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答案不全)_第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答案不全)_第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答案不全)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探究题一、化学实验报告及填写(1)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表1-3-5实验的内容和装置图观察到的现象结论、解释和化学方程式(2)化学实验报告的填写:根据实验现象,做好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写时要注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的不同。(3)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或实验假设)实验步骤、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和实验结论。二、化学实验设计 (1)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节约性原则;效果明显。(2)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记录;实验结果与讨论。三、探究题类型(1)过程方法类探究该类题型的特点是先结合一定的情境提出探究课题,然后针对课题呈现出过程或方法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完善过程或方法中的另一部分。解答时要在充分考虑探究课题的基础上,根据呈现出的部分过程或方法去加以完善。(2)全过程类探究该类试题的特点是对科学探究基本过程进行全方位考察,体现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自体验,始终围绕提出的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纪录的数据、事实进行推理和判断,思维要具有开放性。(3)时事类、信息给予类探究【例题1】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

3、结论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该无色气体为O2B将某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气体一定为H2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D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烧杯外壁发烫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例题2】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 A收集H2 BO2验满 C配制20%的Ca(OH)2溶液 D除去CO中的CO2【例题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

4、O2、O2、CO、H2、N2;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得出结论】(1)由实验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2)由实验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性。 【例题4】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

5、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资料摘要: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方案一】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1)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滴加的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_; (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

6、,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 _ 。【方案二】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4)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 ,再接上装置C和D。 (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 (

7、6)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根据_定律,装置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 _(选填“偏大”或“偏小”)。练习:1、小敏和小玉在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分别用甲、乙装置(气密性均良好)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但均未发现澄清石灰水边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小敏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小玉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呢?【作出猜想】猜想一:澄清石灰水变质。猜想二:反应产生的气体除了有二氧化

8、碳外,还有氯化氢。【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实验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将纯净的CO2通入到该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猜想一不成立实验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 猜想二成立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用丙装置(如图)在A、B中均加入实验所用试剂即可同时完成上述两个猜想的探究,其中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如果看到 的现象,则两个猜想都成立。【实验反思】由实验可知,小玉同学实验时可能错误使用了一种药品,她使用的药品是 。2、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问题】黑色

9、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_,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_;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_。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的结论 有: 。3、甲、乙、丙三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试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但过一会红色就消失了。为何红色会消失呢?他们分别作出了如下猜想:甲

10、: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某种气体反应的缘故。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丙: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1)、甲所指的某种气体是 (写化学式)(2)、乙同学认为甲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3)、三位同学讨论后,要验证乙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1、将配制的NaOH溶液加热将NaOH溶液加热的目的是: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上方滴一层植物油,冷却后再往下层NaOH溶液中用胶头滴管注入酚酞试液在上方滴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上述实验中,滴入酚酞显红色,一段时间后,红色仍然消失。(4)、若丙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

11、论】在浓度过大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红色又会消失。4、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BaCl2 与Na2CO3 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 与Na2SO4 溶液的反应。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BaSO4和BaCO3。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提出猜想】 猜想: ; 猜想:Na2SO4; 猜想:Na2CO3; 猜想:Na2CO3、Na2SO4【实验探究】滴加过量稀硝酸现象C 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可能成立; 猜想成立时,现象C是

12、: 。5、某食盐样品中含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根据流程图回答:(1)操作的名称是 ;加入的试剂A是 ,沉淀是 ;(2)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 ; (3)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6、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小科同学发现生成物中有少量黑色固体。黑色固体是镁和什么物质反应所产生的?他提出下列猜想: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氮气反应的产物;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为了验证上述两个猜想,小科设想:1)让空气通过A、B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 ;2)用C瓶收集通过A、B装置后的气体,并加入足量的红磷燃烧;待C瓶冷却后,再

13、把点燃的镁带放入C瓶中,观察到镁带在该气体中燃烧并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然后用D瓶收集一瓶 气体,把点燃的镁带放入D瓶中,观察到镁带在D瓶也能燃烧,同时有白色和黑色固体生成。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猜想 正确。同时,他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7、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 在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反应结束后过滤。 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亚铁晶体。 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水洗涤晶体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过滤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 。2)步骤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

14、,其原因是 。3)为了判断步骤中晶体表面吸附的硫酸是否洗净,有人向第3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8、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滨同学设计了实验,以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实验,震荡。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由此得出结论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为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方案】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充分加热后,大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

15、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结论: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白色固体验证:(1)请你帮小滨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所选试剂不能用酸):步骤 ;(2)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应用】试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9、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操作 ,操作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 变质(选填“已”或“未”)(3)步骤中加过量氯化

16、钙溶液的目的是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10、实验室开放日,我与小明、小佳、小林、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1) 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猜想可能是 ;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实 验 步 骤现 象 及 结 论 (3)小华想用右上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学猜想中的气体,则气体由 (填a或

17、b)端进入。(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11、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密度最小的气体。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小丁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的红色褪去了。请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镁条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 。(3)请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 。(4)设计一个实

18、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1)步骤和的操作名称是 。(2)步骤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步骤加热蒸发时要用玻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 ,用余热使水份蒸干。(3)猜想和验证:猜 想验证的方法现象结论猜想:固体A中含CaCO3、MgCO3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猜想成立猜想:固体A中含BaCO3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 ,再滴入Na2SO4溶液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猜想: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 猜想成立13、小明发现松软的面包,酥脆的饼干内部都有一些小孔.从食品的成分说明中他看到此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加入膨松剂,碳酸氢钠就是一种常见的膨松剂.小明从超市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