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的调研思考_第1页
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的调研思考_第2页
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的调研思考_第3页
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的调研思考_第4页
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的调研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的调研思考 粮食、能源和水被称为人类生存三大基本物资,也被当今世界各国称为三大战略物资。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粮食就是基础的基础。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1974年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问题后,粮食问题就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我们党和国家近几年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20_年7月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会议指出,中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必须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供给,要通过实施国家粮食安全中

2、长期规划纲要,使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_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把重点放在产中进行调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目前,我旗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种粮成本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实现全旗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要从我旗实际出发,科学把握粮食生产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采取切实有力

3、的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发展。 一、资源概况 _(简称_)位于_自治区东北部,_南麓,旗政府于20_年迁入_镇。全旗土地总面积21152.4平方公里,计划内耕地面积303万亩,待开发整理耕地30万亩。辖22个苏木乡镇办事处,232个村嘎查,5个国营农牧场。全旗总人口 40万,农业人口达32万,农业劳动力14.8万。 _属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在4.2;lo有效积温21002900,无霜期95一1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900小时,年降水350400mm,多集中在78月份,年蒸发量1600mm,干燥度2.30,属典型的半干旱农业区。土壤有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栗钙土,大部分耕地地势平坦、

4、土壤肥沃。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梁、荞麦、芸杂豆、甜菜、马铃薯、葵花等作物,20_年粮食总产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实现12.5亿斤。 二、粮食生产现状 _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旗县。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布局要求,前旗被列为484个区(场)统筹规划项目布局中,是_自治区商品粮基地旗之一,是国家重点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之一。近年来,始终坚持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不断加大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生产。 (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呈递升趋势,由1947年的135万亩的最低限增加到20_年的260万亩,增加125万亩。 (二)

5、粮食产量上涨幅度大。粮食产量由1948年的1.16亿斤增加到20_年的12.5亿斤,增加了11.34亿斤,粮食增产潜力较大。 (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促进粮食单产明显增长。_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为主。水稻由50年代的国光品种种植、水淹麦主推技术的应用,亩产20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莎莎泥等优质米品种种植、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应用,亩产400公斤,亩增产幅度达200公斤,实现亩产翻一番;玉米由50年代的黄金顶子、白马牙子品种种植、一埯双株主推技术的应用,亩产6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哲单39、吉单27、兴垦3粮饲兼用品种种植、配方肥主推技术的应用,亩产达370公斤,亩增产辐度达3

6、10公斤,增产517;大豆由50年代的满仓金品种种植、大垄扣主推技术的应用,亩产5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合丰50、绶农14品种种植、配方肥及垄三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亩产达150公斤,亩增产辐度达100公斤,增产200;小麦由50年代甘肃96品种种植、良种推广及大垄技术应用,亩产4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克丰13品种种植、配方肥技术应用,亩产达150公斤,亩增产辐度达110公斤,增产275。随着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_先后引进、推广了10个高产优质粮食作物品种,优化了全旗农作物品种、品质,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四)农民种粮积极性与日俱增。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加大了农业支持力度,良

7、种补贴、农业保险、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农作物播种面积,确保全旗粮食生产安全。 (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近年来,_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工程为手段,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抗御风险能力;积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耕地质量,使农田得到基本保护;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动科学施肥,实现节本增效;加强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上述措施的应用为前旗粮食增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粮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田基础设施差。近年来,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总量

8、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水利设施建设及维护滞后,资源浪费严重。_属于干旱半干旱农业区,地表水严重贫乏,降雨量少且不均衡,年降水量为380,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9,春秋两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3、16,水资源不足是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规划设计不合理,配套不到位,现有水利设施难以发挥作用。_绝大多数粮食作物生产需水的关键时期在45月的抓苗期和89月的灌浆孕穗期,可春季和秋季降水仅在8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作物需水。三是农田基本建设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掠夺性经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低。现有水浇地面积约50万亩(水务局提供的数据),仅占全旗总

9、面积的1/5。 (二)农民科学 文化素质低,科技转化能力不足。近年来,_的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了成效,但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牧民比例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导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能力低。目前,大多数农民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中,思想观念滞后,虽然由过去马犁仗耕作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半机械化耕作,但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种植分散,经营粗放,粮食单产多年来徘徊不前。(三)服务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低。_的几次机构改革,改没了乡级农科站,使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缺了腿。旗级推广部门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严重缺编;现有人员又常期得不到培训提高,知识老化

10、,知识水平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由于农技推广队伍的逐渐削弱,致使农业新的适用增产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缓慢,科技转化率低。 (四)各级政府对农业工作重视不够。农业是_的主导产业,是基础。这些年来,旗乡两级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工作上,农业工作根本没有得到重视,认为种地是农民自己的事,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也只是报告中提及,根本没有具体技术和措施,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四、粮食增产有利因素 目前,_现有耕地面积253万亩(不含国营农牧场),耕地没有增加的潜力,只有增加水浇地面积,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粮食增产7.5亿斤的目标。 (一)前旗有川地约100万亩,截止到2

11、0_年已建水浇地约50万亩(水务局提供),仍有50万亩可以开发建设。 (二)通过低水高调等工程措施和旱作节水等农艺措施可改造中低产田坡耕地约100万亩。 (三)完善旗乡村三级服务体系,集成推广一批适用增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四)落实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五、到2015年实现新增粮食7.5亿斤的途径与对策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农业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如何建设好、实施好这些项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整合各涉农项目资金,是实施好项目的关键。由于农、牧、林、水、开发、土地等各口项目都有各

12、自的项目要求,所以整合农口项目资金决不是简单地把农口各项目的资金拿来统一使用,而是整合农口项目。一是旗委政府应组织农业、水务、土地、开发等部门,以“_三业用地区划”“_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对全旗现有耕地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对现已建成的水浇地、未建成的水浇地、能改造的坡耕地摸清底数,进行详细规划、分类,建立资源库,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合理审报项目。所有的涉农项目的审报都要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投资多少,由旗委政府统一研究,确定项目区建设的具体乡、村地块,杜绝项目实施部门各自为战,以确保项目不重复建设,资金使用更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利用国家项目资金,来实现前旗百万

13、亩水浇地建设和百万亩坡耕地改造,从根本上夯实农业增产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国家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一要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改善科技推广条件和工作手段,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二是加大农民科技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高产创建园区建设,通过高产创建集成推广一批农业适用增产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通过以上措施,使前旗农业科技覆盖率和贡献率得

14、到明显提高。 (三)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单产 据20_年统计数字,_主要农作物玉米平均单产793斤、大豆180斤、马铃薯20_斤,较过去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全旗几个主推品种的产量指标相比仍然很低,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玉米平均单产可增加500斤左右,大豆平均单产可增加170斤左右,马铃薯平均单产可增加20_斤。面对这样的增产潜力,提高单产就成了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耕作方式,切实提高适用增产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在玉米种植上重点推广抗旱座水播种一体机播技术及“一增四改”技术(即:增加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大

15、豆重点推广垄三栽培技术;马铃薯重点推广“两增五推技术”(即:增加密度、增施有机肥、推广脱毒马铃薯、机械化作业、地膜覆盖、设施栽培、施用专用肥)等。20_年,农业局计划在全旗三个积温带的9个乡镇苏木办事处各安排100亩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增加300斤以上,辐射带动1000亩高产创建田;在两个乡安排大豆垄三栽培高产创建20_亩,平均亩产增加150斤以上;落实马铃薯高产栽培200亩,平均亩增产20_斤以上。上述增产栽培技术,到2015年推广面积力争达到180万亩以上。 (四)加强组织领导 任何一项农业适用增产技术的推广普及离不开广大科技人员的试验示范推广,但更重要的是靠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

16、和政策资金扶持。为此,旗委政府应当象抓经济工作一样来抓农业工作,把玉米抗旱座水播种一体机播技术、大豆垄三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两增五推”技术的推广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做为一项工程纳入旗委政府考核目标,并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乡镇苏木办事处必须由一名主要领导负责重大粮食增产工程的具体落实工作。若到2015年实现了新增粮食7.5亿斤,每市斤按0.6元计算,即可增加4.5亿元的纯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增1500元左右,这样的事情难道不值得各级政府去抓吗!去做吗! 总之,通过以上对制约_粮食增产因素、增产潜力及应采取的对策等综合分析,新增水浇地50万亩可增1亿斤;坡耕地中低产田改造100亩可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