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_2021年清明节的放假安排_第1页
2021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_2021年清明节的放假安排_第2页
2021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_2021年清明节的放假安排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2021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_2021年清明节的放假安排 作为汉族民间祭拜先祖的传统节日,清明好像总带有别样的伤感气息。以下是我整理了关于2021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_2021年清明节的放假支配,盼望你喜爱。 2021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 2021年清明节是2021年4月4日星期六农历三月十二 2021年清明节的放假支配 2021年清明节的放假支配:4月4日6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10日请假4天,与周末连休,可拼9天假期。 扩展阅读:清明节的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拟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改变,所以古代劳

2、动人民用它支配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那么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上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消费有着亲密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改变、时令挨次的标记,而节日那么包含着肯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根据旧的风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

3、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终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别气氛。 清明节,又叫春游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春游,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风俗。 直到今日,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风俗仍很盛行。 扩展阅读:清明节的传统风俗 郊外春游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节的祭祖风俗,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4、虽然清明的节日禁火寒食风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为全国民间风俗,但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风俗早已有之。清明节的风俗除了春游、扫墓之外,在历史进展中还汲取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节俗传统自古持续不断,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风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等,又或简洁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予对祖先的追念。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风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此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

5、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进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安康,而且可以培育英勇精神,至今为人们特殊是儿童所宠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宠爱的一种嬉戏。相传又是黄帝创造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

6、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春游 中国人自古就有清明春游的风俗。春游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处处呈现一派活力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间。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春游的习惯。中国的春游风俗由来已久,远在先秦时已形成。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春游。可见,春游春游的风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春游之风盛行。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宠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耀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7、便剪断牵线,听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际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祭祀 清明节是中国的祭祀节日。祭祀即是悼念祖先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清明祭祀的参加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祖先。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风俗由来已久。清明节的祭祖风俗,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郊外春游时进行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扫墓祭祖。唐人沿袭前代祭墓风俗,并扩大到整个社会。从礼经的记载看,古代北方中原并没有清明上墓祭扫的例规,但唐时已成风气。从唐朝开头,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

8、思时之敬。参与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加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作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祖先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祭祀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重在表达孝思亲情。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实行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状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

9、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风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风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到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祭祖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很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

10、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其次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觉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竟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思念之情。从今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嬉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断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嬉戏,斗鸡由清明

11、开头,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与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展,绝大多数在船上进展,极具水乡特色。 扩展阅读:清明扫墓话题作文 每年的四月三号就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天我们都要在家乡的山上扫墓,烧香纪念我们的亲人和长辈。 这次我们坐飞机回到了老家,晚上我们睡了一觉。其次天,还没等太阳升起我们就带着工具和香,跑到老家不远的山上外公外婆的墓前面,帮他们拔掉墓前的杂草,这些杂草特别多,好先是在墓前捣乱一样,给外公,外婆的墓前增加杂物,于是,我们们伸出了自己洁白如玉的双手,认仔细真,仔认真细地拔草,经过了几非常钟的努力,最终把草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