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表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表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表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表班级:_ 姓名:_1. 能力提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游子是指:_2寸草是指:_3三春晖是指:_4翻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_5赏析本首诗,通过对什么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2. 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王师”是指_。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诗人的遗愿是_(用原句回答)。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_3.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细雨湿枫林

2、,霜重寒天气。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芰(j):古书上指菱。蛩(qing):这里指蟋蟀。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_。2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3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_4. 阅读乐园。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暝:日暮,黄昏。浣女:洗衣女。随意春芳歇:任凭春花凋落。1解释加点的字。(1)空山新雨后:空:_ 新:_(2)竹喧归浣女:喧:_归:_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诗歌描写的季节:_时间:_地点:_天气情况:_3翻

3、译诗中画线的句子。_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5宋代苏轼曾经夸赞说,山居秋暝是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经典之作,你觉得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xng xng)(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绩麻:_当家:_3古诗中的“儿”指的是_,“女”指的是_。本诗第一句中,_和_是一组反义词。本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的画面。4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4、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6. 阅读与理解。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词。清平乐:_ 相媚好:_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_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清平乐:“乐” 读l(_)清平乐村居中一个“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_)5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_,词

5、中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流露出作者那_的内心世界。7. 阅读与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译文)清晨我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没有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1诗人出游的时间是_,地点是_。诗中最能体现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和_。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清晨入古寺(_) 进入 参加 合乎(2)曲径通幽处(_) 传达 通向 通晓,懂得(3)禅房花木深(_)

6、时间久 距离大 繁茂(4)但余钟磬音(_) 留下 零头 我3分别找出诗中的一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静态描写:_动态描写:_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时所写的一首题壁诗。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破山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D.诗的最后两句以钟磬音轻轻回荡来衬托破山寺宁静的气氛。5诗中有两句以声衬静的诗句,即用声音来衬托环境的幽静,这两句诗是:_,_。6以下哪句诗句与上题答案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后面( )里打“”。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春山无伴独相求,伐

7、木丁丁山更幽。(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 课外阅读。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注释:弄:_蓑衣:_卧月明:_2这首诗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9. 阅读村晚,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陂(b):_漪:_腔:_2“衔”字运用了( )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A.比喻B.拟人C.夸张D.设问3“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写出了牧童的什么特点?_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10. 阅读下面小诗,完成

8、练习。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1这首诗选自诗集繁星,作者是_,表达的主题是_。2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_,_”一句与本诗表达的思想很接近。1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_,_。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朝诗人_写的。3解释下列词语。(1)游子:_ (2)临:_(3)意恐:_ (4)归:_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供”在诗中读_,意思是

9、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意思是_(供给,供应;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从“_”和“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之情。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孩童乙(_):_孩童甲(_):_孩童乙(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_)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_)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13. 阅读乐园。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月落乌啼霜满天”中“啼”的读音是_,意思是:_。这句诗的意思是:_。2“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夜半”的意思是:_,“到”的意思是:_。这句诗的意思是:_。3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景象有_,听到的声音是_,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14. 古诗乐园。把古诗补充完整,回答问题。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_,_。1补充诗的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