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发展健康服务业——新时期上海支柱产业营造的必然选择_第1页
【word】发展健康服务业——新时期上海支柱产业营造的必然选择_第2页
【word】发展健康服务业——新时期上海支柱产业营造的必然选择_第3页
【word】发展健康服务业——新时期上海支柱产业营造的必然选择_第4页
【word】发展健康服务业——新时期上海支柱产业营造的必然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健康服务业新时期上海支柱产业营造的必然选择盛盎目前.上海社会已初步呈现老龄化,高密度,多流动,快节奏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空前高涨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是上海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健康服务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知识密集型都市产业.与上海致力于在”十一五”期间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是符合大都市集聚经济规律的产业.为此.我们建议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将其培育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一,健康需求的大幅增长呼唤上海健康服务产业的大发展1.上海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人vi规模迅速扩张.2007年常住人口已达到1845万.从人口结构

2、来看,2006年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275万.占全部户籍人151的2o%以上.比1979年的10%翻了一番.老年人对医疗,疗养,陪护,保健等健康服务的需求激增.2.民众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层次,需求广度发生了巨大变化.2006年.上海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人均工资接近3万元:“十一五”期间.上海人均gdp将超过l万美元.人均工资则将跃上4万元大关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裕,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生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突出表现在对健康保健需求的层次和广度的变化上首先.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评价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除了器质性病变外.心理疾病,亚健康状态日益受到关注.其次.对健康和美容盛

3、壅的需求增长惊人.整形美容,减肥瘦身和齿科等行业潜在市场巨大.最后.对高端健康保健的需求大幅增长.一方面突出表现为对高技术水平医疗资源需求的上升.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充满人文关怀,高服务水平,个性化服务内容,高效率健康服务的需求.3.上海的健康服务市场辐射半径大大增加.三大市场潜力惊人上海区位条件优越.腹地广阔.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上海健康服务产业的服务半径完全可以超越本地范围.成为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医疗中心.实际面对着三大市场:有着近2000万人口的本地市场,全国性市场(特别是拥有1亿人口的长三角地区)以及国际市场(主要是海外华人市场)20世纪80年代的一份调研资料显示.上海每

4、6个病人中就有1个来自外地.近年来这种趋势在某些优势学科还有所加强.上海肿瘤医院2005年外地病人的比例达到40%.上海位于全国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长三角都市圈的中心.目前长三角都市圈的平均gdp已接近5000美元.民众对健康服务需求的规模迅速扩大.随着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上海的健康服务业完全可以在长三角的大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上海性价比突出的医疗服务使其完全有可能在国际健康服务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尤其是海外华人市场.目前我国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总数达3000多万,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健康服务市场尽管不少发达国家的医保覆盖面广,福利程度高.但医疗资源的稀缺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长时间

5、的排队候诊制度,医保范围之外相较国内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海外华人的一些健康服务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而物美价廉的诊疗服务,熟悉的中华文化和语言.都使上海的健康服务业在海外华人市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4.上海健康服务业资源丰富,供求矛盾突出上海拥有一批在生命科学领域全国着名的医科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为代表.上海在某些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如肝癌临床,手外科研究,耳颅底显微外科,角膜保存,神经病诊疗等).且在若干学科确立了全国领先的优势.仅各大医院就集中了17名院士.可以说,上海在健康服务领域积淀和集聚了世界水平的高等级技术资源和

6、人力资源然而相较于健康服务需求的大幅增长.上海的医疗卫生资源则显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1978年以来.上海的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增长远落后于人口的增长按常住人口计算,2006年上海每万人拥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仅为58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只有24人.比1978年32人,万人的水平还要低.相比纽约700人/万人的水平则更是相去甚远.即使与北京相比,上海的供给不足问题也相当突出.上海每千人的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76和7.31.明显低于北京的6.39和10.13.2005年上海病床使用率高达93.41%.而同期北京的病床使用率为77.3%.上海各大医院的门诊

7、人满为患.在集中了上海顶尖医疗服务力量的各三甲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承载量都几近极限.专家资源更是远远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尽管上海诸多大医院都配备了世界一流的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但却缺乏一流的服务和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运营理念.在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上与民众的需求脱节甚远.因此.上海健康服务产业亟待扩容升级.二,健康服务产业的国际比较1.健康服务业规模的巨大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起,健康服务业在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急速上升.成为新兴的大都市龙头产业其龙头地位既表现在巨大的产业规模.更表现在其吸收就业,稳定社会的突出作用上.以纽约为例.2001年在纽约市800万人口,3

8、50万就业人vi中.健康产业的从业人员就有50万之多,位居纽约私有部门就业数统计(除去政府部门)之首:产业总收入达到479.3亿美元.而同年纽约制造业总收入仅为250亿美元.再从就业结构的调整趋势来看.健康服务产业在大环境起起落落的状态下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从业人数从1994年的43.5万人增长到2003年的51.5万人.上升了14%.是纽约市所有产业中就业人数增长最多的行业.而同期整个纽约市的就业人数仅增长了3.3%.制造业就业人数更是下降了8.5%.显示出健康服务产业作为新兴龙头产业的迅猛增长势头而同样定位于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目前其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纽约,东京等大都市2o0

9、4年,上海市健康服务产业的营业收入在359亿元左右,占当年gdp的比重不到3%.从业人员仅为14万人,无论在产业的规模,还是在吸收就业的作用上.与纽约等大都市的差距都非常明显.2.健康服务业业态结构的巨大差异.在健康服务业发达的美国.其健康服务业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和多种所有制形式.覆盖了各种细分市场.形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定制化,人性化服务的成熟产业业态在纽约市健康服务产业的构成中.医疗服务个体化,独立化的特点非常突出.诸多的医生办公室,家庭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在数量上已经与医院分庭抗礼.在就业的吸收容量上甚至超过了医院而且从趋势看.越来越多的就业增长从大医院转移到了诊所,家庭护理和长期保健设施

10、.从公立卫生保健服务部门转向私立卫生保健服务部门.1994年2001年间.纽约市公立医院的就业人数下降了33.4%.而家庭健康服务机构的就业人数却上升了75.9%.此外.国外健康服务业供给呈现出公立和私立并举的局面,甚至私营的医疗机构比重更大.在纽约,且不说流动健康服务的主体绝大多数是私营.即使在医院这个方面.私立医院数量也占绝大部分.在东京.医疗服务主要由私营者提供.约95%的诊所(医师办公室),80%的医院是私营性质而在上海.公有制的医疗机构几乎垄断了健康服务市场.民营医疗机构的力量非常弱小.市场份额很低.2006年其诊疗总人次数仅占总数的2.94%.接诊的住院病人则更少.仅占总数的1.2

11、%.我们不否认公有制医疗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和主要角色的地位.但是在单一的体制下.公有制医院实际处于市场的垄断地位.导致上海健康服务市场竞争动力和压力不足,不利于产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与国外相比上海目前的健康服务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严格地讲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服务产业这首先表现在产业组织的形式单一.中介环节不足.医院几乎成为健康服务的惟一提供者.其次,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医疗机构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动力和压力不足:最后,健康服务市场体制僵化.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派生服务供给三,对策建议1.从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健康服

12、务业.扩大供给,满足需求充分发挥上海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以及临床医学领域的研发和创新优势.以科技集群推动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立足三大市场.加快以市场化做大产业规模.以国际化提升健康服务业的能级和水平,以法制化创造产业发展环境:依托一批重大项目.加大开放力度,争取政策突破.加快构筑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定位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将上海培育为长三角区域的盛盎健康服务中心及全球海外华人的健康服务中心.最终将上海的健康服务业培育为知识经济时代上海新的支柱产业.2.以科技集群促产业集群.建设世界性的健康服务中心和生命科学临床研究领域的高地健康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服务产业.知识创新居

13、于核心地位并直接决定着产业的竞争力.因而.整合上海各医学院,医院,研究所,形成一个内部频繁交流互动的科技集群.并以科技创新推进健康服务业,乃至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上海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有效路径.特别是,上海健康服务产业的优质资源天然地具有集聚的形态,集中分布在徐汇,卢湾两个中心城区.要保护好集群形态并充分发挥先天优势.以科技集群促产业集群的创新形式.推动上海健康服务业的发展3.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借鉴国外经验.直面供需矛盾,打破目前医院”一业独大”.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打造一个多种所有制并存,大中小企业共存,高中低产业层次兼顾,”主流”“非主流”市场兼营的

14、和谐的健康服务产业生态.既要满足公民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完善充实网络性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又要重点开发高端健康服务市场.集中上海优势医疗资源.以打造国际医疗健康服务中心为目标.积极开拓区域性市场和海外华人市场在业态形式上.既要加强整合航空母舰式的医疗中心.又要培育遍布各街道社区的中小型健康服务机构.尤其在那l空盛盔些新兴的细分市场领域,比如牙齿保健,心理咨询,美容整形,老年护理等.应大量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小型诊所,事务所,医生办公室等适合个性化需求,定制化服务的业态.4.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成本.降低公有制医院的垄断程度.任何产业都需要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出效率.健康服务产业也不例外上海市应在

15、审批程序,土地开发,户籍关系,医护人员技术职称评定,银行贷款,服务价格,税收政策等方面尽快出台鼓励民营,外资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规范,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比如.率先试点建立地方性的卫生人才市场.使”单位人”转向”社会人”.推动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形成竞争环境.比如.给予规范行医的私营医疗机构以”国民待遇”.使其享受与公立医院相同的产业政策和优惠的税收政策特别是在规范质量与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将合格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网络.享受与公办医院同等待遇.这是扩大供给,打破垄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造福群众的重要途径.5.引入风险投资.利用资本市场扩展医疗产业规模目

16、前.医疗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风险投资新的热点2007年第二季度.美国对医疗保健业的投资已占整个风险资金投资总额的13.8%.与资本共舞已经成为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上海应该抓住世界投资源的风向变化.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导风险投资进入上海的健康服务领域.这对于上海拓展健康服务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举措.6.加强社区医疗.促进社区健康服务发展长期以来.上海的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对社区卫生资源的投人有限.直接影响了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及质量.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居民中的形象和信誉必须加大对社区医疗软硬件的投入.一方面提高社区医院的

17、硬件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加快全科医生的培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鼓励优秀的医疗服务人员下社区.发挥社区医疗在常见病,慢性病的首诊和公共健康宣传,预防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特别要针对上海老龄人口比例大的特点.加强社区医疗对老龄人口健康服务项目的开发和深化.发挥社区医疗在老年人慢性病诊疗,随访和家庭病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社区医疗中心真正成为社区民众身边的健康顾问和家庭医生7.完善落实双向转诊制度.提高大型综合医院的资源利用效率在加强社区医疗的基础上.规定严格的病人就诊逐级转院制度.病人先到社区医院就诊.如果社区医院没有能力治疗.再转到大型的综合医院让私人医生和民营医

18、疗机构也有转诊和使用医疗保险的权利这样的规定可以保证宝贵的医疗资源能够用于重要的环节.从而解决上海目前非常严重的大医院,专业医生看”小病”等资源浪费的问题.完善双向转诊制度.不仅可以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使更多的三甲医院更多地集中优质医疗资源.进行疑难杂症的诊治和科研.从而提高上海整体的诊疗水平.8.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鼓励专业的保险中介组织形式.国外经验表明.医疗保险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医疗服务业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其主要支付方医疗保险机构的多元化及其相互的竞争.上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广.商业医疗保险发

19、展相对不足,医疗保险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致使对医疗机构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继而缺乏改善的动力应建立多元化的医疗保险市场竞争体系.尝试商业保险公司与医院组成医疗集团.搭建商业保险医疗服务网络,发挥保险公司的监督作用.使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利益.监督和保证医疗质量,制约医生的行为.9.加强上海经济圈的合作.组建跨地域的医疗集团医疗集团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解决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措施应积极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机遇.鼓励扶植上海的名牌医院.主动出击.整合上海经济圈的医疗资源.创立品牌.组建跨行政地域的

20、医疗集团.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同时.通过”有形之手”政府政策法规与”无形之手”市场来促进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消除阻碍医疗集团规范发展的因素.比如明确医疗集团的独立法人资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引导医疗集团行为;引入医疗保险,运用市场手段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医疗机构自身的集团化发展l0.加快开放力度.着手若干重大项目.推进国际医疗中心的建设.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近几年,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国纷纷集中自己的优势医疗资源.积极争取海外医疗市场的份额.特别是新加坡.将其国家定位为国际医疗保健中心.把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健康服务产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近年来.其健康服务的海外市场份额迅速增长.接待海外病人的人数从1998年的不到10万人.猛增到2005年的50万人.西式门诊全部医疗收入中的l/3来自海外病人.上海有世界一流的医疗服务资源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资源.完全具备竞争国际医疗市场份额的实力和基本条件.政府应积极运作.充分利用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