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消防安全知识》课件_第1页
学校消防安全知识》课件_第2页
学校消防安全知识》课件_第3页
学校消防安全知识》课件_第4页
学校消防安全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本市消防队伍的基本情况 1.成灾易造成巨大伤亡。学校是人员集中场所, 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学校火灾的特点 2001年6月5日,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发生火灾,13 名3至4岁的幼儿在火灾中丧生; 2002年6月9日晚,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羊街镇三 元庄小学发生火灾,火灾中住校的8名男生全部被烧死; 2003年11月24日凌晨在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学 生宿舍发生的火灾,死亡37人,受伤人数近200人,其中 我国留学生有7人罹难、6人失踪、43人受伤; 2004年7月17日,印度南部一所私立贵族中学发生特大 火灾,造成至少84名学生死亡,22人受伤: 2006年5

2、月8日上午9时,河南巩义市河洛镇石关村一幼 儿园发生人为纵火,造成3名幼儿先后死亡,13名幼儿及1 名教师受伤。 学校火灾的特点 2.造成的影响大。学校火灾中的未成年人死伤往 往会给多个家庭,几代人造成心灵上的巨大创伤, 致使家庭破裂,也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 2001年3月肯尼亚首都发生的学校特大火灾是该国历史上 最惨烈最严重的学校火灾事件,致使肯尼亚举国震惊。对 俄罗斯友谊大学火灾,中国驻俄罗斯刘古昌大使讲:这是 中国留学生近年来在国外遇到的最大不幸事件。为寻找失 踪者、积极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幸存学生,做好善后工作, 中国政府还专门派去工作组协助。 印度南部贵族学校发生特大火灾之后,失

3、去儿女的父母回 到家中,默默地抽泣。受伤孩子的父母顶着烈日坐在医院 外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度过危险期,逃过劫难。在印度, 文盲的比例高,死伤的这些孩子中有许多是全家几代人中 第一个有机会上学的。 云南省羊街镇三元庄小学发生火灾8名住校男生全部被烧 死,致使这个仅有32户人家的小村子几乎丧失了一代人。 学校火灾的特点 4.易发部位多为学生宿舍。学生宿舍是学校火灾隐患最突 出的所在,学校疏于对学生宿舍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在一 些学校的学生宿舍存在乱拉乱接电线、违章用电、宿舍内 吸烟、蜡烛照明、熏蚊、楼道不畅通和消防器材配备不齐 全等问题。 5.学校防火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师生员工缺乏逃生自救 训练是

4、难逃厄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学校很少或从来没 有组织过对师生员工的防火安全、应急疏散和逃生自救教 育培训,他们缺乏消防安全意识,遇到火灾就会惊慌失措, 使局面失控。 3.特大火灾易发时间多在夜晚。有的学校为防盗或治安需 要,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如给学生宿舍的窗户加装防护 栏,楼道出口安装防护用的铁栅栏。有的寄宿制中小学采 取封闭式管理,禁止学生随意外出,学生管理者为图省事, 在学生就寝后将宿舍楼出口上锁。一旦深夜发生火灾,人 员疏散混乱,极易造成找不到逃生出口而酿成灾难的后果。 1.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本系统本单位 的消防安全工作。在安全的原则下求发展,把解 决防火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5、,切实加大对防火 安全项目的投入力度,配齐配好消防器材,建立 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火安全意识。 学校要利用内部的有线电视、广播,固定宣传栏,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也可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消防法关于“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 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的要 求,向学生开设专题消防知识课,使学生懂得预 防火灾、扑救火灾及自防自救的知识。要注意把 教育的重点放到注重日常防火上来,让大家思想 上绷紧防火安全这根弦,以防止火灾悲剧在学校出 现。 学校防火安全措施 3.加强管理,防止违章行为发生。学校要认真落 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安排

6、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制定相应的严格的 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用纪律约束人。每天要 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是查看有无学生 在宿舍内照明,生火煮饭,私接电气线路,私自 使用大功电气设备,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消除。 4.制定适合本校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经常性 地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这项工作可与消防宣传教育有机结合。 5.校长是学校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校的消 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制定学 校消防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 学校防火安全措施 1.打119报警,同时上报局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2.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线路迅速疏散。 3.如有伤

7、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如有学生受伤, 要及时通知家长。 4.等待消防车到来期间,可组织学校教工义务消 防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灭火。 5.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原因,维持秩序。 (1)人员疏散:救人是第一原则,学校消防责任人和 舍务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有序地组织学生疏散转移。 (2)物资疏散:火场上的物资疏散,目的是为了最大 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和扩大。 6.划出警戒范围,严禁其他车辆和夫关人员进入 着火现场,以锡发生不必要的伤亡,同时也为火 灾消灭后的调查起火原因提供有力证据。 学校火灾事故处理预案 消防法 新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

8、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 次会议修订,自2009年5月1日 起施行。 消防法 第二章第二章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 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 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 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 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 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 的操作人员,必 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消防法 第二章第二章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各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 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 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 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 安全出口、

9、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 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 障碍物。 消防法 第四章第四章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 单位、各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 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 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 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 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消防法 第六章第六章 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一条 生产、存储、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 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 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的,责令 停产停业

10、,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罚款。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 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 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依照前款规定处 罚。 消防法 第六章第六章 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 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处五日以下拘留: (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 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 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 消防法 第六章第六章 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尚 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 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

11、款: (一)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 (二)过失引起火灾的; (三)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 时报警的; (四)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 影响灭火救援的; (五)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 (六)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封的场所、部 位的。 消防常识 就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 通 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温度(点火源) 一定浓度的可燃物;一定比例的助燃物; 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消防常识 1.1.:由木材、纸张、棉、布、塑 胶等固体物质所引

12、起的火灾。 5.5.:凡是由电器及精密仪器走火 漏电打火引起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 4.4.:凡钾、钠、镁、锂及禁水物 质引起的火灾。 3.3.:凡是由气体或粉尘燃烧、爆 炸引起的火灾都称为气体火灾,如天然气、煤气等。 2.2.:由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熔固体 物质(油脂物体)所引起的火灾,如汽油、石油、煤 油等。 消防常识 就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燃烧点, 火就会熄灭。其运用方式主要有: (1)用水或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喷洒在燃烧物 上,以降低燃烧物的热量,把温度降低到该 物质的燃烧温度(燃点)以下。 (2)用水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建筑物或其它物 体、容器上,使它们不受火焰辐射的威胁, 避免起火或爆

13、炸。 消防常识 将燃烧物或燃烧物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 移开,不使火势蔓延而终止其燃烧,从而使 火熄灭。常见的隔离法有以下几种: (1)迅速用安全的方法将燃烧物移到不致扩大燃烧 的安全地带; (2)迅速移开火源附近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等 物品 (3)及时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 (4)断绝能燃烧或助燃的物质进入燃烧地带 (5)封闭建筑物的孔洞,防止火焰、热气流、可燃 气体或蒸汽蔓延 (6)设法筑堤拦阻燃烧着的液体泛溢淌流 消防常识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或用不燃烧的物质 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 熄灭。常见的窒息法有以下几种: (1)比重较大,比空气重的不燃性气体或易挥发的不燃 性

14、液体的蒸汽,如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喷洒在燃烧物质 的四周,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如泡沫、砂土及碳酸钠等固 体灭火粉直接盖复在燃烧物质表面上以隔绝空气,使燃 烧停止。 (2)将水蒸汽或不燃气体灌进起火燃烧的建筑物内部或 容器中,稀释空气中的氧,使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降低 到16以下,以达到窒息作用。 (3)设法密闭起火燃烧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门窗或孔洞, 使内部氧气在燃烧反应中消耗后得不到供应,达到窒息。 适用扑救一般的固体物质火灾。水有显著的吸热冷 却效果,水在蒸发时吸收大量热量能使燃烧物质的 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水蒸汽能稀释可燃气体和助 燃气体在燃烧内的温度,并能阻止空气中的氧通向 燃烧物上去。 适用扑

15、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脂品、油脂等火灾,也 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 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 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消防常识 消防常识 分碳酸氢钠型和磷酸铵盐型。 碳酸氢钠型适用扑救易燃、可燃 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 灾。 磷酸铵盐型除可扑救上述火灾外, 还可扑救固体物质火灾。 干粉的特点是灭火效率高、不导 电、不腐蚀、毒性低、不溶化、 不分解、可以长期保存,缺点是 不能防止复燃。 灭火时,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 室外,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若是外挂 式储压式干粉灭火器,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 另一手提起储气

16、瓶上的开启提环。如果储气瓶 的开启是手轮式的,则逆时针方向旋开,并旋 至最高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当干粉喷出后, 迅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使用的若是内置式 储气瓶或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 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 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 火。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或储压式灭火器在使 用时,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 中断喷射。 消防常识 消防常识 发现火灾后应立即拨打110110 向公安消防队报警或向单位 和周围的人群报警。 报警应讲明: 1.发生火灾单位或个人的详 细地址 2.起火物 3.火势情况 4.报警人的姓名及所用的电 话号码 消防常识

17、 油锅起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不能用水扑救。 消防常识 电器起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用干粉或气体 灭火器、湿毛毯等将火扑灭。 消防常识 煤气、液化气灶着火时,关闭进气阀门,用湿 布、湿围裙或湿毛毯压住火苗,迅速移开气瓶、 油瓶等易燃易爆物,及时修理。 消防常识 固定家具着火时,先用面盆接水扑救,如果火 势较大难以控制,可用消火栓扑救,并挪开固 定家具旁的的可燃物。 消防常识 衣服、织物及小件家具着火时,将着火物拿 到室外或卫生间等安全处用水浇灭,不要在 家里扑打,以免引燃可燃物。 消防常识 将着火处附近的易燃易爆物放置到安全地方。 消防常识 密闭房间着火时,注意不要急于开启门 窗,以防止空气进

18、入加大火势。 逃生与自救 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1.28% 时即 可导致人在13分钟内窒息死亡。同时,燃烧中产生的 热空气被人吸入,会严重灼伤呼吸系统的软组织,严 重的也可导致人员窒息死亡。逃生的人员多数要经过 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的区域。逃生时,可把 毛巾侵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行。身 边如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 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穿越烟雾 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 逃生与自救 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 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 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也 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 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 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 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 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 待救援。有条件的,可 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 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逃生与自救 因火势太猛,各通道全 部被浓烟烈火封锁,必 须从楼房内逃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