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城市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1页
浅谈中国城市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2页
浅谈中国城市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3页
浅谈中国城市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中国城市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 王 毓,张 瑜(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能源的使用及发展状况应在我国能源战略上占有主体地位而不是配角。从目前我国能源使用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但相应的节能政策却只是着重于工业生产方面,对于城市生活中的消费等环节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认识到我国城市能源发展的不足,政府应积极地转变其职能,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倡导并推进节约型文化,提倡城市绿色生活模式,对于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能源;危机;城市生活;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7

2、-0070-02一、城市能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物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作为经济蓬勃发展的发展中大国,能源的问题同样对我国完成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来,依靠大量消费资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下,我国能源需求还将大幅度持续增长。2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的需求,需要开展规模空前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能源供应能力。1.过度使用城市能源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

3、本国情以及消费的急剧增长,是我国面对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峻,能源短缺危机与环境约束的压力同时并存成为我国能源面临的严重问题。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并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态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等。2007年,我国也逐步的开始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可是说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和发展。目前中国能源环境的政策环境的主要还是以政府控制主导的形式为主的政策体系,对市场进行控制,这也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我国在能源环境等方

4、面还是存在着理念不足,对于所有希望他们的后代也能享受到现代舒适生活的人来说,这是个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对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无须刻意发现,看看周围就知道了。这就与很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还存有着差距,发达国家主要主要是以“环境优先原则”为主导原则,而中国主要是“协调发展原则”。环境优先原不仅要求污染者采取严格的治理措施,而且非常重视受害者补偿的问题。中国则强调协同发展,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经济的相协调列入政策主导的原则,其他原则是实际上是服从这一原则之上的。32.过度使用城市能源面临的城市消费压力由于近两年来能源供应紧缺,我们不断地承受着其对居民城市生活的影响,从开始的“涨价”被选入了年度热词到电视新

5、闻、报纸网站很多有关物品价格的报道,如农产品的价格骤升导致的“蒜你狠”“姜你军”的现象,媒体对物价上涨的极大兴趣,其实反映了公众对涨价的敏感性,也说明了能源价格上涨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物品价格上涨与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有直接关系,物价上涨的背后实质原因是能源价格的不断增长,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能源价格的持续上升,即使农民那里购买农产品的价格不变,大幅度农产品运输成本的上涨也推动着农产品价格。如果能源价格的持续攀升,其他相关价格也将上升,可以说社会从各个方面都在承担能源价格上涨的恶果。中国的能源增长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消费总量明显受到储量的约束,能源短缺与高耗能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能

6、源消费引起的环保影响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的稀缺已经明显体现。我们在重视能源开发的同时更要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问题。二、节约能源相关对策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节能力度现在的中国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时期,期望在五年内实现工业结构调整仍然很难,政府积极促进节能,然而在目前低能源价格政策和能源市场缺位的情况下,所有节能活动都将收效甚微。并且在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下来的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主创新能力薄弱等等,成为影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结构的迅速变化,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不

7、协调,服务业比重偏低、农业基础薄弱等状况尚没有改变。因此,遵循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过程和发展效益较高、耗能较低的第三产业来带动城市经济增长是我国目前节能的首要战略任务。2.树立节约能源意识建立制度保障城市能源的供应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节约能源更需要的是改变城市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模式,树立正确的节约意识,应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经过二十多年的工业化,绝大多数行业已经完成了传统工业的现代化,因此与之前发展阶段相比,现在要降低能耗更加困难。有效地节能必须包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4其次,有效地节能环保还必须有能源

8、环境的有忧患意识。一般都认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承担更多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理论和时间都证明,依靠企业自觉兼济社会责任来实现节能减排是靠不住的。在面对城市危机方面政府、企业、社会必须各负其责,良性互动,形成了节约的的良好体质和机制;而不是把节约能源作为一个空泛的口号,没有落实为硬性的制约措施,应对能源危机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缺少制度上的保障。我们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对资源性产业实行公平准入,突出资源效率直飚和最低技术标准;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在生产、包装、消费、废物处置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控制指标,引导企业

9、节约资源;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3.加快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政府职能的转变(1)引导而不是强制。能源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它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居民们也要求更多元化,多功能的生活服务,人们乐意为环境保护付出低成本的代价。许多城市对于节能减排的方面做出的政策行为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人民在追求更丰富的生活享受时,这都是可以承担的代价,所以要加强当政府体现出引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做好自身道德示范作用。在市场经济为背景下的发展,保障政策的执行不会因后续工作缺少运行构架,利用价格改革机制限制消费,刺激消费带动能源节约,政府运用价格杠杆的调节的目标是:舒适,节俭

10、,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但发展被政府具体化为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公共传品供给的最大化,在百姓生活中发展则被具体化为消费模式的变革和消费规模的最大化。居民们一直追求的都是高碳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伴随历史发展潮流中的需要与追求。(2)为把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必须全面完善和利用规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政策,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扬有抑实施调节。一方面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大力推行资源的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从政策上予以制约,限制浪费资源。在公共消费方面,必须形成有助于全社会合理消费的风气,要带头节约,杜绝浪费,还要采取一切措施,形成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的消费结构。现在的高

11、消费是社会中的高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所带来的结果,社会中的高消费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的分层状态和社会结构的合理与否,涉及社会的稳定性。(3)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做好制度安排,在全社会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制度框架。通过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建设,明确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是实现的各项举措途径,使推动节约的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形成长效机制,通过优化财政支出机构,从源头上禁止铺张浪费,通过具体而明晰的政策,调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来自www.lw5u.com行为;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具体到政府应大力向企

12、业推行节能环保理念,加大对于家电产品的环保性能标识的使用,淘汰耗能产品。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公平和公正。就能源问题而言,应当最大限度地化解和消除能源改革和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能源行业的种种问题中,能源上涨应该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社会公平。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节约资源也是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1萨日娜,关于环境政策对自然资源利用影响的中日比较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62林伯强,降低能源消耗需要做什么j北京:中国中小企业,2009,10(10)3林伯强,节能减排的动力和机制j湖北:中华建设,2007,124郭强,丁晓琴.能源资源节约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