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3-6岁儿童利他行为的现状初探_第1页
学前教育专业3-6岁儿童利他行为的现状初探_第2页
学前教育专业3-6岁儿童利他行为的现状初探_第3页
学前教育专业3-6岁儿童利他行为的现状初探_第4页
学前教育专业3-6岁儿童利他行为的现状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 研究基础31.1 利他行为的含义31.2 学龄前儿童道德的发展与社会性交往的发展41.3 学龄前儿童利他行为的研究综述52 研究方法72.1研究对象72.2研究工具92.3研究过程92.4 数据统计103 研究结果113.1描述统计113.2推断统计114 讨论与分析134.1幼儿利他行为与幼儿性格的分析134.2幼儿利他行为与家庭收入的分析144.3 幼儿性别与被助者性别的分析164.4总体讨论174.5建议与展望184.5.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184.5.2尽量让父母直接教养取代祖辈教养184.5.3多鼓励引导幼儿与异性同伴交往194.5.4以

2、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好榜样19结 论21参考文献22附 录25致 谢27摘 要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从出生开始就经历着社会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利他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个人社会化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幼儿期是个人利他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将对幼儿今后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人格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了问卷法的研究方法,使用他评问卷对3-6岁幼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施测,并对回收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3-6岁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现状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对回收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结论如下:(1)3-6岁幼儿的公德行为有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2)性格外向的幼儿

3、的利他行为的发展比性格内向的幼儿更好。 (3)幼儿的助人行为会随着家庭月收入总和的提升而提升。(4)幼儿对同性对象帮助的概率,大于异性幼儿对其帮助的概率。关键词:3-6岁幼儿;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发展AbstractHumans are social animals and have undergone a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since birth. In this process,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ltruistic behavior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leve

4、l of person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arly childhood i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altruistic behaviors. During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this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altruistic behaviors of young children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personality and values of yo

5、ung children in the future.This article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method, uses the other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the main caregivers of 3-6 year old children,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s the recovered data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altruistic behavior of 3-6 year

6、old children Status and possible influencing factors.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covered data,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1) The moral behavior of 3-6 year old children tends to increase with age.(2) The development of altruistic behavior of extroverted childre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in

7、troverted children.(3) The helping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 will increase as the total monthly income of the family increases.(4) The probability that young children will help same-sex objects is greater than the probability that children of the opposite sex will help them.Keywords: 3-6 year old c

8、hildren; altruistic behavior; altruistic behavior development引 言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人类从出生开始就在接受着社会化的过程,而利他行为作为衡量社会化程度的一个标准,对人类社会化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利他行为也与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利他水平高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会较高,这类人在生活中更容易体验到轻松、愉悦的情绪,而利他水平低的人则会正好相反,这类人在生活中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愤怒与抑郁的情绪1。据已有研究可知,幼儿期是个体性格、行为习惯、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幼儿利他观念与利他行为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养成的思

9、维观念与行为方式,会对幼儿今后的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与培养对于幼儿今后的个性品质、社会性水平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幼儿以独生子女居多且大部分家庭的生活都能达到小康水平,再加上“隔代教育”现象的产生,使得一部分幼儿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这也使得对于幼儿利他行为培养的课题被逐渐提上了日程,我国教育局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幼儿社会性培养的部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幼儿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喜欢与人交往的目标,所以关于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与培养便成为了众多心理学研究者与幼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此

10、本文作者着眼于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对郑州地区幼儿利他行为发展的现状与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调研与分析,本次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法与问卷法的研究方法,采用他评的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希望本次研究的研究成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出郑州地区幼儿的利他行为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和广大家长的育儿事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与理论指导。1 研究基础1.1 利他行为的含义“利他”一词最早由19世纪社会学家、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提出,他将“利他”行为定义为一个人对他人的无私奉献的行为2,在这之后又有众多的学者对利他行为进行了定义。Wilson(1986)将利他主

11、义分为无条件利他主义和有条件利他主义这两个类别,通常在无条件利他主义情况下,利他行为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与利他者关系最为亲密的家属,此时的利他者常常表现出无私而忘我且不求任何回报的特征,而有条件利他主义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利他者的远亲以及与利他者不相干的其他个体,在有条件利他主义下,利他者通常会通过社会契约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是一种有很强的目的与动机的利他行为。而根据利他行为发生情境的不同又可以将利他行为分为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与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前者是指在没有危险逼近情境下的助人行为,而后者是指在具体危险逼近情境下的助人行为3。还有很多早期学者对利他行为提出来了两种不同倾向的定义:一类学

12、者认为利他行为是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而另一类学者则认为利他行为就是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帮助、谦让、合作、共享等对社会和他人有利的行为4。而Bar-Tal则较为完整的将利他行为总结为以下三点:(1)该行为最终的结果是对他人有利的(2)该行为是行为发出者自愿产生的并且不期待获得任何奖励与回报(3)行为发出者具有能够使他人获益的动机和目的。从以上的结论可以看出,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都具有有益于他人的结果,所以从行为结果的角度来看,可发现亲社会行为与利他行为并无明显区别5。由于幼儿更多的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做出道德判断6所以本文从行为结果角度定义利他行为,将利他行为定义为

13、利他者付出一定代价而使他人获益的亲社会行为。关于亲社会行为欧哈拉和奥里克麦克纳利(1982)是这样描述的,他们认为亲社会行为是所有与他人分享、亲昵地接触他人身体、或帮助他人的行为。并认为亲社会行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有情感的身体接触,如儿童之间相互拥抱、拉手或抚摸额头等这样的表示亲昵的身体接触;而第二类是指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行为,这里强调的是两个孩子共同合作完成某个任务,或是一个孩子用行动明显的帮助另一个孩子7。马森(1983)提出亲社会行为包括帮助他人、有责任感、敢于牺牲、富有同情心、与人分享、安慰他人、尊重别人的情感与利益、拒绝非正义事物等行为,是那些能增加或确保他人利益的行为。

14、JacKson(2001)曾总结提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与人分享、帮助他人、谦让、同情安慰、合作共赢、自我牺牲以及捐赠行为等都是很典型的亲社会行为8。1.2 学龄前儿童道德的发展与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在经历着社会化的过程,从出生到1岁的这段时间,幼儿在与家人互动的过程中其社会性得到了初步的发展。2岁左右,幼儿在之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初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观念,并产生了品德意识。2岁以后随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受教育水平的增加,幼儿品德的发展也会逐渐得到完善。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2-6岁的幼儿在学会了与同龄儿童的交往后,特别是在与同龄儿童的合作游戏中,通过动作与语言的互动与交流

15、,很好地培养了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且还使幼儿养成了合作、分享、安慰等良好的行为习惯9。我国幼儿教育专家卢乐珍(2000)认为,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目标是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幼儿道德的发展分成了四个时期:01岁半的婴幼儿属于前道德期,此时的婴幼儿还没有道德意识;1岁半2岁半的幼儿属于萌芽性道德行为发展期,这个时期幼儿的道德意识刚刚萌芽,幼儿的道德判断总是依靠具体情境,没有统一标准且极不完善;25岁半的幼儿属于情境性道德行为发展期,此时幼儿的道德感易受情境的刺激,具有“道德实在论”的特点;57岁半的幼儿属于服从性道德行为发展期,此时的幼儿对于道德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观

16、判断,此时幼儿所表现出的许多道德行为只是在服从家人和老师的判断 10。1.3 学龄前儿童利他行为的研究综述在对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研究中,潘洁、李伯黍、郑健成(1990)通过分物与选物实验,在实际情境与假设情景中对幼儿的利他行为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在分物和选物这两种行为模式上,幼儿园中班儿童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园大班与一年级的学生虽表现出利他行为但是却明显受到成人权威的影响11。兰晓娜、刘子丹、高雪涛(2019)在探析不同年龄段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一文中提到,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观察和调研发现,其中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最高,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过

17、程中,大班幼儿表现出的合作行为最多,小班幼儿表现出的分享行为最多,谦让和安慰行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在不同性别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女性幼儿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频率低于男性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中,幼儿被动发生亲社会行为的频率都显著低于幼儿主动发生亲社会的频率12。在对幼儿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廖桂春、廖凤林(1999)等人使用情境实验法和问卷法的研究方法对幼儿在不同被助对象和不同情境下的助人行为与助人观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在无冲突(自身无损失)情境中出现助人观念与助人行为的频率要明显大于在有冲突(自身有损失)情境中的频率,而被助对象的不同对幼儿的助人观念与助人行为无

18、明显影响13。张珊(2018)在榜样对大班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提出(1)其他榜样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要明显小于同伴榜样对其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幼儿与其同伴有着相近的认知水平更易产生共鸣,并且幼儿在与同伴互动时更易对其利他行为进行模仿与内化;(2)由于幼儿具有从众心理,所以观察到多个榜样同时发生利他行为的幼儿比观察到单个榜样发生利他行为的幼儿更易表现出利他行为;(3)由于幼儿在观察到榜样因产生利他行为而被表扬后会形成一种间接强化的心理机制,所以那些因为产生了利他行为而被表扬的榜样更容易对其他幼儿产生影响14。邓雪娇、姜卓君(2019)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指出幼儿亲社会行为

19、的影响因素包括: 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与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其中,幼儿自身个体差异的因素中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移情能力以及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15。2 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参加“绿客佳源农业有限公司”所举办的幼儿亲子活动中随机选取35名幼儿的父母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2.1所示。表2.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维度水平人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性别男1851.451.4女1748.6100年龄3岁925.725.74岁1337.162.95岁617.1806岁720100是否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2468.668.6非独生子女11

20、31.4100家庭居住地城市3394.394.3农村25.7100主要照顾者父母288080祖父母/外祖父母720100父母婚姻关系好3085.785.7一般38.694.3差12.997.1离异12.9100家庭月收入总和1000至2000元12.92.92000至5000元411.414.35000至10000元216074.315000元以上925.7100本研究选取了参加亲子活动的35名幼儿进行了调研,其中女性幼儿17名,占比48.6%,男性幼儿18名,占比51.4%,性别占比分布图如图2.1所示。图2.1 性别占比分布图本研究选取了参加亲子活动的35名幼儿进行了调研,其中年龄为3周岁

21、的幼儿有9名,占比25.7%,其中年龄为4周岁的幼儿有13名,占比37.1%,其中年龄为5周岁的幼儿有6名,占比17.1%,其中年龄为6周岁的幼儿有7名,占比20%,幼儿年龄分布图如图2.2所示。图2.2 年龄占比分布图 2.2研究工具 在对于利他行为的研究中,调查问卷是能够较为准确反映被试外显利他行为的工具之一,根据调查主体的不同,该类调查问卷又分为自评问卷和他评问卷两种,虽然利他行为的自评问卷具有易施测于团体并且简便快捷的特点,但是却很容易受到测试者的自我认知、文化背景和社会赞许效应等多方面的影响16。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社会赞许效应和实用性的因素,研究者最终选取了邓诗颖(2013)编制

22、的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作为本论文中幼儿利他行为的测评工具,以了解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现状,该问卷共由28道题目组成,共分为:助人、合作、公德、安慰、分享五个维度,该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93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1,且各因素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在0.756-0.913之间17,该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进行评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5分,最终问卷总分越高则表示该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在调研期间共发放问卷42份,回收问卷40份,回收率为95%,去掉因空项和选项完全一致导致的数据无效的问卷后,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达87%。 2.3研究过程 本研究的参与者是参加幼儿亲

23、子活动的家长,研究者在带领孩子及其家长进行一上午的亲子活动并基本获得其信任的基础上,利用午餐后的休息时间,随机选取部分家长进行调研。研究者首先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式,并让同意参与调研的家长填写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 2.4 数据统计 本研究选取了SPSS统计软件作为实验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在本研究中由于样本量过小的原因所以在本文中使用了非参数检验中的卡方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差异比较,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使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描述分析。3 研究结果3.1描述统计表3.1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的描述统计结果3周岁4周岁5

24、周岁6周岁合作行为均值3.694.033.873.61标准差0.570.540.810.35公德行为均值3.614.064.214.04标准差0.380.370.370.60助人行为均值3.693.964.083.86标准差0.430.730.750.63分享行为均值3.713.894.143.88标准差0.340.610.670.42安慰行为均值3.613.833.333.11标准差0.330.850.540.56总分均值102.89110.92110.33103.71标准差8.6713.6316.088.28根据表3.1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的描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3-6岁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

25、发展总体较好,且绝大多数幼儿在不同维度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中公德行为的得分最高,而安慰行为的得分最低,若想得知幼儿年龄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的关系还需要进行推断统计分析。3.2推断统计对参与调研儿童的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的得分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儿的年龄与在公德行为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4,P0.05)。说明年龄越大的幼儿,其在公德行为上的得分越高,幼儿的年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公德行为进行预测。4 讨论与分析4.1幼儿利他行为与幼儿性格的分析 通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中幼儿的性格、家庭月收入总和以及受助者性别这些人口学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如

26、下分析结果与结论。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描述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性格的幼儿在亲社会行为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Fisher sig=0.011,P0.05),且外向性格幼儿亲社会行为总分的平均分(110.59分)大于内向性格幼儿亲社会行为总分的平均分(96.25分),说明幼儿性格的内外向程度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影响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且性格外向的幼儿在利他行为发展上可能更具优势。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理论最早由荣格提出,他根据心理能量流动方向的不同,将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18,内倾者的能量指向个体内部,更注重内心的感受、思考,而外倾者能量指向外部,更加注重外部的刺激。正

27、如崔艳丽(2016)在换个角度看幼儿内向一文中提到的那样,内向的人更多表现出安静、爱思考、害羞、防御性强、交际面窄的特点,并且内向的幼儿会常常倾向于做自己熟悉的事情,陌生的环境及伙伴会让他们表现出不安与退宿的情绪,而外向性格的人常常表现出随和、坦率、易适应环境、善交际以及乐于助人的特点,所以外向性格的幼儿平时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能更好的与同伴和老师交往19。庞丽娟在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特征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受欢迎型的幼儿会表现出性格较外向、活泼、爱说话等特征,而受忽视型的幼儿则会表现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等特征20。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幼儿的性格类型在亲社会水平

28、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不同性格的幼儿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造成的,因为内向的幼儿在和其他人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得比较被动和退缩,并且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与同伴交往时比较容易受到同伴的忽视,所以内向的幼儿表现出利他行为的几率相对来说会比较少,而外向的幼儿正好相反,由于外向的幼儿比较活泼、主动、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同伴交往时比较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并且其自身也比较乐于和人交往,所以外向的孩子可能会掌握更多的社交技巧,其表现出利他行为的几率便会相对更多。4.2幼儿利他行为与家庭收入的分析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方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描述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后

29、发现,幼儿助人行为得分与幼儿家庭月收入总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7,P0.05),说明幼儿家庭月收入总和越高,幼儿助人行为的得分也可能越高,说明幼儿家庭的月收入总和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影响幼儿助人行为的发展,且家庭月收入总和越高的幼儿在助人行为的发展上可能更具优势。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依然严重,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65,这个数值仍然超过0.4这个世界公认的警戒线,说明我国仍然是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人口大国,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陈会昌、张晓(2009)等人在家庭收入与儿童早期的社会能力:中介效应与调

30、节效应一文中指出高收入家庭儿童的师生关系质量和一般社会能力都显著高于低收入家庭的儿童21,并且高收入家庭为幼儿所提供的丰富的社会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其中起到了调节作用。王晓冉(2019)在父母期望、家庭社经地位与幼儿责任心的关系一文中提出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社会责任、团体责任、家庭责任、自我责任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2,并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父母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家庭生活以及自立与自理方面的期望水平与幼儿社会责任、团体责任和对己责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对于幼儿的期望来说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更能够将对于幼儿的期望通过物质与精神的方式付诸实际行动,这对幼

31、儿责任心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结合上述前人研究结果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分析可知,幼儿助人行为的得分随着幼儿家庭月收入总和增加而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1)相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高收入家庭的家长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给幼儿社会性与助人行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础;(2)相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高收入家庭的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更高的期望值,并且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幼儿实现这一期望,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增强,所以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更愿意伸出援手。(3)相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高收入家庭中的家长因为家庭收入而造成的压力相对更少,家庭氛围相对来说更加和谐,所以家庭成员

32、之间发生助人行为的概率相对来说相对更多,由于幼儿具有模仿学习的特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将通过观察而习得的助人意识与助人行为表现出来的概率相对来说也会更大一些。4.3 幼儿性别与被助者性别的分析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描述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的幼儿在所帮助的受助对象的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Fisher sig= 0.041,P0.05),且男性幼儿帮助男性受助者的概率(P=0.39)大于女性幼儿帮助男性受助者的概率(P=0.05),而女性幼儿帮助女性受助者的概率(P=0.95)大于男性幼儿帮助女性受助者的概率(P=0.61)说明幼儿帮助同性受助者的概率要大于异性幼儿

33、对其帮助的概率。据以往研究可知,几乎每一个人类组织都存在着某种基于性别的组织模式,男性和女性在其中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扮演着不同性别角色的人们则需要在这个组织中承担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并履行各自的职责,这就是性别认同。由于幼儿从出生便开始与社会互动,并接受着社会对其潜移默化的改造,自然也会受到性别认同观念对其的影响。沈杰(2016)在幼儿的性别恒常性及其性别偏好发展研究一文中得出了3-6岁的儿童性别恒常性与性别偏好发展迅速,绝大多数的幼儿在3-4岁时就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性别认同能力,并且从3-4岁开始幼儿就表现出更加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玩伴和玩具的性别偏好现象,而且随着

34、幼儿年龄增大,这种倾向性会更加明显23的结论。结合上述前人研究结果和本次调研结果可知,同性幼儿帮助同性受助者的概率大于异性幼儿对其帮助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性别角色的期望以及幼儿对同性家长的认可而形成的性别认同与性别偏好所造成的,在性别偏好与性别认同的作用下,幼儿会更喜欢与同性别的同伴一起玩耍,并对同性对象更加认可,因此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同性幼儿对于同性受助者帮助的概率相对于异性幼儿对其帮助的概率来说会更高一些。4.4总体讨论幼儿期是个体认知、思维与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幼儿社会性与利他行为的发展能够影响个体今后社会性、价值观与人格的发展,因此对于幼儿利

35、他行为的研究及培养对于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而主要照顾者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环境与家庭氛围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本次研究是以幼儿的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进行调查,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了解原生家庭对于幼儿利他行为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幼儿的利他行为的发展水平整体较好,在五个维度的利他行为水平上公德行为的得分最高,安慰行为的得分最低,这与王硕24(2017)在父母养育方式对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这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幼儿利他行为的总分呈现出较

36、好的水平,但是在各个维度之间的发展可能还不是十分均衡,并且幼儿的年龄与公德行为之间以及幼儿家庭月收入总和与幼儿的助人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不同性别的幼儿与受助者的性别之间以及不同性格的幼儿在亲社会行为总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今后的研究者的研究起到较好的参考作用,也能为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利他行为培养这件事上提供一些可能的启发。4.5建议与展望4.5.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由于幼儿认知与生理发展的限制,幼儿有很多技能与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进行的,这也说明幼儿所处的环境与所观察的对象对幼儿来说有很大的影响,而家庭是幼儿所接触到的主要环境之一,幼儿很可能会将在家

37、庭中观察学习到的交往模式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来,并且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与氛围,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家庭环境与家庭氛围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尽量为幼儿营造与维持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现在绝大多数幼儿的家庭结构都是由夫妻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的家庭结构,在这样的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家庭的整体氛围,所以夫妻之间应尽量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这就需要夫妻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在遇到意见不一的事情时应尽量通过真诚且有效的沟通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暴力与冷暴力。平时可以多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如一起郊游、看电影、做手工等活动来增进家人间的关系以营造良好的家

38、庭氛围。4.5.2尽量让父母直接教养取代祖辈教养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增加,退休后在家闲赋的老人越来越多,因为这些老人平时没有事情要做而年轻的父母们却要每天忙于工作,所以在很多家庭中的老人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幼儿的主要照顾者与教育者,可是因为大部分老年人的思想观念落伍和僵化,并且很多老人在照顾子孙时很容易出现溺爱的现象,这很容易加强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且由于老人自身身体状况和精力的限制所以有很多活动并不能带幼儿参加,这些因素都会对幼儿的性格、社会性和利他行为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由孩子的父母直接教养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将这一责任全都托付给家里的长辈,如果是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

39、实在无法亲自参与教养工作,也应该经常与孩子通电话,经常去看望孩子并带孩子参加一些老人无法带其参加的活动,并经常与老人就孩子教养方式的问题进行沟通。4.5.3多鼓励引导幼儿与异性同伴交往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其性别认同和性别偏好的观念也在逐渐发展,这对于幼儿认识自己的性别以及认清自己性别角色的定位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这也使幼儿会尽量选择同性别的人作为自己的玩伴和受助对象,这样会使幼儿社会性交往变得片面化,所以幼儿平时在与同性玩伴交往的同时幼儿的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尽可能的引导幼儿与异性同伴之间进行交往,以使幼儿能够在与异性同伴交往时使自身社会化发展变得更加完善,同时能够从异性同伴身上学习一些优点,以

40、弥补自身性格上所存在的缺陷。4.5.4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好榜样由于幼儿具有通过观察其他行为者的行为及行为结果而使该行为得到间接强化的模仿学习的能力,所以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以身作则,成为幼儿能够模仿的榜样,家长可以在家中或是在外面更多的表现出助人行为,并在幼儿表现出同样的利他行为时给予及时的鼓励,具体行为可以是在公交车上将座位让给需要的人,或是将自己食物与其他人分享这种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里老师除了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外还可以在幼儿的同伴中为幼儿树立可以模仿的榜样,比如说在幼儿园里发现哪些幼儿表现出利他行为时给予物质奖励与口头鼓励,这样便能激发幼儿模仿学习的动力,从而增

41、强幼儿的利他意识,使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结 论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知,3-6岁幼儿公德行为的得分与幼儿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幼儿公德行为发生的频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 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可知,不同性格的幼儿在亲社会行为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内向性格幼儿亲社会行为总分的平均分低于外向性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总分的平均分,说明幼儿性格的内外向程度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影响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且性格外向的幼儿在利他行为发展上更具优势。(3)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知,3-6岁幼

42、儿助人行为得分与幼儿家庭月收入总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幼儿家庭的月收入总和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影响幼儿助人行为,且幼儿助人行为的发生的频率会随着家庭月收入总和的增长而提升。(4)不同性别的幼儿在所帮助的受助对象的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男性幼儿帮助男性受助者的概率大于女性幼儿帮助男性受助者的概率,而女性幼儿帮助女性受助者的概率大于男性幼儿帮助女性受助者的概率,说明同性幼儿帮助同性受助者的概率要大于异性幼儿对其帮助的概率。参考文献1 曹瑞,张海霞.运用故事法培养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实证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科学教育学院),2019,41(1):7-12.2 宋霞.儿童利他行为养成的性质研究D.北京

4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8.3 彭茹静.利他行为的理论发展研究J.江西社会学,2003,7:221-223.4 谢莉莉.幼儿心理理论、移情与利他行为的关系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7.5 陈丽蓉.道德推、脱道德认同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6 白学军,王敬欣.发展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12:128-131.7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J.福州师专学报,2002,22(4):62-66.8 郭晓飞.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5):105-110.9 张丽华.论幼儿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辽宁师

44、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3):56-58.10 金晓梅.幼儿期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1 郑健成,潘洁,李伯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J.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02(002):70-74.12 兰晓娜、刘子丹、高雪涛.探析不同年龄段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3):182-183.13 廖凤林、廖桂春、李江雪、吉英兰.幼儿对不同被助对象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4):18-2114 张珊.榜样对大班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236-237

45、.15 邓雪娇、姜卓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5(1):428.16 张爱芹.利他行为的实用测量方法介绍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6):33-38.17 邓诗颖.学期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依恋类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18 宋森.硕士研究生内外向性格及其与成人依恋、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19 崔艳丽.换个角度看幼儿“内向” J.基础教育参考,2016,1:48-51.20 庞丽娟.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特征的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3(4):19-28.21 张晓,陈会昌,张银娜,孙炳海.家庭收入与幼儿早期的社会能力: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J.心理学报,2009,41(7):613-623.22 王晓冉.父母期望、家庭社经地位与幼儿责任心的关系 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23 沈杰.幼儿的性别恒常性及其性别偏好发展研究 J.湖州师范学院报,2016,38(6):100-105.24 王硕.父母养育方式对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7.附 录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