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米芾书法作品欣赏 : 米芾书法欣赏之一米芾书法作品欣赏话题 : 米芾书法作品欣赏文化部 墓志铭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即为中秋诗帖 ( 草书九帖之六、七 ) 纸本 草书纵 25.2 厘米 横 36 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 : 中秋登海岱楼作,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信书亦一难事。说 明: 海岱楼位于涟水 ( 江苏涟水 ) ,是著名的风景名胜,米芾时常登楼,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
2、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后半,米芾则引“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份施展。在帖中米芾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中间加入一行批注 :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对书法求好的态度。涟水时期,米芾勤于练习晋人草书,此帖与焚香帖、草书论书帖都是其中的例子。另外,米芾也经常与薛绍彭书信往返,讨论购帖事宜、交换习书心得,或是品评论书,两人堪称最佳书画友。米芾担任涟水军使 ( 江苏涟水 ) 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海岱楼在江苏涟水地区,是唐、宋时代十分著名的望海楼,自
3、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最佳旅游景点,唐代诗人杜甫曾以“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来形容它视野辽阔、宏伟壮丽的景观。它在米芾的诗文中也经常出现,例如焚香帖 (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 “雨三日未解,海岱咫尺不能到”,便提到在淫雨霏霏之日,他登海岱楼所见迷蒙的景致。在另一阙词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中,米芾也提到: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并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诗人登楼眺望,颇有遗世, 独立的感觉。米芾乡石帖米芾乡石帖行书纵 28.2 厘米 横 30.5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 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
4、来用此石矣。元章。. 岁丰 帖米芾岁丰帖纸本 行书 纵 31.7 厘米 横 33 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芾顿首再启 : 弊邑幸岁丰无事 , 足以养拙茍禄 , 无足为者 . 然明公初当轴 , 当措生民於仁寿 , 县令承流宣化 , 惟日拭目倾听 , 徐与含灵共陶至化而已 . 芾顿首再启。留 简 帖 米芾留简帖,行书纸本 纵 31.7 厘米 横 39.7 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释文 : 芾顿首再拜。前留简而去,不得一见,于今怏怏。辱教知行李已及。偶以林宪巡历,既以回避,遂谒告家居。或渠未至,急走舟次也。粮如命。他干一一示下。对客草草。芾顿首。注 : 林宪,字景思,号雪巢,吴兴人。
5、乾道间中特科,监南嶽庙。参知贺允中爱其才,以孙女妻之,因寓居天台。工诗,有雪朝小集。米芾彦和帖米芾 彦和帖 行草书纸本。纵 30(1 厘米,横 42(6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 (1103) 。 释文 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逃 暑 帖米芾逃暑帖纸本 行书 纵 30.9 厘米 横 40.6 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释文 : 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 , 中 ?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 ?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 ?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衾 ?
6、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 ?。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米芾值雨帖米芾 值雨帖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 (1103) 。纵 25(6 厘米, 横 38(6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今且驰纳。芾皇(惶)恐顿首。伯充防御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过数日也。米芾竹前槐后诗卷米芾竹前槐后诗卷行书纸本。纵29.5 厘米 横 31.5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竹前槐后诗卷,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释文 : 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 * 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希声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阴繁,壶
7、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珊瑚复官二帖珊瑚复官二帖前为珊瑚帖,复官帖附之后,纸本,墨迹,行书 ; 分别为纵 26(6cm,横 47(Icm; 纵 27(Icm ,横 49Gcm。 1956 年由著名实业家、收藏家张伯驹先生 (1897-1982 年) 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米芾擅水墨山水,但米芾画迹不存于世。今天我们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 - 珊瑚帖,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此帖充满着收得名画宝物的狂喜之情,线条流走跌宕,神采飞扬。写到”珊瑚一枝”,不禁加重笔画,继而米芾突然以画代笔,似乎还不尽兴,再补之一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
8、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愉悦之情,跃然纸上。米芾作画大抵也像在珊瑚帖中一样兴之所至,随手涂抹。在字里行间随手涂抹的例子还见于铁围山丛谈,谓米芾在写给蔡京的一帖中诉说流离颠沛之苦,随手在文中画了一只小船。这是文人墨戏的表现。此帖是米芾晚年之作,被认为是米氏的”墨皇”,字态尤奇异超迈,随笔而书,神韵自然,且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如元代虞集评言: ”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晋魏法度自整然也”,元代施光远称其”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珊瑚帖用的书写材料也很特殊,用的是竹纸,浅黄色,纸上竹纤维束较多。据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用竹纸写的作品。复官帖,据考证当作于崇宁三年 (110
9、4) 五月。凡十三行,共 90 字。字型大小错落,字字侧欹险峻,左右腾挪,信手挥就,然绝无造作之气,仿佛西方艺术大师的一幅速写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珊瑚复官二帖曾经南宋内府,元郭天锡、季宗元、施光远、肖季馨,清梁清标、王鸿绪、安岐、永瑆、裴伯谦递藏。后归张伯驹。 1956 年张伯驹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汇观、平生壮观、云烟过眼录、大观录、壮陶阁书画录著录。释文: 珊瑚帖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 ; 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珊瑚一枝 ( 画珊瑚笔架一座,旁书金坐二字 ) 。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复官帖一年复官,不
10、知是自申明,或是有司自检举告示下。若须自明,託做一状子,告词与公同。芾至今不见冲替文字,不知犯由,状上只言准告降一官,今已一年。七月十三授告。或闻复官以指挥日为始,则是五月初指挥,告到润乃七月也。盛 制 帖米芾盛制帖行草书墨迹 , 纵 27.4 厘米,横 32.4 厘米,约元丰五年 (1082 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 文: 盛制珍藏 , 荣感 . 日夕为相识拉出 , 遂未得前见 . 寒光之作 , 固所愿也 . 一两日面纳次 . 黻顿首 . 天启亲。说 明; 此为致蔡肇书札。蔡天启 ( 蔡肇 ), 润州丹扬人 , 尝先後从王安石 , 苏轼学 . 此帖为元丰五年赴金陵幕 , 会主者谪去 , 因见
11、王安石之时 . 此时天启正从荆公读书於锺山也 . 此处主者乃指刘庠 . 故知此帖乃米黻书於金陵 , 而时正为元丰五年 . 元丰六年 ( 西元一 ?八三年 ), 米芾因刘庠之荐引 , 而往金陵拟谋从事之职 ., 遂告落空 . 此时正值王安石谪居金陵锺山 , 米芾以诗文贽见 . 介甫於人向少称许 , 然於米氏诗文却颇赏识 , 并与之共论书法 ,米芾於观赏王荆公书法後 , 鉴别出其所受堂代书家杨凝式之影响 , 王大为叹服 , 谓无人知之 . 此时米芾年仅三十三 , 然其惊人之鉴赏能力 , 业已显现 . 另米芾死後 , 其墓志铭之作者蔡肇 , 亦於此时相识 , 盖蔡乃王之门人 , 时正在帐下。补 :
12、刘庠 , 宋颜子 , 字希道 , 中进士第 . 英宗求直言 , 庠上书论时事 , 除监察御史裏行 , 帝不豫 , 储嗣未正 , 庠疏颖王长且贤 , 宜使日侍禁中 . 神宗立 , 迁右司谏 , 历知开封府 , 王安石欲见之 , 竟不往 , 奏论新法 , 不附安石 . 元佑初加枢密直学士 , 知渭州卒 , 庠有吏能 , 淹通历代史 , 安石称其博 . 艺术赏析 : 因是信札 , 所以风骨超逸 , 通帖观之 , 行草相间 , 愈写愈见精神 . 首行起始 , 出之以行书 , 接著以草为主 , 行笔迅猛而带涩势 , 圆劲流畅而不飘浮 . 写至款字黻顿首处 , 此时笔锋上的墨已不多 , 行笔意如游丝 ,
13、亦如粉蝶戏花 , 蜻蜓拂水 . 然而事虽言明 , 意犹未尽 , 空纸尚在 , 遂又笔酣墨饱 , 纵情挥洒 . 直至天启亲三字雄立乃止 . 其癫狂怪癖 ,纵情肆意之态如在眼前 . 细观整幅作品 , 第一行与後三行的字体不一致, 盛制珍藏四字展露此作品给人的感觉应是向外伸展但带有些刻意笔触 ; 而荣感日夕以下却有信笔写来 , 连绵一贯到底之流畅感 , 越写越畅快 , 至最後款字黻顿首一笔带起 , 末笔往上一挑 , 附加一点 , 使整幅作品意更饱满 , 气不外漏 . 虽然首四字给人庄重 , 小心翼翼之感 , 但荣感日夕四字调和了上下的意态 , 由慢而快的速度 , 把米芾信手执笔意犹未尽的心情表露无疑
14、 , 更潇洒写出天启亲三字 . 後有董其昌跋 : 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 , 笔墨字形之妙尽见於此。整体言之 , 此帖竦瘦节体尚多 , 意态奇出。三 帖 卷叔 晦 帖纸本 行书 纵 24.5 厘米 横 29.6 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 : 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故以秘玩赠之,题以示两姓之子孙异日相值者。襄阳米芾、元章记。叔晦之子 : 道奴、德奴、庆奴。 仆之子 : 鳌儿、洞阳、三雄。张季明帖约元祐元年 (1086 年 ) 纸本 纵 26.0 厘米 横 34.5 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 : 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 ( 衍字点去 ) 深,不审气力
15、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李太师帖元祐二年 (1087 年) 纸本 纵 25.8厘米 横 31.3 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 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米芾三帖卷计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均纸本,行书。三帖合装一卷,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含 ; 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注 : 以上作品均见于2006 年
16、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已更新高清晰图片。论草书帖米芾 论草书帖纸本 草书 纵 24.7 厘米 横 37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论草书帖,草书九帖之五。此帖亦名张颠 ( 癫 ) 帖、草圣帖、论书帖等,草书。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 (1087) 。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见识。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他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释文 :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 ( 癫 ) 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
17、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 (*) 光尤可憎恶也。秋暑憩多景楼帖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 行书 纵 27.6 厘米 横 34.3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吾 友 帖。米芾吾友帖 ( 草书九帖之四 ) 纸本 草书纵 25.2 厘米 横 39 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释文 吾友何不易草体 , 想便到古人也。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月仪不能佳,恐他人为之,只唐人尔,无晋人古气。穰侯出关诗帖米芾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诗,麻、楮混料纸行书纵 29.4 厘米 横 26.4
18、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 日 帖 米芾 元日帖纸本 纵 25.2 厘米 横 40.5 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释文 : 元日明窗焚香 , 西北向吾友 , 其永怀可知 . 展文皇大令阅 , 不及他书 . 临写数本不成 , 信真者在前 , 气焰慑人也 . 有暇作谱 , 发一笑於事外 . 新岁勿招口业 , 佳 . 别有何得 泗戎东下未 已有书至彼 , 俟之。此书约书于元符二年 (1099 年 ) 。为草书九帖之三。明代人都穆跋元日帖云: “翁此卷尝入绍兴秘府,后有其子元晖题识,盖海岳平生得意书也。其中登海岱楼诗一首,下小字注云 :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夫海岳书,可谓入晋人之室。
19、”。德 忱 帖。米芾德忱帖纸本 行草书 纵 25.4 厘米 横 78.6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 五月四日,芾启 : 蒙书为尉 ( 通慰 ) ,审道味清适。涟,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他至此见,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闽氏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莱去海出陆有十程,已贻书应求,倘能具事,力至海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尔。御寇所居,国不足,岂贤者欲去之兆乎 , 呵呵甘贫乐淡,乃士常事,一动未可知,宜审决去就也。便中奉状。芾顿首。葛君德忱阁下。说明 : 此帖为致葛德忱书札。葛德忱疑即葛蘩,名字相发之义本诗经 ?召南 ?采蘩序毛传。乃葛蕴、葛藻长兄。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上王
20、子才所藏雪窦和尚诗后,有“襄阳米芾”与“鹤林居士葛蘩”题跋。葛蘩,号鹤林居士,丹徒人,良嗣长子。崇宁间官临颍主簿,累迁镇江守 。此时德忱恐在润州,欲求莱州职事,故米芾告以路程行法也。“林君”当指林希,子中福州人,乃称“闽士”。林氏罢枢密,于元符元年四月出守亳州,同年九月换杭州,疑于其时特访涟水矣。林希,字子中,福州福清人,概子。嘉祐二年进士,神宗朝同知太常礼院,遣使高丽,希闻命,惧形于色。神宗恕,责监杭州楼店务。绍圣初知成都府,道阙下,章惇留为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时方推明绍述,尽黜元祐群臣,希皆密预其议,自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等数十人之制,皆希为之,极其丑诋,读者愤叹。徽宗时卒,年六
21、十七,谥文节,追赠资政殿学士。有两朝宝训二十一卷 。列子 ?天瑞 : “子列子居郑圃,人无识者 国不足,将嫁 ( 往) 于卫。”“御寇”二句,即用此典。此帖作于元符二年五月四日,离秩满 不足一月,故有“欲去”之语。米芾于涟水军任上,曾遭遇旱灾之后,又逢水灾之情况,当地田亩俱被淹没,许多通湖港道,初为防旱救田,而填土塞断。然水灾之后,地主毫姓只顾一己私利,仍不疏放,以致地势低洼之区,积潦难泄,为患颇大。米芾于致上司或同侪之信函中,特将在外实地所见表出,心中甚为不平 。这是米芾“欲去”的外在之因,涟水环境险恶,旱灾水灾连连。米芾“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虽然“至官下则率直不苟”,但平生嗜好只在江封
22、山月,及石砚书画,加以疏狂成性,故为官日久,难免故态复萌。墓志铭对此并不加隐讳,谓“时亦越法纵舍,有足大者”。此实记实之言。在涟水军任上,米芾即曾因“好石废事”,招致上司不满 ,可能因此去职,在任仅二年。艺术赏析 : 此为米芾著名的草书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此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画之际,妙趣横生。粗看,“全不缚律”,左倾右倒,形骸放浪。仔细赏读,却又欹正相生,字字随著章法气势变化,用笔狂放而不失检点,提按顿挫丝丝入扣,上下精神,相与流通,有著强烈的节奏感,与其作品比较,此帖颇具魏晋风韵,笔法圆转含蓄韵藉,有篆籀气。节奏也较平和,神闲气定,故能随意布势,妙得自然。此帖乃米芾佳作之一,虽然第八行至第十五行之间有的字略小,但大体上看来,不论是字形结构、映带关系、饱厚度或整体感来看,都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单字方面,这帖有一些重复字出现,端看米芾怎么作变化 : 林: “林”君和满“林”。前者看似慵懒,书写时漫不经意,最后一长点和君的首笔承接,笔势较铺张 ; 后者把比竖起来写,多用藏锋,末一长点没有露锋,整个字看似挺劲,其实过拘谨了。寺: “寺”院和在“寺”。前者的“寺”较硬挺,第二个横画和第三个横画接连时,用下钩承接,使得字的锋利感提升,最末点连在竖钩上,使人把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