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是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真正意义的课堂是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整合。本文试从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回应动态生成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加以说明。 关键词:生成;鼓励;评价;把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15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过程,已经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真正意义的课堂也就不再

2、是预案地机械执行,而是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教师要立足学生,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学生的一言一行,往往是真情实感的体现。教师要抓住这些细节来组织教学,因势利导、顺学而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激励他们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热情鼓励,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在操作、思考和探索中“做数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数学知识。教师引领学生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发现中享受学习的成功。成功

3、所带来的喜悦感是进一步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学生的成功感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和同伴合理的评价。所以,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进行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自信和乐趣,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好的方面,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产生的想法会五花八门,甚至截然不同。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都应给予鼓励

4、和肯定。对学生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不是一味的迁就、不分是非,也不等同于满堂课的“很好”“棒极了”。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肯定和鼓励,使鼓励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延迟评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数学教学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往往会产生丰富的个性化想法,对此,教师该如何引导?延迟评价原理认为: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期,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所以,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而是应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给学生思维的开展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如“把一个圆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

5、/2”的问题,学生三番两次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概念的不理解。每次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笔者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便设计了这一判断题。对这个问题,学生也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对,有的认为错。笔者没有简单揭示答案,而是让他们说说各自的理由。不同观点的学生在辩论(举反例)中逐渐融合,达成一致,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 事实表明,学生在听到一种与自己相反的(或者不完全相同的)结论时,他就接受了挑战,他的思维接受了碰撞,而这种挑战来自于同学而非教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 三、整体把握,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

6、性、生成性、创造性、挑战性和发展性。在课程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面对错综复杂、林林总总的生成信息,教师是将之化为乌有,还是广泛接纳?这是我们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对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把握,并在课堂教学的全程中以“形散而神聚”的方式进行全盘调控。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课堂生成,教师均应将“整体目标”的有效达成作为决策原则,及时与后继教学内容建立关联,决定是否选用及如何选用,选择生成后的教学走向。对于一些游离于教学目标的“出轨”思维时,教师应当机立断,马上把学生的思路拉到正轨上来;

7、对于一些知识盲点、疑点上产生的想法,则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对于学生一些“超前”的想法,则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例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预设了四个环节。在第二环节通过两个相近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比不出来),引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问题时,出现了一个教师意料之外的小插曲。 生1(急切地):老师,只要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长宽”的方法就能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谁大谁小了! “这不正是”稍作停顿后,教师故意问道:“是吗?请同样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同学对老师笑一笑。”全班竟有半数左右的学生发出骄傲的微笑!“为什么?”他们虽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揭开其中的奥秘。他们有的独立操作,有的合作讨论,兴趣盎然。教师则适时介入、相机点拨。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验证成果,最终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事实表明,只有教师客观地看待生成,头脑中随时放着一把“度”的标尺,课堂上才不会出现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或者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尴尬局面,才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晕头转向。 其实,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驰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激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