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1页
1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2页
1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3页
1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4页
1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纲f剽求Y核加/剽养o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包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O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目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o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够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因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 和遵循的规律。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理救tr固取基知识梳理、原子、分子和离子1. 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般分子由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2、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 原子构成物质共侨诜物质,如盘刚石、SiD3 期也,分子,如eg CI, 总于一岗矢电子 离产槎為子化合物,-禺 f如 NaCJ共他惬式物质,如-fcHNa、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2)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2. 元素组成物质一素 组成5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 纯净物与混合物(1) 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

3、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 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三、同素异形体1. 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2. 形成方式(1) 原子个数不同,如 02和。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3. 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四、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 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粮揖绕届阳离子 进行分类冇氧元索进行分类进行分类2. 明确分类标准是正确对物质树状分类的关键单T金屈单质质*性质非金隔单质按化合物性质纯净物一_ - 是南种-质卉谴 捲胥同物廿蛆 物厦(麒、碱、盐、氧化物尊电解质、非电解质瞎港、胶体、浊液3. 树

4、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无机化合物氢化物:HCI、H2S、H2O、NH 3等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r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t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I两性氧化物:Na?。、CaO等CO?、P2O5等 AI 2O3等过氧化物:Na2O2、H2O2等”一元酸:按电离出的H +数二元酸:三元酸:无氧酸:按酸根是否含氧 t氧酸:酸含氧酸:“ 强酸:HCI、I 按酸性强弱HCI、HNO3等H2SO4、H2S等H3PO4 等HCI、H2S等HCIO4、H2SO4等H2SO4、HNO 3等弱酸:CH3COOH、HF等 挥发性酸: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可溶性碱:难溶性碱:.强碱:按

5、碱性强弱出I弱碱:按水溶性碱HNO3、HCI 等H2SO4、H 3PO4等NaOH、KOH、Ba (OH ) 2等Mg ( OH)2、Cu( OH)2等 NaOH、Ba( OH)2、KOH 等 NH3 H2O等正盐:BaSO4、KNO3、NaCI等酸式盐:NaHCO3、KHSO4等盐碱式盐:CU2 ( OH) 2CO3等复盐:KAI ( SO4) 2 12H2O等自我检测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物质组成成分的判断 (2019高考全国卷n , 7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2019高考全国卷n , 7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2

6、019高考全国卷n , 7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Na、NaCI、SQ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同一种元素可能含有不同的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 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花生油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的混合物。() 冰水共存物为纯净物。(

7、) 胆矶(CuSO4 5H2O)、明矶KAI(SO 4)2 12H2O属于混合物。() 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3)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一元弱酸。()答案:(1)XXX 2XX 22X “X2XX XX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的熔、沸点无固定的

8、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常见混合物: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有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水玻璃等。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考点1. (教材改编)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 水玻璃氨水汽水氯水重水紫水晶 水银溴水硬水 软水 ?王水 ?卤水 ?生理盐水 ?水煤气 ?石灰水 ?油水 ?矿泉水 ?蒸 馏水 ?水泥 ?钢水答案:?2. (2019临沂第十九中学第三次调研

9、 )下列物质依次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 .淀粉、CuO、HClO、CuB .普通玻璃、H2O、Fe(SCN)3、葡萄糖C. 水玻璃、Na2O - CaO - 6SQ2、AgCI、SO3D. KAI(SO 4)2 12出0、KCIO3、NH3 -出0、CH3CH2OH解析:选B。淀粉属于混合物,CuO属于氧化物,HCIO属于弱电解质、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普通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H2O属于氧化物,Fe(SCN)3属于弱电解质,葡萄糖属于非电解质,B正确。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Na2OCaO6S

10、iO2属于盐类,AgCI属于强电解质,SO3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KAI(SO 4)2 12出0、KCIO3均属于盐类,NH3H2O属于弱碱,是弱电解质,CH3CH2OH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文化自信,3. (2019石家庄高中毕业调研)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 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B 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D 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解析:选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A项正确;缂丝中使用

11、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C项正确;釉彩大瓶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项错误。4 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组合是() 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形成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SiO2是酸性氧化物,硅酸是它与水反应形成的水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a2O和Na2O2均能与H?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A .B .C.D .解析:选A。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 不能与水反应。 错误,Na2O2与H2O反应除生

12、成NaOH夕卜,还生成。2,不符合碱性氧化 物的定义。、错误,如Al 2O3是两性氧化物。(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I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4)酸性 氧化物都 是对应酸 的酸酐,但酸酐不 一定 都是酸性 氧化物如乙酸 酐: (CH3CO)2O。(5)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

13、氧化物不一定 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梳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巔色、状卷、 代昧、光沖、 密度、熔点、 沸点、廨解 性、导电性、 导热性、哽 度等期趣按宜、 性陋-抡眄II变化包船液化、 汽化、擀化、升华、嚨形、结构金届性、非 金同性、椅 定性、就化 性、还原性、 黴艺性、堵 合性等gsr化就能表伴随物质燮化 和能量壹化.贯质是旧化学 键的断裂和新 化学镇的形旋、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

14、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三、物质变化中的 “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 归类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 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 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W 升华、萃取、分液、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电离、渗析均为物理变化。 脱水、蛋白质变性、同素异形体互变、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均为化学变化。自我检测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石油的分馏 煤的干馏 钠的

15、焰色反应 碘的升华 氯化铵分解 蛋白 质的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电解食盐水CaCS的潮解冰的熔化? FeCb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蛋白质的盐析?食物的缓慢氧化?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答案:???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2)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3)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4)加热NH4CI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5)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 CuS0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6)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Na

16、2CO3 10出0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8)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9)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10)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答案:(1)X (2) X (3) V X (5) V x(7)V (8) X(9) V (10) X考点演练一物质的变化1. (2018高考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B.氘、氚用作“人造用于新能源汽车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 作为能源使用解析:选B

17、。由甲醇制备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核聚变属于核反应, 而 不是化学反应,B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利用其还原性,与氧化剂(常见的是四氧化二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把火箭送入太空,C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2. (2019高考天津卷)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 应的是()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利用基本的化

18、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解析:选D。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 萄糖再转化成乙醇,A项不符合题意;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 发生了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 项符合题意。演练二物质的性质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 ) A . 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B. NaHC0 3能与碱反应,食品工业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C. NH3能与CI2反

19、应生成NH4CI,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泄漏D. K2FeO4具有强氧化性且能与水作用生成Fe(0H)3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和 净化解析:选B。B项,NaHC03作为膨松剂的原因是其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 是与碱反应,故不对应。4. (2019郑州一模)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干燥的高铁酸钾在 198 C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盐析胶体聚沉 盐类水解焰色反应氧化还原反

20、应A .B .C.D .解析:选B。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正确;高铁酸根被还原得到的Fe3+能够水解,产生的胶状 Fe(0H)3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 沉形成沉淀,正确。常考易错的几种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3) 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蛋白质的变性均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焰色反应均属于物理变化。(4)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5) 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 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 SO3而是生成SO2。 AI2O3、Si

21、O2、Fe2O3与 H2O 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I(OH) 3、H2SQ3、Fe(OH)3。 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 N02。 Fe与C12反应不能生成FeCl2而是生成FeCh, Fe与S、b反应分别生成FeS、Feb。 Fe与H +、Cu2 +反应不能生成Fe3 +。考点3 分散系与胶体理教研,固取基知识梳理、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L常液胶峑浊液L T01 nmT100nm-分散廣粒子宜轻3.三大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

22、子或离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1 100 nm大于100 nm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能否透过半透膜台匕 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或有沉淀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 溶液固溶胶、液溶 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 3 胶体泥水二、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1. 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l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2. 性质(1)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介

23、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互相排斥,是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3) 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4) 聚沉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加热或搅拌 方法十加入电解质溶液L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应用:制作豆腐、明矶净水等。三、Fe(0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I、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 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FeCb+ 3H2O=Fe(OH) 3(胶体)+ 3HCI。自我检测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

24、打“x”)。(1)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和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_ 9 “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x 10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侧面可观察到明显的光路。() 稀豆浆、硅酸凝胶、氯化铁溶液均属于胶体。()胶体的应用及纳米材料 明矶与水反应生成的 AI(OH) 3

25、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利用了电泳原理。() 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胶体微粒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向浓氨水中滴加 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答案:V Vx “x xxV V x x Vx(1)胶体中的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带电,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2)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单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而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Fe(OH) 3

26、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Fe(OH) 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 +的数目。(4)并不是所有的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溶液没有电泳现象。考点L练练考盏.解嶷惑1. (2019蓉城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下列文献记载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A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 关B 本草纲目记载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分离“坏酒”的方法在原理上是化学变化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 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D 汉书中“高奴,有洧

27、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解析:选B。A项中的自然现象与胶体有关;B项中的操作为蒸馏,为物理变化。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空的晚霞光柱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B .向饱和FeCb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C.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D .蛋白质的盐析属于胶体的聚沉现象,分离提纯蛋白质还可以用渗析法解析:选D。云属于气溶胶,天空的晚霞光柱现象实际上是一种丁达尔现象,A错误;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的是Fe(OH)3沉淀,B错误;通电时,溶液中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不是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C错误;蛋白

28、质分子本身大小达到1 100 nm的范围,故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其盐析实质上是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而发生的聚沉现象;渗析法是分离胶体和溶液的常用方法,D正确。一 1 13. (2019闽粤联合体考试)向c(FeCl3)= 0.2 mol L、c(FeCl2)= 0.1 mol L-的混合溶液 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B .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2 +3 +C.加入NaOH溶液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 + 2Fe + 8OH =Fe3

29、O4(胶体)+ 4H2OD .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十分开解析:选C。分析题中信息可知,该分散系的分散质应为Fe3O4,通电时阴极附近黑色变深,说明Fe3O4胶粒带正电荷而不是分散系带正电荷,将 Fe3O4与Na +分开应用渗析的方 法,故A、B、D均不正确。4. (2019 -西安期中)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A .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 豆制品厂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水泥厂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D 洪灾发生地的农民用明矶净化河水作为生活用水解析:选A。A.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

30、铁,不涉及胶体性质,A符合题意;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聚沉形成凝胶,涉及胶体性质,B不符合题意;C水泥厂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利用的是电泳现象,涉及胶体性质,C不符合题意;D.用明矶净化饮用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该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与胶体性质有关,D不符合题意。1. 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 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 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2 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 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

31、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吸附水中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 4)2 12出0、FeCl3 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Fe3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 3胶体、Fe(OH)3胶体。噬會強物魯也1. (2018高考全国卷川,7, 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

32、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解析:选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H2O能导电,且H2O也易损坏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下蛋 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 所以疫苗要冷藏,B项正确;水性漆以水作为溶剂, 相较于油性漆, 更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C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2. (2017高考全国卷II , 7, 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

33、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解析:选C。糖类化合物一般可用通式 Cm(H2O)n表示,又称作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 C、H、0、N等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3. (2018高考天津卷)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

34、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解析:选A。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 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 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 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 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 (2019临川第一中学月考)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B .大量CO2的排

35、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积极开发风力、太阳能发电,改善能源结构D .玛瑙、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解析:选C。焚烧废旧塑料,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A错误;CO2是大气的组成成分,大量C02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故 B错误;风力、太阳能对环境无影响,故C正确;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钻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石,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 铝,故D错误。2.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朝坛雾卷,曙岭烟尘”,雾是一种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B 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且其中所加氟化物的量宜多不宜少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

36、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D 严格地说,“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并 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解析:选B。所加氟化物应适量,过量时对人体有害,B错误。3. (2019江西百所名校高三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选项名称斶纳米泮分类高分子化合物弱电解质纯净物混合物解析:选D。碳纳米管为碳的单质, 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胆矶是CUSO45H2O,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84”消毒液是NaCIO的水溶液,为混合物,C项错误;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材料,是混合物,D项正确。4. (2019河北正定中学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煤的气化

37、、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B. 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C. 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解析:选Co A中煤的气化、液化均为化学变化;B中HD是单质;D项中Na2CO3溶 液与石蜡不相溶,无法除去石蜡。5. (2019闽侯五校联合体模拟)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白米醋、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明矶、小苏打、冰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Na2O2、Na2CO3、NaHC03、Na2SiO3 均为钠盐A .和B .和C.和D .解析:选

38、B。液氯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错误;白米醋、盐酸均是酸溶液,溶液为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玻璃属于混合物,氨水指氨的水溶液,氨水也 为混合物,正确;明矶、小苏打、冰醋酸、次氯酸均为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均能发 生电离而导电,故都是电解质,正确;漂粉精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属于固体混合物,碘酒属于溶液,牛奶、豆浆属于胶体,错误;Na2O2不是钠盐而是钠的过氧化物, 错误。6. (2019 沈阳模拟)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外观上无法区分 FeCb溶液和Fe(OH)3胶体-9- 7B .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10 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 Fe(OH

39、)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D 将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解析:选D。A项,FeCl3溶液呈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可以从外观上区分二者, 错误;B项,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 m之间的分散系,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错误;C项,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是因为Fe(OH)3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而胶体呈电中性,错误;D项,颗粒大小变化了,组成微粒没有变化,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正确。7. (2019青岛调研检测)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

40、知识,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古文或谚语化学解释A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物理变化B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置换反应C煮豆燃豆萁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解析:选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中涉及的反应有石灰石加热分 解生成CaO和二氧化碳,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皆为化学变化,A项错误;“曾青”是CuS04溶液,铁与 CuS04发生置换反应,B项正确;“豆萁”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 项正确; “闪电放电下雨” 过程发生的主要化 学反应有 N2 02=2N0 , 2N0 02=2N0

41、2 , 3N02H20=2HN0 3N0, HN0 3与土壤中的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 农作物吸收 N0 3中化合态 的 N ,其中第一个反应是 “ 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 ” ,属于自然固氮, D 项正确。8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 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B 鲜花店的老板用浸泡了高锰酸钾的硅土延长鲜花的保存期C.用双氧水漂洗衣服上的污渍D 夏天超市用干冰给物质降温解析:选D。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是抗氧化、防腐、杀菌,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A 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的植物会产生乙烯气体,乙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高锰酸钾能将 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 从而降低乙烯的含量,

42、所以可以起到鲜花保鲜的作用, B 项不符合题 意;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 C 项不符合题意;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受热后直 接汽化, 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 所以这种做法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 D 项 符合题意。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s固体都能发生分解B. Fe(0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 H2、SO2、C0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 H2SO4干燥D. 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解析:选Co A.Na2CO3性质稳定,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不能分解,而NaHCO3在酒精

43、灯加热条件下能分解;B.Fe(OH) 3胶体为红褐色;C.H2、SO2、CO2都不与浓H2SO4反应,因此都能用浓H2SO4干燥;D.SiO2是酸性氧化物。10. 将500 mL 2 mol L1 FeCh溶液和500 mL 2 mol1明矶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 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 .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

44、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 .蒸干、灼烧FeCb溶液和明矶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FeC%中的Fe3 +能氧化I-生成I2, b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蒸干并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并灼烧明矶溶液得到KAI(SO 4)2, D项错误。1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 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甲乙、丙、丁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 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生铁腐蚀品浓硫酸、烧碱、硝酸碱性

45、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铁弱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水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 .B .C.D .解析:选C。石灰石不能用作干燥剂,故 错误;不锈钢、青铜、生铁都是合金, 故正确;浓硫酸、烧碱和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故正确;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 错误;醋酸、一水合氨、水都存在电离平衡,故正确。二、非选择题12. A、B、C三只烧杯中,依次分别盛有 NaOH溶液、KSCN溶液、煮沸的蒸馏水, 各滴入饱和FeC%溶液,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 分别写出三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A, B, C。(2) 写出C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 (3) 若不用化学试剂鉴别,写出鉴别B、C分散系的两种简单方法:解析:(1)NaOH溶液中加入饱和 FeCb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含Fe(OH)3沉淀的悬浊液;KSCN溶液中加入饱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