不系都不能通过丝线切得脉象,太医们 在这里走了一个形式,做了一个秀。他们敢给女眷看病,事先已经千 方百计地通过贿赂贴身太监,把病情了解得一清二楚,此刻诊脉,只 是在静思默想着如何下药。我不知道这故事的真假,讲故事的人,不 想说明中医是玄术,便只能证明太医看病的难了。事关皇家的隐私, 太医们如何给女眷们看病的细节,一直是个谜,太医们不便讲,也不 能讲。知情的太监自然也不敢讲。因此,我们在此,不要责怪太医没有治好同治的病,慈禧的病, 也没有治好光绪的病,皇帝死了太医都要治罪,轻则革职重则砍头,

15、 而皇帝又怎能不死呢?老铜神铸于明正统年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俄军掠走,老 铜神是一国宝,现在已找不到铜神庙了先医庙的西南向有一处比较高大的老房, 不知道是不是铜神庙? 搭建拥挤的棚屋实在让我不能近前,问了几家住户居然没有人说得清 楚。这里的人口变化很大,居住三十来年已经算是老户。历史无声地 湮没在已逝的时光中,谁又能说清楚此地一百年前的陈年旧事?谁又 能道明白铜神庙是怎么回事?辛亥革命后太医院曾一度是两吉女子 中学所在地,现在的住户,自他们进住起,从来就没有见过铜神,不 知者不为过。所谓铜神,乃一铜铸针灸模型,“周身之穴位毕俱,并注以楷字,分寸皆有”,这样的经络模型是中国独有的。只是此铜神

16、非老太医院 之彼铜神,此铜神是光绪年间仿制的。老铜神铸于明正统年间,八国 联军侵占北京时被俄军掠走,老铜神是一国宝。黄帝内经上说,经络:“行血气,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 然而在现代解剖学上人们看不见经络, 于是有人说中医是玄学。当现 在很多国家,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又证明了经络的存在, 于是针灸在西 方被一些国家承认了。多少人困惑,人类走了 6000年的路,怎么又 回到了出发点?我看不见铜神,也找不着铜神庙,心中并未惆怅,徘徊在太医院 旧址里,想到国家对于中医的政策心中充满了希望。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不久前有一讲话:”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 “西医看到的是 清晰的局部,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类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古 典的西洋静物油画,前者勾勒出一个轮廓,模糊而写意,后者勾勒出 许多细节,精确而写实。”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医的确有很多说不清的东西, 中医的确有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