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2.2】 基坑深8 m,坑外地下水在地面下1 m,坑内地下水在 坑 底面,坑边满布地面超载q=10 kN/m2。地下水位以上=18 kN/m3,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c=10kPa、=8;地下 水位以下 sat=18.5 kN/m3,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12 kPa、 =15,锚杆位于地面下3 m。 【求】用等值梁法求桩的设计嵌入深度D、Mmax。 2.3 【例2.2】 已知H=8 m,坑外地下水在地面下1 m,坑内地下水在 坑 底面,q=10 kN/m2。地下水位以上:=18 kN/m3,c=10kPa、 =8;地下水位以下:sat=18.5 kN/m3,c=12 kPa、
2、=15, 锚杆位于地面下3 m。 【解】1.采用水土合算法的荷载。 (1)坑外地下水位以上主动土压力:临界深度z0=1.3 m1 m; 2.3 04 .176 .13 ) 2 8 45tan(102) 2 8 45(tan)18( 2)( 0 2 0 1 z z kczke oo ai i j jjaiaik 【例2.2】 已知H=8 m,坑外地下水在地面下1 m,坑内地下水在 坑 底面,q=10 kN/m2。地下水位以上:=18 kN/m3,c=10kPa、 =8;地下水位以下:sat=18.5 kN/m3,c=12 kPa、 =15, 锚杆位于地面下3 m。 【解】1.采用水土合算法的荷载
3、。 (1)坑外地下水位以上主动土压力: 临界深度z0=1.3 m1; 设临界深度在坑外地下水位以下x=z02 -1(m),则z02=1.7 m1 2.3 089.108 . 79 .10 ) 2 15 45tan(122) 2 15 45(tan)1(5 .18118( 2)( 02 2 02 1 z z kczke oo ai i j jjaiaik 【例2.2】 已知H=8 m,坑外地下水在地面下1 m,坑内地下水在 坑 底面,q=10 kN/m2。地下水位以上:=18 kN/m3,c=10kPa、 =8;地下水位以下:sat=18.5 kN/m3,c=12 kPa、 =15, 锚杆位于地
4、面下3 m。 【解】1.采用水土合算法的荷载。 (1)坑外地下水位以上主动土压力: 地面下深度z 1.7m处土所产生的主动土压力: 2.3 7 .189 .10 ) 2 15 45tan(122) 2 15 45(tan)1(5 .18118( 2)( 2 1 z z kczke oo ai i j jjaiaik 【例2.2】 已知H=8 m,坑外地下水在地面下1 m,坑内地下水在 坑 底面,q=10 kN/m2。地下水位以上:=18 kN/m3,c=10kPa、 =8;地下水位以下:sat=18.5 kN/m3,c=12 kPa、 =15, 锚杆位于地面下3 m。 【解】1.采用水土合算法
5、的荷载。 (1)坑外地下水位以上主动土压力: 地面超载所产生的主动土压力: 坑外深度1.0 m以上, 坑外深度1.0 m下, 总主动土压力上述二者叠加 2.3 kPaqk kPaqk o ai o ai 9 . 5) 2 15 45(tan10 6 . 7) 2 8 45(tan10 2 2 【例2.2】 已知H=8 m,坑外地下水在地面下1 m,坑内地下水在 坑 底面,q=10 kN/m2。地下水位以上:=18 kN/m3,c=10kPa、 =8;地下水位以下:sat=18.5 kN/m3,c=12 kPa、 =15, 锚杆位于地面下3 m。 【解】1.采用水土合算法的荷载。 (2)坑内被动
6、土压力:坑内坑底下深度y=z-8处被动土压力: 2.3 kPayz z kczke oo pi i j jjpipik 3 .314 .313 .31)8(4 .31 ) 2 15 45tan(122) 2 15 45(tan)8(5 .18( 2)( 2 1 【例2.2】 已知H=8 m,坑外地下水在地面下1 m,坑内地下水在 坑 底面,锚杆位于地面下3 m。 【解】1.采用水土合算法的荷载。 (3)支护结构的荷载标准值 分布如图 2.3 3000 【例2.2】 【解】2.求反弯点位置 (设反弯点在坑内坑底下深度y0=2.1m处) 2.3 00 11 8,3 .314 .319 . 57 .
7、189 .10 2)(2)( yzkPayz kcqzkkcqzk ee i pi i j jjpiai i j jjai pikaik 【例2.2】 【解】3. 假设支护桩受力简图为简支梁 (1)锚杆水平力标准值Ha1k, 对反弯点取弯矩,即M=0,得 Ha1k =186.0 kN/m(179.53) 2.3 2.1)(7 2 1 2.1)(75.92.1)0.5-(817.6 0.7)-1-8(2.1 3 1 0.7)-1-8(2.168.5)1 . 29 .10( 2 1 1 . 2 2 1 2.131.31 . 2 3 1 2.12.1)(31.4 2 1 3)H-8(2.1 0)(
8、a1k ajajjpikjaik aHpEaE 【例2.2】 【解】3.假设支护桩受力简图为简支梁 (2)反弯点处支座反力标准值Pd1k , 对反弯点取力平衡,即H=0 2.3 mkN P HEPE kd ajpikkdaik /47.14753.1792.131.3)2.1(31.4 2 1 2.1)(75.917.60.7)18(2.168.5)1 . 29 .10( 2 1 0 1 1 【例2.2】 【解】4. 求桩的设计嵌入深度D。 设反弯点距挡土桩底tn =y2.1; 被动土压力合力Epj, 作用点b= tn /3, 反弯点处反力 反弯点以下取隔离体,反弯点以下取隔离体, 对桩底取矩
9、Mc=0则 tn =6.78m D=Dmin=1.3Dmin=11.54m Dmin=y+ tn = 2.1+6.78 2.3 094205. 05 .20 1 . 2 32 5.9)-68.5)9 .10(31.3)y(31.4(0 .157 0 2 0 1 nn nn nn n pknkd tt tyty tt yt bEtP M mkNEHEP aikajpikkd /0 .157 1 【例2.2】 【解】 5.求桩的设计弯矩Mmax。 反弯点位置不变,荷载采用设计值。 (1)锚杆水平力设计值Ha1, 对反弯点取弯矩,即M=0,得 Ha1k =179.53 kN/m, Ha1=224.3
10、7 kN/m 2.3 2.1)(7 2 1 2.1)(75.92.1)0.5-(817.64 . 1 0.7)-1-8(2.1 3 1 0.7)-1-8(2.168.5)1 . 29 .10( 2 1 2 . 1 1 . 2 2 1 2.131.31 . 2 3 1 2.12.1)(31.4 2 1 2 . 13)H-8(2.1 0)( a1 ajajjpijai aHpEaE 【例2.2】 【解】5.求桩的设计弯矩Mmax。 (2)设剪力 Q=dM/dx=0的点距地面x1(m) 假设8x11.7: x1=6.9 m 2.3 062.21008.1454. 6 1)-(5.917.6(4 .
11、10.7)1(18.7)9 .10( 2 1 2 . 1 0 1 2 1 1111 xx xxxH HE a ajaik 【例2.2】 【解】5.求桩的设计弯矩Mmax。 (2)设剪力 Q=dM/dx=0的点距地面x1(m) 假设8+2.1x18: 2.3 0 1 ajpidai HEPE 【例2.2】 【解】5.求桩的设计弯矩Mmax。 Mmax=Ha1(x1-3) 1.21/2(10.9x1-18.7)(x1-1-0.7) 1/3(x1-1-0.7)1.47.61(x10.5)+5.9(x11)1/2(x11) =905.2305.668.1143.8=387.7(kNm/m) 2.3 【
12、例2.2】 【解】5.求桩的设计弯矩Mmax。 2.3 【例2.2】若设置两道锚杆又如何? 第1层锚杆距地面3m; 第2层锚杆距地面5m 。 【解】 (1)荷载标准值如前述 (2)反弯点位置同前述 2.3 maE maE maE mamkNE aka aka aka aka 4 . 1kN/m26.451 . 2 2 )3 .314 .74( 2 . 4kN/m75.239 2 75 .68 6 . 5kN/m3 .4179 . 5 6 . 9/6 . 7 44 33 22 11 【例2.2】若设置两道锚杆又如何? 第1层锚杆距地面3m; 第2层锚杆距地面4.5m 。 【解】 (1)荷载设计值
13、如前述 (2)反弯点位置同前述 2.3 m4 . 131.541 . 2 2 )3 .314 .74( 2 . 1 2 . 47 .287 2 75 .68 2 . 1 6 . 582.5779 . 54 . 1 6 . 946.1016 . 74 . 1 44 33 22 11 aa aa aa aa aE maE maE maE 【例2.2】若设置两道锚杆又如何? 【解】 (3)锚杆、反弯点水平力标准值 1)按反弯点以上为两跨悬臂梁, 视锚杆为支座计算支座反力标准值。 2.3 kN/m32.68 kN/m34.303 /75.37 1 2 1 kd ka ka p H mkNH 【例2.2
14、】 【解】(4) 求桩的设计嵌入深度D。 设反弯点距挡土桩底tn =y2.1; 被动土压力合力Epj, 作用点b= tn /3, 反弯点处反力 反弯点以下取隔离体,反弯点以下取隔离体, 对桩底取矩Mc=0则 tn =4.45m D=Dmin=1.3Dmin=8.51m Dmin=y+ tn = 2.1+4.45 2.3 088.40405. 05 .20 1 . 2 32 43.1)(20.5y(32.68 0 2 0 1 nn nn nn n pknkd tt tyty tt t bEtP M mkNEHEP aikajpikkd /32.68 1 【例2.2】若设置两道锚杆又如何? 【解】
15、 (4)求最大弯矩Mmax 1)按反弯点以上为两跨悬臂梁, 视锚杆为支座计算支座反力设计值。 2.3 【例2.2】若设置两道锚杆又如何? 【解】 (4)求最大弯矩Mmax 1)按反弯点以上为两跨悬臂梁, 视锚杆为支座计算支座反力设计值。 2.3 kN/m82.81 kN/m37.368 /30.39 1 2 1 d a a p H mkNH 【例2.2】若设置两道锚杆又如何? 【解】 (4)求最大弯矩Mmax 1)按反弯点以上为两跨悬臂梁, 视锚杆为支座计算支座反力设计值。 2.3 /m27.157 /48.174 max max mkNM mmkNM 【例2.2】若设置3道锚杆又如何? 【解
16、】 2.3 【例2.2】若设置3道锚杆又如何? 【解】 2.3 2.3.5锚杆设计 【例2.3】锚杆设计,布置如图 2.3 2.3.5锚杆设计 【例2.3】锚杆设计,布置如图 【已知】Fh1=18.35kN/m, Fh2=208.51kN/m, Fh3=167.96kN/m。 【故知】 Fh1*S=18.35*1.5=27.5kN, Fh2*S=208.51*1.5=313kN, Fh3*S=167.96*1.5=252kN。 2.3 2.3.5锚杆设计 p4.锚杆设计 (1)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要求 (2)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 2.3 4 .,16 .,18 . 1,取安全等级一、二、三级
17、tt K K KK N R cos a h K b sF N 2.3.5锚杆设计 p4.锚杆设计 (3)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2.3 iiskK lqdR , 2.3.5锚杆设计 p4.锚杆设计 (3)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2.3 iiskK lqdR , 2.3.5锚杆设计 p4.锚杆设计 (3)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2.3 iiskK lqdR , 泥浆护壁成孔时,取低值并适当折减 2.3.5锚杆设计 p4.锚杆设计 (4)锚杆的非锚固段长度 (5)锚杆杆体的受拉承载力 (6)锚杆锁定值 2.3 5 . 1 cos ) 2 45sin( ) 2 45sin()tan( 0 21 d daa
18、 l m m f Ppy AfN cos )9 . 075. 0()9 . 075. 0( a h K b sF N 【例2.3】 已知同例题2.2(基坑深8 m,坑外地下水在地面下1 m, 坑内地下水在坑 底面,坑边满布地面超载q=10 kN/m2。地下 水位以上=18 kN/m3,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c=10kPa、 =8;地下水位以下 sat=18.5 kN/m3,不固结不排水抗 剪强度指标c=12 kPa、 =15)。无锚杆。无锚杆。 【求】求桩的设计长度L、及Mmax。 2.3 【例2.3】【解】1.采用水土合算法的荷载。同前。 2.3 【例2.3】 【解】2.求支护桩长度 1
19、)求坑底至土压力为零点距离X (土压力为零点在坑底下深度X=2.1m处) 2.3 00 11 8,3 .314 .319 . 57 .189 .10 2)(2)( yzkPayz kcqzkkcqzk ee i pi i j jjpiai i j jjai pikaik 【例2.3】 【解】2.求支护桩长度 2)求土压力为零点至桩底距离t (h=8m,x=2.1m,Z0=1.7m) 2.3 00 ppaaC bEbEM )(11. 4 )/(76.309 m E aE a mkNEE ai aiai a aikak 3 2 2 )3 .314 .74( 3 )( 2 )72. 1(5 .68
20、2 ) 1( ) 1(9 . 5 2 1 16 . 7 44 0 33 22 11 x axE zh xa h E h xahE hxaE aka aka aka aka 【例2.3】 【解】2.求支护桩长度 2)求土压力为零点至桩底距离t (h=8m,x=2.1m,Z0=1.7m) 2.3 00 ppaaC bEbEM )(2 )/(76.309 mttxab mkNEE aa aikak )( 3 )/( 2 )3 .315 .20( m t b txymkN t yE p pk 【例2.3】 【解】2.求支护桩长度 2)求土压力为零点至桩底距离t 2.3 00 ppkaakC bEbEM
21、 015.18157.900076. 0 23 ttt 【例2.3】 【解】2.求支护桩长度 2)求土压力为零点至桩底距离t 取 试算1:取t=3,f(t)=-458.210; 试算2:取t=10,f(t)=-86.10; 试算4:取t=10.4,f(t) =2.60 ; 【故】取t=10.5m 2.3 15.18157.900076. 0 23 ttttf 【例2.3】 【解】2.求支护桩长度 3)支护桩长度L=h+X+1.2t X=2.1m t=10.51m 2.3 mL txhL 7 .22 5 .102 . 11 . 282 . 1 【例2.3】 【解】3.求支护桩最大弯矩Mmax (
22、1)求土压力设计值 2.3 )/(72.423mkNEE aia m4 . 131.541 . 2 2 )3 .314 .74( 2 . 1 2 . 41 .301 2 28. 65 .68 2 . 1 6 . 582.5779 . 54 . 1 6 . 946.1016 . 74 . 1 44 33 22 11 aa aa aa aa aE maE maE maE 【例2.3】 【解】3.求桩的设计弯矩Mmax。 (2)设剪力 Q=dM/dx=0的点距坑底y1(m) y1=7.96 m 2.3 045.3463. 3y ) 1 . 2()3 . 130.52( 2 1 2 . 1 0 1 2
23、 1 11 y yyE EEEE pi piaipiai ppaiai aExaEM )96. 7( max 【例2.3】 【解】3.求桩的设计弯矩Mmax。 2.3 m/m)3640.4(kN= 5.86/3*5.86*)31.3-5.86*(20.5*1.2- 7.26*54.31+10.06*301.1+11.46*57.82+15.46*10.64 )96. 7( max ppaiai pExaEM 钢筋混凝土护坡桩配筋计算钢筋混凝土护坡桩配筋计算 【例题例题2.3】条件同【例题2.2】基坑深8 m,坑外地下水在地面下1 m,坑内地下水在坑 底面,坑边满布地面超载q=10 kN/m2。
24、 地下水位以上=18 kN/m3,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c=10kPa、=8;地下水位以下 sat=18.5 kN/m3,不固结不 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12 kPa、 =15,锚杆位于地面下3 m。 【求】支护桩布置尺寸、配筋 【已知】支护桩最大弯矩为 2.3 )(mmkNM/7 .387 max 【例2.3】 【解】拟用钢筋混凝土挖孔桩,取:桩径600mm、桩距900mm。 则单桩承担的弯矩为 1. 桩径D=600mm,取C30砼,保护层厚度c=50mm,选 HRB40025纵向钢筋 则: 2.3 )(mmkNM/7 .387 max )(mkNMM93.3487 .3879 . 09
25、. 0 max )mm(490 4 52 Amm282743300rA mm3 .14925 .2372DLmm18853002DL 5 .2372/2550300rmm300 /360/43. 1/3 .14 2 2 s 222 ss s 222 nn r mmNfmmNfmmNf ytc , ,圆周长 , , 【例2.3】 【解】1. D=600mm,C30砼,c=50mm, 【方法方法1】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取1025纵向钢筋间距为100mm。AS=4900mm2 可知: 查教材P50,表2-1,插值得 2.3 )(mkNMM93.3487 .3879
26、. 09 . 0 max )mm(490Amm282743Amm,3 .1492Lmm1885L mm5 .237rmm300,/360/43. 1/3 .14 2 s 2 s s 222 n rmmNfmmNfmmNf ytc , , 436. 0 2827433 .14 4900360 /K AfAf csy 【例2.3】 【解】 【方法方法1】 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查教材P50,表2-1,插值得 2.3 )(mkNMM93.3487 .3879 . 09 . 0 max 436. 0 2827433 .14 4900360 /K AfAf csy t 6
27、46. 0225. 1 625. 0302. 0 t 0)() 2 2sin 1 ( 1 Sytc AfAf t sSyc rAfArfM sinsinsin 3 2 3 1 【例2.3】 【解】 【方法方法1】 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2.3 )(mkNMM93.3487 .3879 . 09 . 0 max t sSyc rAfArfM sinsinsin 3 2 3 1 1,646. 0,302. 0),mm(490Amm282743A mm5 .237rmm300,/360/3 .14 1 2 s 2 s 22 t yc n rmmNfmmNf , , 2
28、666 3 /1011.3661095.22710162.138 )180646. 0sin()180302. 0sin( 5 .2374900360 )180302. 0(sin 3002827433 .14 3 2 93.348 mmN M 【例2.3】 【解】【方法方法2】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1025纵向钢筋纵向钢筋, 同同【方法方法1】 利用如下公式求解 2.3 )(mkNMM93.3487 .3879 . 09 . 0 max )mm(4900Amm282743Amm,3 .1492Lmm1885L mm5 .237rmm300,/360/43. 1/3 .14 2
29、s 2 s s 222 , ,rmmNfmmNfmmNf ytc 0625. 0,225. 1 sinsinsin 3 2 0)() 2 2sin 1 ( 3 1 1 tt t sSyc Sytc rAfArfM AfAf 时,取 D SyA f syA f x 2 r s r 【例2.3】 【解】【方法方法2】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采用沿周边均匀配置1025纵向钢筋纵向钢筋, 同同【方法方法1】 2.3 )(mkNMM93.3487 .3879 . 09 . 0 max )mm(4900Amm282743Amm,3 .1492Lmm1885L mm5 .237rmm300,/360/43. 1/
30、3 .14 2 s 2 s s 222 , ,rmmNfmmNfmmNf ytc 0490360)() 2 2sin 1 (2827433 .14 t 663 3 10)180sin()180sin(356.13310)180(sin4 .257 )180sin()180sin( 5 .2374900360 )180(sin 3002827433 .14 3 2 t t M 00482. 02sin1407. 00625. 0,225. 1 tt 时,取 【例2.3】 【解】【方法方法3】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2.3 )(mkNMM9
31、3.3487 .3879 . 09 . 0 max )mm(490Amm282743Amm,3 .1492L mm5 .237rmm300,/360/43. 1/3 .14 2 s 2 s s 222 n rmmNfmmNfmmNf ytc , , 计算(时,按当) sin r78. 0 5 . 3 1 5 . 3 1 )cos1 (1cos sinsinsin 3 2 0)() 2 2sin 1 ( 3 s s ssry bs s s s ssry s s ssryc SrSryc rAfM r r rAfrAfArfM AAfAf s 2 2 s 2 s r r sr A Sr A 【例2
32、.3】 【解】【方法方法3】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2.3 )mm(490A),mm(490Amm282743Amm,3 .1492L mm5 .237rmm300,/360/43. 1/3 .14 2 2s 2 1s 2 s s 222 nn rmmNfmmNfmmNf ytc , , 计算(时,按当) sin r78. 0 5 . 3 1 5 . 3 1 )cos1 (1cos sinsinsin 3 2 0)() 2 2sin 1 ( 3 s s ssry bs s s s ssry s s ssryc SrSryc rAfM r
33、 r rAfrAfArfM AAfAf 5 , s y 1 10)50(0033. 0 E f 1 5 . 0 25. 0,1/3/61 5 . 3 1 kcucu cu b ss ss f 宜取 ;常取宜取 【例2.3】 【解】【方法方法3】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2.3 24 c 2 ,1 25 s 2 2s 2 1s 2 s s 222 N/mm103E,N/mm1 .20, 8 . 030,N/mm102E )mm(490A),mm(490Amm282743Amm,3 .1492L mm5 .237rmm300,/360/43.
34、 1/3 .14 kcu ytc fC nn rmmNfmmNfmmNf 砼, , , 5 . 3 1 )cos1 (1cos bs s r r 5 . 0 25. 0,1/3/61 ss ss 宜取 ;常取宜取 00356. 010)501 .20(0033. 010)50(0033. 0 55 , kcucu f 531. 0 1056. 3102 360 1 8 . 0 E f 1 3-5 s y 1 cu b 【例2.3】 【解】【方法方法3】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2.3 5 . 025. 0 531. 0),mm(490A)
35、,mm(490Amm282743Amm,3 .1492L mm5 .237rmm300,/360/43. 1/3 .14 2 2s 2 1s 2 s s 222 sss b ytc nn rmmNfmmNfmmNf 宜取;取 , , 286. 0 5 . 3 1 0.44580.096/18080.0962arccos0.17 172. 0531. 0)18025. 0cos( 300 5 .237 1 (1)cos1 (1cos 0 取 bs s r r 【例2.3】 【解】【方法方法3】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2.3 ,5 . 01
36、/3.50.44580.09625. 0 531. 0)mm(490A)mm(490Amm282743Amm3 .1492L mm5 .237rmm300,/360/43. 1/3 .14 2 2s 2 1s 2 s s 222 sss b ytc nn rmmNfmmNfmmNf 宜取,取 , , 计算(时,按当) sin r78. 0 5 . 3 1 s s ssry rAfM s s ssry s s ssryc SrSryc rAfrAfArfM AAfAf sinsinsin 3 2 0)() 2 2sin 1 ( 3 条件不需要条件不需要 条件需要条件需要 【例2.3】 【解】【方法方法3】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采用沿受压区、受拉区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 2.3 ,5 . 01/3.50.44580.09625. 0 531. 0)mm(490A)mm(490Amm282743Amm3 .1492L mm5 .237rmm300,/360/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自卸车租赁合同范本
- 绿化垃圾清运合同协议书
- 空乘解除合同协议书范本
- 江苏充电桩转让合同范本
- 海外团队游学服务协议书
- 汽车个人租赁合同协议书
- 经济合同敬业协议书模板
- 热处理长期加工合同范本
- 电梯门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砖厂废铁价转让合同范本
- GB/T 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
- 3C认证全套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
- 木工三级安全教育试卷
- 中学田径基础校本课程教材
- 永能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河北省邯郸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浙江省建设领域简易劳动合同(A4版本)
-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完整版)
- 浙江省本级公务车辆租赁服务验收单(格式)
-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