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_第1页
杂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_第2页
杂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_第3页
杂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_第4页
杂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杂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结合我县“十一五”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制定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主线,以规划布局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公共资源配置为关键,以就业社保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二个集中”(牧区

2、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五项改革”(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草场流转、牧区综合体制)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市场体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政治文明、文化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杂多。(二)基本原则1、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牧区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牧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尊重牧民首创精神,支持牧民创业创新,不断推进牧区改革和制度创新,对事关“三农”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进行改革试验,加快

3、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2、统一规划,严格管理。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规划全县的发展,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保证各项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严格遵循客观规律,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有选择、有重点地分区、分类、分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一体化工作的发展。 4、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强化政府宏观规划与组织协调职能,使市场牵

4、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起来,多元投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滚动发展。5、城乡联动,立体发展。积极实施城乡双向联动、立体发展推进战略。既要按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辐射作用;又要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着力加快牧业、牧区现代化建设。 (三)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就业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促进“二个集中”取得明显成效。到2013年,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达80%,城市化率达60%,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00元以上。牧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5、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全县人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确定因素,全县主要预期指标安排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3年,总量达到 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13年超过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三年累计投资 亿元。 (四)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实施。2009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成立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进行全面动员部署。2011年2012为第二阶段,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深化各项改革,创新各项措施,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制度。2013年为第三阶段,全面推开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乡经济

6、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二、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根据州委、州政府统一部署,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六个一体化”。 (一)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1、坚持规划统揽全局。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功能区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着眼全局,牢牢把握规划权,真正发挥规划在空间管制、资源配置、引导建设上的作用,努力构造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实现全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规划目标。完善城乡全覆盖的规划体系。加快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城镇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要达到95%。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全面

7、完成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建立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相对接的机制,做到“两规”相合。切实增强规划的执行力。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体系调整规划,进一步明确各乡镇的功能定位,重点加强区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并强力推进村庄布局规划的实施。 建立有效的空间管制体系。在空间资源短缺、用地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从城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强化空间管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域空间上划定已建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对环境敏感的禁建区加以保护,对允许适度开发的限建区进行引导性限制,对可高度开发利用的适建区加以政策鼓励。 2、构建新型城镇村网络体系

8、。按照总体规划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要求,谋划城乡空间格局,为产业布局提供合理空间。科学编制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即:中心城区现代化、重点镇城市化、中心村城镇化为发展方向。 发展壮大重点乡镇。支持和引导萨呼腾镇、昂赛扎青乡依据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发展规划,增强城镇的产业集聚和承载能力。 分类指导中心村建设。全面开展村庄整治, 大力推进“示范工程和“清洁工程”建设,抢抓我县中心村镇建设机遇,加快我县31个文明村建设步伐,全面完成我县中心村镇建设的各项任务。 引导建设居民点。严格农民建房管理,采取强有力措施,逐步撤并村庄居民点,引导农民在村庄布点规划所确定的发展型村庄和城镇居民点居住

9、。到2013年,全县规划的居民点要启动实施30%以上,建成一批农村新型社区。 (二)大力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进一步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构筑城乡产业衔接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三次产业联动互融互补的城乡产业新格局。 1、推进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从交通、产业、市场等环节加快与现代化城市的对接步伐,大力构筑产业对接平台,加大生态旅游开发,推进杂多县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题下,加速旅游名县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开发建设,提升服务档次,加大服务设施和景观等建设力度,推进杂多县生态旅游区国家3A旅游区各项建设提档升级。2、大力发展现代牧业。以

10、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围绕城市消费需求、科技创新进步加快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规模牧业、设施牧业、观光牧业、生态牧业,构建现代牧业产业体系。一是要广泛深入的进行思想发动,统一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要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等手段大力宣传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宣传兽医体制改革的精神,把各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上下齐心,形成合力,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兽医体制改革。二是要层层分解任务,落实领导责任。要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到乡镇、到村社、到企业、到部门、到年度,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保证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

11、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兽医体制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部门领导是具体责任人。要以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强化督查督办。要把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纳入督查督办范围,定期开展督查督办。 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商业、服务、餐饮、交通运输等就业潜力大的服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努力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充分发挥优势,引进物流战略合作伙伴,建设一批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多式联送、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着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设县、乡镇、村三

12、级商贸服务网络。建设城区购物商业中心,建设杂多县特区特色市场。加快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建设,加强集贸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牧区便民店。 着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增长点来抓,通过招商引资和国家项目投入,争取杂多县景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进一步改善交通、食宿、购物、游乐条件,加快由单一旅游休闲向旅游健身、旅游购物、旅游地产系列化发展的突破,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扩大旅游发展容量,提升旅游产业的档次和综合实力,争取使杂多旅游达到全州旅游名县中等水平。整合提升休闲观光牧业,依托特色牧业产品基地,新建和改造一批休闲观光牧业项目,加快建设以“牧家

13、乐”为主体的旅游观光点,大力开发农业的生态和文化功能。 (三)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交通。建设区内干线路网,打通我县周边交通出口,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实现杂多县至周边县主要通道等级化、县际通道黑色化、村公路等级化,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优良、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3、邮电通信。大力发展现代邮政物流,推进邮政快递建设。进一步提升电信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支持3G网络建设和运营。 4、供水与燃气。投资2200万元解决全县4个乡镇12个村2.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铺设自来水主管网1条38km、支管网150km,使全县喝上卫生、洁净的安全水,基本完成

14、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四)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求,鼓励和引导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事业方面存在的差距,实现城乡社会事业资源共享、协调发展。1、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制度。增强县、镇两级的公共服务能力。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县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重点加大对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增强对薄弱村政策扶持力度,采取财政贴息、适当补助、税费减免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

15、均等化,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 2、全面发展科技事业。加快建设县域性科技创新体系,支持科研机构发展,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推进牧业农村经济的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动物保护体系。抓好动物良种创新、疫病防控、牧业产品加工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依托乡镇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及行业协会培养科学技术带头人,发挥龙头企业和牧民专业合作社在牧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加强公众科普教育,建立区、乡镇、村于一体的三级科普网络。到2013年,75%乡镇建成科技(普)展览站、信息站、图书室等科技(普)活动设施,70%村建成一定规模的科技(普)活动室、

16、宣传栏。构建城乡科技服务体系,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村牧区科技经济信息服务体系。 3、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实施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教师安居工程,继续争取国家、省、州专项资金,开展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完全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学校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缩小城乡办学基本条件差距,加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城乡教育交流。每年引进一批资教生,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继续实施基层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好职业技术培训。 4、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以县级公共卫生防控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枢纽

17、,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着力培养农村卫生适用人才,2013年中心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0%以上达到专科以上学历水平,一般卫生院40%达到专科以上学历水平,所有乡村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加强对参合牧民就医行为的监督,力争2013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县、镇、村三级横到边纵到底的疫情报告网络体系,实现乡镇卫生院疫情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稳定牧区低生育水平,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5、全面发展文化体育事

18、业。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牧户为对象,建成“镇有站、村有室、组有户”的文化网络。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以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为依托,到2013年,实现全县村村建有牧家书屋。大力加强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到2013年,60%的村建有水泥篮球场及其配套的健身设施。(五)大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1、 建立城乡无差别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取消本市户籍人口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城乡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消除依附在户籍制度上不平等政策和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建立

19、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2、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制度。以牧民就业转移为有效手段,加大牧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力度,到2013年,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达80%。通过“校企结对”、订单培训,加大牧民技术培训,其中被征地牧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 3、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养老保险:以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为核心,逐步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依托新型农村牧区经济合作组织,按照群众自愿,政府、农合组织、个人按比例共同出资的原则,鼓励、引导更多的牧民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将城镇各类农民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缴费范围,逐步实行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

20、比例缴费,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待遇。医疗保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积极组织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的缴费问题。 4、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缩小保障差距,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3年,基本实现城乡保障项目同有,保障差距逐步缩小。巩固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争取逐年提高我县各村低保保障标准。加快福利院建设,切实落实五保对象供养调标经费和福利院公益经费预算,不断提高供养水平。缩小我县各村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员之间的待遇差距。加强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

2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完善事中救助结算办法,提高医疗救助时效。大力推进慈善事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和城镇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加大力度解决因灾、因贫困难对象住房难问题。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助学机制,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难问题。提供优惠政策、广开就业门路,认真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 5、建立城乡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执法机制。积极支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构建既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牧区特色,又便于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广泛覆盖的新型牧区社区管理体制。支持具备条件

22、的城郊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村改设居委会。 三、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一)、推进“五项改革”。瞄准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关键部位,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及农村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清除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性障碍。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已经对城乡居民统一登记为“湖北居民”户口的基础上,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的指标限制,取消申报、迁移户口的各种不合理的前置限制条件,积极探索城镇人口迁移农村落户的管理办法。简化户口办理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 2、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使劳动者依法享受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

23、利,统一服务内容,统一就业登记,实行一体化管理。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培训机制,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推行订单式培训。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对进城经商办厂开店人员,工商、税务、城管等有关部门在市场准入、小额贷款、证照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3、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农民个人、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政府三方负担的农村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格局,在牧区建立起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全覆盖,同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农村医疗保障与城镇医疗保障的有序衔接,形成城乡互通的多层次医

24、疗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失业补偿制度,对城镇包括进城务工农民在内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失业实行补偿。4、深化草场制度改革。完善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允许牧民采取出让、入股、转包、租赁、草场信托、置换、抵押、股份收购等方式盘活草场使用权,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草场使用权流转制度,将牧区集体草场使用权流转逐步引向市场。鼓励牧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牧场和牧业园区流转。 5、深化牧区综合体制改革。按照建立适合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发展需求的新型管理体制的要求,着力推进县、乡镇机构、牧区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巩固和完善牧区公益事业“以钱养

25、事”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建立起新型牧区公益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牧区义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 (二)建立良性投入机制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努力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对牧区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每年财政支牧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牧区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用于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2、搭建投融资平台。对优质牧业产业化项目进行

26、引导性投资、鼓励性投资或风险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努力形成政府推动、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资本经营机制。 3、全力启动民间资本。充分利用民间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相对充裕的优势和招商引资基础较好的条件,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融资体制,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的各类限制,除特定行业外,实行民资进入“零门槛”。 4、探索农村信用新模式。推广实施“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行社在合+财政贴息”等信用新模式,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 (三)建立完善配套政策 1、 清理消除歧视性政策。配套户籍制度

27、改革,逐步取消依附在城镇户口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退伍安置、子女入学、住房分配等附加利益。彻底清除对牧区居民的歧视性政策,让牧区居民与城镇居民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和国民待遇。2、调整强化惠牧支牧政策。强化财政支牧政策,确保国家、省各项惠牧支牧政策措施配套到位,建立起促进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调整草场收益的取得、分配和使用政策,建立和完善支持牧业、牧区发展的新型土地收益分配制度。调整强化系列“三农”政策,将多予少取、反哺“三农”的转折性指导思想细化落实到牧业发展、牧区建设、牧民进步的方方面面。3、建立补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政策。制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快牧区基础设施改造步伐,完善现行的牧区草场家庭承包制度,依法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规模化经营、减少牧业从业人口的新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探索建立新型牧区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新机制,研究多种补偿安置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用农民的住房、社会保障、就业、子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