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 电疗法_第1页
康复医学 电疗法_第2页
康复医学 电疗法_第3页
康复医学 电疗法_第4页
康复医学 电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康复医学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第三版第三版 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 电电 疗疗 法法 电疗法 一、直流电疗法 二、低频电疗法 三、中频电疗法 四、高频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 概念 有关的基础理论 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技术 直流电离子导入法 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 一一. .概念概念 方向、强度、电压不变的电流称为直流电方向、强度、电压不变的电流称为直流电 应用直流电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应用直流电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 方法称直流电疗法方法称直流电疗法 特点:电流小,电压(特点:电流小,电压(80-100v80-100v),方向),方向 不变不变 常用稳恒电

2、流常用稳恒电流 二二. .有关的基础理论有关的基础理论 1.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原子 阳离子:K+, Na+,Ca2+,Mg2+ 阴离子:Cl-, HCO3-,PO42- 2.无极分子和有极分子(偶极子)不带电分子 无极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时,正负电 荷相抵消而不呈电性 有极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时,一端 呈正电性,一端呈负电性(偶极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和导电的物质,含 水分越多的组织,其导电性越好。 优良导体:脑脊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 良导体:肌肉,肝脏,脑,肾 不良导体:结缔组织,干的皮肤、脂肪、骨等 绝缘体:头发,指甲 4.电离

3、 物质溶解于水中能够离解为带正电荷的阳 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如NaCl溶解于水中 分解为正电Na+和带负电的Cl- 5.电解 电解质溶液在直流电作用下,阴,阳离子分别向 阳,阴极移动,从电极上失去或获得电子变为原子 或分子直接析出,或再和溶剂发生作用形成产物的 过程 阳极下阳极下- -酸性物质酸性物质 阴极下阴极下- -碱性产物碱性产物 电极(+) 水溶液 电极(-) Cl-失去电 子直接析 出 NaCl Na+得到电 子直接析出 Cl- + HOH HCl +OH-Cl-+ Na+ Na+ + HOH NaOH + H+ 阳极 溶解 阴极 4Cl- -4e4Cl 4NaCl 4Na+ +4

4、e4Na +2H2O +4H2O 4HCl+O2 -4Cl- + 4Na+ 4 NaOH+2H2 6.离子的水化及运动速度 在电场中,各种离子的运动速度不同,当 距离一定时,离子的运动速度与离子有效半 径(包括水化膜在内)成反比 Ca2+Mg2+K+ Na+,故速度慢,K+ ,Na+阴 极下密度高,而Ca2+,Mg2+阳极下密度高 水化膜:厚度与离子的电荷密度有关 7.蛋白质电离及其等电点 (1)碱性下 COOH COO- Pr +OH- Pr +H2O NH2 NH2 (2)酸性下 COOH COOH Pr +H+ Pr NH2 NH3+ 等电状态:在达到某种酸碱度时Pr羟基释放的 H+相当

5、于NH2-所释放的H+,Pr即形 成Pr COOH-的形式,此时Pr正电荷 NH3+ (NH3+)和负电荷(COOH-)的数 量相等,称为。 蛋白质的等电点:使Pr等电状态的那种酸碱度 人体体液偏碱:等电点偏酸 8.电泳和电渗 (1)直流电通过胶体时(蛋白质溶液) 电泳:带负电的蛋白质向阳极移动 电渗:水向阴极移动 1.Pr较多COOH电离后形成COO-和H+,H+形成水合 氢离子带正电,向阴极移动 2.胶体等两相物质,当两相相接触且介电常数不同时, 介电常数大的带正电 (2)电泳和电渗的结果 使阳极下蛋白质密度升高,水分减少, 阴极下蛋白质密度减少 水分升高-蛋白质密度下降,细胞膜的通透 性

6、增高炎症消散 蛋白质密度升高细胞膜致密,通透性下 降水肿与渗出消散 三三. .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在阴极细胞膜渗透性增高,在阳极下细胞 膜渗透性降低 1.对离子浓度和细胞膜渗透性影响的改变 2.扩张血管,促进血循环 (1)使皮肤受到刺激释放组织胺引起三联反应pr分解组 织胺 (2)组织蛋白分解成血管活性肽 (3)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直接通过轴突反射引起血管扩 张 3.改变组织的含水量 电泳: (1)阴极下水增多,蛋白质易于吸收水而分解,膨 胀,松弛,故软化疤痕 (2)阳极下水减少而蛋白质增多,组织内渗透压 增高,易于治疗慢性渗出性溃疡,多汗症 4.改善局部营养和代谢 膜

7、通透性的改变,影响膜内外的物质交换,直接 或间接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组织的兴奋性 5.对CNS系统的影响 (1)对CNS的作用-可影响CNS的兴奋与抑制 (2)对植物系统的作用-反射性引起某些器官 和部位反应 (3)对感觉神经的作用-有蚁走感,针刺感, 灼痛感 (4)对运动神经肌肉的影响-平稳的直流电对 运动神经肌肉无收缩反应,只有断续的直 流电才对神经肌肉有收缩反应 (5)中剂量的直流电通过神经时: 阳极下组织的兴奋性降低 阴极下组织的兴奋性增高 脊髓通电疗法 上行直流电:阳极置于腰骶部,阴极置于后颈 部,可以使反射过程兴奋性上升 治疗弛缓性瘫痪 下行直流电: 治疗舞蹈症、痉挛性脑瘫、截瘫

8、直流电的两极对组织的影响 作用阴极阳极 离子浓度K+,Na+Ca2+,Mg2+相对增 加 电极下PH值改变碱 酸 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减低 对蛋白质影响 使其分解使其凝固 胆碱脂酶活性降低增高 组织兴奋性提高降低 对组织细胞影响使其疏松使其疏密 对神经作用镇静镇静 四四. .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技术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技术 (一)治疗设备 1.直流电疗机-利用晶体管,电压100v,电流 1cm 优点: 可吸收电极板下面的产物,以免化学灼 烧使皮肤湿润, 电阻下降, 衬垫可使极板 与体表紧密接触, 电流均匀分布 (二)治疗剂量 1.成人治疗电流密度为0.03-0.1mA/cm2 2.儿童治疗电流密度为0.0

9、2-0.08mA/cm2 (三)操作方法 1.检查-零位,导线,极性,量程 2.皮损,皮肤感觉障碍 3.电极,衬垫(温水),沙袋固定 4.导线的金属与极板紧密连接,防金属烧皮肤 5.复查机钮位置,导线极性,调节电流量由小到大 6.过程中询问有无感觉异常 7.结束后,旋转至零位,观察皮肤呈潮红 8.衬垫洗净,消毒晾干 (四)注意事项 1.疗前说明情况(感觉,不移动体位,衬垫,不接触机 器金属用品) 2.拧干衬垫,不滴水 3.拧电扭缓慢均匀,避免电击感 4.治疗中不拨极性开关,量程开关或切断电源,变电 流方向先将I0再改变 5.多次治疗可有棕色斑丘疹,伴瘙痒,减轻反应,可 用50%甘油或配置止痒液

10、(Na2HPo4、NaH2Po4) 6.严格操作,防化学灼伤,灼伤原因 (1)局部皮损,未用绝缘物保护 (2)金属物与皮肤直接接触 (3)衬垫湿度不匀或太湿 (4)衬垫太薄,不吸电解产物(使用缓冲液) (5)衬垫不平整,与皮肤接触不均匀 (6)绷带,沙袋压力不均匀 (7)治疗中移动电极,体位 (五)常用治疗方法 1.额枕 2.眼部:眼-枕法 眼杯法(角膜,巩膜与杯内液体接触) 3.面部(面-肩胛区) 4.耳部(外耳道-对侧耳前) 5.鼻粘薄反射疗法(鼻粘薄-鼻唇沟) 6.咽部(颈-颈后部) 7.心前区(心前区-左背部) 8.全身(肩胛区-腓肠肌区) 9.脊柱区-颈,胸段和腰骶部 10.胃区-左

11、季肋,背部 11.上肢-肩胛区,前臂 12.下肢-臀部,小腿腓肠肌 13.手指水浴 14.穴位 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直流电离子导入法 一一. .概念概念 n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治疗疾病的 方法称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n用直流电将附有电荷的胶体颗粒药物导入人 体的方法称电泳疗法。 二二. .离子导入的原理离子导入的原理 阳离子从正极导入,阴离子从负极导入 反馈作用:局部发挥特有的药物作用 三三. .离子导入相关问题:离子导入相关问题: 入口:汗腺开口,足,手背 深度:可达1cm 电流密度 :0.05-0.2mA/cm2 15-20min 常用药物:10%KI,10%CaCl2,HAc,NaB

12、r, 利多卡因,青霉素 10%CaCl2:用于氢氟酸烧伤 三三. .离子导入相关问题:离子导入相关问题: 离子导入的深度及数量 1.深度-最深可达1cm,真皮层 2.导入量的影响因素 (1)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 (2)药物离子的性质 阳离子K+Na+,直径大Cl-, 轻重 3.寄生离子存在的影响 4.药物浓度-浓度低,离解度多,溶液中离子数 增多,导入增多 VB,VC,肝素5%以下,药物浓度 增多,导入增多 肝素75%时,不再增加 5.皮肤状态:含水量增多,导入增多 儿童,青年老年 涂二甲基亚砜,药物导入量增多1倍 三三. .离子导入相关问题:离子导入相关问题: 四四. .离子

13、导入的优缺点离子导入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可以把药物直接导入浅的病灶并在局部保持 高的浓度 2.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由于离子堆的作用而显 著延长 3.不损伤皮肤,亦无痛苦,不引起胃肠刺激副 作用 4.兼有直流电的作用 5.兼有神经反射的治疗作用 (二)局限性 1.作用表浅 2.导入药物量少和不能精确地控制 3.除了对局部有直接作用,对全身的影响较小, 也较慢 五五. .药物离子进入人体后的去向药物离子进入人体后的去向 1.直接与组织发生反应 2.在皮肤内形成离子堆 3.部分离子被血流带走 六:治疗方法六:治疗方法 1.衬垫法-浸药液的纱布作用于衬垫极上 2.水电浴法-药液倒入浴槽中 3.体内

14、直流电药物导入法-将药液以口服,肌 服,病灶,腔内注射等输入体内,体表相应 做直流电治疗 4.体腔法-药液盛入特制的体腔电极 七七. .离子导入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离子导入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神经科末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 神经痛,肌无力症,功能性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 2.内科高血压病,胃溃疡,胃炎,胃肠痉挛,关节炎 3.外科淋巴管炎,淋巴腺炎,慢性静脉炎,肌炎,肌痛 4.五官科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慢性扁桃体炎,慢 性咽炎,中耳炎,神经性耳聋 5.妇产科慢性附件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 6.小儿科周围神经损伤留下的后遗症,手足抽搐症 7.皮肤科皮肤疤痕

15、,皮肤溃疡,皮肤化脓性感染 (二)禁忌症 恶液质,心衰,出血倾向 低频电疗法 概念 基础知识 低频电疗的分类和特点 低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 常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 低频电疗法 一一. .概念概念 利用低频率(1000HZ)小电流(100mA) 低电压(100V)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 T I T I T T I 三角正弦矩形 梯形锯齿 I T 二二.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1.频率 f=1/T T=1/1000100ms的刺激时间, 强度必须达到基强度。 (2)刺激持续时间引起骨骼肌收缩所需要的最短时间至 少在1/100000秒以上 (3)刺激强度变化率指脉冲电流在单位时间变化的速度, 即在单位时间内

16、电压或电流增加或减少的数值 (4)刺激电流的频率电刺激重复次数,应有一个适当的范 围,超过此范围可使原先的有效刺激变为无效刺激。再次刺 激与前次刺激的间隔时间必须大于有效不应期 (二)促进局部血循环 1.血管舒缩神经有调节 2.引起肌肉收缩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 机理 (1)轴突反射 (2)三联反应 小动脉直接刺激 轴突反射 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 (3)肌肉活动释放的化学物质的刺激 刺激肌收缩ADP,ATP肌肉血管扩张血循增快 (4)对植物神经的作用 (三)镇痛作用 1、即时镇痛作用 2、延缓镇痛作用治疗几次后出现 机制: (1)神经机制 闸门控制学说 掩盖效应 皮层干扰学说 (2)体液机制:内源

17、性与吗啡样物质 Enk(脑啡肽):3-4min End(内啡肽):3-4h 3.多次治疗的镇痛作用 (1)减少缺血缺氧 (2)减少酸中毒 (3)使有毒物质,致痛介质,代谢产物的排出 加速 (4)减少水肿 (5)改善营养代谢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 (1)泛化性抑制 (2)觉醒中枢 (四)消炎作用 五:常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五:常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 感应电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电睡眠疗法 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 间动电疗法 感应电疗法感应电疗法 最早运用于临床治疗的低频电 (法拉第电流1831 ) 初始电流 感应电流 新感应电60-80HZ 强度,频率

18、,脉冲持续的时间均不规则,双向、非对称性脉冲,时间短强度,频率,脉冲持续的时间均不规则,双向、非对称性脉冲,时间短 f=60-80HZf=60-80HZ, T=12.5-15.7msT=12.5-15.7ms尖形正波尖形正波t t有效为(有效为(1.75-2.5ms1.75-2.5ms) 生理特征 (1)电解作用不明显:电灼烧机会小 (2)有兴奋正常N-M的能力 完全性强直收缩力量=4单收缩 当f50-60HZ,肌肉产生完全性强直收缩 感应电疗法运用于锻炼肌肉,改善肌营养状况取得 良好疗效 尤其适用于废用性肌肉萎缩及平滑肌松弛性疾患 习惯性便秘、宫缩无力、妊娠后腹壁松弛、内脏下 垂、眼睑下垂等

19、 感应电运用于临床的新问题 n感应电运用于某类肌肉瘫痪患者疗效不佳感应电运用于某类肌肉瘫痪患者疗效不佳 失神经支配的瘫痪肌肉失神经支配的瘫痪肌肉 n当使用感应电流时,正常肌群收缩明显多于病肌,当使用感应电流时,正常肌群收缩明显多于病肌, 而且肌群容易疲劳而且肌群容易疲劳 n失神经支配肌肉失神经支配肌肉-蠕动性收缩,速度慢,不应期蠕动性收缩,速度慢,不应期 长。长。 将电流波宽加大:200-1000MS 频率调慢:0.2-0.8HZ 波形的选择:三角波 对病肌具有选择性刺激作用,对正常肌 肉不引起明显收缩及疼痛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 neuromuscular ele

20、ctrical stimulation 作用原理:作用原理:三角波对失神经支配肌肉的选择性刺激作用三角波对失神经支配肌肉的选择性刺激作用 技术参数:技术参数:P140P140 治疗技术治疗技术 1 1:阴极为刺激电极:阴极为刺激电极 2 2:刺激电极置于患肌或其运动点上,辅助电极置于肢体近:刺激电极置于患肌或其运动点上,辅助电极置于肢体近 端或躯干端或躯干 3 3:刺激强度:肌肉收缩而无疼痛:刺激强度:肌肉收缩而无疼痛 4 4:刺激大块肌肉,可采用双向脉冲双点刺激法,将电极作:刺激大块肌肉,可采用双向脉冲双点刺激法,将电极作 用于肌肉两端用于肌肉两端 5 5:大肌肉或病情严重肌肉刺激可使用间断

21、刺激法。:大肌肉或病情严重肌肉刺激可使用间断刺激法。 6 6:刺激参数应当随肌肉病情变化而改变:刺激参数应当随肌肉病情变化而改变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 废用性肌萎缩 内脏平滑肌功能失调:便秘等 矫正畸形 锻炼呼吸肌,锻炼及增强肌肉力量 p低频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作用人们已可以随 意控制 p开始设想利用它有目的的收缩需要的任意肌 肉或肌群,以代偿或代替失去的运动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1.1.定义:定义:应用各种参数的电刺激作用于已丧失 功能或功能不正常的器官或肢体,使 其产生即时效应来代替或

22、矫正器官或 肢体已丧失的功能。 2 .2 .原理:原理:当电刺激作用周围神经时,兴奋经神 经传至肌肉引起肌肉收缩,诱发丧失 功能。 3.3.治疗技术治疗技术 (1)脉冲波组(1.8S)、频率20-100赫兹 (2)体表电极和植入电极,前者电阻大电流 小,后者电阻小电流大,但操作复杂。 (3)多通道微机控制、预置程序控制 (4)对下肢瘫痪的病人进行步态训练,对上肢 瘫痪的重建手的握持及释放等 4.4.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所致的 各种肢体瘫痪、马尾或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障 碍、中枢性呼吸肌麻痹等 比较项N-M电刺激疗法FES 治疗手段对失神经肌肉进 行的治疗

23、 对器官或肢体已 丧失功能的代替 和矫正 治疗对象下运动神经元的 病损,引起的弛 缓性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病 损,引起的痉挛 性瘫痪 应用的方波应用三角波,波 宽数十毫秒, f 2HZ 应用方波,波宽 疏密波 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小动脉扩张,改善血循环:密波 4.治疗作用: (1)止痛 止痛时间:间升波疏密波疏波和密波 止痛原理:与间动电作用时的掩盖效应及 消除纤维间的水肿压痛有关。 (2)促进周围血液循环 (3)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5. 治疗技术 电流的选择 止痛:短期用密波,长期用疏密波或间升波 改善血液循环:阴极以密波作用, 以疏密波作用局部 促渗出物吸收:疏密波 锻炼废用肌萎缩:断续波/起伏

24、波 缓解肌紧张:疏密波或疏波 电流量:1-2mA,2-3mA 通电时间:每个部位:3-6min 疗程:急:每日1次或每日两次 5-6日 慢:每日1次或隔日1次 10-12次 电极作用方式 痛点:阳极放在痛点近端,距阴极2-3cm 神经干:沿神经行走 神经根:相应节段并置 肌肉:小电极起点,大电极止点 上肢周围血管:锁骨内1/3上方,另一极放在 胸锁乳突肌前下中1/3交点附近 下肢周围血管:阳极放在颈部,阴极放在骶部 中频电疗法 (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概念及特点 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Medium freque

25、ncy electrotherapy) 定义:应用频率为1-100KHZ的电流进行治疗疾病 的方法 特点 1、电阻明显下降,高频率交流电,无电解,作用 深度加大,比低频,直流电作用深 2、综合多个脉冲周期的连续作用可引起运动神经 兴奋,对感应电不能引起兴奋的变性神经肌肉, 仍可兴奋,且不引起疼痛 3、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镇痛作用不低于低频电疗 5、软化疤痕,松解粘连(音频) 一切疤痕组织 腹腔内脏粘连(炎症,损伤,手术创伤,肠梗阻) 静脉炎 关节损伤,肌韧带炎 注射药物后的硬结 外伤后的血肿机化 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音频电疗法) .定义:用1000-10000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 疾病的一

26、种方法(多采用频率在2000-8000HZ) .分类: 音频电疗法(1000-20,000HZ) 超音频电疗法 音频电磁场疗法 3.适应症及禁忌症 4.操作方法 衬垫 电流密度0.1-0.3mA/cm0.1-0.3mA/cm2 2 治疗剂量:耐受阈、感觉阈、运动阈 15-20min/次,15-20次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5.注意事项 ()心前区不可放置 ()孕妇 ()电流强度防止过大 调制中频电疗法(脉冲中频电疗法) 1.概述 p使用低频电流与中频电流叠加,让中频电流的幅 度及频率随着叠加的低频电流而变化的方法称调 制中频电流 p基本参数:调制波1-150HZ;载波频率2-8kHZ p正

27、弦波:正弦调制中频电流 p方波,梯形波,锯齿波等低频脉冲电流:脉冲调制 中频电流 断续调制波 间歇调制波(交替调制波) 调制方式调制方式 变频调制波 (两种频率不同的调制波交替出现) 连续调制波 调制方式调制方式 (正弦调制) (脉冲调制) .作用特点: (1)含中频成分,具有中频电特点作用深 (2)含低频电成分,可发挥调制低频电的各种优 点 (3)中频电的波形,幅度或频率不断变化,人体 不易产生适应性 (4)调制中频电的调幅度,调节低频成分的多少 和振幅的大小,可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要。 .治疗作用 (1)镇痛作用 (2)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 (3)断调波有锻炼骨骼肌,提高平滑肌 张力作

28、用 ()神经节段反射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的作用 .临床应用 (1)骨关节疾病 (2)软组织疾病 (3)NS疾病 (4)消化系统疾病 (5)泌尿系统疾病 .治疗技术 治疗电流密度 0.1-0.3mA/cm0.1-0.3mA/cm2 2 使用治疗处方形式 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 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 治疗处方治疗处方 1.神经炎 2.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 3.慢性炎症 4.神经性头痛 5.肌纤维损伤 6.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 7.周围神经损伤 8.瘫痪运动功能障碍 9.周围神经损伤(麻痹) 10.便秘 11.坐骨神经痛 12.消炎消肿 13.电

29、按摩运动肌肉(丰满肌肤) 14.骨关节炎 15.强直性脊柱炎 16.电按摩消除疲劳(减少脂肪) 17.盆腔炎、附件炎 18.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炎) 19.关节肿痛、骨质增生、风湿 性关节炎、肩周炎 20.颈椎病、扭伤、挫伤、腰痛、 腰椎间盘膨出 干扰电疗法 ()() p概念:干扰电、动态干扰电、立体动态干 扰电 p差频:由于相干扰的电场频率不同,导致 交叉部位电场的频率出现变化。 p差频治疗作用 p差频图示 p干扰电的临床应用 p立体动态干扰电的星状电极及治疗仪 差频差频治疗作用治疗作用 90-100HZ抑制感觉神经、止痛抑制感觉神经、止痛 50-100HZ促进血液循环、渗出物吸收促进血液循

30、环、渗出物吸收 25-50HZ引起正常骨骼肌强直收缩引起正常骨骼肌强直收缩 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 引起正常骨骼肌单收缩引起正常骨骼肌单收缩 引起失神经肌、平滑肌收缩引起失神经肌、平滑肌收缩 1-10HZ 兴奋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 引起骨骼肌不完全性强直收缩引起骨骼肌不完全性强直收缩 20-40HZ f=4100+4000/2=4050 幅度变化频率4100- 4000=100HZ 干扰电的临床应用 坐骨神经痛 关节疾病 软组织损伤 骨折 软组织及内脏纤维增生、粘连 平滑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 血管疾病 差频差频(Hz) 剂量时间举例剂量时间举例 1.1.神经炎神经炎, ,神经痛神

31、经痛, ,及其它浅组织的疼痛症状及其它浅组织的疼痛症状 (1)100(1)100 感觉阈或感觉阈上感觉阈或感觉阈上 1010 (2)0-100(2)0-100 运动阈运动阈 1010 2.2.周围血循不良周围血循不良, ,创伤后淤血吸收不良创伤后淤血吸收不良, ,及渗出物吸收不良及渗出物吸收不良 (1)50-100(1)50-100 运动阈运动阈 1010 (2)20-40 (2)20-40 运动阈运动阈 1010 3.3.废用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 (1)25-50(1)25-50 运动阈上运动阈上 22 (2)50-100(2)50-100 运动阈下运动阈下 22 重复重复3-43-4次次

32、共共12-2012-20 常用为常用为SGD1型数字干扰电疗机,差频可固定于型数字干扰电疗机,差频可固定于0100Hz的任一值的任一值 内,也可在其中任一范围内来回变动。差频的变化通过数码管直接以内,也可在其中任一范围内来回变动。差频的变化通过数码管直接以 阿拉伯数字显示。阿拉伯数字显示。 立体动态干扰电的星状电极 X Y Z X Y Z 干扰电治疗仪 高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 使用频率高于使用频率高于100000赫兹的电场作用于人赫兹的电场作用于人 体治疗疾病的方法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高频电场的作用机理高频电场的作用机理 高频电疗法注意事项高频电疗法注意事项 短波电疗法短波电疗法 超短波电疗法超短

33、波电疗法 微波电疗法微波电疗法 高频电场的作用机理高频电场的作用机理 热效应热效应 通过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电介质,粒子的通过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电介质,粒子的 高频震荡产生热的效应高频震荡产生热的效应 非热效应非热效应 高频电场作用人体以后,通过多种环节导高频电场作用人体以后,通过多种环节导 致的其他特殊效应致的其他特殊效应 产生热效应的高频震荡产生热效应的高频震荡 布郎波振:组织内的液态极性分子等离子振荡布郎波振:组织内的液态极性分子等离子振荡 高频电场的非热效应高频电场的非热效应 能使深部能使深部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持久性扩张(持久性扩张(24H) -改善循环,促进炎症介质排泄及水肿消散改善循环

34、,促进炎症介质排泄及水肿消散 -用于小儿肺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用于小儿肺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抗感染,消炎明显增强:抗感染,消炎 -吞噬细胞明显增多,吞噬能力加强(细胞吞噬细胞明显增多,吞噬能力加强(细胞 免疫)免疫) -抗体、补体、凝集素、调理素增加,白细抗体、补体、凝集素、调理素增加,白细 胞干扰素效价增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体液胞干扰素效价增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体液 免疫)免疫) 高频电场的非热效应高频电场的非热效应 内分泌调控:内分泌调控: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类固醇合成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类固醇合成 升高,作用于垂体,可使血糖短时升高后迅速下升高,作用于垂体

35、,可使血糖短时升高后迅速下 降,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降,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小剂量精子生成增多,卵巢激素分泌小剂量精子生成增多,卵巢激素分泌 功能得到良性调控功能得到良性调控 使使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兴奋性上升,神经组织再生加速兴奋性上升,神经组织再生加速 促进有丝分裂,损伤修复及肉芽形成促进有丝分裂,损伤修复及肉芽形成 高频电疗法注意事项高频电疗法注意事项 高频电疗仪往往有高达数千乃至上万伏的工作电高频电疗仪往往有高达数千乃至上万伏的工作电 压压 剂量大时作用往往相反剂量大时作用往往相反. . 通常使用剂量:通常使用剂量:无热量或微热量无热量或微热量 长期接受高频电场辐射可致副作用

36、:头晕,精力长期接受高频电场辐射可致副作用:头晕,精力 不集中,神经衰弱,嗜睡等不集中,神经衰弱,嗜睡等. . 禁忌症禁忌症:恶性肿瘤,出血倾向:恶性肿瘤,出血倾向( (如月经期如月经期) ),妊娠,妊娠, 活动性肺结核,金属异物等活动性肺结核,金属异物等 短波电疗法短波电疗法 1.定义:应用短波电流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治疗疾 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疗法。 短波疗法主要产生温热效应,常称为短波透热疗 法 2.物理特性波长范围为100-10m f=3-30MHZ ()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作用较均匀,避免或减轻皮下脂肪过热 作用原理作用原理 生物学效应生物学效应 操作及注意事项操作及注意事项 .作

37、用原理 ()电感场法电缆法,线圈法,涡流电极法 多用f=27.12MHZ电流作用于人体肢体 方法 kf2u2H2/R 产热量 常数f=电流频率 磁场强度u组织导磁系数 组织电阻率 .肌肉组织含水丰富,组织电阻率低,产热量高,可深达5- 8cm. B.脂肪层和肌肉组织以下均产热不多,故电感场法主要作用在 浅部肌层 电感场法电极 发夹型发夹型 纽襻形纽襻形 T T字形字形 平螺旋形平螺旋形 立体螺旋形立体螺旋形 柔软的粗导线,根据需要绕成不同形状柔软的粗导线,根据需要绕成不同形状 长度与波长匹配,使用波长的长度与波长匹配,使用波长的1/2、1/4长度长度 电缆中部主要以磁场作用人体,两端主要为电场

38、作用电缆中部主要以磁场作用人体,两端主要为电场作用 主要使用人体感生电流主要使用人体感生电流(涡电流涡电流),引起体内欧姆损耗及离,引起体内欧姆损耗及离 子移动子移动 (2)电容场法(多使用13.56MHz电流) 主要使用圆形、长方形橡胶或玻璃电极,电极内有 铜片与输出电缆相连 治疗时人体各部位置于两个电极形成的电容场中。 当使用微小电极与周围环境(如大地)形成电容场, 短波能集中发射,称为射频治疗 电容场法在其他临床领域的运用 ellmanellman IEC120 IEC120型美容型美容 电波拉皮专用射频电波拉皮专用射频F=4MHZF=4MHZ 眼科专用射频机眼科专用射频机 4.0MHz

39、4.0MHz定向射频电波发射定向射频电波发射 短波电容场法短波电容场法 在其他临床领域的运用在其他临床领域的运用 高频手术系统妇科高频手术系统妇科LEEPLEEP刀刀 3.8MHz3.8MHz定向射频电波发射定向射频电波发射 短波短波B B超治疗机超治疗机 短波电容场法短波电容场法 在其他临床领域的运用在其他临床领域的运用 .生物学效应 ()对血管的作用 中等剂量:毛细血管先短暂收缩,继而出现持 久扩张,血流增快,血管通透性增强,改善循环 剂量过大:血管麻痹,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毛细 血管内血栓形成 ()对-的作用 小剂量降低兴奋性 中剂量加速生长 大剂量抑制生长 ()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增强肝脏

40、的解毒作用 增强胆汁的分泌 增强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 缓解胃肠平滑肌,改善其分泌功能 ()对细胞免疫的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 利于炎症控制 ()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可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殖,阻滞其修复 非温热效应出现嗜睡,头痛等神经功能障碍 5、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接通电源接通电源预热预热3min3min接通高压接通高压调电流表使达最高谐振,调电流表使达最高谐振, 治疗结束关闭程序相反治疗结束关闭程序相反 向同一方向盘绕电缆,以免磁场对消向同一方向盘绕电缆,以免磁场对消 电缆一般盘绕电缆一般盘绕2-32-3圈,不超过圈,不超过3-43-4圈,以免感抗大输出降低圈,以

41、免感抗大输出降低 各圈之间的间隔应各圈之间的间隔应 电缆直径,一般为电缆直径,一般为2-3cm,2-3cm,并以固定物固并以固定物固 定或热以衬垫物,以免电缆过近,形成圈间电容定或热以衬垫物,以免电缆过近,形成圈间电容 5、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与皮肤之间应距离与皮肤之间应距离1-2cm1-2cm,衬垫垫以免电缆直接贴近皮肤,衬垫垫以免电缆直接贴近皮肤, 以免组织过热以免组织过热 涡流电极可直接贴在皮肤上涡流电极可直接贴在皮肤上 电缆之间不得直接接触,交叉,以免接触,交叉处形成电缆之间不得直接接触,交叉,以免接触,交叉处形成 短路减弱输出,使电缆烧坏短路减弱输出,使电缆烧坏 电缆不得打圈,以免打

42、圈处在通过高频电流时,由于电电缆不得打圈,以免打圈处在通过高频电流时,由于电 磁感应而产生反方向的感生电流磁感应而产生反方向的感生电流 超短波疗法 定义:用=10-1m,f=30-300HZ的电流治 疗疾病 技术参数及其特点 操作方法 治疗剂量及疗程 注意事项 超短波疗法 p技术参数: 连续波治疗:常用6米 ;7.7米 ;7.37米波长 脉冲治疗:常用7.7米;6米波长,脉冲持续时间 1-100微秒,脉冲周期1-10毫秒,脉冲峰功率1- 20千瓦 小功率50-80w(五官科治机) 大功率250-300w(台式和落地式两种) p特点: 只采用电容场法,利用电场能量治疗 治疗效应包括热效应与非热效

43、应 超短波作用原理 超短波的热效应 电子、离子振荡形成,传导电流与其它原子、分子发生碰电子、离子振荡形成,传导电流与其它原子、分子发生碰 撞时产热撞时产热 体内极性分子在外加电磁场下旋转,形成位移电流与周围体内极性分子在外加电磁场下旋转,形成位移电流与周围 分子发生摩擦而构成介质损耗热分子发生摩擦而构成介质损耗热 产热公式:产热公式:Q=0.96JQ=0.96J2 2gt/4ggt/4g2 2+f+f2 22 2 Q- Q-产热量产热量 J-J-电流强度电流强度 g-g-组织导电率组织导电率 - -组织介电常数组织介电常数 f-f-电流强度电流强度 t-t-作用时间作用时间 (肝脏,肌肉(肝脏

44、,肌肉大,而脂肪小,故产热多大,而脂肪小,故产热多) 临床主要使用高频电场的非热效应 超短波治疗仪 超短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 五官超短波五官超短波 头部超短波头部超短波 电容场法电极:电容场法电极:不同直径的圆形金属片,外面包以橡胶,治疗时中间有毡垫、棉不同直径的圆形金属片,外面包以橡胶,治疗时中间有毡垫、棉 垫以保持电极为皮肤距离或用空的支架支起,或电极外有玻璃罩垫以保持电极为皮肤距离或用空的支架支起,或电极外有玻璃罩 . . . 间隙小作用表浅间隙小作用表浅 间隙大作用加深间隙大作用加深 间隙不等作用集中在间隙小的部位间隙不等作用集中在间隙小的部位 作用集中在小电极上作用集中在小电极上 电

45、容场法电极使用技术原理电容场法电极使用技术原理 凹凸不平的表面电极间隙小凹凸不平的表面电极间隙小 作用集中于隆突处作用集中于隆突处骨突处电力线集中骨突处电力线集中 骨突处垫以衬垫电力线作用均匀骨突处垫以衬垫电力线作用均匀 电容场法电极使用技术原理电容场法电极使用技术原理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选择电极选择电极使电极面积稍大于病变面积,包括周围的健使电极面积稍大于病变面积,包括周围的健 康组织康组织 电极放置法:电极放置法: 对置法对置法多用于深部组织或脏器病变,多用于深部组织或脏器病变,2 2电极距离不应电极距离不应 少于电极直径少于电极直径 并置并置 电力线分散作用较浅,只通过表浅组织,作用电力

46、线分散作用较浅,只通过表浅组织,作用 浅,当电极与皮肤距离大时,电力线不能通过人体浅,当电极与皮肤距离大时,电力线不能通过人体2 2电极电极 距离不大于电极直径,并不小于距离不大于电极直径,并不小于3 3厘米厘米 交叉法交叉法两对电极置于相互垂直位置,先后给予输出,两对电极置于相互垂直位置,先后给予输出, 增加治疗强度增加治疗强度 单极法单极法作用范围小而表浅,只限于电极下中央部位作用范围小而表浅,只限于电极下中央部位 的表浅组织且大量电磁波散向周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表浅组织且大量电磁波散向周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操作流程操作流程:电缆插头插入治疗机:电缆插头插入治疗机接通电源接通电源预热预

47、热3 3分钟分钟 接通高压接通高压调节调节钮,电流调节调节钮,电流NeNe管检查管检查- -调定时器调定时器 治疗结束,逆上述顺序关闭治疗结束,逆上述顺序关闭 治疗剂量及疗程 治疗剂量分级:治疗剂量分级: 级剂量级剂量无热量:无热量:Ne管灯极弱,应用极为广泛管灯极弱,应用极为广泛 级剂量级剂量轻微热量:微亮轻微热量:微亮-亚急性、慢性炎症亚急性、慢性炎症 级剂量级剂量温热量:明亮温热量:明亮-慢性炎症、慢性疾病慢性炎症、慢性疾病 级剂量级剂量热量:较强热感、很亮热量:较强热感、很亮-恶性肿瘤恶性肿瘤 疗程:每次治疗疗程:每次治疗8-15min,5-15次一疗程次一疗程 1/日日 影响剂量的因

48、素:影响剂量的因素:电极面积电极与皮肤间适当距离作用时间输电极面积电极与皮肤间适当距离作用时间输 出强度出强度 注意事项: p应使电极保持与皮肤平行 p表面凹凸不平治疗时,加大两者间的间隙 p头部及小儿和老人的心区不宜进行大功率治疗 p大功率时不宜采用单极法。 p眼、睾丸、心脏、神经节、神经丛不宜采用大剂量 p慢性炎症、慢性伤口及粘连患者不宜进行长疗程治疗, 以免增生过度,局部变硬 p工作人员工作地点离治疗仪3m,尽量使头部不处于 高频电场中 微波疗法 波长1m-1mm,f=300-300,000MHZ的特高频电流,称为 微波电流 微波电流分类 分米波分米波 1m-10cm f=300-300

49、0MHZ1m-10cm f=300-3000MHZ 厘米波厘米波 10cm-1cm f=3000-30000MHZ10cm-1cm f=3000-30000MHZ 毫米波毫米波 1cm-1mm f=30000-300000MHZ1cm-1mm f=30000-300000MHZ 医疗常用微波: 分米波:波长分米波:波长33cm,69cm33cm,69cm;频率;频率915MHZ915MHZ,434MHZ434MHZ 厘米波:波长厘米波:波长12.24cm12.24cm;频率为;频率为2450MHZ2450MHZ 毫米波:波长毫米波:波长8mm8mm;频率为;频率为35-78GHZ35-78GH

50、Z 生物物理学特征生物物理学特征 生理效应生理效应 操作技术操作技术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生物物理学特征 p微波在电磁波谱上位于短波与红外线之间, 因此兼有无线电波与光波的物理特性。 p可穿透组织,根据频率不同,作用深度不同 p穿透组织能力与频率成反比: 分米波:作用深度7-9cm 厘米波:作用深度为3-5cm 毫米波:仅作用在表皮、真皮层 生理效应(分米波、厘米波)生理效应(分米波、厘米波)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小剂量:改善脑供血;增强周围小剂量:改善脑供血;增强周围N N的兴奋的兴奋 大剂量:产生抑制作用:容易导致头昏、头痛、疲劳、失眠、大剂量:产生抑制作用:容易导致头昏、头痛、疲劳、失眠、 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免疫和内分泌系统 中、小剂量中、小剂量 1)1)作用于甲状腺区作用于甲状腺区淋巴组织增殖过程活跃,胸腺功能提高,淋巴组织增殖过程活跃,胸腺功能提高, 免疫球蛋白浓度升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升高 2)2)作用于下丘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