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_第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_第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_第3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注:致邑:给一座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 曾子衣敝衣以耕_(2)请以此修衣_(3)反,复往_ (4)足以全其节也_2用“/”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3翻译下列句子(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_(2)纵子有

2、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_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曾子不接受城池?曾子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北人不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仕于南方 仕:_席上啖菱 啖:_其人护其短 短:_欲以去热也 去: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

3、地方。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舍近墓(_) (2)遂迁居市旁(_)2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_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_4.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4、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我发现) 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5.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已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

5、。荣曰:“(1)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2)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释)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因:于是;就。辍已:指自己停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左右:在身边。所以:缘故。1解释下列语句中带点词的意思。(1)尝应人请_ (2)有欲炙之色_(3)同坐嗤之_ (4)乃受炙人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_(2)_3读了短文,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6. 阅读短文。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6、。(1)未穷青之技_ (2)自谓尽之 _(3)秦青弗止_(4)薛谭乃谢求反_2翻译句子。(1)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_(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_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_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_7. 文言文阅读。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河东集)(注释)永之氓:永是地名,即今天的永州;氓指老百姓。暴:涨水

7、。寻常:像平常一样。且:将要。1下列加点的字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永之氓咸善游。(善,擅长)B.益怠。(益,更加)C.乘小船绝湘水。(绝,断绝)D.吾腰千钱。(腰,腰缠)2“永之氓咸善游”中“咸”的解释是( )A.全;都。B.姓。C.像盐的味道。D.咸阳,秦国都城。3与“何不去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永之氓咸善游。B.左臂挂念珠倚之。C.山川之美。D.何陋之有?4读完短文,你觉得导致溺水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A.溺水者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B.溺水者爱财如命的本性。C.溺水者的同伴没有救助他。D.溺水者没有发挥出平常的游泳水平。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8. 文言

8、文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 柘(zh)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自詨(xi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与夸父逐日一同选自_,是一篇神话传说。2请指出下列“其”字的用法。(1)其上多柘木。(_)(2)其状如乌。(_)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9、?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观点。_9. 文言文阅读。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留下了下面的语段。让我们来读一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1(理解字词)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忆昔去年春(_) A从前 B错过 C傍晚(2)江

10、边曾会君(_) A君主 B君子 C这里指子期(3)此曲终兮不复弹(_) A终于 B终归 C结束2(提取信息)用“”画出最能表现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句子。3(问题探究)文中能够说明“此曲终兮不复弹”和“子期不在对谁弹”的原因的句子是( )A.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B.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D.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4(个性感悟)读了语段,你体会到了什么?_10. 小古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11、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读小古文完成填空。人物观点现象依据一儿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_远者小而近者大一儿_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两小儿分别从两个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儿以_的角度,一儿则以_的角度。两小儿“辩日”有理有据,可见他们是_的孩子。2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写一写。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笑曰:_。3文言文篇幅短小,事中见理。我们六年级学过的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_的道理;学弈则告诉我们_的道理。1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匡(kunq)衡凿(

12、zo)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逮:达到,及。映:照。偿:报酬,回报。怪:对感到奇怪。资给:资助,供给。遂:最终,终于。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B.打孔,穿通C.明确,真实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B.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C.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D.匡衡最后成不了大学问家。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 _1

13、2. 根据课文夸父逐日内容作答。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补充文中空白处。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丈杖仗手_夫打_扶_而行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_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_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_13. 阅读短文。孟母三迁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

14、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1文中的孟子是_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人尊奉为“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舍市旁_(2)复徙居学宫之旁_(3)遂居_(4)及孟子长,学六艺_3翻译句子。(1)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_(2)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_4上文的故事内容,用三字经小红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昔孟母,_。”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14. 文言文阅读。得过且过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比至(_) (2)遂自鸣曰(_) (3)得过且过(_)2翻译下面的句子。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_3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_15. 阅读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