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苏教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苏教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苏教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苏教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_)和(_)。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

2、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2. 课内阅读。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兔走触株株:_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冀复得兔冀:_因释其耒而守株耒:_2写出句子意思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

3、死。_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_5回答下面问题.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3. 文言文阅读。后羿射日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尽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选自淮南子(注释)后羿(y):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善于射箭。尧(yo):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十日:十个太阳。并:一起。焦禾稼(ji):烤焦了禾苗庄稼。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中(zhng):射中。鸟:传说日中有三足鸟。后也以乌指代太阳。堕(du):掉下。羽翼(y):翅膀。故:特意。皆:都。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所以称帝王为天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1)十日并出(_)(2)中其九日(_)(3)日中九乌尽死(_)(4)故留其一日也(_)(5)万民皆喜(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_(2)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_3想一想,后羿为什么特意留一个太阳不射?_4.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 伯牙破琴绝弦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

5、语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翻译下列句子。(1)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_5. 课外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日逐走_河渭不足_北饮大泽_弃其杖_2翻译下列句子。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未至,道渴而死_弃其杖,化为邓林_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_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_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6、 _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竭泽而渔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注释)竭:使干涸。薮(su):指野草。田:通“畋”,打猎。1“竭泽而渔”中,“渔”的意思是()。A.捕鱼B.捕鱼的人C.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D.姓2对“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理解正确的是()。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D.欺

7、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3从这则成语故事中,我懂得了_的道理。7. 文言与文化。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文_和_。2“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是_句。3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一人“_”。(用原文填空)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_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8、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孰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走路。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比作_,把_比作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9.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伯牙

9、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弦”字右半部分“玄”读_,“弦”读_。2用“_”画出锺子期听到伯牙琴声时的感受。3假如伯牙弹琴时志在杨柳,锺子期会怎么说呢?_4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_10.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10、;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暮:晚。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为人臣:做臣子的。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臣闻之(_)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盲臣安敢戏其君(_)善哉(_)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3翻译句子。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_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1、?_11. 阅读理解。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柘(zh)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自詨(xi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与夸父逐日均选自_,是一篇神话传说。2选择下列“其”字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代词,指精卫。B代词,代指山。(1)其上多柘木。(_) (2)其状如乌。(_)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

12、为精卫。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观点。_12. 文言文阅读。动筒问难(选自太平广记)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6)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13、。注释:动筒:人名。国学:国子监。本句后面的“博士”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岂合:怎么能。 坐:通“座”。1解释下列加点词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达者七十二人:_经传无文:_博士无以对:_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2)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_3本文后面说“坐中大笑”,人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答: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_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 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

14、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并:连同。坐:因为,由于。强(qing):本文中指 “勉强”1“北人”自护其短的说辞,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A.强词夺理B.无所不知C.有理有据D.铿锵有力2关于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地有各地的风俗、特产等,要做到都了解,不然会闹笑话。B.因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所以菱角在南方生长在水里,而到了北方却生长在山上。C.对于菱角,“北人”的吃法是一种创新,不应耻笑他。D.面对没接触过的事物,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能为了面子而胡乱说话。3用自己的话

15、说说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_14. 根据课文夸父逐日内容作答。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补充文中空白处。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丈杖仗手_夫打_扶_而行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_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_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_15.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颜之推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注释)俛:通“俯”,头低下。业:本事、能力。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谓吾曰(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