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物体》说课稿_第1页
《阳光下的物体》说课稿_第2页
《阳光下的物体》说课稿_第3页
《阳光下的物体》说课稿_第4页
《阳光下的物体》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ometimes, inexplicably bad mood, i dont want to talk to anyone, i just want to be alone in a daz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阳光下的物体说课稿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情况1、教材分析阳光下的物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在阳光下”单元的第5课。通过本单元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光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用镜面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物体与反光能力、吸热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后,下一课光强与光弱接着研究不同强度的光与物

2、体温度的关系。整个单元来看,本课是前面几课的延伸,也是后一节课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材的安排可以清晰看到,本课分为“观察反射”“测量温度变化”2个部分。前一部分的学习是为了后面开展研究做铺垫,这两个部分是层层递进,紧密相连的。2、教材处理(1)把第一部分“观察反射”的活动安排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观察这8种物体的反光能力,完成记录表。课堂上,直接汇报交流观察结果。一、说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情况说明:用数字1-8表示反光能力,数字越小,反光能力越差;数字越大,反光能力越强。表1:“不同物体的反光能力”记录表(2)把各种颜色的纸都做成纸筒,插上温度计,然后随机分发给各小组进行测量和记

3、录。实验装置(3)缩短观察总时间。预实验表明,温度计的读数在15分钟内已经有很明显的区别和变化,足以帮助学生发现物体颜色与吸热能力的关系,节省下来的5分钟留给汇报交流环节将更有意义。3、实施效果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和整合后,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开展实验活动,所有小组都能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这样就保证了后面的数据分析环节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有效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知识与技能(1)能用所给的材料自行观察不同物体的反光情况。(2)能说出不同物体的反光能力不同。(3)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对纸筒温度的

4、变化进行细致的连续的观察,认真采集、记录相关的数据。(4)能运用表格、折线图等多种方式分析整理数据。(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物体的颜色与反光能力、吸热能力三者的关系。过程与方法(6)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不同颜色纸筒温度变化进行预测、观测、记录、比较和分析,发现物体的颜色与反光能力、吸热能力三者的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7)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2、达标情况分析从观察记录表和汇报交流的情况来看,学生能从实验中发现不同物体的反光能力不同,而且能提出自己的猜测和解释;(目标1、2、7)从学生实验操作的表现,实验数据的记录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对纸筒温度的变化

5、进行细致的连续的观察,认真采集、记录相关的数据;(目标3、6、7)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汇报交流环节来看,学生能够在表格、折线图的帮助下比较分析数据,说出物体的颜色与反光能力、吸热能力三者的关系。 (目标4、5、6)从拓展延伸的环节来看,学生能把所学到的新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懂得根据季节来选择衣服的颜色,能够列举一些生活中巧妙应用物体颜色的例子。总体来说,学生基本能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个别小组没有在课前按要求完成“观察不同物体的反光能力”的记录,二是部分小组的分工不是很合理,出现个别学生无所事事的情况。对于合作性较差的小组,教师应在实验时给予更多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学生全员参

6、与。三、教法与学法的运用情况1、教学与学法为了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观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和小结。2、运用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两个实验的操作和数据记录。也能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从实验数据中发现物体的反光能力与颜色有关。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1、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本课探究活动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来获得科学知识,但是本校的五年级学生大部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因此我把教学

7、重难点定为:通过分析整理数据,探究出物体的颜色与反光能力、吸热能力三者的关系。2、落实情况分析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顺利完成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让学生用数字1-8来表示物体的反光能力。全班在统一的指挥下同步记录各种颜色纸筒的温度变化。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和比较数据,我把各组的实验数据汇总到同一个表格,并且根据excel表格的数据处理功能,自动生成气温变化折线图,用直观的方式把实验结果呈现给学生。表4:“各种颜色纸筒温度变化”数据汇总表五、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情境引入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反光能力测量不同颜色纸筒的温度变化拓展延伸教学环节1、情境引入(1分钟)创设问题情景:在白天即使没有太阳光直接照射的

8、室内,也是亮的,这是为什么?这些光是从哪儿来的呢?由此引出物体具有发光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回忆前面的旧知识光可以通过物体的反射而改变传播线路,为这节课的研究做铺垫。实施情况: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用物体对光的反射来解释这一现象。2、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反光能力(8分钟)(1)学生汇报交流课前的观察结果,知道不同的物体反光能力不同。(2)猜测物体的反光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实施情况:学生所观察的8种材料具有明显的差异。材料的这种结构性和针对性,很好地提示学生进一步分析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与物体的哪些特性有关。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物体的反光能力可能与颜色、透明度、材质有关。3、测量不同颜色纸筒的温度变化

9、(用了32分钟)(1)提出问题。物体的颜色与反光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2)猜想假设。哪种颜色的纸筒升温快?(3)实验验证。明确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到阳光下测量记录不同颜色纸筒的温度变化。(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汇总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在表格、折线图的帮助下比较分析数据,发现物体的颜色与反光能力、吸热能力三者的关系。(5)小结并板书。实施情况:学生能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excel表格的应用节约了学生的整理数据时间,折线图的方式也使实验结果更加直观,学生能顺利地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得出结论。但是这个环节花费时间较长,如果学生的纪律情况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后面的环节。由于实验需要,学生需要从实验室

10、转移到学校广场开展实验,来回集队和安排各小组的活动位置上,花费了至少5分钟时间,也间接导致这节课拖延了3分钟。4、拓展延伸(用了2分钟)运用刚学的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实施情况:亲身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物体的颜色对物体反光能力和吸热能力的影响,能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颜色的衣服,也能列举出一些生活中巧妙应用物体颜色的例子。比如室内墙壁的粉刷一般采用反光能力强的白色或者其他较浅的颜色,提高室内亮度。黑板则采用反光能力差的黑色,避免出现反光现象。六、教学反思1、教材的修改和整合,节省了一些时间。教材修改和整合后,学生在课前在和课堂上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开展实验活动,获得丰

11、富地亲身体验,也能在活动前后留有时间去思考和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做,做完实验后发现了什么。避免出现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的现象。2、实验方法的改进提高了实验效率。(1)对于纸筒内温度计的安放,我发现教材有点误导,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接触到纸筒的表面才行。对此,我是做了对比实验的。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悬空,那么测的应该是空气的温度,不是纸的温度,而且实际测量显示温差很小,甚至没有变化。应该让玻璃泡接触到纸筒的表面,才能测出纸筒的温度变化,因此我用透明胶带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固定在纸筒内壁。这样改动之后,温度计的温度很快就上升了,15分钟内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别和变化,也大大节约了活动的时间。(2)为了方便比较,我把8种不同颜色卡纸都做成纸筒,随机分发给各小组,测量记录好数据后,再统一输入到汇总表,利用excel表格的图表功能直接生成温度变化折线图,让实验结果可视化直观化。虽然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气温变化折线图的绘制,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紧凑,没有让学生自行绘制,而是直接由电脑生成。3、不足之处整节课拖延了3分钟,其中课堂的第三部分 “测量不同颜色纸筒的温度变化”花费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