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2013.03.28_第1页
流脑2013.03.28_第2页
流脑2013.03.28_第3页
流脑2013.03.28_第4页
流脑2013.03.2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脑疾病简介流脑疾病简介 *流脑流行情况流脑流行情况 *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工作方案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工作方案 *脑膜炎是由于不同种类的病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急 性传染病。 *细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 *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肠道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真菌 *刺激性化学药品,寄生虫等。 *细菌性脑膜炎:易引起流行,多发生在冬春季, 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常为散发,多发生在夏季,但 乙型脑炎可以引起流行。 *脑膜炎奈瑟氏菌(Nei

2、sseria meningitidisNeisseria meningitidis, NmNm) 荚膜多糖抗原,13群:A、B、C、D、X、Y、 Z、29E、W135、H、I、K、L13个血清群。 *我国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C群在某些省份已 成为发病的优势菌群。 *传染源 病人:急性期和潜伏末期,传染期不超过病后10天。 敏感 抗生素治疗24h后,不具有传染性 带菌者: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达50%。 *传播途径 带菌者和患者咳嗽、喷嚏等产生飞沫,经空气传播。 密切接触传染意义大。 *易感者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人群普遍易感:3:3月龄以上婴儿有发病者,月龄以上婴儿有发病者,6 6月月-2-2 岁

3、婴儿发病率较高。岁婴儿发病率较高。 *普通型: 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 *暴发型: 又分为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 死亡率高 *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卫生问题。 *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美洲、亚洲、欧洲等发病国家、美洲、亚洲、欧洲等发病国家、 发病数增多。发病数增多。 *散发病例持续不断,爆发疫情不断出现。散发病例持续不断,爆发疫情不断出现。1982-841982-84年年 尼泊尔大流行,罹患率尼泊尔大流行,罹患率103/10103/10万。万。 *流行菌群不断发生变迁,各国流脑致病优势菌群不尽流行菌群不断发生变迁,各国流脑致病优势菌群不尽 相同相

4、同 *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脑膜炎地带脑膜炎地带” *非洲的沙哈拉沙漠,西起塞内加尔东至衣索比亚非洲的沙哈拉沙漠,西起塞内加尔东至衣索比亚 共计共计3 3亿人发病。亿人发病。19801980年起,这一地带成规律性年起,这一地带成规律性 地暴发流行,地暴发流行,19961996、非洲暴发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非洲暴发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流脑疫情:流脑疫情:2525万病例,万病例,2.52.5万人死亡。万人死亡。 *全国发病率全国发病率 *疫苗使用前,发病率水平较高,多在20/10万左右 1967年曾达到403/10万,发病超过304万,死亡数超过16万 *A群流脑疫苗广泛使用后,发病率大幅

5、度下降,病死率仍然维持在 较高水平。 1990年起1/10万; 2000年起0.2/10万,病例数少于3000。 *流脑流行周期流脑流行周期 *疫苗使用前,每8-10年出现一次流行。 *广泛使用疫苗后,流行周期不明显。 20072010年:构成比 A群19.41% B群 6.23% C群61.54% 构成比 年度 疫苗使用前流脑呈周期性流行疫苗使用前流脑呈周期性流行,1984,1984年实施了计划免疫后年实施了计划免疫后, ,我国流脑发病呈我国流脑发病呈 逐年下降趋势,有效削平了流行高峰,至逐年下降趋势,有效削平了流行高峰,至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流脑发病率维持在年代,流脑发病率维持在

6、1/101/10万万 以下水平。以下水平。 冬春季节为流脑高发时期,2011年后季节分布特征不明显 病原菌A群和C群并存,B群散在分布,未分群菌株占一定比例。 流行情况: 2012年共发病4例,发病率0.01/10万;3 例死亡,病死率75%。 *地区分布:朝阳2例、顺义1例、海淀1例 *年龄分布: 15岁、 10月龄、17岁、 47岁各1例。 *零剂次免疫:15岁、 10月龄儿童各1例; *免疫史不详:17岁、 47岁各1例。 按照北京市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健康人群带 菌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在西城、宣武、丰台、朝阳、昌 平、通州,门头沟和平谷国家流脑监测点开展工作,共分9 个年龄组,每个

7、年龄组采集28名适龄对象,共监测2016名 健康人群流脑咽拭子标本,共检出阳性菌株46份,结果为2 株A群,20株B群,1株Y群,1株W135群,22株为脑膜炎奈 瑟菌阳性,自凝不可分群; 8株为阴性。 *市疾控中心实验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共检测 3 份病例抗凝血标本和1份脑脊液标本,检出2份标本B群阳性; 1份标本C群阳性。 *共检测流脑阳性菌株47株,结果为2株A群,21株B群,1株 Y群,1株W135群,22株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自凝不可分 群。 监监测测指指标标目目标标2 20 01 12 2 敏敏感感性性指指标标 医医疗疗机机构构病病例例及及时时报报告告率率100%100

8、% 及及时时性性指指标标 医疗机构病例及时报告率 100%100% 病例24小时内区(县)疾控中心调查率 100%。100% 首例病例区(县)疾控中心调查率 100%100% 死亡病例市疾控中心现场调查核实率 100%100% 聚集性病例市疾控中心现场调查率 100%- 区(县)疾控中心24小时标本送达市疾控中心比例 100%100% 区(县)、市疾控中心收到标本检测7天内完成、反馈率 80%100% 市疾控制中心收到菌株药物敏感性7天内完成、反馈率80%100% 9.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分离菌株后28天内送达国家实验室率。80%100% 采采集集病病原原学学标标本本 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

9、90%75% 脑膜炎奈瑟菌培养阴性标本PCR检测率90%75% 接接种种率率监监测测 以区(县)为单位流脑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90%。99% 信信息息报报送送 流脑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个案信息与流调表符合率100%100% *北京市流脑疫情继续保持低水平 *病例散发 *病死率高: 2005年以来,北京市流脑病例病死率逐年上升, 2012年流脑病死率为75%,其中2例为暴发型流脑。 *重点人群:以15岁以上成人发病为主 *发病季节特征不明显 *主要致病菌群为C群、A群 1例10月龄流动儿童,来京后已超过2个月,但未及时纳入当 地预防接种管理系统 1例外来务工人员流脑疫苗免疫

10、史不详 2例均在感染后发病死亡。 常规查漏补种工作未全面落实 外来务工人员流脑、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未覆盖所有接种对 象 *本年度出现了近年来首例由B群流脑致病菌引起的死亡病例。 *2012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监测结果显示:在全部47株阳性 标本中,检出21株B群流脑阳性菌株,构成比为44.68% 。 B群流脑发病特点: *中枢炎症反应最严重 *易并发硬脑膜下积液和(或)脑室膜炎 *发病年龄小,多见1岁以下婴儿。 1.发病特点 *中枢炎症反应最严重 *易并发硬脑膜下积液和(或)脑室膜炎 *发病年龄小,多见1岁以下婴儿。 2.疫情防控 国内尚无B群流脑疫苗,因此应注意每一例流脑病例的采样监测, 同时进

11、一步开展菌株耐药性监测,选择针对性的预防性药物。 流行与发病 危险因素 *宿主 *易感性增高:缺乏群体免疫 *社会经济地位低 *急性呼吸道感染 *环境 *特殊的气候状况:如干燥季节、沙尘 *病原 *流行株为强毒力毒株 *群体免疫可防止疾病的传播 *群体免疫减弱,为疾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抵抗力下降 *气候 *温度低、干燥、沙尘均为流行的危险因素 *降水为流行的保护性因素 *一些特定气候条件下,可促使人群在拥挤条件下居 住 *居住环境差,拥挤 *旅行和迁移:疾病在地区间传播 *人口流动:朝圣者返乡 *易感人口累积:爆发 *新兵新生入伍入学 *提高流脑疫苗常规接种率 *作好流脑的监

12、测工作 *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 *一般性措施 *隔离救治病例 *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 *预防服药 *应急接种 *区域联防 *培训与宣传教育 *督导检查 *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工作指南 *2006年卫生部下发全国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监测方案 *北京市卫生局下发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疫情应急预案 *2007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监测与控制方案 2.1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流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 征等症状者,实验室检查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 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或脑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 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并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糖及氯化 物明显减少,蛋白含

13、量升高;颅内压力增高。以上病例 作为流脑疑似病例。 2.2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或淤斑者为临床诊断病 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具有下述任一项: (1)病原学: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 内见到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或脑脊液或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 菌阳性;或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 (2)免疫学:急性期脑脊液、血液检测到脑膜炎柰瑟菌群特异性 多糖抗原;或恢复期血清流脑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 或4倍以上升高。 *散发疫情散发疫情 小范围内出现的散在病例、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 面无明显联系。 *聚集性疫情聚集性疫情 以村、

14、居委会或学校或集体单位 7天内发现2例或以上流脑病 例;或在1个乡镇14天内发现3例或以上流脑病例;或在1个县1个 月内发现5例或以上流脑病例为聚集性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3 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时,为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 *散发疫情散发疫情 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进 行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 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聚集性疫情聚集性疫情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聚集性疫情后,应 在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逐

15、级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核实并认定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区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同时上报调查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 告后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 *核实诊断(确定首例病例 ) *个案调查(疫情形势做出初步判定)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一旦发现有流行或者暴发的迹象,或者病例为学生或民工等生 活、工作、学习接触密切的人群时,应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结合实验室结果等相关因素做出综合分析,判定疫情趋势。 *散发疫情散发疫情 传染病疫情责

16、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应 按照网络直报要求进行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寄 出传染病报告卡。 聚集性疫情聚集性疫情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聚集性疫情后, 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逐级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核实并认定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 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报告,同时上报调查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 *本市户口及发病前在京居住10天以上外地户口的

17、流脑病例,接报后24小时内,由住址所在地区县 疾控中心、相关医疗保健部门共同做个案调查、 疫源地处理; *发病前在京居住10天以下外地户口的流脑病例, 由医院负责病例调查。调查表逐级报区县疾控中 心、市疾控中心。 *出现死亡病例时,市疾控中心人员到现场调查核 实。发病前在京居住10天以下外地户籍住院流脑 病例,由医院负责病例调查 . *调查人员:病例所属的区(县)疾控中心和地段医 院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达现场,市疾 控中心人员参与协同处理疫情。 *居住地开展病例搜索和追踪观察,对病人发生地 医疗机构开展主动搜索 。 *医疗机构主动监测 *区(县)疾控中心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日报告和 “零病

18、例”报告工作 。 *隔离传染源隔离传染源 流脑病例应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治疗, 隔离期为发病起10天,或症状消失后3天。要尽早采取 规范治疗,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如因病情严重需 要转院治疗,必须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用救护车转 运病人。 发生疫情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在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指导下开展晨检工作;发生疫情的工地和其他集 体单位,要设立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掌握本工地 人员流动情况,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 *病例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等负责对密切接 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随访. *散发疫情的消毒由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指导;暴 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次消毒,区(县)疾 控中

19、心消毒专业人员必须到达现场进行指导。 *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的督 导检查,防止流脑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流脑病例应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治疗,隔 离期为发病起10天,或症状消失后3天。 *如因病情严重需要转院治疗,必须采取严密的隔 离措施,用救护车转运病人。 *医疗机构采集脑脊液、血液、咽拭子等标本。 *病人的临床治疗原则参见卫生部下发的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诊疗要点。 *6个月23月龄儿童选择A群流脑多糖疫苗进行应 急接种,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 *满2岁及以上儿童、中小学生及其他高危人群选 择AC群流脑多糖疫苗进行应急接种,在流行区 可对2岁以下儿童接种

20、。 *密切接触者:家庭成员、病人看护人员 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 分泌物的人员。 *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 察随访,时间为10天(自最后接触之 日算起)。 *预防性服药:发生流脑流行时,可对 密切接触者采取的应急预防性服药。 *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为6个月-2岁儿童, 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 *AC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为2周岁以上 儿童、中小学生及其他高危人群,在流行 区可对2岁以下儿童接种。 *医院负责病人标本的采集,分别采集2份脑脊液、血液标本,其中1份供自行进行检测用, 另1份送区(县)疾控中心。 *脑脊液标本:脑脊液标本:无菌采集病人早期脑脊液标本1

21、ml,置灭菌带螺旋帽小试管中,室温保存, 2036条件下尽快送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脑膜炎柰瑟菌分离培养。 *急性期血液标本:急性期血液标本: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液2ml加入含EDTA抗凝剂的灭菌小试管中,-20保 存,28条件下运送。 *瘀点瘀斑标本:瘀点瘀斑标本:选病人皮肤上的新鲜瘀点(斑),消毒后用针头挑破,挤出组织液,直接 涂抹在PV巧克力琼脂平板上,2036条件下尽快送区(县)疾控中心进行脑膜炎柰瑟菌 分离培养。 *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 在发现流脑首例病例后应在病例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前采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 以分离脑膜炎耐瑟菌。标本采集后直接涂抹在PV巧克力琼脂平板上,2036

22、条件下尽快 送区(县)疾控中心进行分离培养,7天内向市疾控中心上报检测结果,阳性菌株在24小 时内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分群鉴定,7天内反馈结果。 采集流脑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标本各1份,间隔4周。每 份采全血2mL,28保存,24小时内分离血清,于-20冻存。 双份血清标本于采集后尽快在冷藏条件下送市疾控中心检测, 测定流脑特异性抗体。住院病人的标本由医院采集,未住院病 人的标本由区(县)疾控中心采集。 *急性期血液标本急性期血液标本:区(县)疾控中心采集标本后24小时内送市疾 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收到标本后进行特异性核酸PCR检测,检测 完成后,7天内将结果反馈与区(县)级疾控中心。 *脑脊液和瘀点瘀斑标本脑脊液和瘀点瘀斑标本:区(县)疾控中心负责标本运送及初 步检测,7天内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