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字、人文教育、文秘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认识文学现象和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三)课程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历史

2、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及时吸取当前学术界的前沿成果,使授课有重点、有针对性,并带有一定的学术前沿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为学生毕业论文和专业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四)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系统梳理中国文学1917年至1949年的流变史,深入阐释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具体分为上编(1917-1927)、中编(1927-1937)和下编(1938-1949)两部分,重点评述分析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重新检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重评三个年代的文学。注重从文学本体出发,注重反映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有益于开拓视野,启迪思维。(五)课程学时学分教学总学时为6

3、0,学分为3,课程训练学时为10,观看录像片为10学时。(六)教学手段和方法1.讲授法。这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2.观摩录相。主要是观看名家名片;3.讨论。可结合当代文坛发展的态势,组织有关作家作品问题的专题讨论。每期可举行34次。4.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对学生进行研究训练。5.进行多媒体教学,争取多媒体教学率达4050。6.改革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实现考试的多样化,将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1.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谢昭新、吴尚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参考书目: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

4、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刘勇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刘增杰等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谢昭新著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温儒敏编著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二、教学大纲绪论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注重整体把握,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对该课程的性质、研究范围以及这门课的讲授计划,有大致的了解。一、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三

5、、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对现代性的追求四、对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理解五、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六、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七、中国现代文学的缺陷及不足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共21学时)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背景与动因以及这场革新运动的意义,对于新文学如何受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各种文学社团的兴起如何推进了新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也应有较系统的了解。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过程第三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第四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第五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第六节 20年代的文学论争第七节 五四

6、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对鲁迅及其创作有系统的了解,掌握对呐喊与彷徨的总体评价,理解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从思想、艺术、人物等方面把握对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评价;了解散文诗集野草的创作背景、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鲁迅前后期杂文思想内容的异同;鲁迅杂文政论性与诗化的结合;鲁迅杂文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第一节 生平与前期思想第二节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第三节 说不尽的阿Q正传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第五节 鲁迅后期的思想与活动第六节 鲁迅的杂文第七节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主要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伤逝、祝福、药、示众、秋夜

7、、死火、腊叶、阿长与山海经、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这个与那个、记念刘和珍君、二丑艺术、现代史、拿来主义、说“面子”、铸剑、补天、理水第三章 小说(一)(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创作的情况,除了掌握有关知识,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考察带时代特征的审美倾向与创作潮流。理解“问题小说”、为人生的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考察本时期小说发展的多样性。第一节 五四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确立第二节 冰心、王统照等人的问题小说创作第三节 王鲁彦、废名等人的乡土小说创作第四节 郁达夫等人的自叙传抒情小说第五节 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普罗小说第六节 五四 时期现代小说确立初期的特

8、点主要作品:超人、菊英的出嫁、海滨故人、拜堂、潘先生在难中、赌徒吉顺、黄金、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第四章 郭沫若(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女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认识郭沫若诗歌的文学史价值。第一节 生平思想和美学主张第二节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奠基作女神第三节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第四节 早期剧作与小说主要作品: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地球,我的母亲、天上的市街、夕暮第五章 新诗(一)(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依照新诗诞生和发展的时序,了解白话新诗初创之后的变迁和新诗的多样形态及代表诗人。了解新月诗派和象征诗派出现的内在动因,把握它们的艺术原则和审美追求,并能评述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

9、摩和李金发的诗歌创作。第一节 “五四”新诗运动第二节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921年前)第三节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1921年以后)第四节 闻一多、徐志摩与前期新月诗派(1921年以后)第五节 李金发与初期象征诗派第六节 蒋光慈与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主要作品:蝴蝶、人力车夫、月夜、叫我如何不想她、伊底眼、繁星、春水、我是一条小河、蛇、十四行集、太阳吟、发现、洗衣歌、死水、相遇已成过去、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沪杭车中、采莲曲、弃妇第六章 散文(一)(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代五四时期各类散文风格特点,重点掌握语丝社、周作人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貌。第一节 五四时期散文兴起概况及原因第二节

10、 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第三节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第四节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第五节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第六节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主要作品: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碰伤、寄小读者、往事(二之三)、背影、荷塘月色、儿女、故都的秋第七章 戏剧(一)(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代话剧移植、确立与发展的历史知识,重点掌握春柳社、文明新戏、爱美剧、南国社等在现代话剧史中的价值与位置,把握丁西林、田汉早期剧作的特色。第一节 五四以前的话剧运动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话剧运动第三节 五四以后的话剧运动第四节 五四前后的话剧创作主要作品: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压迫、一只马蜂第二编 第二个十

11、年(19281937年6月)(共27课时)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左联”的成立及其左翼文艺运动;了解30年代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时代特征及其得失,把握本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左联的成立第二节 尖锐复杂的文艺思想斗争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第四节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九章 小说(二)(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三十年代小说创作概况,了解本时期小说风格特征的多样性,重点掌握东北作家群及其萧红、“革命的罗曼蒂克”现象与左翼小说、新感觉派小说等群体及代表者的艺术追求与风格。第一节

12、 3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第二节 左翼新人小说第三节 丁玲的小说第四节 东北作家群的崛起第五节 坚实的现实主义作家群第六节 京派与新感觉派小说主要作品:为了奴隶的母亲、丰收、莎菲女士的日记、山峡中、桃园、梅雨之夕、春阳、石秀、呼兰河传第十章 茅盾与现代长篇小说(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茅盾的文学活动和创作概况,重点掌握其创作特色,把握蚀三部曲及茅盾早期长篇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吴荪甫人物形象的塑造;子夜的艺术成就;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创作成就,掌握文学史对茅盾的评价。第一节 生平及文学成就第二节 蚀三部曲第三节 长篇小说虹第四节 长篇小说子夜第五节 中、短篇小说创作第六节

13、 茅盾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主要作品: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第十一章 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评介老舍以文化批判视野描写的“市民世界”,注重从人物形象类型的文化内涵考察,了解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解读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等小说。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老舍与北京文化第三节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第四节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第五节 老舍小说的总体风格及其影响主要作品:骆驼样子、月牙儿、断魂枪第十二章 巴金:永远的诗人和他的三部曲(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巴金前后两个时期的创作概况,重点把握激流三部曲的主题思想;觉新、觉慧、高老太爷等人物形象;抗战时期长篇小说寒夜的思想

14、和艺术价值;巴金小说的情绪格调与艺术特色。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第二节 创作分期及创作思想的形成第三节 灭亡等前期小说创作第四节 家对封建大家庭的控诉与批判主要作品:家、春、秋、憩园、寒夜第十三章 沈从文及其湘西世界(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现代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沈从文创作的立场及其文学世界的审美价值,重点理解作家创造的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的文学及文化意义,分析边城对“人性美”、人情美表现;体会沈从文式的田园抒情小说的风格和文体追求。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第二节 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第三节 中篇小说边城第四节 长篇小说长河第五节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作品:边城、月下小景、萧萧、

15、八骏图、丈夫第十四章 李劼人与大河小说(1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大河小说和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第一节 大河小说的探索者-李劼人第二节 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第三节 李劼人大河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作品: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第十五章 新诗(二)( 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本时期诗歌两种创作倾向:中国诗歌会面向现实、追求大众化、意识形态化;后期新月派与现代派,则追求“纯诗”与“现代性”。了解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其诗象征、意象及节奏处理等方面的特色。第一节 殷夫及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政治抒情诗创作第二节 臧克家、田间等新诗人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第三节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主要作品:别了,哥哥、老

16、马、难民、一朵野花、雨巷、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断章、预言、十二月十九日夜、别丢掉第十六章 散文(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第三个十年(1937-1949年)的散文,可偏重知识性的了解。因为有些作家的创作贯通几个阶段,也可以和前两个十年的散文联结起来讨论,更能获得整体感。与前两个十年比,这一时期虽然历经战乱,散文创作的成绩依然丰硕,且报告文学、杂文与抒情文各式文体的创作都有较成熟的水准。第一节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第二节 论语派及其小品文第三节 抒情散文的创新和随笔、游记、报告文学主要作品:独语、鹰之歌、我的戒烟、秋天的况味第十七章 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3课时)教学目的

17、与要求深入探讨曹禺雷雨、日出等剧作所具有的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以及每一部剧在现实人生、人性开掘与戏剧形式上的试验与创造。学习这一章,应放开思路,除了了解曹禺的成就,学会如何评析话剧艺术,还可以引发对经典性作品多角度阐释的尝试。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第二节 命运悲剧雷雨第三节 日出原野及其他第四节 中外戏剧艺术的融汇与超越主要作品:雷雨、日出、原野第十八章 戏剧(二)(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戏剧运动的概貌,抓住创作潮流的演变,并尽可能与此前、此后不同阶段的戏剧运动联系起来考察,以获得整体的史的印象。第一节 左翼戏剧运动与创作第二节 田汉、洪深的新剧作第三节 夏衍和李健吾的剧作主要作品:上海屋

18、檐下、这不过是春天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共15课时)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发展状况,注意其“分割并存”状态,除了掌握三种不同区域文学的异同概貌,也要了解本时期不同阶段文学主潮的变化,重点掌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学史地位,了解本时期文学论争概况。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节 国统区抗战文艺的演变第三节 解放区文艺思潮第四节 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艺思潮第五节 40年代的文艺论争第二十章 小说(三)(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第三个十年的小说。一方面要注意到不同区域的小说各自都受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地域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看到彼此间的渗透与影响,了解其创作的美学品格;还要关注本时期中长篇小说的成熟与繁荣,重点掌握钱钟书、张爱玲、路翎等人的创作风貌。重点落在钱钟书的围城上。应着重了解这部讽喻小说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讽刺类作品有何不同。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第二节 茅盾、巴金、路翎等人与40年代国统区小说创作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