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胃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全文)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依据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 附属机构国际癌*硏 究机构(In ter nati 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 IARC )发布的2012年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在全世界范 围内,2012年胃癌新发病例数为951 600例,其发病率继肺 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之后,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 名第五,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胃癌的发病情况在全世 界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约70%的胃癌病例发生 于发展中国家(约67
2、7000例),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包括东亚 (日本、中国、朝鲜等)、中欧、东欧以及南美等。根据中国国家癌*中心新统计数据,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为 31.28/10万人,位列所有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其中男性为 42.93/10万人,女性为19.03/1 0万人,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 的2倍。胃癌的死亡率为22.04/10万人,在所有恶性肿瘤中 排名第3位,其中男性为29.67/1 0万人,女性为14.02/1 0万 人。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样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从西 北黄土高原向东至东北辽东半岛,沿海南下胶东半岛至江、浙、 闽地区为高发区,而广东、广西等省的发病率很低。高低发病 区的胃癌发病率相差17
3、.1倍,病死率相差21.5倍。高发病区 青海、宁夏、甘肃的胃癌病死率均超过35/1 0万人,是全国胃 癌平均病死率的1.5倍。另外,我国胃癌的发生具有种族差异 性,回族、藏族人群的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可能与 两者生活、饮食习惯差异有关。胃癌发病率的地区差异还与遗 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p )感染等因素有关。 Hp是一种生长在胃黏膜表面与黏膜层之间的微需氧菌。大量研 究显示,人群Hp感染率与胃癌死亡率呈正相关。在我国胃癌 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高于胃癌低发区成人感 染率(13% 30% ) z WHO已将其列为I类致癌原,并明确 为胃
4、癌的危险因素。我国胃癌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已成为人们健康的严 重威胁。已有大量硏究发现,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 早期胃癌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84%- 99% ;而进展期胃 癌即使接受外科手术治* , 5年生存率仍低于30%。因此,胃癌 的早期诊断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日本及韩国早期胃 癌检出病例占全部胃癌的70% ,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早期胃癌 检出病例只占胃癌的5% 20%。因此,我们在早期胃癌检出率 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生存率 成为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具有重 要意义。目前胃癌常用筛查方法主要包括
5、血清学、胃液、粪便 及内镜检查等。其中,内镜检查及内镜下黏膜组织活检,可明 显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也是胃癌诊断的全标准,尤其 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 内镜和胶囊内镜的发展应用,明显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 率。同时,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胃癌的治也从传统 开腹手术转化为内镜下的各种微创手术。2010年第3版日本胃 癌诊治指南推荐内镜下切除作为符合相关绝对适应证的早期胃 癌的标准手术治*方法。目前,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方法主要包 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 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
6、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z ESD ),二者对早期胃癌均具有很高的手术切除率和较低的复 发率。硏究报道显示,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治* ,术后5 年总体生存率可达84% 97% ,其长期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由于EMR及ESD不伴淋巴结清扫术,因此,严格掌握早期胃 癌内镜治适应证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除内镜下治夕卜,各种 外科微创手术也在迅速发展,如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腹腔镜 手术治等。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相比创伤小,与内 镜治林目比适应证更为广泛,因此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将 腹腔镜手术与内镜下治二者相结合的治*方式将会是未来早期 胃癌治的方向之一。总之
7、,胃癌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重 大疾病,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对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至关 重要。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微创治* 方法是目前早期胃癌的选治方法,ESD和EMR已被大多数学 者所接受。未来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 内镜下治*和手术治相结合应用于早期胃癌的临床治案例。第二节 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的发展过程。 胃癌的发生涉及环境、感染和遗传等多种因素。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 研究表明,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遗传学改变, 涉及癌基因(K-ras、C-metx EGFR
8、、C-erbB-2 ) s 抑癌基因 (p53、APC、Rb)、细胞凋亡基因、DNA微卫星不稳定、染 色体缺失等改变。胃黏膜上皮癌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经历 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其中不同的基因在胃癌发展的不同阶段 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1% 3%的胃癌属于遗传性胃癌易感 综合征,其中常见的是遗传性弥散型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 , HDGC ) 环境因素中地域和饮食因素(长期进食腌制、高盐食品) 可导致胃内致癌物质生成增多及胃黏膜屏障破坏,致癌物质长 期作用于胃黏膜组织导致癌变。感染因素中Hp是公认的引起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EB病毒(
9、epsteinbarr virus , EBV )感染也受到较多学 者关注,认为其在胃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遗传因素约10%的胃癌呈现家族聚集倾向,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 高于人群24倍,这不仅提示胃癌与家族成员共有的环境因 素有关,更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1%3%的胃癌属遗传性胃 癌易感综合征,包括HDGC、II型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 (hereditary non polyposis colorectal can cer , HNPCC )、 家族型腺瘤样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 FAP ),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juvenile polypos
10、is syndrome , JPS )以及 Peutz-Jeghers 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 PJS )。1.HDGC HDG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特点 是发病年龄低,平均发病年龄为38-40岁,发生的胃癌为低 分化程度的弥散型印戒细胞癌。25%30%HDGC家族成员有 位于第16号染色体q22.1的CDH1基因突变,该基因编码蛋 白为E-cadheririo E-cadherin是一种介导细胞黏附的钙依赖 性跨膜糖蛋白,主要分布于上皮组织,该蛋白功能的缺失可导 致细胞黏附性和细胞增生信号通路受损。研究显示CDH1基因 突变携带者一生中胃癌的发生
11、率男性为67% ,女性为83% ;而 女性一生中小叶乳腺癌发生率为60%。2.II型HNPCC 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也是一种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肿瘤综合征,主要与一系列错配修复基 因(MLH1 z MSH2 , MSH6 , PMS2 )以及 EPCAM 基因突变 有关,其平均诊断年龄约45岁。:型HNPCC仅发生结直肠癌, 而II型HNPCC则会出现高发肠外恶性肿瘤,胃癌是仅次于子 宫内膜癌的第二常见肠外恶性肿瘤。据报道,II型HNPCC患 者胃癌的发生率为11% 19%o3.其他遗传性综合征其他结直肠癌相关遗传性疾病也常 伴发胃癌,包括FAP、PJS及JPS。硏究报道FA
12、P、PJS和JPS 患者胃癌发生率分别为1%、29%和21%。二、环境因素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世界范围内,东亚国家 (日本、韩国、中国)高发,日本发病率高,美国则很低;在 我国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高发。第*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 病率与本土居民相当,第二代有明显下降,第三代胃癌的发病 率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表明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 作用。此外,居住在地质、水质含有害物质地区的居民胃癌发 病率高,如火山岩地带、高泥潭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 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地区等,其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饮 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1.腌制、高盐食品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及过多摄入食盐增加 胃癌
13、发生的危险性。长期食用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食品,硝 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后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 胺;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恶性贫血等胃酸分泌减少的情 况有利于胃内细菌生长,进而促进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等致 癌物质,长期作用于胃黏膜组织导致癌变;高盐饮食也被多数 学者认为作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 增生的癌变起始阶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高盐饮食破坏胃黏膜 屏障,使致癌物与胃黏膜直接接触,增强其致癌作用,高盐饮 食还可增加Hp感染的风险,研究显示高盐饮食还在Hp感染 的促癌机制中发挥协同作用。2新鲜蔬菜与水果摄入缺乏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
14、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生。蔬菜和水果含有 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叶酸和植物素成分,但其中哪 些成分在预防胃癌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及其机制尚未明确。 较多学者认为维生素C是其中起舂*重要作用的成分之一,饮食 中的高维生素C摄入或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都有利于降低胃癌 发病风险。维生素C在人体内发挥舂抗氧化的功能,能消灭胃 内产生的活性氧物质,还能抑制胃内亚硝基化合物的产生。维 生素C与Hp感染的关系目前正在硏究中,一些已报道的文献 认为高剂量的维生素C能有效降低Hp感染发生率。3吸烟吸烟与多种肿瘤发生有关,吸烟者较非吸烟者胃癌 发病风险升高1.5-3.0倍,与近端胃癌尤其是胃、食管连接处 肿瘤的发生
15、关系密切。三、感染因素1.Hp感染Hp感染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Hp感染 与胃癌具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发 生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胃癌的发病率高于阴性人群。一项包 含1228例胃癌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Hp抗体阳性者胃癌发生 率至少高于阴性者6倍。*Hp可以降低胃癌发病风险,提示其 在胃癌防治中起重要作用。1994年IARC将Hp感染定为人类 胃癌的I类致癌原。Hp感染的致癌机制复杂,多数学者认为Hp感染主要作用 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癌变起始阶 段,具有启动因子作用。Hp致癌可能的机制是:Hp感染后 产生氨,可中和胃酸以利于胃内促使硝酸盐转化
16、为亚硝酸盐及 亚硝胺的细菌的生长;Hp感染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包括一些酶 和毒素,如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空泡毒素基因A蛋白等, 可直接损伤胃黏膜;3Hp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导致胃黏膜上皮 细胞过度增生,形成高活性氧和活性氮的微环境,引起DNA 损伤和诱发体细胞突变;Hp引起遗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导 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具体机制包括诱导多个 CpG岛甲基化(尤其是编码肿瘤抑制因子如E-cadherin的区 域)、刺激胞苜脱氨酶产生、诱导DNA双链断裂以及改变 microRNA的表达等,从而増加遗传不稳定性。我国2012年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指出,*Hp可预防胃癌,的佳时机是胃黏膜萎缩、肠上皮 化生发生前。同年马斯特里赫特IV/佛罗伦萨共识会议同样指 出,有强力证据表明*Hp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胃癌高发社区 应进行Hp的筛查和治J 2014年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 共识意见指出,*Hp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其风险降低程度 取决于林治*时胃黏膜萎缩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枠治时未发生 胃黏膜萎缩者,Hp后几乎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用钢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普法合同执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3篇
- 2025版编剧聘用合同范本(原创剧本创作)3篇
- 2025年酒类团购服务及产品经销一体化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毛巾品牌授权及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社区土地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个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律援助合同
- 课题申报参考:明清尺牍选本书画文献研究
- 2025年度个人信用保证保险合同范本大全2篇
- 课题申报参考:宁海古戏台建造技艺与匠作谱系研究
- 内科学(医学高级):风湿性疾病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
- 音乐剧好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办公设备(电脑、一体机、投影机等)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查干淖尔一号井环评
- 案卷评查培训课件模板
- 体检中心分析报告
- 2024年江苏省样卷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波浪理论要点图解完美版
- 金融交易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项目环境敏感性分析
- 牛顿环与劈尖实验论文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四 其他平台载体的运营方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