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的德育功能_第1页
浅谈历史的德育功能_第2页
浅谈历史的德育功能_第3页
浅谈历史的德育功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历史的德育功能 【摘要】历史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的继承和文明精神的塑造,以及明辨是非,变革创新内心的能力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历史;德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 历史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过程。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杜威说过:“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利用历史教学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历史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达及古人对人类的贡献能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而中国近代所遭受的侵略和屈辱则能激起学生的民族危机感。我国是世界四大文

2、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人才辈出,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通过这些丰富的史实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对祖国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而结合中国近代史,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迫使中

3、国付出战争赔款总数达12.6亿两白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个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的中国被弄得主权丧尽,山河破碎。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甚至以身殉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人民的英勇抵抗,到太平天国运动、运动、辛亥革命的英勇斗争,再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到,从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一百多年里,忠心报国,威武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完美展现。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如细雨般浸润到了学生的心里。 二、传统美德的继承,文明精神的塑造 人类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折射出人的智慧和谋略,给后人启迪,启发人们思

4、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在课堂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以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为典范,如学习到儒家思想,孔子的相关历史知识时,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施教的首要内容是“文、行、忠、信”。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孔子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主要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从属的,只有先接受他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然后学习文化知识才有用处。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要求弟子首先培养自己具有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品德,“行有余力”,然后才学文化知识。孔子还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也可以看出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把思想品德教育是

5、放在首位的。学生通过对这些孔子思想的学习,能认识到几千年前我们就树立起了很高的道德学习标准。 古往今来,无论中西,历代史家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世负责的精神,一贯追求历史科学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惩恶扬善的功效,这与诚实守信所要求的“真”,从本质上是相通的。正是由于这种严谨求“真”的修史传统,传承至今的绝大多数史籍都是可靠的信史,具有公认的权威性,这使历史科学本身就成为一种求“真”的典范和榜样。再如学习春秋时期史官南史氏和董狐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南董精神”,学习司马迁发奋著史记,特别是不避当代,敢于指责汉武帝种种作为的故事, 感受他坚持不懈,诚实严谨的品格。这些都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是从社会责任的

6、角度出发,是对学生诚信精神的正面教育。而学习范仲淹,曾国藩等历史名人事迹,则能感受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学习邓世昌以不屈之精神抗击日本;以不懈之毅力引领中国民主革命;以无穷的个人魅力带领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则能激发起中学生“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点燃中学生立志的热诚,建立坚定的信心。 三、明辨是非,变革创新的能力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从历史中可以看到别人的正确与错误,使自己面对同样或类似的事件时做出最好的最有利的判断。借鉴历史,总结和丰富人生经验,提高思想境界,有助于选择和把握正确的人生道路,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社会及世界发展的规律,并进而凝聚为独立健全的人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了解到历史的进步和大变革无一不和创新有关。例如:生产工具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后来的铁器牛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的应用;社会制度方面,从奴隶社会到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