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生作品中的创作意识_第1页
论写生作品中的创作意识_第2页
论写生作品中的创作意识_第3页
论写生作品中的创作意识_第4页
论写生作品中的创作意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写生作品中的创作意识 摘要:由对中外美术史的纵向追溯入手,文章探究了写生与创作意识的深层关系,指出创作意识对于写生作品品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画家主观意识的流露与出色传达是使写生作品转化为艺术杰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写生 主观意识 艺术作品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艺术绘画领域,写生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伴随美术史,影响着艺术发展方向。写生能够反映出艺术家对社会文化的感受和态度,是艺术家创作灵感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说,写生中的创作意识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独特认识,是“第一自然”经由艺术家的心灵创造从而达到艺术创造的“第

2、二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集合了艺术家思想观念、绘画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因素,使艺术作品得以达到更高的审美维度。就此而言,写生对于作品意义的传达来说,就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表现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融汇着艺术家主观色彩的综合艺术表现。在写生过程中,艺术家总是于有意无意中流露出对于写生对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赋予其超出于形象的意义,因而可使写生作品具有一定的意义内涵。如此说来,写生除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再现形式之外,还具有着更多的内蕴层面,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通观中国美术史,我们得知,“写生”一词源自于五代腾昌祐的“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到了宋代,“写生赵昌”所给出的理论依据使得“写生”一词具有

3、了更完整的内涵。此后,中国画中,凡临摹花鸟、草木、禽兽等实物的都叫作写生画;摹画人物肖像的则叫作写真画。与“写生”相对应的则是“写心”、“写意”。 虽然如此,中国画家大多强调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少谈及写生。之所以对写生相对忽略,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是“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画中之竹”之中国独特的“写意”绘画创作。画家们常常“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在师法于古人技法与自然神韵之时,也在画中透露出自己对所绘山川气象的独特情感体验。此即绘画作品中创作意识的一种上佳流露。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古人对成功写生绘画的创作经验谈:通过“外师造化”的认真摹写,也就是说,如果画家具备出色的艺术技巧,能

4、够达到“外师造化”的高水准,加诸“中得心源”画家在描绘自然现象时,同时注重呈现内心感受及情感意向,那么优秀的画作就常常能够应运而生。因此,从古到今,优秀画家都重视写生。即便是以写意为上的中国画也毫不例外。宋代范宽指出:“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宋宣和画谱第11卷185页)。清代笪重光说:“从来笔墨之探奇,必及山川之写照,善师者化工,不善师者抚缣素。”(画荃一画论丛刊第170页)谢赫也指出:“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这种在写生过程中不光认真描绘自然外物,同时也深入剖析物象特征,乃至于籍由物象表现画家内在精神气质的做法,在艺术杰作中向来不鲜见。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

5、西方绘画,便会发现:虽然对于写生的定义及其形式与内涵所占的比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空间地域、不同文化观念的烛照之下,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大为不同,但写生中的创作意识,在对西方美术史的整体观照中,还是可以理出一条日渐明晰凸显的发展线。 远古时期的岩画和壁画作为人类最早期的写生作品,传达了远古先民通过图腾形式而进行的生命崇拜。其“所绘之物”与“自然之物”之间没有界限,写生被当作神圣的图腾崇拜的一个重要构成,对古人而言,具有着魔法般的效力。譬如,曾有一位当代美国画家去非洲原始部落写生。当他用精湛的技艺绘制出野牛的形象时,土著们感到非常伤心,因为认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一头野牛。不过,这种具有宗教意味

6、的写生,其创作意识消泯在了与自然的同一中,即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凝聚于对外物的彻底认同而非对自我内心的观照与表达。 古希腊绘画中,写生只被认为是文化艺术观念的一种传达,因此,忠实地再现自然、表现自然便成为当时画家们的最高标准。“所绘之物”越能真实再现“自然之物”,便越能打动观众,画家便越受到观众的追捧。这种观念下的写生作品,会因其再现的逼真性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但却缺乏画家主观意识的表现。在美术史料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关于“所绘之物”逼肖的有趣记载。譬如,古希腊时期,画家宙克西斯画了一些葡萄。其技法的高妙甚至骗过了麻雀竟然有几只麻雀飞来啄他画布上的葡萄。此事传出之后,画家巴尔拉修邀请宙克西斯到他

7、的画室,因为他自信他也能做到类似的事情,甚至于更好。走进画室后,宙克西斯试图把巴尔拉修画上的遮布拿走,可是却做不到,因为那个遮布是巴尔拉修画上去的这个无比逼肖的遮布就是其作品内容。于是宙克西斯承认巴尔拉修比他高明:“我骗过了麻雀,但你却骗过了我。”(关于艺术家形象的传说,神话和魔力第53页) 这种技法性作品为了保证其精湛的品质,逐渐形成了作坊式的传承,一批又一批的写生匠人就此诞生。不过,这种写生只是通过刻板的技法复制现实,难以见到绘制者个性意识的流露。 据史料记载,在绘画史中,对“所绘之物”进行突破性表现的艺术家是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托。艺术家写生的技巧和手段更加科学化、规

8、范化,他们熟谙解剖学、透视学,对空间、结构、比例、造型、色彩冷暖进行研究,巧妙地运用光影,使得艺术家写生在表现自己主观内心世界的同时,对自然的真实再现也更加得心应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是写生创作的一幅杰作,蒙娜丽莎那若隐若现、若明若暗、意味无穷的笑容,显然更多的是源自于达芬奇的内心感受。 从现实主义流派的创始人及其代表画家库尔贝开始,由于创作题材从历史、神话向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转换,写生创作成为艺术家的主要创作形式,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由此更加紧密;到了印象主义流派时期,艺术家注重表现自己心中对光与影的感觉与认识,写生的主观性进一步得到加强。莫奈的日出印象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无疑是籍由写生形式

9、而传达的艺术家强烈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后印象主义时期,艺术家的个性风格、绘画观念在作品中得到了日益浓郁的彰显,其作品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烙刻着艺术家鲜明而强烈的主观色彩,其主观意识在写生中得到了无拘无束的发挥。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就不单单是一件写生作品,更是作者对生命的强烈热爱、渴望及深沉思考。 由以上中外美术史中关于写生创作的追溯,我们可以看到:杰出的写生作品往往并非是对现实的客观再现,而是凝结着艺术家独特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画家有意或无意的主观意识对客观物象的浸入是这类作品获得艺术生命力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而中外美术史对写生与创作关系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认识,又反映出中西方绘画传统中写意与写实的不同倾向以及西方绘画向中国写意性绘画有意无意靠拢的一个发展路径。当然,后一个话题说来话长,尚待进一步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范景中译:图像与眼睛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2】苏珊朗格、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文杜里、钱景长、华木、佟景韩译: 欧洲近代画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4】沃尔夫林、潘耀昌译: 艺术风格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