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估值报告1_第1页
农业银行估值报告1_第2页
农业银行估值报告1_第3页
农业银行估值报告1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银行估值报告证券投资学中国农业银行分析及估值报告 目录 第一篇.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2第二篇.银行业分析3一国家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三篇农业银行经营战略分析6一、农行历程二、企业核心文化理念三、企业经营理念第四篇农业银行财务分析8一财务状况及行业比较二盈利能力分析三营运能力分析四偿债能力分析第五篇. 农业银行每股价值评估10一.股权资本成本二.预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误差原因可能性分析 第一篇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但同时又是矛盾隐患和不确定性共

2、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财政金融领域矛盾和隐患较多,经济增速“换挡”,面临下行压力。在金融领域,由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在累积,银行信贷的不良贷款率在提高。金融机构规避监管,高风险业务扩张过快,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风险。从整体上看,我国银行业的宏观环境至少具备以下特征:1银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宏观经济政策高度相关。银行业不仅本身经营条件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同时作为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影响整个经济的走势。2银行业的行业周期往往与宏观经济周期呈现出一定的同步性。在经济繁荣时期,一方面,伴随着利率水平的逐步上升,银行净息差初步扩大,利

3、息净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降低企业违约风险,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从而降低银行拨备的计提。相反,在经济萧条时期,两方面的不利因素将大大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3银行业监管对银行经营、资本结构等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具备很强的纪律性,这一方面增加了银行业经营的约束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经营的风险并提高了经营的透明度。4银行业未来发展与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息息相关。我国自加入wto 以来,金融开放步伐逐步加快,从市场准入限制的降低到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无不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冲击。而可以预期的是,国际收支中金融项目的逐步开放、利率

4、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和金融混业经营限制的逐步放松,将更大程度的改变银行业的经营理念、业务构成和风险结构。第二篇银行业分析一、国家政策对银行业的的影响“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监管环境也将发生一些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放松与从严并存,监管长牙齿与银行不断创新将结伴前行。一、利率管制放松,银行利差乃至稳健性或遇挑战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3年,遵循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基本思路,先后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利率、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进入提

5、速阶段。在政府信贷规模控制、银行主动放缓信贷投放、商业银行增强贷款定价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下,贷款利率放开的环境和时机已经逐渐具备,监管部门在试点、评估的基础上可能逐步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在贷存比达标高压线下,一些银行通过各种费用等其它手段规避存款利率上限已经屡见不鲜,同时,企业和居民也通过购买理财产品等形成使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绕经它途存在银行, 这有可能倒逼监管当局放开一些存款利率上限,如大额、长期的存款,甚至除活期以外的各类存款。 利率市场化将给银行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利率市场化可能引致银行在争夺客户方面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息差被迫压缩,进而压缩利润空间影响盈利能力。二是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银行的

6、资产和负债面对的将是利率频繁变动的市场环境,这将给银行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等带来新的挑战。三是利率完全市场化可能导致银行间对存贷款等资源竞争进一步加剧,将考验一些中小规模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二、资本充足标准提高,银行经营模式被迫转型巴塞尔协议诞生以来,监管当局日益重视对银行资本的监管,使其成为吸收损失的缓冲机制,也成为制约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变量。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原则上通过了巴塞尔协议iii,而提高资本水平和质量是巴塞尔协议iii的核心要义。为实施巴塞尔协议,银监会也将推出新监管标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中。与巴塞尔协议iii相比,国内新监管标准进一步

7、提高了普通股充足率标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为5%,比巴塞尔协议iii高0.5个百分点;而且对资本的定义更为严格,除从严了资本工具合格性标准外,还从严了资本扣减项;同时,安排的过渡期也更短。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发展延续的都是依靠风险资产规模扩张的高资本消耗模式。各家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都表现出一定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注重业务规模和机构数量的增长,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化、机构规模的大型化和市场广度的拓展,使得信贷扩张对资本补充的“倒逼”时有发生,资本硬约束演变成“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但未来5年,资本充足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将成为新监管标准的“核心利器”,我国银行业“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

8、高资本消耗模式将难以为继。三、弱风险类监管指标趋于强化,资产负债或受更多制约在巴塞尔协议ii监管框架内,非常强调资产的风险敏感性,也因此在金融危机后被广为诟病。巴塞尔协议iii引入了杠杆率、动态拨备等弱风险类指标作为对资本充足率的补充,以抑制商业银行将表内业务大量转移至表外,从而规避资本充足率监管。我国监管当局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运用弱风险类监管指标,未来5年这一趋势还可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从严杠杆率标准,安排更短的过渡期。巴塞尔协议iii对杠杆率的要求为3%,我国新监管标准为4%;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杠杆率2018年正式成为监管标准,我国监管当局则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2013年底达

9、标,其它银行2016年底达标。二是继续坚持贷存比高压线。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贷存比没有硬性要求,银监会在放松后近两年又开始重祭贷存比监管工具,未来5年恐将对75%的监管红线一直维持高压态势。三是实施动态拨备制度。巴塞尔协议iii要求建立前瞻性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正在制定基于预期损失的贷款损失监管指引。我国监管当局已经引入了与贷款质量无关的贷款拨备率指标(监管标准为2.5%),与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为150%)相结合,并实行动态调整。四是直接进行信贷额度监管。与国际监管明显不同,我国监管当局还直接限 制银行信贷资产扩张规模,在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背景下,这一政策仍可能延续,特别是未来1-2年。弱风险

10、类监管指标运用的强化,将给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安排带来更多的制约。与风险无关的杠杆率的引入,将直接制约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也抑制金融创新;贷存比的强化虽有利于流动性风险管理,但也是以牺牲银行自主安排资产负债的空间为前提的;动态拨备制度有助于平滑银行利润,但脱离预期损失直接按贷款余额简单计提的动态拨备实质上是杠杆率指标和贷存比的重复运用;信贷额度控制更是直接制约了银行资产规模的增长。 四、监管范围更广,银行创新和发展空间或受抑制“十二五”期间,监管当局信奉监管长牙齿,长袖善舞,监管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监管对象从银行到“影子银行”,从母公司到附属公司;监管目标从单体银行安全到整体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安全

11、;监管内容从公司治理到薪酬制度,从案件防控到信息披露;覆盖的风险视野从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到包括集中度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的全面风险。如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银监会创立了“腕骨”(carpals)监管体系,包括资本充足性、贷款质量、风险集中度、拨备覆盖、附属机构、流动性、案件防控等七方面13项指标,同时辅之以有限自由裁量权。监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将抑制银行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将直接抑制银行的金融创新;信息披露广度和深度的增加将泄露银行更多的经营信息甚至机密信息;更多的经营管理领域被纳入监管范围将推高银行的合规成本;对综合化经营审批的更加

12、谨慎也将直接制约银行的综合化进程。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初期。整个行业与经济增长基本一致,但个别银行可能以优质服务或购并实现高速增长。我国银行业随经济而波动。我国银行业总体将稳定增长成熟初期的基本特征:行业趋势与总体经济趋势相同。在一个成熟期行业中也会存在一个或多个具有成长性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或购并而增长未来五年内,我国银行业将向市场化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利率放开是银行市场化的重要标志,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将势在必行。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渐落实,中外资银行监管政策一致,中资银行以前受到的严格管制将放松,行政性的不合理的管制将取消,而代之以严格的市场监管,各银行将取

13、得均等的市场机会。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低总资产收益率是衡量商业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等于收入利润率与资产利用率之积。我国银行业总资产收益率远低于美国。原因是收入利润率(源于营业费用高)及资产利用率低。前者可能是管理水平低、人员较多,后者可能是我国银行业存在较高的潜在非盈利资产,除了有较多的呆帐外,闲置资产较多,资产配置效率不高。净资产收益率为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扩张倍数之积。我国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低于美国,资产扩张倍数几乎为美国的2倍,总资产收益率过低是主因。资产扩张倍数高,说明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相对也较大。其中,非国有银行的资产扩张倍数更高。 中国银行业改善经营效率的潜在因素对资产定价的能力,对

14、风险收益的评估能力,是银行的核心管理能力.政策制度的改革及完善将为银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氛围,如信用体系的逐步确立、利率的进一步放开、有限度的混业经营及中间业务的拓展、税负的进一步降低等。 我国银行非盈利资产比例高于美国、个人贷款占比较低我国银行业固定资产占比高于美国,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高于美国,再考虑我国银行业较高的不良贷款率,我国银行的非盈利资产比例要高于美国。我国主要是工商业贷款及中长期贷款(主要是基本建设贷款),而美国银行主要是个人贷款;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比例的不断提高,我国银行的工商业贷款将逐渐减少,个人或家庭消费贷款将不断增加。美国银行业发展趋势-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银

15、行业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费贷款是二战后银行信贷中增长最快的这项利润将继续增长,将仅次于贷款利息等银行传统的利润来源;融资成本越来越高、银行风险增加;银行被迫发放面向小客户、或风险大的贷款。银行业上市公司面临更好的发展机会银行上市使其拥有较通畅的资本补充渠道,在我国银行业资本积累较薄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银行持续扩张的障碍,因此上市银行最有可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素质进行扩张。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银行业将有序竞争,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减小。一方面,中国银行业集中度较高,5 大行资产规模占到全行业的47%,而且5 大国有银行的高管与监管机构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相较美

16、国,中国银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因此即使在利率市场化后,5 大行在市场上拥有的定价能力仍然较强,考虑自身盈利能力的情况下,积极调整盈利模式,扩大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而非无条件牺牲息差保持市场份额,使得全行业有序竞争。2012 年6 月,央行首次允许各家银行将存款利率执行 1.1 倍的上限标准后,从各大行现在公布的储蓄存款的利率基准来看,五大行仅上浮了 1 年内的定期存款利率,而上市银行中,只有宁波银行全线上浮定期存款利率,其他股份制城商行基本都保持与 5 大行的标准一致。第三篇农行经营战略分析一、农行历程1951年7月10日,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农业合作银行建立,隶属中国人民银行领导,承担金融服

17、务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恢复与发展的职责。1952年7月,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职能并入人民银行。1955年3月,按照为农业合作化提供信贷支持的要求,正式以“中国农业银行”名称建立。1957年4月,与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合并。1963年11月,根据统一管理国家支援农业资金的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再次建立,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965年11月,与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次合并。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第四次恢复建立。1984年6月1日,农业银行引进首笔世界银行贷款。 1985年6月24日,中国农业银行首次统一行名字体。 1985年6月25日,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党委

18、。1993年12月,国务院明确做出“中国农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决定,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1994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向新组建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划转了绝大部分政策性业务。1996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农业银行不再领导管理农村信用社,与农村信用社脱离行政隶属关系。1999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向新组建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2004年,农行第一次上报股改方案。2007年1月,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总原则,中国农业银行进入股份制改革新阶段2007年9月,农行选择吉林、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甘肃、重庆等八个省(区、市)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2008年1月23日,农业银行明确提出“3510”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2008年3月,农行开始推动在6个省11个二级分行开始“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2008年8月,农行总行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全面推动全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200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