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8PPT学习教案_第1页
测量平差8PPT学习教案_第2页
测量平差8PPT学习教案_第3页
测量平差8PPT学习教案_第4页
测量平差8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 测量平差测量平差8PPT课件课件 一、测量控制网简介 1、高程控制网(水准网或三角高程网) 2、平面控制网 (1). 三角网 a. 测角三角网 b. 测边三角网 c. 边角三角网 (2). 导线网 3、三维控制网 第1页/共30页 一、测量控制网简介 1、高程控制网(水准网或三角高程网) :表示已知高程点;:表示未知高程点;hi:表示观测高差 。 第2页/共30页 (1). 三角网 a. 测角三角网 A B C 1 9 8 6 2 34 7 5 D A B C D 1 2 34 5 6 7 8 “”表示坐标为已知的固定点;“O”表示待定点;观测元素:角度i。 2、平面控制网 一、测量

2、控制网简介 2.1 测量平差概述 第3页/共30页 A B C D E A B D E C “”表示坐标为已知的固定点;“O”表示待定点;观测元素:边长Si。 b. 测边三角网 2.1 测量平差概述 (1). 三角网 2、平面控制网 一、测量控制网简介 第4页/共30页 A B C D H E F G A B C D S1 S2 S4 S3 S5 1 2 34 5 6 78 A C B L1 L2 S “”表示坐标为已知的固定点;“O”表示待定点;观测元素:角度i或Li,边长Si。 c. 边角三角网 2.1 测量平差概述 (1). 三角网 2、平面控制网 一、测量控制网简介 第5页/共30页

3、一、测量控制网简介 2、平面控制网 A B C D E F G 1 S1 S2 S3 S4 2 3 4 5 “”表示坐标为已知的固定点;“O”表示待定点;观测元素:角度i或Li,边长S i。 (2) 导线网 2.1 测量平差概述 第6页/共30页 一、测量控制网简介 3、三维控制网 2.1 测量平差概述 由于三维控制网较复杂,在三维网平差中 我们系统的介绍。 第7页/共30页 确定几何(物理)图形的位置所必须具有的已知数据 。 1、水准网必要起算数据: 一个已知点高程 2、测站平差必要起算数据: 一个已知方位 3、测角网必要起算数据: A B C 1 9 8 6 2 3 4 7 5 D 一个已

4、知点坐标,一个相邻已知方位,一个相邻已知边长或两个相邻点坐标。 二、必要起算数据 2.1 测量平差概述 第8页/共30页 一个已知点坐标,一个相邻已知方位。 各种控制网中少于等于必要起算数据的控制网称为独立网,多于必要起算数据的控制网称为非独立网。 4、测边网或边角网必要起算数据 2.1 测量平差概述 二、必要起算数据 第9页/共30页 确定几何、物理模型的形状、大小所必须进行的观测称为必要观测,其数目用符号t表示。 1、水准网必要观测数据 t=p-q-1 必要观测数总点数 多余起算数据数 必要起算数据数 必要起算数据之外的起算数据 三、必要观测及其数目的确定 2.1 测量平差概述 第10页/

5、共30页 t=p-q-1 必要观测数总方向数 多余起算数据数 必要起算数据数 t=3-0-12 2、测站平差必要观测数据 2.1 测量平差概述 三、必要观测及其数目的确定 第11页/共30页 A B C 1 9 8 6 2 3 4 7 5 D t=2p-q-4 必要观测数总点数 多余起算数据数 必要起算数据数 t=8-0-44 3、测角网必要观测数据 2.1 测量平差概述 三、必要观测及其数目的确定 第12页/共30页 t=2p-q-3 t=10-0-37 t=13-4-36 4、测边网或边角网必要观测数据 2.1 测量平差概述 三、必要观测及其数目的确定 第13页/共30页 必要观测之外的观

6、测称多余观测,其数目用符号r表示 多余观测数观测总数必要观测数(r=n-t) 例1:下图控制网分别按测角网、测边网和边角网观测时,各自的必要观测数与多余观测数分别为多少? A B C D H E F G 解 :按测角网观测时 t =160412 r =23-12=11 按测边网观测时 t =160313 r =15-13=2 按边角网观测时 t =160313 r =38-13=25 四、多余观测及其数目的确定 返回 2.1 测量平差概述 第14页/共30页 1、经典平差理论的发展 高斯(、)创立最小二乘法 年,高斯提出最小二乘法理论 年,高斯用最小二乘法解决了确定谷神星轨道的问题。 年,高斯

7、在天体运动的理论一文中,从概率论观点,详细地叙述了他所提出的最小二乘原理。 马尔柯夫(、)确立高斯- 马尔柯夫平差模型的(1912年) 2.1 测量平差概述 第15页/共30页 2、近代平差理论的发展 五、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 2.1 测量平差概述 第16页/共30页 3、平差计算方法的发展 返回 五、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 2.1 测量平差概述 第17页/共30页 2.2 函数模型 1,1, 1,1,1, 0 0 , su cun X XLF n为观测值个数,t为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 数r=n-t;u为选用的参数个数,s为u个参数中 不独立的参数个数,c为观测值和参数的一般条 件方程。 第18

8、页/共30页 条件平差法 间接(参数)平差法 1 ,1 , tn XFL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0 , 1 , XLF c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参数)平差法 0 1 , 1 ,1 , X XFL s un 返回 2.2 函数模型 0 1 , LF r 第19页/共30页 设 1 ,1 ,1 , , unc XLFF 取 的充分近似值X0, 使 X xXX 0 ,同时顾及 LL 且要求 和 是微小量,将函数F展开时可只保留至一次项,即 x xXLFxXLFF XL X F XL L F , , 00 , , 00 令 0 21 2 2 2 1 2 1 2 1 1 1 0 , , , XL L F

9、 L F L F L F L F L F L F L F L F XL L F nC n ccc n n A 0 21 2 2 2 1 2 1 2 1 1 1 0 , , , XL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L X F uC u ccc u u B 则F的线性形式为 xBAXLFF , 0 一、函数模型的线性化方法 第20页/共30页 1 条件平差法 1 ,1 ,1 ,1 , 0 rnnrrr ALFLF 式中 L L F nr A , 令 LFW rr1 ,1 , 则条件平差函数模型的线性形式为 0 1 ,1 , rnnr WA 二、各种平差方

10、法函数模型的线性化形式 2.3 函数模型的线性化 第21页/共30页 1 , 0 1 ,1 , ttnnn xBXFXFLL 式中 0 , X X F tn B 令 0 1 ,1 ,1 , XFLl nnn 则间接平差函数模型的线性形式为 1 ,1 ,1 , nttnn lxB 2 间接平差法 二、各种平差方法函数模型的线性化形式 第22页/共30页 1 ,1 ,1 , 0 1 ,1 , 0 , , cuucnnccc xBAXLFXLF 式中 0 , XL L F A 0 , XL X F B 令 0 , XLFW 则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的函数模型的线性形式为 0 WxBA 3 附有参数的条

11、件平差法 二、各种平差方法函数模型的线性化形式 第23页/共30页 0 1 , 1 ,1 , X XFL s un 上式第一式的线性化过程同间接平差法,第二式线性化为 0 1 , 0 1 ,1 , 0 1 ,1 , 0 uussu X X ss xcXxXX 令 0 XWx ,有 0 x Wxc 则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的函数模型的线性形式为 0 x Wxc lxB 系数阵B的表达式同参数平差法, 0 21 2 2 2 1 2 1 2 1 1 1 0 , X XXX XXX XXX X X us u ccc u u c 4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返回 第24页/共30页 nn nn nn

12、 PQD , 12 0 , 2 0 , 各种平差方法函数模型(线性形式)分别与平差的随机模型联立,即为相应平差方法的数学模型。 2.各种平差方法的数学模型 1.各种平差方法的随机模型 返回 第25页/共30页 1.引例 设平面三角形三内角的观测值分别为L1、L2和L3,其真值分别为 、 和 ,其观测方差为 2 L 3 L 2 33231 23 2 221 1312 2 1 D 或 P QQQ QQQ QQQ D 2 0 1 2 0 333231 232221 131211 2 0 由三角形三内角的真值之和应满足180可得 0180 0 321 LLL 将 (i=1,2,3)代入上式可得 0 3

13、21 W iii LL 式中 0 321 180 LLL W 上方程中有三个未知数,是相容方程, 只能在某一准则下求得式中未知数的估值。 1 L 第26页/共30页 min 1 D T 因为 P QD 1 0 2 0 P Q D 2 0 1 2 0 111 故有 T Pmin 在最小二乘准则下求得的的解称为的估值。通常用符号 表示的估值, 并在习惯上用V代替 。最小二乘准则又可表示为 T V DV 1 min T V PVmin 观测量真值向量的估值公式为 VLL 式中 称为观测向量的“最或然值”向量或“观测值的平差值”向量;V称为改正数向量。 L 2.最小二乘准则 第27页/共30页 根据最

14、小二乘准则进行的估计称为最小二乘估计,按此准则求得一组估值的过程,称为最小二乘平差,由此而得到的一组估值是满足方程的唯一解。 如方差阵D和权阵P是非对角阵, 表示观测值相关,按此准则进行的平差即称为相关观测平差。如是对角阵,则表示观测值是彼此不相关,此时称为独立观测平差。 当观测值不相关, 即P为对角阵时,则有 min. 22 22 2 11 2 1 vPvPvPVP nni n i i T PVV 当观测值不相关,并为等精度,即P=I时, 则有: n i ni T vvvv VV 1 22 2 2 1 2 min. 3.最小二乘估计 2.5 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原理 第28页/共30页 例题2 设对某物理量进行了n次同精度观测得 ,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该量的估值 。 1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