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完善工程施工顶管工程施工方案_第1页
截污完善工程施工顶管工程施工方案_第2页
截污完善工程施工顶管工程施工方案_第3页
截污完善工程施工顶管工程施工方案_第4页
截污完善工程施工顶管工程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井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工程石井东南片区一期均禾涌支涌周边污水管、永泰东区污水管、黄边鹤边污水管、夏茅涌支涌截污完善工程施工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 制 单 位:黑龙江宇林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编 制 日 期:二 0 一 四 年 五 月 二 十 日目 录第一节 工程概述1第二节 施工部署2第三节 施工方法7第四节 工期保证措施25第五节 质量控制措施26第六节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8第七节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9第八节 施工资源计划29第九节 顶管顶进阻力计算30第十节 后座受力计算33第十一节 沉井施工计算34第十二节 沉井施工安全措施41第十三节 沉井施工监测方案43第十

2、四节 沉井模板体系及施工脚手架体系4547 / 49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第一节 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石井东南片区位于石井污水系统的东南部,总纳污面积为16.34km2。该工程的污水收集范围是石井污水系统内的夏茅涌、均禾涌支涌、白海面涌流域,纳污总面积551.82ha。近期可收集污水量为2万m3/d,远期可收集污水量为5.57万m3/d。该工程包括均禾涌支涌周边污水管、永泰东区污水管、黄边鹤边污水管鹤夏茅涌支涌截污完善工程等4个子项。管道总长15.981km,管径为D300-D1200。本工程为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工程,设计通过新建污水管网衔接、完善现状污水管道,工程按服务范围分为4个子项:1、均禾涌

3、支涌污水管:主要为望岗西岭涌、罗岗南涌,包括望岗村、罗岗村、西岭村等地块;2、永泰东区污水管:主要为大坑口涌及其支涌区域;3、黄边鹤边污水管:主要包括106国道两侧的黄边村、河边村等;4、夏茅涌支涌截污完善工程:主要为华南北路以南、白云大道北以东的永泰村。本工程均禾涌支涌及黄边鹤边子项工程区域部分污水管道采用机械顶管施工,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及Q235B钢管,管径d800d1200, 钢筋混凝土管接口采用F型承插连接方式,Q235B钢管接口连接采用焊接,本工程顶管工程量约2830m。本方案主要针对于石井污水项目工程管道顶管施工进行方案设计。2、顶管施工范围均禾涌支涌周边污水管Wb1Wb19、Wc

4、1Wc21;黄边鹤边污水管WD15WD21(采用泥水平衡法及敞开式机械顶管)2830米。3、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黑龙江宇林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4、主要工程数量(顶管段)见下表:编 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注1级钢筋混凝土管d800m915.002级钢筋混凝土管d1000m312.003级钢筋混凝土管d1200m1461.004钢管D820*10m345钢管D1020*14m686钢管D1220*14m407顶管段检查井座228顶管工作井(逆作法一)7000座59顶

5、管工作井(逆作法二)7000座710顶管接收井(逆作法一)5000座611顶管接收井(逆作法二)5000座1012顶管工作井(沉井法)7000座313顶管接收井(沉井法)5000座114混凝土倒虹井5500座4第二节 施工部署1工期目标按总体工期安排,顶管工程计划于2014年5月30日至2015年12月30日,共计580天。施工计划详总体施组施工计划。具体开工时间以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批准的单位工程开工报告为准。2质量目标不发生一宗质量事故,经质量监督部门核定为合格工程,并达到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标准。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3.1、安全目标3.1.1、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3.1.2、不发生人为责

6、任重伤、死亡事故;3.1.3、工伤事故月度小于1。3.2、文明施工目标坚持文明施工,月投诉频率不多于一次。创广州市文明施工工地。4成本控制4.1、加强施工生产管理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工艺特点,选择经济合理的先进施工方案,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和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做好技术供应和物资供应;合理安排生产,加快进度、缩短工期。4.2、加强技术管理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贯彻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提高技术组织措施的经济效果;加强技术检验制度,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返工损失。4.3、加强劳动力管理加强劳动力计划管理,及时平衡调度,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贯彻按劳付酬的原

7、则,广泛开展全优综合超额奖、全优工程降低成本提成奖等奖励制度。4.4、加强物资管理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实行限额领料,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特别是抓好三大材料(沙石、水泥、管材)的节约,降低材料消耗;加强材料采购,实行比质、比价、比运距,降低采购成本;建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进场材料质量优良合格,不亏方短缺,价格低廉;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中转环节,节约运输费用;施工现场的材料,要合理堆放,防止发生二次搬运;施工完毕,要办理退料,做到工完场清;开展综合利用,修旧利废,做到物尽其用;大力开展清仓利库,合理核定物资库存量,实行资金下库,防止物资积压浪费。4.5、加强机械设备管理认

8、真编制机械利用计划,加强机械维护保养,合理使用机械,提高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4.6、加强费用管理合理设置机构,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处处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制定工具、劳保用品定额,严格按定额发放,实行交旧领新、丢失赔偿、节约奖励等制度。5施工流程5.1、施工总流程施工准备沉井施工(分二次下沉)沉井开孔处旋喷桩施工(详:旋喷桩施工方案)顶管施工5.2、顶管施工流程全 线 复 核砌检查井、回填工作井与接收井竣工验收、退场测量放样、复核工作井上下设备安装备工具头吊装下井、全套设备调试穿墙初始顶进正 常 顶 进到达顶进及准备工作出 洞拆除管线、吊出工具管下一段顶管洞口软

9、土加固处理顶管工作井、接收井管道CCTV检测6人、机、料部署人、机、料部署见后施工资源计划。7施工准备7.1、平整场地首先对井位和周围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复测原地面标高,在施工范围内进行施工围蔽(严格按广州市建委有关文件执行)。本工程设计顶管位于罗岗村、西岭村及黄边村城建村次干道路上,施工场地内大部分为现行道路。地势狭窄,且管线周边房屋密集,以现行施工范围内道路为主要施工进出场道路,交通不便,对本工程的施工运输需求带来极大影响。对于现有道路较为狭窄或不便通达的施工路段,采取道路全封闭围蔽施工。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树木、电力通讯、给水管道等设施由甲方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拆迁。7.2、施工用水

10、对于工程所在地区的施工用水,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或由甲方协助解决。根据现场情况,施工区内用水由业主协调,与道路内原水管就近接驳。7.3、施工用电用电由施工单位自行发电解决;生活区内水电、电信等使用原民居内设备。项目工程配备了足够的柴油发电机组。7.4、地下管线排除管道施工区域内地下存在各类管线,施工前必须排除。开挖前进行探坑,以摸清地下管线的情况,管线复杂或情况不明处时加密探坑,如果无发现管线,则可进行管道基坑开挖施工。若发现地下管线,一方面积极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尽早排除和迁移或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拟定迁移方案或保护措施,在有关部门认可情况下,相互配合,按拟定批准后的方案处理,避免影响

11、正常的施工进度。7.5、交通组织设专人引导交通,派专人进行场内场外道路养护;运输车进出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主要路口或路段设置警示灯及交通导向牌、安全警示牌等。项目施工严格按审批后的交通疏解方案执行。7.6、技术准备施工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设计意图,以保测量数据和施工数据的准确性。7.7、施工测量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坐标点及施工加密坐标点、高程点,在施工区间再增加设置一定数量的稳固的坐标测点和高程测点,通过设计给出的各井位坐标和仔细计算出各井位准确位置,用全站仪放出井位中心,每个桩埋设四个护桩,然后将前后井位点拉线撒石灰线,确定管道位置,各项测

12、量建立复测检查制度,确保精确度,然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8、组织架构(详下图)项目组织架构图技术负责人王金魁项目副经理林桂秋姜悦忠项目经理保卫组后勤组行政组技术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施工员高玉平金德宇吴瑞鹏姚欣杰吴怡镇曾庆雄王金魁吴瑞龙各施工班组第三节 施工方法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1.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工艺平整场地测量放线开挖基坑铺砂垫层和垫木或砌刃脚砖座沉井制作(第一节)抽出垫木第一节下沉沉井制作(第二节)沉井下沉封底浇筑底板混凝土施工辅助设施。1.2、主要施工方法1.2.1、沉井制作1.2.1.1、制作顺序场地整平放线挖土夯实基底抄平放线验线铺砂垫层垫木或挖刃脚土模安设刃脚铁件、

13、绑钢筋支刃脚、井身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外围围槽灌砂抽出垫木或拆砖座。1.2.1.2、沉井制作:1.2.1.2.1、沉井基坑先挖至地面下1200,再满铺不小于500厚粗垫层夯实,在夯实后的砂垫层上铺设垫木支承模板。1.2.1.2.2、沈井不得设置垂直施工缝。沉井直壁模板及刃脚斜面内模拆模应按施工规范要求执行。1.2.1.2.3、沉井预埋钢套管应预先安装带法兰短管予以封堵洞口。1.2.1.2.4、沉井外壁涂冷底子油二道,涂刷前应对沉井浇筑的质量仔细检查,并作适当修整。1.2.1.2.5、取水泵房沉井优先考虑分段浇筑井体,二次下沉;下沉后沉井的接高应以顶面露出地面0.81.0m为宜。1.2.1.

14、2.6、沉井接高的各节竖向中心线应与前一节的中心线重合或平行。沉井外壁应平滑。1.2.1.2.7、沉井分节制作的高度,应保证其稳定性并能使其顺利下沉。本沉井分二节制作,分段处选在变截面处,能确保其制作时的稳定性。1.2.1.2.8、分节制作的沉井,在第一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5%以后,方可浇筑其上一节混凝土。1.2.1.2.9、沉井浇筑混凝土时,应对称和均匀地进行。在抽承垫木之前,应对封底及底板接缝部位凿毛处理,井体上的各类穿墙管件及固定模板的对穿螺栓等应采取抗渗措施。1.2.1.2.10、砼养护为确保沉箱构件砼整体强度,加强对混凝土对沉箱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其措施概述如下:a、砼浇筑完成后,

15、用麻袋把沉箱刃脚履盖起来,进行浇水保湿状态。b、在拆内胆同时,在每件沉箱两侧接两条高压软管到沉箱顶面,由养护人员对砼外露部分不间断地浇水养护。c、内胆、外模拆模后,即在沉箱顶端架设养护平台,每台班安排2人在养护平台上用高压水管向沉箱四周喷水并保持湿润。d、在拆外模后,沉箱刃脚同样采用麻袋履盖进行浇水保湿状态,沉箱下部采用高压水管进行喷水养护,一直到沉箱养护时间,保证沉箱砼强度满足下沉要求。1.2.2、沉井下沉技术1.2.2.1、抽出承垫木,应在井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后,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每次抽去垫木后,刃脚下应立即用砂或砾砂填实。定位支点处的垫木,应最后同时抽出。1.2.2.2、

16、挖土下沉时,应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使其能均匀竖直下沉,不得有过大的倾斜。一般情况,不应从刃脚踏面下挖土。如沉井的下沉系数较大时,应先挖锅底中间部分,沿沉井刃脚周围保留土堤,使沉井挤土下沉;如沉井的下沉系数较小时,应采取其他措施,使沉井不断下沉,中间不应有较长时间的停歇,亦不得将锅底开挖过深。在下沉过程中,除防止沉井的下均匀下沉及突沉,还应特别强调防止沉井的扭曲变形,内挖土时应严格控制挖土厚度,先中间后四周,均匀对称进行,并根据需要留有土台,逐层切削,使沉井均匀下沉。1.2.2.3、在沉井四周应设沉降观测点,应加强下沉过程中的观测,要求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并应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如发现倾斜、

17、扭曲,应随时纠正。为防止突沉,应控制均匀挖土。1.2.3、封底1.2.3.1、当沉井下沉到距离设计标高0.1m时应停止挖土和抽水,使其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或接近设计标高,沉井下沉于设计标高,应进行沉降现测,在8小时内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方可封底。排干井内积水、清除浮泥才能进行封底。1.2.3.2、沉井底部采用碎石作为反滤层,总厚度为400-700,四周靠刃脚处需设置土台。反滤层厚度及锅底形状可根据施工需要调整,以保证沉井稳定。反滤层上浇筑素混凝土垫层,在刃脚下应切实填严,振捣密实。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50%设计强度以后方可在垫层上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1.2.3.3、在浇捣底板封底混

18、凝土(C25素混凝土)开始到钢筋混凝土底板浇捣并达到30%的设计强度以前,应抽掉滤鼓内积水。当底板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封堵滤鼓。滤鼓封堵采用C30混凝土,并宜加入适量早强剂及混凝土膨胀剂,在封堵前须抽干滤鼓内积水。1.2.3.4、干封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2.3.4.1、沉井基底土面应全部挖至设计标高;1.2.3.4.2、井内积水应尽量排干;1.2.3.4.3、混凝土凿毛处应洗刷干净;1.2.3.4.4、浇筑时,应防止沉井不均匀下沉,在软土层中封底宜分格对称进行;1.2.3.4.5、在封底和底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以前,应从封底以下的集水井中不间断地抽水。停止抽水时,应考虑沉

19、井的抗浮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顶管施工2.1、工作井上下设备安装工作井施工期间,可进行工作井上的设备安装准备,包括安装垂直出土设备、触变泥浆系统的泥浆池、安装好压触变泥浆的螺杆式泥浆泵及管道系统、安装好地面操作系统及操作系统的防雨棚、接好水电。工作人员进出的梯道等。工作井施工完毕后,可进行工作井下的设备安装准备,包括穿墙位置止水密封橡胶的安装、整体式顶进构架的安装、管道系统的安装、测量系统的安装。2.2、工具头吊装下井、全套设备调试工作井上下设备安装完毕后,将运到现场的工具头吊装下井,将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接好,对整机进行现场调试、对整体式顶进构架进行调试、调好测量系统的激光经纬仪,

20、调试工作必须全面细致,确保正式顶进时设备的万无一失。2.3、穿墙初始顶进割除穿墙预埋钢盒(需要预备充分的水泵抽水),吊住工具头,顶出推进千斤顶,将环形顶铁对准工具头尾部,将工具头缓缓推进到穿墙管内,当工具头的最前部到达沉井的外侧时,停止顶进,安装好所有管线(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触变泥浆管),转动刀盘,向工作仓注入泥浆,开始顶进,进入正常顶进工序。2.4、出洞方案为防止出洞口及顶进过程中泥水压力过大涌入工作井内,在洞口内预先安装一个单法兰穿墙钢套管,用于安装橡胶止水圈及止水封板。由于顶进距离长,造成管材表面及F型钢套环、砂等对橡胶止水圈不可避免的磨损,需经常更换橡胶止水圈。因此,我们在洞口里

21、侧增加一道橡胶止水圈,当需更换外部橡胶止水法兰时,洞口内部的橡胶止水圈可防止地下水进入井内。2.5、顶管技术措施2.5.1、测量和纠偏的方法2.5.1.1、测量方法在工作井后座位置设置测量机座,测量基座由地面引入地下,避免工作井的变形引起的误差,将激光经纬仪(LT2)放置在其上调平后,使激光经纬仪发射的激光沿着顶进方向水平射出,打在工具头的测量靶位上,通过望远镜读出工具头的偏差。每隔0.5m记录一次。测量记录示意图2.5.1.1.1、通视条件下的测量:2.5.1.1.1.1、使用交汇法引工作井及接收井预留洞口中心至各自的井壁。置经纬仪至A点,后视B点,作BA直线的延长线,并在工作井后部定出一点

22、C。保证C、A、B在一条轴线上。2.5.1.1.1.2、置经纬仪在C点上,后视A点,在工作井井壁上定出一点A,置激光经纬仪基座于井下D点,并抄平固定激光经纬仪架,置经纬仪于A点,后视B点,在激光经纬仪器架上定出D点,D点同A。2.5.1.1.1.3、A,B点在竖直方向上成一直线,安装激光经纬仪于仪器架上,对中D点,后视A点,依设计轴线打好角度,既可定出轴线。2.5.1.1.2、不通视条件下的测量引出A、B两点后可根据导线法以及平移法定出C、D、A,其余步骤同通视条件下测量定位。2.5.1.2、纠偏办法顶进中发现管位偏差5mm左右,即应进行校正。纠偏校正应缓缓进行,使管节逐渐复位,不得猛纠硬调。

23、校正方法采用工具头自身纠偏法:控制工具头的状态(向下、向上、向左、向右),这种方法纠偏方法良好,每次纠偏的幅度以5mm为一个单元,再顶进1m时,如果根据工具头的测斜仪及激光经纬仪测量偏位趋势没有减少时,增大纠偏力度(以5mm为一个单元),如果根据工具头的测斜仪及激光经纬仪测量偏位趋势稳定或减少时,保持该纠偏力度,继续顶进,当偏位趋势相反时,则需要将纠偏力度逐渐减少。当顶完1个行程后(1m),停止顶进,调节整体式顶进构架顶块,可继续顶进下一个行程。2.5.1.2.1、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控制工具管前进的方向,并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生产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编的措施,纠偏符合下列规定:在顶进

24、中纠偏;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2.5.1.2.2、顶管设备安装时的测量控制。2.5.1.2.2.1、利用经纬仪把顶进轴线放样于顶管井井壁的顶面和地面的适当位置,见右图的A、B和C点。2.5.1.2.2.2、利用水准仪放出洞口处的HJ点,并通过HJ点划出一条水平的横线。安装并调整激光发射器,使得激光束打在通过点HJ的水平横线安装经纬仪并对中A点,瞄准标杆(通常设在接收井处),倒镜观察标靶,然后重新整平和对中经纬仪,锁定水平度盘。2.5.1.2.2.3、把经纬仪瞄向井内的激光发射器,左右调整激光发射器的位置,使得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点在轴线位置上。把经纬仪与标靶调换位置,用经纬仪瞄准标杆。并使经纬仪

25、的中点对在激光束上,再把经纬仪瞄向井内洞口,调整激光束的方向,使其与经纬仪的方向重合。在顶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激光束的方向是否错误。顶管设备安装测量图2.5.1.2.3、顶管顶进过程中的轴线复核2.5.1.2.3.1、在顶管施工中,由于激光发射器定期拆卸校对,重新按照定位销安装,可能会有少许位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调整激光束的方向。2.5.1.2.3.2、在本工程的顶管施工中,采用双垂线法对顶管轴线进行复核(见下图)。2.5.1.2.3.3、根据井位的坐标,放出顶进轴线的方向。先利用经纬仪在工作井井壁顶部按轴线方向放出两点,打上钢钉。2.5.1.2.3.4、利用水准仪放出洞口处激光点的标高HJ

26、,并标记HJ在洞口的封墙上,再通过HJ点划一条水平的横线。标高HJ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J=HO+DO/2+DH 其中:HO-设计流水位高程;DO-顶管内径;DH-激光束与顶管轴线的高差。2.5.1.2.3.5、安装激光发射器,大约定好平面位置,并把激光束调整为设计的流水坡度,然后调整激光发射器的高度,使得激光束打在通过点HJ的水平横线上。2.5.1.2.3.6、在钢钉上挂上帆线,在再该帆线上的适当位置挂两条垂线。再调整激光发射器的平面位置和激光束的方向,使得激光束打到两条垂线上,采用纸板在线后观察,调整激光直到垂线阴影分隔的激光投影半圆大小对称。2.5.1.2.3.7、采用双垂线法定向具有简单

27、、方便的特点。但在顶进距离超过100米时,该方法会有一定误差,必须定期用设备安装时采用经纬仪法复核。2.5.2、导轨及后顶的安装2.5.2.1、轴线确定后先安放后靠背,后靠背后部距离井壁100200mm,调整后靠背前后以及左右方向,应尽量保证后靠背的中心于轴线相重合,调整方法见图:导轨安装示意图2.5.2.2、在轴线定好后既可安装导轨以及后顶,先根据导轨本身的尺寸计算出导轨顶面至轴线的高差h,至水平仪于井下,在井四周作出46个临水点,保证轴线标高-临水点高程= h,安放导轨时可用线绳在相对的两个临水点拉出一条直线,使导轨顶轻触于线绳既可,然后根据轴线调整导轨轴线在竖直方向上于已知轴线的竖直投影

28、线重合,导轨轴线方向调整好后再精调导轨的高程,最后支撑导轨至井壁上。2.5.2.3、引轴线至井底前后两侧A、B两点,分中后靠背,在后靠背上作一分中点C,开始放置后靠背时尽量使C点在AB的延长线上,此值可肉眼鉴定,误差不应大于10cm,在后靠背边缘定出任意等高两点D、D,测量AD和A D,的距离,只需保证AD的距离约等于A D,的距离既可,误差不应大于3cm,导轨左右方向确定后既固定下面两侧各一点,后使用线坠调整前后方向既可,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填塞C15C30的混凝土至井壁到后靠背的间隙,后方顶的安装在后靠背的安装完毕后进行,抄平后顶后只要保证所以千斤顶后平面贴实后靠背既可固定。2.5.2.4、导

29、轨安装完毕后需在预留洞口内安装副导轨,副导轨的轴线以及高程均要与主导轨保持一至,此副导轨用于防止机头进洞后低头,见下图:导轨安装示意图2.5.2.5、增高装置可根据机头重量以及增高量选择枕木,钢支架或砼垫层。2.5.2.6、洞口止水装置的安装,应保证除止水圈外最小直径大于进洞物最大直径的8cm,防止受到进洞物的剪切而失去止水效果,位置确定后可用水泥砂浆封堵与井壁形成的间隙,防止从间隙处漏水、漏浆。2.5.2.7、顶铁安装2.5.2.7.1、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2.5.2.7.2、顶铁采用铸钢整体浇铸或采用型钢焊接成型;当采用焊接成型时,焊缝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脱焊。2.5.2.7.3、顶铁的相

30、邻面应互相垂直。2.5.2.7.4、同种规格的顶铁尺寸应相同。2.5.2.7.5、顶铁上应有锁定装置。2.5.2.7.6、顶铁单块放置时应能保持稳定。2.5.2.8、工具头吊装2.5.2.8.1、顶管井上下设备安装完毕后,将运到现场的工具头(约5T)由汽车起重机吊装下井。2.5.2.8.2、将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接好,对整机进行现场调试。2.5.2.9、设备调试2.5.2.9.1、对整体式顶进构架进行调试、对泥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调好测量系统的激光经纬仪,调试工作必须全面细致,确保正式顶进时设备的万无一失。2.5.2.9.2、在所有顶进施工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在顶进施工前应进行压设备的调试工作

31、,并检测各种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2.5.2.9.3、检测顶管所用的液压主千斤顶、工具管、泥水浆泵、其他各项机械的受力性能和在顶进施工过程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技术参数指标。2.5.3、泥水系统的安装泥浆净化、沉淀系统是“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泥浆池应尽量靠近工作井边,可采用并联法,见下图:泥水系统安装施工示意图泥浆池尽量靠近工作井边,可以减少排泥管路过长而且产生的管路摩阻力,沉石箱的配置可沉淀块状物,防止块状物直接进入排泥泵引起排泥泵堵塞和损坏。注浆系统应尽量使用螺杆泵以减少脉动现象,浆液应保证搅拌均匀,系统应配置减压系统,在泵出品处1米外以及机头注浆处各安装一

32、只隔膜式压力表。2.5.4、土方挖运施工技术措施通过泥浆泵把泥浆抽出井外,然后在泥浆池内沉淀。然后再通过泥浆车把沉淀后的泥浆运到指定的地点排放。垂直水平运输示意图(下图):2.5.4.1、施工顺序泥水平衡机顶进出土注浆泥浆泵把泥浆抽出沉淀临时堆放汽车运到指定点排放2.5.4.2、施工注意事项2.5.4.2.1、泥水平衡机出土时要控制顶进过程中的工作仓压力的变化,控制注浆及抽浆的快慢,防止地面出现隆起或下沉的现象。2.5.4.2.2、沉淀池为顶管配套设备,施工时,要对沉淀池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漏浆现象,施工期间,特别做好环境保护工作。2.5.4.2.3、沉淀厚的泥浆采用专用泥浆车运输,并运到指定地

33、点堆放,运输车要密封,防止污水横流。不能及时运走的泥浆,要保护好,防止泄漏,以方便汽车装土为准,同时做好文明施工工作。2.5.5、管道顶进2.5.5.1、管道顶进流程(下页)管道顶进流程1个顶进循环结束、重复顶进下1个行程1节管道顶进整体式顶进构架调节顶块出土、输土、垂直运输并外运顶进准备、机械设备交班检查工具头刀盘转动、开动旋转输送机顶进、排出土质量到达平衡拆开各管路、管道安装、各管路安装1个行程顶进结束测量工具头、偏位记录、纠偏多节管道顶进注浆减阻、管道顶进管道顶进顶管工具头出洞2.5.5.2、行程顶进2.5.5.2.1、检查设备运转状况,对控制台、排土系统、油缸、测量系统、工具头等进行例

34、行检查。2.5.5.2.2、工具头刀盘转动、开动旋转输送机接通电源,将工具头的刀盘转动,当设备的参数稳定后,开动旋转输送机,开始排出切削下来的土方。2.5.5.2.3、顶进、调整排土量达到平衡操作控制台,控制工具头刀具的转动、纠偏控制、压力显示和实时监控。顶进千斤顶后,观察工作仓的土压力表,调节顶进速度与排出土的质量达到工作仓的土压平衡。2.5.5.2.4、操作控制台,控制工具头刀具的转动、纠偏控制、压力显示和实时监控。顶进千斤顶后,观察工作仓的土压力表,调节顶进速度与排出土的质量达到工作仓的土压平衡。2.5.5.2.5、排土、输土系统处理、装车、外运采用旋转输送机出土,泥土通过旋转输送机排至

35、工作井,再采用起重机(卷扬机)垂直运输至地面,采用散体运输车外运至指定场地卸弃。2.5.5.2.6、测量工具头的偏位、作好记录、纠偏。2.5.5.2.6.1、测量方法,在工作井后座位置设置测量机座,测量基座由地面引入地下,避免工作井的变形引起的误差,将激光经纬仪放置在其上调平后,使激光经纬仪发射的激光沿着顶进方向水平射出,打在工具头的测量靶位上,通过望远镜读出工具头的偏差。每隔0.5m记录一次(辅以人工测量校对)。2.5.5.2.6.2、纠偏办法,顶进中发现管位偏差5mm左右,即应进行校正。纠偏校正应缓缓进行,使管节逐渐复位,不得猛纠硬调。校正方法采用工具头自身纠偏法:控制工具头的状态(向下、

36、向上、向左、向右),这种方法纠偏方法良好,每次纠偏的幅度以5mm为一个单元,再顶进1m时,如果根据工具头的测斜仪及激光经纬仪测量偏位趋势没有减少时,增大纠偏力度(以5mm为一个单元),如果根据工具头的测斜仪及激光经纬仪测量偏位趋势稳定或减少时,保持该纠偏力度,继续顶进,当偏位趋势相反时,则需要将纠偏力度逐渐减少。2.5.5.2.6.3、如出现偏差较大,可采用纠偏千斤顶进行纠偏。纠偏应贯穿在顶进施工的全过程,做到严密监测顶管的偏位情况,并及时纠偏,尽量做到纠偏在偏位发生的萌芽阶段。2.5.5.2.7、1个行程顶完后,整体式顶进构架调节顶块当顶完1个行程后(1m),停止顶进,调节整体式顶进构架顶块

37、,可继续顶进下一个行程。2.5.5.2.8、顶完一节管后,拆开各管路、钢筋砼管(钢管)吊装、各管路安装。2.5.5.2.8.1、顶完一节管后,拆开所有管线(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进行管道吊装(钢筋混凝土F管、钢管)、安装,安装好所有管线(电力电缆、信号线、油管),继续顶进。2.5.5.2.8.2、如此反复不断加入管材(钢管混凝土F管、钢管),管段不断向土中延伸。2.5.5.2.8.3、当工具管和第一节管段几乎全部顶出土后,吊去工具管和顶铁,再将下一节管道段吊入,顶接在前一节管段的后面,用来继续顶进,直至全部将钢管顶入土中。2.5.5.2.8.4、依照先压后顶,边顶边压的原则,每二节管段设压

38、浆管一节,管道外壁压注触变泥浆,以减少管体四周的摩擦阻力。2.5.6、注浆减阻2.5.6.1、采用在管周围注触变泥浆,摩阻力可以减少到3 KN5 KN/。在长距离管道顶进中,必须采取触变泥浆减阻措施,以增加一次顶进长度,减少中继环的使用,提高施工效率。2.5.6.2、触变泥浆通过制造、储存、压浆系统,从工具头、注浆孔压入触变泥浆,形成一定厚度(25mm左右)的泥浆套。注浆孔布置为:工具头后3节管各设一道、此后每间距5m 设一道补浆孔(间隔2节管道)。使顶管在泥浆套中向前滑行,减少摩阻力,根据压力表和流量表,计量桶控制用浆量,压力控制在自然地下水压的1.11.2 倍。2.5.6.3、为使泥浆能及

39、时将管壁空隙灌满,灌浆速度要与顶进速度相适应,注意观察,防止跑冒,并保证泥浆达到量。造浆后应静置24小时后方可使用。为达到良好的减阻目的,在施工操作上必须“先压浆后顶进、边压浆边顶进、停顶进勤补浆”的办法维持泥浆套的性能。2.5.6.4、材料:膨润土:烧碱:水=1:0.05:4.5配比,经试验,确保泥浆性能良好,必要时加其它外加剂。2.5.6.5、为使泥浆能及时将管壁空隙灌满,灌浆速度要与顶进速度相适应,注意观察,防止跑冒,并保证泥浆达到量。2.5.6.6、注浆流程:造浆静置注浆顶管推进顶管停顶停止注浆2.6、顶管质量控制2.6.1、顶管进出洞口质量2.6.1.1、出洞技术2.6.1.1.1、

40、安装出洞止水圈出洞止水圈安装在接收井出洞砼墙上,安装时要把橡胶止水圈用爆炸螺丝与夹紧钢板固定在砼墙上,安装情况如图。安装位置要根据出洞轴心位置。由于顶管出洞时不可避免有一定偏离出洞轴线位置,止水圈允许机头有2cm的偏离轴线位置,若机头偏差超过2cm,止水圈的安装位置必须根据实际偏差进行调整。由于机头和尾管比砼管在直径上有大2cm的超挖,从而使尾管在出来后管与出洞口有2cm的间歇,流砂容易从该间歇中漏出。由于各块夹紧钢板可以沿径向轴线调整固定,从而可以将该间歇封住从而阻止流砂。2.6.1.1.2、顶管机头出洞口2.6.1.1.2.1、工作井管道下部若碰到淤泥质粘土等具有高压缩性的土层时,施工时可

41、考虑在洞口外35m范围内压密注浆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防止机头出洞后下沉。2.6.1.1.2.2、顶管机架就位时略上仰,以平衡重力影响,机头对准穿墙孔位置,管端稍稍向上撬3-5mm。更有利机头穿墙和正常顶进。2.6.1.1.2.3、在机头出洞过程中顶进方向力争水平,如有偏差,只能偏上,不能偏下,机头尚未完全进洞前,不要纠偏。进洞后,纠偏不能大起大落。2.6.1.1.2.4、进洞时控制机头的正面土压力,闷顶至机头正面土压力至1Mpa左右,开始进行泥水平衡,机头没有完全出洞时,降低泥水压力有利于洞口处的稳定,为避免因结构变形而泥水大量涌入井内等严重后果,在离洞口6范围内将泥水压力降为最低限度。2.

42、6.1.2、进洞技术在确定洞口土体稳定条件下,可以逐渐降低泥水粘度及比重,直至用清水替代。等机头切削刀盘靠近洞口,完成顶进最后阶段后,应该充分利用泥水平衡,对泥水仓及泥水管路作最后的清理。当机头逐渐靠近洞门时,必须控制好顶进的泥水压力。在机头切削刀盘离封门2050cm时,减慢顶进速度,并尽可能降低正面的泥水压力,至切削刀盘进入洞圈挤压泡沫塑料板及橡胶衬垫板,机头外壳也相应进入洞圈,停止顶进,拆除封门,确保施工安全。井内封门布置详见附图井内封门详图。在封门拆除后顶管应该迅速、连续顶进管节,尽快缩短顶管机进洞时间。待机头进洞后,马上进行处理,用水硬性浆液填充管节和洞圈的间隙,减少水土流失。2.6.

43、2、管接口质量控制2.6.2.1、选用优良管材并处理好管子接口对顶管施工是十分重要的。要按有关规范对管材作现场检查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品坚决予以退回。2.6.2.2、管材运送、起吊均应有专用夹具,搁置时应用方木垫高,防止“F”型管接口的套环受压变形,钢管焊接接口加工处理须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处理。2.6.2.3、接管前再次检查管子接头的承插口尺寸,橡胶圈和衬垫板的以及钢管外观和质地。确认合格后可在接口处均匀涂抹薄层硅油等对橡胶无侵蚀性的润滑材料以减少摩阻力。承插接管时要保证与上节管的钢套环同轴度,并且加力要均匀,应保证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钢管管材管件需按设计要求进经过清除油垢、

44、灰渣、铁锈及防腐处理。顶管结束后要按设计要求在管内间隙处填充弹性密封膏,并与管口抹成个光滑的渐变面。密封圈的胶结应在使用前两天完成并检查其牢固性。2.6.2.4、管材供应在顶进过程中,管材的供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供应不及时造成顶进停止,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由于机头重量一般较大,长时间的滞留会造成机头沉降,使轴线发生偏差;或已顶好的管子和周围土体固结,使得摩阻力增大。因此,在开始顶进前,需指定详细周全的供应计划,现场应备有足够余量。2.6.3、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及测点布置2.6.3.1、监测内容:支护结构项部的水平位移与沉降、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周边管线和建筑物沉降等

45、。顶部变形监测点应沿管线基坑布置。2.6.3.2、从基坑开挖至管道铺设完成期间,应由专业监测单位对基坑进行全过程监测,具体监测内容及方案由监测单位制定后送设计单位审核。各次、各点的观测记录及时整理汇总,绘制变形曲线,监测资料中应包含有当次基坑监测时基坑各位置相应的开挖和施工情况,以便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给监理、施工和设计人员,建立完整的观测、反馈、分析、决策及应急处理体系。2.6.3.3、监测频率确定的原则:本工程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值为50mm,用经纬仪监测围护结构上端部,监测精度1mm,监测点每15m布置一个,基坑设计使用期限7天。在基坑开挖

46、前测处值,基坑开挖期间,每三天监测一次,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大雨、暴雨或基坑边载条件改变时应及时监测;2.6.3.4、实行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基坑变形过大等在立即做好加固处理的同时,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基坑变形过大等,在立即做好加固处理得同时,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支护剖面段实际地层较设计选用的钻孔地层软弱,或有其它可能危及支护结构、基坑周边构筑设施的情况,应立即通知监理和设计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若发现支护剖面段实际地层较设计选用的钻孔地层坚硬情况,可

47、以优化设计,但必须事先得到监理和设计单位的认可。2.6.4、防止地面沉降2.6.4.1、本顶管施工所穿过的地层主要为淤泥质土,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机施工,能够尽量减少地面的沉降。2.6.4.2、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在顶管施工沿线按一定间距布设沉降监测点,在特殊位置设置适当的控制点,用于监测顶管顶进施工期间的地面沉降量,根据监测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路面的沉降进行处理。2.6.4.3、预防措施2.6.4.3.1、避免管壁与土体之间形成空隙。顶管过程中及时压注泥浆,边顶进边压浆,更需要在中间补浆,使在顶管中形成完整的泥浆套,既消除了空隙,又能平衡其上土体之自重,防止沉落。或施工结束及时用粉煤灰等置换

48、润滑泥浆。也可利用钢管上预设的注浆孔对土层进行填充物压注,以提高土层的密实度,减少土层的地面沉降量。2.6.4.3.2、顶管顶进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测量,避免大角度纠偏。2.6.4.3.3、严格控制管道接口的密封质量,防止渗漏。2.6.4.3.4、出土顶进时严格控制出土量,压浆时要控制好压力,恰好能平衡“泥浆套”以上主体的压力。2.6.4.3.5、加强监测,监测内容顶管应力、变形;地下水位;顶管井变形;顶管井应力,围檩应力及变形;地下管线变形及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2.6.4.4、通过不稳定流砂及淤泥层的处理在流砂性质的土层和淤泥质,这类不稳定性土层中,由于采用全封闭式顶管工具头

49、施工,穿过此类不稳定地层时,注时控制顶进速度,保证挖掘面的平衡。2.6.5、顶管偏差控制2.6.5.1、顶管施工质量控制项 目允许偏差轴线位置50对顶时两端错口50管道内底高程D15003040D15004050相邻管间错口钢管道2钢筋混凝土管道15%壁厚且不大于202.6.5.2、顶管在纠偏过程中,应勤测量,多微调,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1020不得大于1。2.6.5.3、顶进过程中地面沉降控制范围位置管道中心线管中线左右各5米管中线左右各10米沉降()1050第四节 工期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措施1.1、组建“精干、高效、权威”的项目经理部从组织上确保指挥部的权威性和畅通性。1.2、根据本工程的

50、具体情况,调集强干的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在人、料、机上确保本工程的顺利实施。1.3、加强对全体参战人员的思想动员和教育,树立时间应是效益,进度就是信誉的思想。1.4、坚持“围绕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均衡组织生产,加强工程的管理、技术和施工力量配置及保证机械设备使用,在整个工期范围内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其它基础上的实施。2、制度保证措施2.1、建立健全工期保证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工期包保责任制。2.2、加强和完善计划的考核兑现落实制度编制周密、详尽的施工生产计划,以天保旬,以旬保月,实行月评比,季考核的生产计划考核制度,将施工队伍的工资直接与计划挂钩。2.3、完善奖惩制度,落实好按劳分配的原则。提前

51、工期有奖,延误工期受罚。3、技术保证措施3.1、以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业主的安排,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地调配各种生产资源。3.2、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详尽地组织技术交底。3.3、建立从经理部到各施工点的生产高度指挥系统,全面及时掌握并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加强指挥与协调,对重大问题总是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配置或调配人、财、物、机,保证工程的均衡性。4、设备物资保证4.1、抓关键、保重点,加强宏观调控。从设备配备上和队伍的选择上,都要严格挑选。在人员、资金、物资、机械上优先保证,做到尽快施工。4.2、作好设备的选型及配件供应工作设备的

52、选型力求实用、多效、耐用的原则,防止待机械误工,在施工中要备足易损件,做到随坏随修。4.3、调动足够的机械设备,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4.4、抓好材料的采购、储备和供应工作,确保进度和满足季节性施工需要,同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坚决杜绝返工和窝工现象的出现。5、后勤保证5.1、特殊季节施工措施:该地区雨量充沛,夏季气温较高,而且有台风影响,因此必须随时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掌握好天气预报,做好雨季、高温及台风季节施工的防护措施。5.2、雨季施工:掌握降雨量趋势的中短期预报,了解掌握施工地段的水面面积及历年水情,根据雨季特点建立相应的施工措施。5.3、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做好物资、机具零配件的采购供

53、应,加强现场生活、卫生、治安管理,使参战职工消除后顾之忧。 5.4、加强与各种供应商的沟通、联系(特别是管材、商品混泥土供应商),确保材料顺利到达施工现场。第五节 质量控制措施1、质量管理措施1.1、 成立以上领导小组,狠抓工程创优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1.2、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严格控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向业主提供满意的工程。1.3、严格遵守建设部的各项管理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及时处理有关工程质量的问题。1.4、加大内部监察力度,根据排水施工的特点,在现场配备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全面掌握和控制施工排水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对重点工序或其中的

54、不明工序进行跟班监督,预防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以求得到最优的工程质量。1.5、开展技术攻关,强化内部管理,围绕施工生产工程质量狠练内功,确保本桩基工程达到交通部优质标准。1.6、开展QC攻关活动,提高工程质量。2、控制措施2.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查设计文件和图纸,熟悉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并结合业主的要求,需询问时,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书面报告,力求解决。2.2、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依据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管理原则,层层落实职能、责任、风险和利益,保证在整个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和发挥保障作用。2.3、施工过程运用合理的控制手段、检验设备、辅助装置、资源,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若施工情况因客观原因发生变化时,及时对已制定的施工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修改和变更,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控制程序的要求,报送有关部门论证,审批之后方可实施,以确保方案和程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做好变更后的标识和记录工作。2.4、做好开工前各部位、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按照三级交底(公司、项目部、施工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