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聪明的老师_第1页
做个聪明的老师_第2页
做个聪明的老师_第3页
做个聪明的老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做个聪明的老师 不知不觉已经当教师三十多年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过很多的快乐,也有过付出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烦闷,可更多的是改变策略后获得成功的小窃喜。从教以来,我一直在乡村工作,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似乎上课也不那么用心,教学效果也不好,这迫使我想办法改变我几乎千篇一律的课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1. 做个“懒惰”的老师从教以来,我一直非常勤恳,学生作业总是自己全批全改,课上自己也讲得非常卖力。后来有一天,因为临时有事,不能亲自批改作业,就请了几位同学帮忙批改。之后,我遇到一位家长,他告诉我那天回家发现孩子特兴奋,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师请她帮批改作

2、业了,这让她觉得自己好优秀,可以帮老师的忙了。这件事让我受到很大启发,从此以后,我经常挑选一些孩子(多半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中上的学生,因为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且上升空间大)帮我批改一些简单的作业或是试卷的计算题,课堂上也常请一些成绩比较优秀,表达能力又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讲题。这样改变以后,学生们为了获得帮老师的机会,课堂参与度高多了,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改善。我也从中明白了,老师“懒惰”一点,学生才能更“勤快”一点,在学生变“勤快”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很大的进步。2. 做个“有趣”的老师记得教学乘法交换律时,学生老是忘记小括号,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25198,部分学生写成191258=19100

3、0=19000,强调了好多次,要在1258这里打上小括号,可学生总是记不住或是不重视。再一次呈现这样的作业时,我问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你们用了哪条定律?”学生齐声回答:“乘法结合律”。我接着说:“不错,是结合律。你在哪听说过结合这个词?”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人说到了在婚礼上听到过。见时机已到,我说:“两人年轻人要结合成一家人了,那他们得有自己的小家。在这个算式里,两个数结合了,家在哪儿呢?”学生们笑了,笑完后抢着说“小括号,小括号”。从此以后,遇到这类题不打括号的情况就几乎没有了。课后,还听到他们给其它班的同学讲,我们数学老师好搞笑哦,不过,这样上课有趣,我喜欢。3. 做个“有故

4、事”的老师记得孩子们刚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好多学生已经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了,第一单元的准备课对他们来说更是简单,所以上课热情不是很高。所以,我想着变变方法,当教学比多少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将所授内容编成了三只小猪修房子的故事,边讲故事边呈现要用的木头、砖块,然后让孩子们比多少,并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又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

5、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慢慢地,全班学生都和我一起讲起了故事,讲了一会儿,我喝了口水,夸张的说“哎呀,累死我了!现在我接着讲完。”学生们喊起来“讲不完的”。我抓住时机问到:“办什么讲不完?”学生说:“因为重复的。”我顺势说到这个故事在不断的重复,也可以说在不断的循环,其实小数中也有这样的数,从小数点后面的某一位起,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就是循环小数。至此,通过故事,学生已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4. 做“动手动脚”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的器官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所以课堂上我还尽量让学生动起来。如:一年级教学数的分与合,在练习时,我就让学生用拍手(老师拍几下,学生拍几下

6、组成一个数)、跺脚(先观察老师跺了几下,然后自己跺几下组成一个数)、猜数(我手上一共有9支粉笔,看,我的右手有3支,你猜我的左手有几支粉笔?)等方式记数的分与合,学生很感兴趣,记忆效果也很好。五、做个“会表演”的老师如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我们的学生知道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后引起的数的大小变化,但在遇到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时,总是不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了一些数字卡片种小数点卡片,先让全班同学按教师指令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步、两步、三步然后请几位同学手执卡片上台排队站好,请手执小数点的同学按要求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台下同学可以用移动脚步来判断对错。经过这样的直观训练后,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法。又如田忌赛马,如果教师用常规的讲授法教学田忌以弱胜强的策略,学生理解起来超级困难,所以教学时我制作了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头饰各2张,然后请了2个同学分别扮演齐王和田忌,又请6个同学分别扮演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当齐王出上等马时,田忌出下等马迎战,输一局;当齐王出中等马时,田忌出上等马迎战,赢一局;当齐王出下等马时,田忌出中等马,又赢一局;最终,田忌以三局两胜获胜。这样,学生通过表演,轻松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