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组——潮汐车道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现状和民众认可度调查2_第1页
第007组——潮汐车道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现状和民众认可度调查2_第2页
第007组——潮汐车道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现状和民众认可度调查2_第3页
第007组——潮汐车道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现状和民众认可度调查2_第4页
第007组——潮汐车道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现状和民众认可度调查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007第四届“知行杯”社会实践调查大赛结题论文课题名称“潮汐车道”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民众认可度调查 课题负责人 王潇濛联系电摘 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线城市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车流高峰拥堵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为“潮汐现象”我国作为机动车保有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机动车大国,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缓解交通拥堵的形势十分严峻。由此,针对交通流的“潮汐现象”而设计建造的潮汐车道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推广。本文是针对北京市潮汐车道的研究,尤其是对车道沟桥路段的潮汐车道作用进行调查和分析。经过此次调查,作者发现潮汐车道对于重点拥堵的路段有明显的拥堵缓解作用,同时提升了路段

2、的道路使用效率。但是与此同时,潮汐车道的出现同样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带来了一部分安全隐患。 关键词:潮汐车道交通拥堵可变车道社会调查 认可度Abstract:Currently in first-tier cities worldwide there are more or less in peak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a phenomenon known as plagiarism China, as the vehicle population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after the United Sta

3、tes, traffic jam is a serious problem, alleviate traffic congestion situation is very grim. Thus, for the tides phenomenon of traffic flow an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idal lane in the world gradually being promoted.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tides lane for Beijing, especially the role of ti

4、des Chedaogou lane road bridge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fter the survey,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focus for the tides lane road congestion significant congestion relief, while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oad use section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emergence of tides lane there are also

5、 som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or various reasons has brought some security risks.Keywords:Tidal lane The traffic jamVariable lane Social investigationRecognition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的推进,人民生活的富裕,一方面我国汽车拥有量在快速增加,同时伴随着城市规模的越来越大,城市中心土地价值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市区工作、市郊居住的生活模式。北京作为首都,其发展速度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与此同时,北京正经历着同其他

6、国际性大都市一样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就是最突出的一项。潮汐车道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较为新兴的交通控制手段,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潮汐车道,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提高车道使用效率。比如,早晨从城外往城里走的车多,就可以通过增加某一道路进城方向车道、减少出城方向车道的方式,缓解交通压力,疏导交通。晚高峰时分则可以采取与之相反的车道调配疏导车辆出城。众所周知,北京的交通“潮汐现象”十分明显,在早高峰时期绝大多数进城路段都处于饱和或是超饱和的状态,而晚高峰时期的交通压力则集中在出城路段上,高峰时段的平均出行时

7、间远远大于非高峰时段;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功能区的细化,新功能区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原有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特别是现有的连接新老区的干道道路,也形成了早晚固定时段的潮汐车流。这种早晚高峰单向潮汐性拥堵为世界性难题,而“潮汐式”管理是解决这一难题较为有效的做法,也是最经济的办法。与此相适应,我国于2009新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新增加了潮汐车道标线的标准,应该说新规范增加此项标准,是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现状,建设经济节约型社会的需求。关于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都做了许多研究,在美国,华盛顿市几条快速公路汇合的罗斯福大桥上,专门有一台工程车,每天早晚用于移动中间水泥隔离墩调整进出城车道的设置,6车

8、道的主要入城干道早高峰调整变动只留1个出城车道,其他5个车道全部改为进城车道;晚高峰则相反,灵活而有效地缓解了高峰时期的交通压力。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通过使用交通设施调整早晚高峰车道数量,桥上双向6车道,上午中间隔离护栏向左移I车道,形成4进2出模式;午则反之。国内深圳的梅林关也对潮汐车道的应用进行了实地试验,在早高峰时段梅观路出关方向2.8km长的快车道上,用锥桶独立出来1个车道,使得由西往东方向增加为3个车道,反方向减少为1个车道,以此缓解早高峰时的进关车流量压力。重庆市渝中区CBD重要干道棉花街,改造后为1条363 m长的3车道双向通行路段,根据早晚高峰潮汐交通现象,通过车道红绿灯的变化

9、实现对中间车道通行方向的控制,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棉花街采取上行2车道、下行1车道方案,晚高峰则反之。此外,南京、广州、大连、贵阳等城市也都在尝试或试验潮汐车道。潮汐车道也有其优缺点:(1)优点。能合理使用道路,充分提高道路利用率及道路通行能力,减少因交通量增加而扩建的经济及土地成本,经济、合理的利用城市规划用地。(2)缺点。其设置将增加交通管理的工作量和相应设施的建设量,要求驾驶人集中注意力,遵守各种标志标线提供的信息行车。二、调查目的潮汐性交通拥堵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的时空压力过于集中,供需不平衡所造成的如果能够对路网进行时空交通压力均分,平衡交通供需矛盾,潮汐性的交通拥堵就能够得到缓解错峰上

10、下班是实现时间上削峰填谷的有效手段。为了应对晚高峰的出行,科学引导与缓解交通压力,北京市目前开通了3条潮汐车道: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主路潮汐车道;紫竹院路潮汐车道; 亦庄荣华路潮汐车道。虽然潮汐车道理论上能够有效地疏导交通,但是,如果不了解潮汐车道的行车规则以及路标地标,就会出现违规行车的现象,反而造成了交通混乱,这就与设置潮汐车道的初衷相悖。北京作为首都,上下班时交通流潮汐现象尤为明显,对于未来的道路网络建设,如果不考虑潮汐车道认可度的问题,在城市主要路段引用潮汐车道对缓解交通压力是十分有效的。所以现在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潮汐车道认可度的调查。我们的调查目的主要有3:1、 现场考察紫竹院路潮汐

11、车道的早晚高峰行车情况(包括车流量、平均车速、事故发生率、车道利用率等)验证潮汐车道缓解交通压力的实际效用。2、 由于在北京13年9月才开通第一条潮汐车道,如果不经常路过以上三个路段的司机很难了解到潮汐车道的应用现状和相关交规。所以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北京市不同地区、各个车龄段的人群对于潮汐车道的了解程度,有助于对其进行普及。3、 通过以上两条,查阅资料,并实地考察,寻找北京还有北京还有哪些路段早晚高峰时拥堵严重,并适合设置潮汐车道。三、调查过程1、调查时间(1)10月中旬:立项(2)10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收集资料,设计问卷(3)11月23日:实际考察路段(4)12月末至1月中旬:问卷调查(5)

12、2月至3月初:分析数据得出结论(6)3月初至3月末:结题2、调查过程(1)讨论立项题目:(2)收集资料(3)设计问卷(4)实地考察路段(5)发放问卷(网络、纸质)(6)整理、分析数据(7) 讨论结果得出结论3、调查方式(1)实地考察法:现场考察紫竹院路潮汐车道的早晚高峰行车情况,在早高峰及晚高峰时段并做记录。(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在问卷星网上投放;在紫竹院路和远大路附近等地区发放纸质问卷。(3)文献调查法:在图书馆及网络中查阅相关资料。(4)微信调查推广:在微信朋友圈中扩散我们的问卷,并普及相关知识,回收网络调查问卷169份,与纸质问卷汇总后共取得问卷299份其中有效问卷291份。(5)

13、定性资料分析法:对所得到的早晚高峰行车情况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验证潮汐车道对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通过数据寻找北京还有哪些主干路适合设置潮汐车道。(6)统计分析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潮汐车道的认可程度。四、结果分析4.1车流分析结果展示为了更好的对潮汐车道对交通流的疏散效果进行调研,我们来到潮汐车道的车道沟桥路段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对车流量的统计以及对各种机动车违章、行人违章的现象进行统计。统计情况总结如下:调查日期:2015年1月16日调查地点:车道沟桥潮汐车道路段东向西入口处调查人员:5人调查方式:每个成员负责1-2条车道的车流计数,以10分钟为单位,每隔一小时测定10分钟的车流

14、量,同时记录这期间的车辆违章情况。早高峰时段统计结果:时间7:00-7:107:30-7:408:00-8:108:30-8:409:00-9:10方向东向西西向东东向西西向东东向西西向东东向西西向东东向西西向东总机动车数量233402239570256386239454255382总机动车违章数10180942606总行人违章数0000000000其中东向西车道3条,西向东车道3条晚高峰时段统计结果:时间4:30-4:405:00-5:105:30-5:406:00-6:106:30-6:40方向东向西西向东东向西西向东东向西西向东东向西西向东东向西西向东总机动车数量321422276496

15、328367198338217315总机动车违章数1101120607112总行人违章数0000010000其中东向西车道4条,西向东车道2条对于车道沟桥来说,每天的早高峰向市中心开的是西向东车道,晚高峰时段的出京方向为东向西车道。由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早高峰时段西向东车流量较大,此时将西向东方向车道设置为3条可对西向东方向的车流起到很大的疏散效果,调查中看到改车道在7点到7点30之间出现了一段车流缓慢的情况,但是持续时间并不太长,我们认为较为合理。早高峰时段时东向西车道的车流量不高,设置三条通道比较适合,同样不会影响西向东行驶车辆的行驶效果。2、测量当日晚高峰时段东向西的车流增加不明显

16、,预估每小时的断面流量没有超过2000辆/小时,目测也没有明显的交通流增加或是拥堵情况。而西向东方向的车流量并不小,此时将西向东方向车道减至2车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公交车道),确实会增加交通压力,但并没有出现拥堵的情况。后通过交通广播我们得知是由于当天三环主路上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从而可能对出京方向的车流造成影响,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潮汐车道对于临时交通量变化的适用性思考。3、调查中发现的机动车违章现象主要包括:跨多个车道变道、在非转向车道转弯、进入公交车道行驶、在非道口路段违章掉头和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等。其中进入公交车道行驶的车辆占绝大多数,通过调查我们分析认为,在早晚高峰时期道路比较拥挤

17、车流量也相对较慢,有些司机为了图一时之快趁着没有摄像头就驶入公交专用路段。而在我们调查的这段时间,非转向车道转弯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由于潮汐车道的特殊性,使其设置最内向车道为右转车道,很多司机对这项规定还不是特别清楚,在调查时就有一辆车违章转弯,转到一半发现不对又想往回转,差一点就与正常行驶的一辆直行车辆发生碰,十分危险。由此我们也看出,潮汐车道的安全性问题确实存在,也需要措施来解决。4.2问卷调查结果展示与分析本次问卷采用了微信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总共回收调查问卷297份,有效问卷291份,其中男性受调查者156人女性135人。问卷内容详见附件。为了更好的了解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在民众心

18、中的认可度,我们对调查问卷中的关联问题进行了交叉分析。1、 通过对问卷调查表中第四问“您是否了解过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自变量)与第六问“您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因变量)这两个问题的得到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表格。表格 1 四、六问交叉分析数据分析XY很好的疏解了早晚高峰时段的车流,极大减轻了拥堵对拥堵情况的作用较明显,但不突出有一定作用,但不明显看不出任何效果不仅无效,而且会加重交通拥堵不太了解小计知道并且了解31(33.7%)26(28.26%)21(22.83%)3(3.26%)0(0%)11(11.96%)92听说过12(11.21%)14

19、(13.08%)32(29.91%)13(12.15%)1(0.93%)35(32.71%)107从未听说过3(3.26%)5(5.43%)9(9.78%)4(4.35%)1(1.09%)70(76.09%)92注:X为问题“您是否了解过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的数据;Y为问题“您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的数据。图1四、六问交叉分析从表格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知道并了解潮汐车道的民众中,33.7%的民众肯定了潮汐车道能很好的缓解交通压力;28.26%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可以缓解拥堵情况,但效果并不突出;22.83%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有一定作用,但不明显;仅有3.26

20、%的民众认为看不出效果。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约80%的了解潮汐车道的民众还是认可潮汐车道的作用。在听说过潮汐车道的民众中,认为潮汐车道可以很好缓解早晚高峰的拥堵的民众仅占11.21%,32.71%的民众不太了解潮汐车道,13.08%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的效果不明显。从未听说过潮汐车道的民众对潮汐车道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而且从未听说过潮汐车道的民众还是占近三分之一的比例。通过上述对“您是否了解过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自变量)与 “您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因变量)这两个问题的得到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1) 知道并了解潮汐车道的民众对潮汐车

21、道的认可度比听说过或不了解的民众的认可度高很多;(2) 知道并了解潮汐车道的民众在我们所做调查的民众的比例不高,仅占31.6%,而听说过潮汐车道、从未听说过的民众占了68.4%,这影响了潮汐车道在整体民众心中的认可度;2、问题一中通过对问卷中第四问“您是否了解过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自变量)与第六问“您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了解潮汐车道的民众对其认可度普遍偏高。在现实中,与潮汐车道打交道分为男性和女性,考虑到这个因素,我们对第一问“您的性别”(自变量)第十问“您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是否是必要的(自变量)”与第四问“您是否了解

22、过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自变量)和进行交叉分析。表格 2一、十、四问交叉分析数据分析XY知道并且了解听说过从未听说过小计男/十分必要33(55.93%)12(20.34%)14(23.73%)59男/还可以25(28.41%)34(38.64%)29(32.95%)88男/最好取消1(11.11%)4(44.44%)4(44.44%)9女/十分必要12(30.77%)13(33.33%)14(35.9%)39女/还可以19(20.65%)42(45.65%)31(33.7%)92女/最好取消2(50%)2(50%)0(0%)4注:X为问题“您是否驾驶机动车”的数据;Y为问题“您是否了解过

23、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的数据。图2一、十、四条形图分析从上述条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知道并了解潮汐车道的人认为设置潮汐车道十分必要的有55.93%,远高于认为还可以或是最好取消的人数。而女性中知道并了解潮汐车道的人,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必要的只占30.77%。同时可以看出,男性中知道并了解潮汐车道的人比较多,约有37.82%,而女性中知道并了解的人数就比较少,只占总人数的24%.44。现如今的社会女性驾驶者越来越多,潮汐车道使用的交通规则区别于普通交叉口道路的规则,并且会更考验司机的专注和对周边道路指示标识的观察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普遍认为男性做的更优于女性,从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可看到女性对

24、于潮汐车道这种稍复杂的交通道路的接受程度还是要略低于男性。3、潮汐车道能否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那些了解潮汐车道并经过潮汐车道的人群,通过对第四问“您是否了解过潮汐车道(即可变车道)?”、第五问“您是否近一年内曾经乘车或驾车行驶过以下路段”(自变量)和第十问“综上所述,您认为潮汐车道的设施是否是有必要的?”(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得到以下数据图表:表格3四、五、十问交叉分析数据分析XY十分必要还可以最好取消小计知道并且了解/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路段4(40%)6(60%)0(0%)10知道并且了解/车道沟桥至四季青桥路段30(50%)28(46.67%)2(3.33%)

25、60知道并且了解/不记得或未经过14(51.85%)12(44.44%)1(3.7%)27听说过/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路段3(25%)7(58.33%)2(16.67%)12听说过/车道沟桥至四季青桥路段7(18.92%)27(72.97%)3(8.11%)37听说过/不记得或未经过17(26.56%)45(70.31%)2(3.13%)64从未听说过/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路段1(12.5%)7(87.5%)0(0%)8从未听说过/车道沟桥至四季青桥路段6(20%)23(76.67%)1(3.33%)30从未听说过/不记得或未经过21(37.5%)32(57.14%)3(5.36%

26、)56图3四、五、十问交叉分析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知道并了解潮汐车道,并途径过潮汐的车道的人绝大部分认为潮汐车道还是能缓解交通压力的,只有极少数民众认为潮汐车道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建议取消潮汐车道。由此可见,潮汐车道在了解并接触的民众心中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但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群众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这从某一角度也说明了潮汐车道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司机不了解潮汐车道,在潮汐车道违规对他人造成的影响。4、通过对问卷调查表中第二问“您是否驾驶机动车?”(自变量)与第七问“您是否知道潮汐车道的使用规则?”(因变量)这两个问题的得到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表格4和柱状图

27、4。表格4 二、七问交叉分析数据分析XY知道龙门架上有控制潮汐车道通行的可变车道灯和车道指示标志知道潮汐车道专用标线。认识潮汐车道指示标识。不是很清楚以上规则。小计是76(45.24%)58(34.52%)67(39.88%)69(41.07%)168否26(21.14%)21(17.07%)32(26.02%)74(60.16%)123注:X为问题“您是否驾驶机动车?”的数据;Y为问题“您是否知道潮汐车道的使用规则?”的数据。图4 二、七问交叉分析从表格四和柱状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驾驶机动车辆的民众中,有40.07%的人不知道潮汐车道的行车规则;在不驾驶机动车辆的民众中,有60.16%的

28、人不知道潮汐车道的行车规则,可以看出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即民众对于潮汐车道的行车规则不是很了解,这也是后续导致潮汐车道违规事件多发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5、通过对问卷调查表中第三问“您的车龄大约为(从拿到驾照之日算起)?”(自变量)与第十问“综上所述,您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是否是必要的? ”(因变量)这两个问题的得到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表格5和柱状图5。表格 5 三、十问交叉分析数据分析XY十分必要还可以最好取消小计5年以下30(33.71%)55(61.8%)4(4.49%)895年到10年15(34.09%)26(59.09%)3(6.82%)4410年以上18(36.73

29、%)26(53.06%)5(10.2%)49只是拿到驾照但是从未驾车5(20%)20(80%)0(0%)25还未取得驾照30(35.71%)53(63.1%)1(1.19%)84注:X为问题“您的车龄大约为(从拿到驾照之日算起)?”的数据;Y为问题“综上所述,您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是否是必要的?”的数据。图5 三、十问饼状图分析上饼状图为291份调查问卷中驾龄的分配比例,结合表格5和柱状图5可以看出,30.58%的人占多数,已有五年驾龄,在他们之中,仅有4.49%的人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没有必要,其余95.1%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还是有用的,在十年以上驾龄的民众中,也只有10.2%的人认为潮汐

30、车道没有作用,可以看出,潮汐车道的设置在整体上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取了民众的一定认可。6、通过对问卷调查表中第五问“您是否近一年内曾经乘车或驾车行驶过以下路段?”(自变量)与第九问“您认为潮汐车道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因变量)这两个问题的得到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表格6和柱状图6。表格6 五、九问交叉分析数据分析XY指示标识不明显交通规则混乱,机动车违章行为严重与对向车道间没有设置围栏,缺乏安全性行人、非机动车乱闯事故多发宣传、普及力度不够,使民众对潮汐车道缺乏了解其他小计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路段8(26.67%)4(13.33%)9(30%)8(26.67%)2(6.6

31、7%)16(53.33%)3(10%)30车道沟桥至四季青桥路段34(26.77%)26(20.47%)40(31.5%)24(18.9%)4(3.15%)82(64.57%)8(6.3%)127不记得或未经过21(14.29%)29(19.73%)23(15.65%)23(15.65%)10(6.8%)109(74.15%)19(12.93%)147注:X为问题“您是否近一年内曾经乘车或驾车行驶过以下路段?”的数据;Y为问题“您认为潮汐车道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的数据。图6五、九问交叉分析除上述表格中给出的选项之外,我们的第九问“您认为潮汐车道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调查问卷中还设置了“其他

32、”项并且收集了其他的一些选项如下表:表格 7 对潮汐车道存在的问题其他项统计序号提交答卷时间来源来源详情答案文本12015/1/11 18:56:47手机提交微信解决力度不够422015/1/11 20:55:46手机提交微信建议用隔离带。712015/1/12 14:27:28手机提交微信除了公交专线时间指示外,还有什么时候能用到?交通管制也可以用到。就北京这个交通状况,恨不得有10条单向车道同时开通才好。而且潮汐车道需要路中间不设护栏,这在主干道上好像比较难。同时,这个设计也提高了对驾驶员的要求。理论上是个好想法。1022015/1/12 16:33:26手机提交微信交界时间如何处理141

33、2015/1/13 12:43:37手机提交微信路段短,潮汐段很通畅,但潮汐回收的那头会堵1632015/1/16 23:32:13手机提交微信过了潮汐车道后,立刻路就窄了,更突出不好走了。从表格6和柱状图6中,我们可以看出:(1)在驾车或乘车经过朝阳路段潮汐车道的民众中:53.33%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现存的问题为宣传普及力度不够;30%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与对向车道间没有设置围栏,缺乏安全性;26.67%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中指示标识不明显而且常有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闯入;13.33%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交通事故混乱,机动车违章行为严重。(2)在驾车或乘车经过朝阳路段潮汐车道的民众中:64.57%的民

34、众认为潮汐车道现存的问题为宣传普及力度不够;31.5%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与对向车道间没有设置围栏,缺乏安全性;26.77%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中指示标识不明显;20.47%的民众认为潮汐车道交通事故混乱,机动车违章行为严重;18.9%的民众反映潮汐车道常有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闯入。(3)在不记得是否经过潮汐车道的民众反映的主要问题即为宣传力度不太够。 (4)从其他项的表格中,我们还看到一些人提出的潮汐车道的问题还体现在了路不好走、潮汐车道疏散车流效果只是局部有效对整体效果不佳、解决的力度不够等方面上。7、通过对问卷调查表中第八问“如果您听说过潮汐车道,您是从哪种途径了解到的?”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图8

35、.表8 民众潮汐车道了解途径选项小计比例新闻报道7425.43%报纸、杂志等纸媒体3010.31%网络报道4314.78%驾校学习时课上讲到过3411.68%听别人说起过6120.96%自己驾车(或乘车)时遇到6522.34%未听说过潮汐车道7525.77%其他方式196.5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91其他方式还包括:广播、上课、志愿者、和在国外遇到。由表8可看出,绝大多数听说过潮汐车道的人还是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来了解潮汐车道大约占25.43%。这与我们的预期有一些出入,我们在设计这个问题时的预期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驾校学习时或是自己驾车、乘车时遇到了潮汐车道,但实际看来从新闻、报纸、网络等各种形

36、式的媒体上认识或是了解潮汐车道的占50.52%超过了半数。而听别人说起过或是驾校学习时上课讲到过的比例都不是非常高。我们可以预想到,潮汐车道目前正在更大范围内更多的推广普及,届时会有更多驾驶者或是行人亦或是周边居民会遇到潮汐车道,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潮汐车道的了解度还并不是很高而随着交通的发展,这种普及如果全靠民众从“自己遇到过”才了解,不遇到就基本不了解,那也是不现实并且不安全的,所以对潮汐车道知识的普及还是十分必要。8、为了调查潮汐车道的实用性,我们对调查问卷中的关联问题进行了交叉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表中第五问“您是否近一年内乘车或驾车行驶过以下路段(自变量)?”与第九问“您认为

37、潮汐车道的设置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因变量)”这两个问题的得到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表格9。表格9五、六问交叉分析数据分析XY很好的疏解了早晚高峰时段的车流,极大减轻了拥堵对拥堵情况的作用较明显,但不突出有一定作用,但不明显看不出任何效果不仅无效,而且会加重交通拥堵不太了解小计朝阳路(京广桥至慈云寺桥)路段11(36.67%)1(3.33%)6(20.00%)1(3.33%)1(3.33%)10(33.33%)30车道沟桥至四季青桥路段24(18.90%)31(24.41%)35(27.56%)9(7.09%)2(1.57%)26(20.47%)127不记得或未经过15(1

38、0.20%)14(9.52%)24(16.33%)11(7.48%)0(0.00%)83(56.46%)147注:X为问题“您是否近一年内乘车或驾车行驶过以下路段?”的数据;Y为问题“您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的数据。图8五、六问交叉分析柱状图从表格9可以看出:在一年内经过以上两条潮汐车道的民众,有三分之一民众觉得是看不出任何效果或者不了解;仅有五分之一的民众觉得很好的疏解了早晚高峰时段的车流,极大减轻了拥堵;剩下的民众认可潮汐车道的作用,但是觉得不明显或者不突出。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需要潮汐车道缓解多大的压力?还有目前的潮汐车道是否缓解的这些压力。通过我们的调

39、查取值,我们认为潮汐车道缓解交通压力的能力是有的,但是具体需要缓解还有十几缓解多少,这样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具体问题即:根据现场情况开设车道的数目以及开设时间。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在控制这个潮汐车道的时候,是否调研当地的交通流量,是否考虑上行路口跟下行路口交通流量。只有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4.3分析结果显示的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和解决1. 民众对潮汐车道的了解不足,潮汐车道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问题描述:通过调查,我们看到潮汐车道所存在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宣传方面的问题,除了调查中遇到的很多人对潮汐车道一点都不了解外,还有很多人对潮汐车道非常了解,也自己走过,但是

40、仍然表示潮汐车道的宣传力度不够大。我们在实地调查中调查采访了潮汐车道路口处的交通协管员4名,其中有2名表示并不知道这个路口就是潮汐车道也不知道潮汐车道的使用规则,那试问如果路口的协管员都不知道这个路口的交通规则,又如何指示行人,如何很好的保障路口的交通安全?潮汐车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在全国都已经试用多年,未来也势必会成为一种常见的交通路段,我们认为,加大潮汐车道的宣传力度,让每个驾驶员都像熟悉立交桥一样熟悉潮汐车道,知道潮汐车道标识,让每个行人都了解潮汐车道做到不乱穿行、安全出行,是十分重要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管理者的角度,一个是我们民众的角度。对管理者来

41、说,可以加大媒体对潮汐车道的宣传力度,例如采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报纸上,可以刊登一些对潮汐车道违规现象的报导,并向民众详细讲解潮汐车道的作用以及行车规则;电视上,可以在全民关注度较高的新闻卫视及其他频道进行多次播报,从初期投入使用到实际起效阶段跟踪报道,为民众全面系统的介绍潮汐车道。除此之外,可以做一些公益广告,普及公民的交通意识以及对潮汐车道等的了解;广播上,尤其可利用交通广播,实时通告可变车道信息,提示出行者安全驶入可变车道路段,在节目设置中,可以设置一些两项交通流比较的方式来凸显潮汐车道的优势,提高潮汐车道的认可度;也可以利用自身经历的方式,让听众更容易了解潮汐车道的规则

42、。网络上,例如北京市交管局的官方网站上可以做一些漫画和提示图宣传语,设置潮汐车道的logo,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共主页并时常向大家提供一些新兴车道、新兴交通控制方式的科普介绍,定期向大家发放一些特殊车道例如潮汐车道的基本知识和行车规则;除此之外,在还可以在汽车导航提示中加入前方为潮汐车道的提示,提醒大家注意行车规则,避免更多的违章事故发生。对我们民众来说,对于潮汐车道的宣传主要在于行动,我们出行决策路段,或者向朋友选择路径时,就可以优先选择走潮汐车道。只有大家都利用起来,那么宣传自然就有了效果。2. 潮汐车道指示标不明显,误闯、误行的车辆较多。问题描述:潮汐车道的指示标志包括道路上的龙门架、地上

43、的双黄色专用标线和潮汐车道特有标识,其实在各种交通设施中,都算提示标识比较完备的了,但是还是每天有许多司机在这里误闯。归根究底,我们认为有一部分是由于驾驶者对潮汐车道标识都不熟悉,在较高的车速下更是没有时间去思考标识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就会造成误闯误行的后果。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驾驶者本身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同样会影响对潮汐车道的利用效果。我们在实地调查那天就遇到了一起既好笑又可怕的小事故。当时车流量不是很大,一辆由东向西驶来的小汽车在驶到第一个潮汐车道龙门架处时停了下来,它把潮汐车道的指示灯当成了交通灯,实际上的红绿灯停止线还在龙门架前几十米的地方。而随后而来的几辆车都跟着这第一辆车

44、将龙门架当成了停止线整齐的停了一排等待红灯。虽然这个小意外看起来并没有产生事故,但是从侧面说明了绝大多数司机对潮汐车道的标识还缺乏了解认识。这样就容易造成交通隐患。解决办法:我们认为,潮汐路段属特殊路段,首先在潮汐路段入口处之前应设置LED灯指示牌指示司机即将进入潮汐路段,如果单纯只设立普通指示牌,很容易被当成其他指示标志而略过。进入潮汐车道之前也应降低限速,这样一是有利于安全,二是使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辨识潮汐车道指示标志。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司机不敢进入潮汐车道行驶,我想或许就是对双黄线路段的作用不了解,不敢进入的原因,地面的双黄线前也可用黄色标语写上诸如“潮汐路段”的标识方便司机判定双黄线的

45、含义,再有就是在手机导航中添加潮汐车道的指示,现在手机导航的应用率非常高,特别是对交通规则和路线还不太了解的新司机、年轻司机通常都配有手机导航,如果导航中能够根据早高峰或是晚高峰准确提醒司机哪几条道路可以行驶,想必效果会更好。3. 潮汐车道对向道路中间没有隔离带,车辆违章多,安全难以保障。问题描述:潮汐车道由于每天12点需要变更车道,故中间的对向车道间并没有设置护栏,仅以黄色的指示标线指示车辆,这是否就能保障足够的安全性呢?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方面的疑问。其实我们在进行研究前也通过网络、视频等相关途径了解了有关潮汐车道的相关报道,交管部门的人员对于车道间不设置隔离带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太高。确实

46、一条潮汐车道比较长,拿紫竹院路的潮汐车道来讲他的长度就有近1.5公里,显然想在每天早上6点和中午12点时靠人工及时挪动如此长的隔离带需要耗费极大地人力物力,也不能很好的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不设置隔离带,除了对向车道间有车误入造成交通事故的隐患,还有一些车会随意调头,串行车道。由于潮汐车道附近以写字楼和小区为主,部分车主行驶到一半发现开错了,或是觉得开到路口调头再进入小区很麻烦于是干脆直接在路中间调头或拐弯,一些行人也会冒着生命危险肆意横穿马路,这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解决方法:美国等发达国家先一步应用了潮汐车道来治理交通的拥堵问题,对于护栏的设置也同样遇到了人力成本高,难以变换等问题,于是

47、他们发明了一种潮汐车道变道机 来完成这项工作,变道机本质上就是一辆运行中的机车,随着运行它会将一条车道的护栏挪到另一条车道去,这大大提高了车道护栏变换的速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对于特别冗长的潮汐车道还可以分为几段由数量变道机同时运行完成车道变换。而对于违章的问题,我想还是要靠宣传教育和处罚并用的方式,一方面要在各个潮汐车道路段设置监控或是安排民警巡视,对于违章车辆进行教育、处罚、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于潮汐车道的交通规则还是要多强调,可以在街道活动中宣传违章的隐患和问题,也可举办公益活动,悬挂宣传标语等呼吁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4. 潮汐车道的适用性问题问题描述:潮汐车道就目前而言,虽然能

48、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但并不能适用所有路段。以北京而言,目前有潮汐现象的路段有很多,但是由于规划限制,原有的隔离带或者绿化带不能拆除,不能打通两向车道。并且,有些具有潮汐现象的路段本身道路宽度不够,来往仅有有限的车道,如果建设一条潮汐车道,那么非潮汐向的车道数不能满足车流量的需求。甚至有很多路段中有很多高架桥,这种路段如果设置潮汐车道会存在相对较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另外,目前的潮汐车道设置是每天1-2次的车道变换,是只针对于早晚高峰时期的,实际上北京城区内有很多路段在早晚高峰以外的时间也比较拥堵,交通流的变化也是不确定的,这时候采用潮汐车道的设置,有一定可能会给本来就拥堵的路段增加更多的压力。解决

49、方案:目前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思想已经在各个城市中研究、试行,那么潮汐车道的设置是否也可以“智慧”起来?使其能检测目前道路的实际流量,根据突发的拥堵或是事故及时分配新的车道,这样可以将潮汐车道的利用效果最大化使用。潮汐车道虽然目前存在诸多局限性,但是这种在交通规划领域应用的创新思维是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如果在拥堵路段都尽量用创新的角度去思考,找到适合拥堵路段的解决方法是更重要的。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 使用潮汐车道来缓解交通压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它是一种相对节省道路资源,能使道路利用率提高从而解决城市早晚高峰时期车流的“潮汐现象”的有效途径。(2) 民众对于潮汐车

50、道也普遍认可,包括对其的应用效果以及潮汐车道的设置是否方便、必要等,但也有极少部分人认为潮汐车道的设置并不合理,建议不采用这种方式。(3) 目前潮汐车道也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安全性有待加强、违章现象严重以及不能根据实时交通流实现更优化等等,但相信随着交通信息的不断推广、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民众的积极配合、了解、反馈,我们相信它的应用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六、研究中遇到的问题1、对社会实践调研题目的确定以及方向和方式的选择。解决方法:在确定题目之前参加了特研部组织的选题介绍会,通过该会议组内基本确定我们的实践主题第一要贴近我们所学的专业,第二要与当今社会热点相关

5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小组成员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了选择“潮汐车道”作为调研的方向。数据采集的方式就以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的方式。2、在设计问卷时,对于问卷问题的选择不知如何取舍。一方面担心问题过多会给问卷的顺利发放回收带来麻烦,另一方面又担心问题覆盖面不够,最后不能说明我们想要说明的问题。解决方法:上网查阅了几份其他人所做的社会调查题目和发放的问卷,询问指导老师问卷设计的资料及问卷设计的方法,并由小组成员讨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最终根据我们的设计预期选定了10个问题来做问卷调查。3、由于在冬季,天气比较寒冷,问卷的分发会遇到很大阻力,无法在路边直接分发问卷。解决方法:首先,我们选定了以微信的方式来

52、分发约50%的问卷,剩下的问卷则选择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商场来发放,这样大大提高了问卷发放的效率,受调查人填写问卷的认真程度也提高,数据更具有可信度。4、 组内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班级甚至不同的专业,由于后期还涉及车流量统计和问卷发放等工作所以调查时间不好协调。解决方法:大家互相沟通时间,团结协作,克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所有预定的调查任务。5、 最后对数据的分析工作不知如何分工,统计到的数据数据什么是重点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什么不是重点可以简略,都难以取舍。解决方法:首先我们上网查找了10多份挑战杯的终期论文,通过参考这些论文制定了一份我们的终期论文模板,从问卷中选出比较显著的几项调查项写入到模板

53、中进行分析,再根据模板分配每个人的任务,争取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最后的总结工作中来,互相讨论,配合完成终期论文的编写。七、个人体会吴渊:作为工科学生,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做社会调查的经历,所以至此的比赛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其实一开始我们的所理解的社会调查有点片面了。我个人理解的是和大创类似的活动,过程一板一眼:收集资料、仿真、出结果。但是当我参加了特研会组织的两次培训会之后我对这个社会调查有了重新的认识:他是偏向人文,偏向社会的调查,是发现解决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之后我们又认真的重新确立了我们的题目和调查方向,详细的规划了之后的时间安排,按部就班的完成社会调查的每一个步骤

54、,在寒风中实地考察,厚着脸皮拜托别人帮我们填问卷,这都是在学校学不到的。人生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就像这次调查大赛一样,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潇濛:这次活动是我从很久以前就想参与的一个活动,一组人一起去对某种社会现象做调查分析,能收获许多单凭想象或是网络上所搜索不到的东西。特别是这次的社会实践项目与我们的专业非常贴近,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即一项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与普及没有足够的民众认可度,其作用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对于交通这个方面来讲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与推广应当得到同样的重视。通过实践本身更多的是学到了一种团队合作的意识,不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一次

55、非常棒的体验!徐莹莹:本次的社会实践调查的主题是“潮汐车道”,这与我们在学校的研究相关,但作为学生,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研究的对象在民众心中的认可度,也不了解民众的接受程度。理论往往是理想的,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潮汐车道这种早晚高峰客流分布不同的道路有很大的优势,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但由于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效果会比预期差很多。作为一名工科生参加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使自己思考的角度得到扩展,明白理论转换实际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和队友在路口数车、在商场发问卷调查,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崔晓丹:这次参加的社会实践,我们选择“潮汐车道”这个话题。一是因为与我们的专业相关,二是因为潮汐车道对大家来说相对比较陌生。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分析,来找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同时也希望以潮汐车道为突破口,让更多的民众来关心我们的交通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