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叔本华的意志和表象_第1页
浅析叔本华的意志和表象_第2页
浅析叔本华的意志和表象_第3页
浅析叔本华的意志和表象_第4页
浅析叔本华的意志和表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叔本华的意志和表象 摘 要:叔本华是西方意志主义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批判和继承康德的“物自体”而提出“表象”与“意志”,其中又以对意志的否定占据其哲学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他整个哲学思想的归宿,他一改以往哲学家追问“为什么”的思路,而是提出“世界是什么”的追问。这也是他哲学中非理性主义的表现。从叔本华追问世界是什么开始,进而探讨他关于“表象”和“意志”哲学思想,通过探讨其对理性主义的挑战发现他哲学思想里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争取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与阐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表象;意志;悲观主义 中图分类号:b51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

2、-0049-02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是19世纪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主要代表之一。他借鉴现象学的认识论基础,形成自己的意志主义本体论,由意志主义又引申出自己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从而形成系统的哲学思想。通过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出,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受康德的影响很大。叔本华不同于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不承认“物自体”的观点,他坚持“物自体”,并且认为“物自体”可以通过直观通达,即叔本华所说的意志。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理解现象的钥匙,是世界的本质。他将世界区分为表象世界和意志世界,被我们认识的就是表象,本质的就是意志,但是叔本华又认

3、为意志和表象是合二而一的,二者是不可分的。接下来我们将具体探讨叔本华哲学中关于对意志与表象的理解。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即是说“对于认识而存在着的一切,也就是全世界,都只是同主体相关联的客体,直观者的直观。”126在他看来,从客体出发的唯物主义和从主体出发的唯心主义有着共同的错误,双方都是一开始先就假定了它们声称往后要证明的。因此,叔本华的哲学既不从客体、也不从主体出发,而是从表象出发。在叔本华的表象世界里已经包含着主体和客体两个半面,并且以它们为前提的,而主体客体的分立也是表象首要的、本质的形式。而这表象“又有赖于这第一只张开的眼睛,即使这只是属于一个昆虫的眼睛;没有认识,世界根本

4、不能想象。”162 叔本华指出:“作为世界的表象,它有着本质的、必然的、不可分的两个半面。一个半面是客体,它的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复杂多性就是通过这些而来的。另一个半面就是主体,这却不在空间和时间中,因为主体在任何一个进行表象的生物中都是完整的,未分裂的。”129叔本华认为,客体和主体是不可分的,二者存则共存,亡则俱亡,共同构成表象世界,但是二者又互为界限,即时间、空间和因果性。而这些客体的普遍形式,用康德的话说,就是它们先验地在我们意识之中。康德发现了这一点,这也是他主要的功绩。但是叔本华又对康德的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论述,他把这种先验的认识形式概括为根据律。他说:“根据律就是我们先天意识着的,

5、客体所具一切形式的共同表述;因此,我们纯粹先天知道的一切不是别的,而正是这一定律的内容。”129叔本华在其根据律的论文中也曾指出,任何一个可能的个体都服从这一定律,也就是处于同其他客体的必然关系中。这就更好地阐明了主体与客体的浑然不可分,为消解传统哲学上的主客二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体现了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由此我们应该看到,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客体,既然作为客体,就已经是由于认识着的主体通过认识的诸形式从多方面加以规定了的,是早已存在于我们意识之中的根据律的内容。如果撇开主体,一切客体就不成为客体了,也就是说没有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二者是互为的。关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叔本华只是将他们限定在

6、了认识的范围内加以规定的,不能超出充足理由律的范围。但是客体并非是主体创造的,在主体存在之前客体就已经存在了,客体是先于主体存在的,叔本华本人对主客关系的论述只是在非理性主义的立场上探讨世界本质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主体是客体存在的意义,客体依赖于主体的感知。在主体产生之前的客体不能被认识,它的自我展现无法被理解,因而它的存在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主体产生之前它也不可能被称为客体,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表象有赖于第一只张开的眼睛,客体亦是如此。 叔本华指出,“世界是我的表象”固然是真理,但这只是世界的一个方面来考察,世界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作为本质的方面,即“世界是我的意志”。叔本华把意

7、志看成世界的本质,这也是其本体论哲学的核心观点。叔本华明确提出:“客观的世界,即作为表象的世界,不是世界唯一的一面,它仅是这世界外表的一面;它还有着完全不同的一面,那是它最内在的本质,它的内核,那是自在之物”165,这“自在之物”就是“意志”。世界有两个面,一面自始至终是表象,就像另一面自始至终是意志。 “意志是求生的意志,或者叫做生命意志。它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是世界的内在蕴含和根本方面。它是冲动、本能、奋进和欲望,是初始的、先在的、自因的。它没有终止的最后界限,也没用最终的目的。因此,意志便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要求。”叔本华的意志是对康德“自在之物”的继承,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意志

8、是可知的,“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叔本华提出意志主义也是为了化解康德的“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 叔本华将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认为整个表象世界都是意志的客体化,但是意志是如何客体化为各种现象界的事物呢?他提出了两条途径:直接的客体化:即意志直接实现为事物的理念;间接地客体化,即由直接客体化间接地表现为事物的现象。换句话说,不可遏制的、盲目的生命冲动客体化为事物的理念,再客体化为事物的现象。因此理念是意志通向表象世界的中介,那么理念又有什么样的特性让叔本华如此重视呢? 他把柏拉图的理念引入他的意志哲学体系,用以说明意志客体化的级别的正是柏拉图的那些理念,理念只是自在之物的直接的,因而也是恰如其分的

9、客体化。叔本华区分了意志和表象,并且二者缺一不可,意志是自由的,表象是必然的,两者即相分离又紧密结合。表象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的本性就是向外客体化,意志的显现就是为了表象。在叔本华看来,意志是同一的,但当它外化为表象时表象是千差万别的;意志是自由的,而表象是必然的;意志是永恒存在的、永恒不变的,也是处于时间之外的,而个体的事物显现是生灭变化的。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康德引入了理念这一概念。 理念是个体的共相,是一种表象,但是它又在根据率之外;理念是由意志直接生成的,却又是意志的恰如其分的客体化,是意志客体化的等级;理念是可见的意志,又是现象的根据和原因。因此,理念扮演了意志和表象的双重角色,也可以

10、说是暂时的意志和高级的表象,同时又有着意志和表象的双重特征。所以,“理念是意志的工具,理念为意志服务;但我们也可以说,理念是表象的工具,理念为表象服务。”261理念既帮助意志,利用表象去说明意志,也帮助表象去摆脱意志。意志不但受表象限制,也受理念限制。理念调和了表象和意志的矛盾,填平了两者间的裂隙。 理念是意志的客体化,人类可以通过人数理念而人数世界,而在此人数过程中人类又必须借助理性。理性,一只手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上帝,理性主义,一直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主流。对理性的崇尚,导致人们把逻辑思维提升到至上地位,相信世界万物背后存在着支配一切的、普遍有效的逻辑力量;把人看成是理性动物,相信人的一切言行都

11、受着理性的控制。总而言之,理性成了一把所向披靡的尚方宝剑,一把可以打开所有哲学大门的万能钥匙。 然而,理性对人性的扼杀,对人的思想、情感的压制,使理性逐渐显露出弊端,特别是黑格尔,“他甚至将世界变成了自我推演的逻辑范畴”。在此,叔本华率先向理性主义提出挑战,并且认为理性至上是巨大的原始谬论,是一切错误的根源,必须彻底清除。他所凭借的依然是他所创立的意志哲学。意志本身是一种盲目的、不可凭借理性去把握的冲动;这一生命的冲动,是一切欲望的根源,是世界和人的本质。所以,世界和人在根本上就不是理性的,自然也不能凭借理性来把握。 叔本华反对理性主义,但是他却为理性保留了一席之地。在他看来,人类的认识和理性

12、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发展到一定级别之后的产物,即意志客体化到了较高级别后才出现的,它是个体为了维持生存和传宗接代而要求的一种“辅助工具”,一种“器械”388。由此可见,叔本华的理性是受非理性的意志制约的,是为意志服务的,是意志为自己点燃的一盏明灯。 叔本华认为,作为世界本质的意志是一种“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而它又是由于缺陷和匮乏导致的。因此意志世界总处于一种无休止的、永不满足的欲求和挣扎之中。生命中有无穷无尽的、无目的的永不满足的欲望,由于人们的这些匮乏,使得人们不断去挣扎,去欲求。在欲求会得到满足,但是却是短暂的、有限的,新的欲求和匮乏又会出现,人们又开始挣扎,所以人们总是在匮乏和欲求之间挣扎

13、,永远无法摆脱。正是由于这些挣扎是走向无穷的,所以人们总是要面对可怕的无聊和空虚。因此叔本华指出,“任何人生彻底都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人生本质上就是痛苦,是挣扎,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永远挣脱不了二者的束缚,所以,痛苦和无聊也成为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因此,叔本华才主张悲观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 叔本华在指出人生是无尽的欲求和匮乏,实质上是痛苦之后,他主张人们从这种痛苦之中解脱出来。虽然人生已然如此痛苦无聊,但叔本华认为,通过“意志的否定”就能摆脱这种悲剧人生。一切欲求的基地、痛苦的根源是需要和缺陷,是对意志的肯定,即对自我的肯定,人一开始便落入痛苦的手心。所以,只有否定意志,取消一切欲求,压制一切本能,磨灭一切激情,使意识达到一种宁静,才能解脱出来。简言之,对意志的否定也就是否定自己。叔本华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价值的,空虚的。 叔本华认为,意志本身虽无法逃避痛苦,但是禁欲可以实现对意志的否定,从而从痛苦的人生中解脱出来。禁欲以一种无限的耐心和柔顺来承受羞辱和痛苦,它以德报怨,从不让愤怒之火和欲求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