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律动如何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_第1页
音乐律动如何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_第2页
音乐律动如何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音乐律动如何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曾春霞 律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以幼儿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训练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律动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律动大多只是用在艺术领域,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增强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美的情趣,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律动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一般都被忽略了。其实我们的律动很多时候可以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教育之中。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幼儿熟悉音乐

2、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又如:大班狮王进行曲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用语言把幼儿带入到森林之中情境中。“小朋友,你们听,森林真热闹,可是怎么忽然音乐停止了呢?”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根据音乐做出各种动物的造型和动作。这些小动物我们的小朋友都十分的喜欢,可以让我的小朋友更加得认识这些洞物。再如小班洗手帕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平缓、反复的特征,想象起床后小朋友洗手帕的情景。教师重复播放让幼儿边听做,通过谈话让幼儿安排好洗手帕的顺序,然后在晾晒

3、起来。这样律动洗手帕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是对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的诱发。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的小朋友就学会了怎么洗手帕了,这样把律动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样的形式效果就十分的明显了。在平时的运用之中其实还有许多的形式,我采用多种音乐律动教学形式,通过欣赏、舞蹈、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感兴趣,就应让幼儿动起来,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如:在大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请幼儿欣赏森林里的早晨的音乐,并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你听到这首乐曲里有什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有走表的声音、有小鸟的唱歌的声音”;有的说:“有滴水的声音、有天鹅的叫的声音”等。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都一一的给

4、予了肯定和鼓励,而此时的幼儿已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边说边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最后,孩子们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己设计了不同的符号把这段音乐画了下来,孩子们就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感。同时也教育了我们的还在要早起,早起的感觉是十分美妙的。将平时生活之中的东西渗透进去就会感受到我们律动的独特魅力。 往往都说游戏是音乐学习的法宝,其实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用音乐律动代替单一的安抚工作是可

5、行的手段。在幼儿刚入园时,经常会出现一部分孩子闹得哭天抢地,而另一部分孩子安静地坐在一边玩玩具,老师往往因全力安抚哭闹的孩子而忽略了不哭不闹的孩子。我将符合幼儿园小班年龄特点的律动音乐做了一个整合,按顺序放下来是20分钟左右,第一次播放的时候,半数以上的孩子开始安静下来,优美的律动音乐很成功地转移了孩子的情绪和视线。两周以后,班上的孩子彻底停止了哭闹,教学生活全部进入正轨。可以达到迅速安抚和稳定入园新生情绪 ,在平时之中我就会采用律动将我们小朋友的注意力转移过来。所以往往有些时候律动可以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我觉得同时律动也是一种肢体有节奏地运动,通过融合音乐的律动动作,教师可以向幼儿发出简单单

6、一的指令,这些指向性的动作和指引,能让孩子和老师缩短距离。经验告诉我们,孩子通常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同样的道理,有趣的音乐、夸张的动作,能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让孩子不自觉地模仿和参与,于是,我选用了最简单的我真的很棒来与孩子们共同玩耍“我真的很棒,我可以走一走,我可以跳一跳”使孩子们很快地学会,并能从中得到快乐,慢慢平静下来。通过与教师共同游戏,教师和幼儿之间经过了“好奇理解信赖”的过程。这种安抚幼儿情绪的方法,远比将孩子搂在怀中,顾此失彼好得多。这也进一步增进我跟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样可以同时的的告诉我们的幼儿要有自信,自己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很棒的。 奥尔夫

7、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幼儿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现在大多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还不用培养动手能力,过多的包办让孩子失去了动手锻炼的机会,以至于一个3岁半的孩子花了15分钟才剥好一个香蕉。枯燥的手指锻炼往往是不被孩子们接受的,他们会用哭、闹等行为表示对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事的抗议,但用手指律动音乐进行渗透式的锻炼,收效则很好,孩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有节奏有规律地进行无意识锻炼,成了件快乐又有趣的事。比如:早晨当孩子们陆续吃完早餐时,我播放轻音乐,让他们边走边做一段轻快的律动进入活动室,当幼儿听到簌口歌这首歌时,就会兴奋地边唱边手装作拿牙杯的样子边表演

8、,幼儿对歌曲产生了兴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动,感受歌曲欢快高兴的情绪。同时,我们还巧妙地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如午睡以前,分餐、集中教学前等时间来播放或弹奏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幼儿表演一些优美的律动。久而久之,幼儿倾听兴趣慢慢地提高,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爱音乐、体会音乐,现在孩子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听到音乐、歌曲,他们都会手舞足蹈,自得其乐。通过肢体律动锻炼手指肌肉群。“律动”就是听音动作,是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听、做的有规律活动,如:起立、坐下、集中、向前看齐、向后转等等都可以用“律动”来发出指令,还可以模仿一些小鸟飞、蝴蝶飞、马儿跑、鱼儿游的动作等。渗

9、透式的常规培养,便于教师组织活动。在学习律动小花猫时,有的幼儿在表现小花猫捉老鼠的情节中把地板踩得嘭嘭响,我便告诉他们:“小花猫捉老鼠的时候,走路可轻了,要是老把地板踩得咚咚响,老鼠早就逃光了,小花猫就会捉不到老鼠,饿坏的。”幼儿听了,很快地纠正动作,而且还象模象样地表现小花猫捉老鼠时警觉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在一次次的引导下,一次次模仿中,幼儿一步步地学习着、感受着各种不同的音乐,学习用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来。然后在进入我们的宿舍的时候我也才有让我们的小朋友学习小花猫的方式静悄悄的进去。这样的效果十分的好。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曲,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