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无线电广播技术探讨_第1页
数字无线电广播技术探讨_第2页
数字无线电广播技术探讨_第3页
数字无线电广播技术探讨_第4页
数字无线电广播技术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无线电广播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音频广播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无线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数字无线电广播技术尚未成熟,仍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发展,以此满足人类的需要。文章主要对数字的无线电广播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数字;无线电广播;传输系统 我国的音频广播逐步发展,经历了渐变、质变的过程。数字无线电广播在欧洲被称作数字音频广播(dab),与传统的音频广播相比较而言,广播业的发展空间与拓展空间的潜力巨大,应用发展趋于完善。由于无线电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广播技术也随之改变了网络传播方向。广播传输系统不是很完善,仍存在概念问题以及不能被广

2、泛接受的问题。本文着眼于数字无线电广播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极尽完善广播技术发展。 1简述数字时代的无线电广播技术 无线电广播技术自应用发展史开启以来,便受到社会的关注,传播速度极快,是电子媒体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节目的提供者、传输高频信号的器件以及广大范围的接收者,形成了一个媒介传播的中间体,控制了媒体信息的传播与发起。20世纪20年代是开启广播技术的最早阶段,由于时代的进步,am和fmk频广播逐渐替代了传统形式的媒体广播技术。 世界开始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模拟方式早已被数字方向所取缔。在研究广播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一部分的广播过程逐渐实现了在数字化发展

3、的改造创新,数字信号通常应用在混音台与传输过程,在媒介发展中占据传输地位。随着音乐市场发展盛行,cd、dvd等数字存储媒介备受关注,是以数字形式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因此,广播传输系统逐渐由传统的模拟方式转化为数字方式。 移动接收技术中未发现一种适合取代传统的广播服务,直到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dab的盛行发展,这才实现完全代替传统广播服务的可能性。dab系统应用广泛,逐渐向世界全球范围推广,从此,广播信息化服务开始介入数字广播时代的轨道。 2数字化音频广播的发展现状 数字化广播系统在替代模拟广播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相关讨论研究,在传送频率的基础上要加快速度,需要准备足够的经费进行研究发展以及

4、对提供服务和大量制造接收设备的先后次序上进行选择等。世界各国更趋向于发展自己的国家与获取利益,往往会对广播数字化发展的方向产生阻碍影响,不易实现数字化音频广播的散发性,同时造成国际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格式混乱性。因此,各国比较热衷dab、dkm等技术特性较稳定的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3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历程以及问题所在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发展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研究时期,早在1992年就已经实现dab重大科研的可行性报告,继而在广东省等多个发展地区建立dab单频网,逐步实现对数字化时代的可行性研究。比如,在2008年受世人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观众们可以通过接收dab信号的移动手机端观看比赛,方便

5、快捷,可获取足够的信息量。1998年,我国的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成功加入drm国际组织,并且开始对drm的技术研究工作进行追踪报道。2002年,中国以及欧洲等地对drm进行开路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2007年,广电总局将研究hd radio的开路实验作为工作重心。2008年,分别在北京、济南以及天津等地实现对hd radio的覆盖范围与干扰测试。 广播技术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令人棘手的问题。比如采用系统的选择,要同时考虑采用该种系统的生命周期,以及如何有效实现从模拟信号到数字化方向的转换,资源配置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研究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发展资金费用等

6、相关问题。发展数字音频广播需要各方努力,只依靠广播人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同时需要行政、法律的约束才可使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走向国际化,才能为数字化广播技术开拓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4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关键 4.1选择调试方式 广播信号的传输离不开承载波,单载波与多载波都是需要承载波作为载体,因此,承载波的调试方式关系着用户的收听效果。载波调制方式主要分为单载波与多载波,单载波在抵抗噪声信道上发挥频谱效率高与低功率的优势,但是在延时抵抗动态静态上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发挥本质功能;多载波则具有单载波不可控制的优势,它对多条路径产生的干扰信号,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抵抗,多载波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同步性上

7、误差明显,不能有效保证节目的同步性。通过比较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还应该进一步对更准确的同步算法进行相关研究。 4.2均衡信号频道 广播信号进行传输系统是通过信号塔发射的,由于载波信道传输的距离与发射频率不尽相同,在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载波的频率降低,因此,信号发射之前,要准确预算估计信道的衰减情况,有效保证在广播的终端设备能够接收信号。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计算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广播信道的范围看做是一个线性不变的系统。 5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维护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及时维护,因为维护工作的好坏与设备的寿命以及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在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对于

8、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都应该制定预先策略,避免安全隐患。在对设备的检查与维护中,工作人员应该保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由于信息传输过程会对听众造成重大影响,所以要聘用工作认真,态度谨慎的工作人员,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设备的维修,必须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对所出现的意外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电视与广播技术的需求增加。社会对广播电视信号的要求度更高,这是传统广播技术所不能满足的,因此,根据社会的需求,在不同方面对传输系统的创新是必然趋势。在日常工作中,广播信号一般是一天24个小时不间断播放,采用模拟信号,通过设备自动控制。模拟信号不仅可以作为设备的提供者,还可以实时

9、监控信号的传输线路,随时对设备进行安全智控。在不影响设备工作的前提下,对失去性能的设备器件进行替换,保障信息传送的质量。 6数字时代化无线电广播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向 6.1扩大数字化广播技术市场 无线电广播技术已被社会证实,不仅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传递受灾地区的信息,还能够进行较为细致的跟踪报道,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性,是一种可以与地区信息密切结合适用的信息化媒体。近些年来,我国的无线电产业受到严峻的挑战,其广告收入直线下跌。因此,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断探索,他们吸收并引进欧美一些国家对数字化发展的先进经验。一是政府的放宽政策,二是其设立了无线电广告协会,三是数字化的高性能化,能够接收到更多的频

10、道。 6.2数字无线电广播前景广阔 随着数字广播技术的顺利推进,通信已被宽带化,利用数字放音机播放音乐节目的业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此外,卫星移动广播是新兴产业,正在席卷信息化时代。传送声音的媒体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实验应用在现代科技中。 由于数字无线电广播实行的不透明政策,导致实用化试验后的计划设施以及具体的业务模型的缺陷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数字无线电产业实行提前5年开播的计划,打破信息传播的局限性,目的就是尽快明确业务模型以及经营模型,使产业更加透明化。如果采用提前开播,要确保频道的多样性与无限发展听众的数量。在数字无线电经营的方式上要展开相互竞争,同时不能切断与因特网、通信以及

11、广播业的友好协作。对于信息接收业务来说,市场运营与接收机研发会受到地区与厂家影响。因此,基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数字无线电才提出了“全国业务”的新概念,方便遍布全国高速公路上的用户收听效果。 6.3制造适应新时代的视听环境 社会欣赏事物的方式在不断地创新,因此,扩大符合新时代的收听音乐的用户高阶段迫在眉睫。目前,fm收音机能够在手机上显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可以看出,数字无线电必须应用在手机软件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促进媒体信息的传播。数字无线电一般是通过数字信号传播,没有固定的存储形式。数字无线电传播的内容极其广泛,比如音乐文化、简单的动画等。数字无线电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

12、。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才能使信息化时代更具有特色。 6.4数字无线电的多项功能 无线电广播技术的数字化发展,使频道的数量增多,为多频道广播提供有利条件。要适时创造收听媒体的环境,单靠收音机传播是不可能实现信息全球化的,可以利用微机、手机以及车载机等新型网络。数字无线电的广告传播大多是靠专门频道和有关节目进行的,通过收听观众的关注,就能够知道广告传播的效果。 数字无线电广播在音乐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同样具有卫星定位的功能,方便出行人的路线安排。音质通过数字化的过滤,有很大的提升,完全可以通过高质量的音质吸引听众。如果在数据广播连续播放,或者在移动体接收时再加上双向通信,媒体信息的内容就会更加丰富,能满足人类对信息的需求。但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