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讲义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1页
第3课讲义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2页
第3课讲义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3页
第3课讲义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4页
第3课讲义汉代思想大一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O.4 昆仑中学2017届高一历史必修三学案编写:牛聪慧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 1 周第 4课时姓名:班级: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和梳理基础知识,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探讨,答题解惑,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深化。 3、检测题限时完成,认真作答。 4、表示基础知识 表示重点知识 表示难点知识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习目标:1、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2、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授课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 ,百

2、废待兴。适应统治阶级推行_ _政策的需要。2、黄老思想的内容:(1)内容:黄老之学一个是_(养生),一个是_。(2) 观点: 强调_ ,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_,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_” 的哲学观。3、作用: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丧失:(1)原因:不能适应强化_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1)提出背景:_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_ _事业。 (2)来源:董仲舒依据_学说,融合_、_以及_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3)主要观点

3、:认为_是天地之常经,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_”学说。神化皇权,宣扬“_ _”。 强调君王施政应_ _,_提出仁、义、礼、智、信“ 之道”,和“ ”、“ ”、“ ”三纲理论。即三纲五常。 (4)作用: 利于巩固巩固中央集权,对君主权利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 被汉武第采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 。(2)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地位。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

4、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萧规曹随 曾参接替萧何为相后,完全按照萧何所定的规章行事不做任何改变修正。凡有人向他提建议,他就请那人喝酒,直到那人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开口才罢。曹参这种态度引起惠帝的不满。曹参知道后,对惠帝说:你的才能,比你父亲如何,惠帝说:不如。曹参又问:我的才能,比萧何如何,惠帝说:似乎也不如。曹参说:这就对了:他们两位定下的规章,我们这些不如他们的人,岂可擅作主张,随意变更。惠帝只好支持他的做法。曹参这样做,是坚持清静无为,不扰民生事,继续维持汉初制定的休养生息政策。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 “黄”是指黄帝的学说,在当时的传说中,黄帝善于养生并最终得道成

5、仙。“老”是指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治身(养生),一个是治国。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此后,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发生了一场大争论。儒生辕固生公然把老子一书说成是“家人言”,指斥老子为异端。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勃然大怒,命令辕固生去和野猪搏斗。幸赖景帝调

6、解,辕固生才免于丧命。直到窦太后死,汉武帝以田纷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双方斗争终以儒家获胜而结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董仲舒(前179一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人,武帝时,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其著作大多遗失,现存有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等。 汉代的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它是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春秋原本是鲁国的史书,据说孔子晚年

7、曾对其进行“笔(增)、削(删)”。大约在西汉初年,出现了一部公羊春秋,传为公羊高所作。它以大一统思想解释春秋,为汉武帝所提倡。孔子正名分的政治观和公羊春秋主张的大一统思想,适应了西汉中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汉书董仲舒传阴阳家学说,是战国时兴起的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社会化、神秘化的一种思想流派,秦汉时期仍保持深远影响。 董仲舒认为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如果各师其道,各持一端,就无法维护一统,因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同时提出

8、,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董仲舒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并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为人伦道德标准;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则为天经地义、绝对不能改变的“王道之纲”。 阅读与思考“天人感应”背后的知识阶层心境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它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深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

9、鉴。宣称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力。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摘要)如何理解和评价汉代新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解析与探究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 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1、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 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 儒家思想已经过

10、时 C. 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 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2、下列对于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无为而无不为” B.“积极有为” C.毫无作为 D.“待时而动”3、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5、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

11、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6、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促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8、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

12、强 D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9、(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0、(2007宁夏文综)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高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