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以墨子为例谈滕州柳琴戏的艺术特色_第1页
音乐系—以墨子为例谈滕州柳琴戏的艺术特色_第2页
音乐系—以墨子为例谈滕州柳琴戏的艺术特色_第3页
音乐系—以墨子为例谈滕州柳琴戏的艺术特色_第4页
音乐系—以墨子为例谈滕州柳琴戏的艺术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滨 州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以墨子为例谈滕州柳琴戏的艺术特色系 (院) 音乐系 年级 2012级 专 业 音乐学 班级 12音乐本1学生姓名 王 雷 学号1214160131 指导教师 柴玲君 职称 副教授 滨州学院教务处二一六年三月开题报告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方案,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2.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协商,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基本确定工作过程思路,并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社

2、会调查、现场考察、实验室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3.课题的目的意义,应说明对某一学科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些理论研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4.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后,对与本人所承担课题研究有关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5.研究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所规定的内容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6.在开始工作前,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确定并熟悉研究方法。7.在研究过程中如要做社会调查、实验或在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应详细说明使用的仪器设备、耗材及使用的时间及数量。8.课

3、题分阶段进度计划,应按研究内容分阶段落实具体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和阶段成果等,以便于有计划地开展工作。9.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填写,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10.开题报告要按学生所在系规定的方式进行报告,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或设计)工作。一、课题的目的意义:柳琴戏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和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理应得到我们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冲击下,更要着力保护这些历史遗留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富足的物质生活使得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担忧,众多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重新受到青睐。因而在如此良好的社会环境下柳琴戏要顺应时

4、势,紧跟戏曲文化的发展步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柳琴戏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柳琴戏是目前山东省较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本文将对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艺术特色系统的分析, 柳琴戏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本省固有音乐元素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多中音乐门类精华的过程。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乡土气息浓厚,唱腔清新活泼,曲调优美动听。 山东省音乐资源丰富,传统戏剧 众多。深厚的文化底蕴,兼容的艺术氛围,滋养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民间戏曲。柳琴戏是生长在民间的一朵艺术奇葩,

5、是流传于山东鲁南地区临沂和枣 庄一带的地方小戏种,民间俗称“拉魂腔”。柳琴戏不仅仅在鲁南地区盛行,与其接壤的江苏、安徽、河南等地也有“拉魂腔”的身影,除了山东鲁南地区对柳琴戏 非常重视,山东滕州的柳琴戏在艺术形式的保存和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对这一剧种的传承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别具一格的柳琴戏,民间广阔的生存空间为它的发 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恰如群众赐予它的“拉魂腔”美称一样,曲调优美,拉人魂魄。 任何一个剧种能够保存下来,必将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柳琴戏在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饱含了历代老艺人的心血。他们将柳琴戏的音乐特色和姊妹艺术形 式进行了借鉴和吸取,保留了精华,去除了糟粕。丰富的音乐

6、内容,朴实的音乐风格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柳琴戏艺术特色。分析柳琴戏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我 们发现在漫长的历史沉积中,文化、民俗、语言、地域以及姊妹艺术对柳琴戏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称,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鲁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说是由江苏海州传播而来。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怡心调是本剧种的最大特点

7、。此外,在唱腔的落音处,女腔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也是其独特风格。节奏大多是有板无眼的1/4击拍,除了大部份是后半拍起唱处,还有连续切分的变节奏,给人以欢快、活泼、跳跃之感。由于唱腔旋律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柳琴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种姊妹艺术的优点,并与流行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着密切联系,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电视的迅速普及,以及多种娱乐样式的出现,柳琴戏观众逐渐减少,表演团体悄然萎缩,柳琴戏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到今天,你很难再看到

8、一场纯粹的柳琴戏演出,听到几句纯正的拉魂腔声调了。 国家非常重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戏曲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有的空间越来越小,喜爱的人数不多,表演不能迎合观众的喜好,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即使是被视为国粹的京剧,也难逃这样的命运。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有以下这些原因阻碍了柳琴戏的发展。第一,表演剧团不能盈利。通过对柳琴戏的历史分析,我们知道柳琴戏起源于民间,乡土气息浓厚,主要是在农村进行表演。但是现在的农村用以往的区别很大,会看戏的人群越来越少,戏曲下乡的机会也不多。作为

9、柳琴戏的主要观众农民已经不能支持柳琴戏的发展,人们开始淡忘柳琴戏这一戏曲。观众的减少是直接导致柳琴戏剧团不能盈利的原因,因此,在未来发展中,要积极鼓励戏曲下乡。第二,政府对于柳琴戏的支持并没有做到位,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设备更新不及时,也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时甚至连剧团基本的表演也不能够维持。因此资金的缺乏可以说是直接导致柳琴戏剧团难以维持的原因。在未来发展要加大对柳琴戏的政府投资。第三,缺乏柳琴戏的人才,没有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戏曲要健康传承与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但是现而今很少有人愿意学习柳琴戏,这也是柳琴戏文化慢慢淡化的文化因素。人才才是戏曲发展的保证。柳琴戏蕴含着多种姊妹剧种的优

10、点,并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传统地域文化的载体。传承与发展柳琴戏对研究、发展我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其表演艺术也具有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参考文献滕州市柳琴戏研究中心资料王盛云.从柳琴戏谈地方戏的发展宋东方.探析枣庄市柳琴戏生存之路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1柳琴戏的起源2柳琴戏的发展现状3柳琴戏的传承和保护4以墨子谈论柳琴戏的艺术价值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电脑打印机资料若干五、课题分阶段的进度计划序号起止日期工作内容阶段成果12015.11.4-11.18搜集阅读资料,确定题目确定论文选题22015.11.19-12.30分析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32016.1.1-1.13调研分析构建论文框架确定论文提纲42016.1.14-4.7论文撰写阶段完成论文一稿52016.4.8-5.12修改完善论文一稿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