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报告_第1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报告_第2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报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自改革启动以来, 经过课改小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 在 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方面都 全面实施了改革, 至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和阶段性成果。 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总 结:一、改革的基本过程1、课程调研为落实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以职业信 息能力、信息生存能力培养为中心” 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 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 满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需要, 本课改小组通 过大量走访用人单位对该课程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为收集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

2、、学习方法、学习支持服务 等各方面的意见, 以便为“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更为可靠 的依据,课改小组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开始高职学习前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对现有教 学模式的意见反馈、 学生对后续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建议, 以及计算机技能对大学 学习生活的影响等。因此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学生的起始计算机技能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在高职学习前对Windows、Office 等软件的操作技能、已有信息素质程度,以及高职学习前对自主学习模式 的认识。(2) 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用于本课程的时间、预习的次数、完成的学习任务数等。(3) 学

3、生对课程资源的认同度了解学生对教材、 试题库、案例库的使用意见, 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4) 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意见 了解学生对后续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类型及学习方式的意见, 了解 学生对该课程在其专业应用过程中的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由原来 的“集中合班讲授 +上机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改为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 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小班制“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原有的 教学模式下, 100 多名学生集中在阶梯教室上理论课,再上机实践。一是人多听 课效果不好; 二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相隔时间较长, 导致学生遗忘知

4、识点, 需要在 实践课上重新跟随教师学习。改为小班制“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后, 一是每班人数在 30-50 人之间,能确保听课效果;二是由教师提出任务、带领学 生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学生跟随教师边学、边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 为“主动学习”。考核方式也坚持“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思想,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取消了“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通过实际操 作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开放式、 全程化、 多元化的考 核方式。即在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布置项目设计, 每个项目设计包含该模块的知 识点,根据每个项目设计完成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

5、 最后综合学生期末实 践操作为总成绩。2、课程开发标准与论证根据课程培养目标, 结合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依据形成的课改方案, 通过同哈工大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家反复论 证,开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定位、课程 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方案设计、课程考核评价、学习情 境设计等。3、教材开发(1)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选用自 2003 年开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成为全校的公共基础课以来,先后使用 了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材, 高职高专的专用教材。 这些教材的特点是理论知 识详尽,但实践操作相对较少, 特别是案例部分往往

6、脱离实际, 使得学生感受不 到所学计算机知识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关系。从 2011 年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改启动 开始,该课程选用了由本校资深教师编写的教材作为过渡, 并开发了注重培养学 生实践能力的校本教材。2)教材设计理念根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 即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以及课改课程内 容标准,本课程确定了以项目教学为主框架, 以案例贯穿每个知识块, 以结合专 业特点的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的新教材结构。 力求让学生能够以教材为主导, 在 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 快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为专业课学习和未来就业打 好基础。(3)教材的开发2013 年依据课程标准,专业教师在哈工大软件工程有限公

7、司人员的指导下编 写并出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教材一套。该教 材应用范围十分广泛。4、课程资源开发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往的课程资源就是教材及实训指导书, 以往的课程资 源单一、运用简单,现已落后,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求异创新、解决 问题和实践能力。 因此,课改小组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上下了很多功夫, 更新 和拓宽课程内容与功能,建立了全面、综合、多变的课程资源模式。开发的课程资源包括 :教材、实训指导、电子课件、教案、习题库、案例库、 网络学习系统、 考试系统等。 丰富的习题库和案例库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训练 学生的实践能力。网络学习系统包括:所有教学文件和教

8、与学的媒体、提交作业、在线交流、 单元自测、等级考试自测、新技术文章等功能。网络学习系统为学生自主化、个 性化和协同学习提供了平台。 可以实现了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并 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密切了生生、 师生之间的关系, 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 知识的局面。另外,计算机是一门知识更新换代特别快的学科,因而,在教学过 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 通过在网上及时更新新技术文章, 以确保学生了解最新 的信息,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考试系统可以根据教师预先设定的时间、 分数、 题型自动组卷, 并且根据评 分标准自动评分。5、课程实施依据本门课程的改革方案, 我们在 2011级和 2012 级

9、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 电子信息专业进行改革试点在改革试点过程中, 我们选择教师的标准是: 应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 “教、 学、做”一体化教学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必须有企业工作或锻炼的 经历。在改革试点过程中,主张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计算机教学需求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意 愿,努力实现 “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的教学原 则,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二、改革成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的, 对计算 机文化基础课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形成了一

10、个新的、适合学生特点、满 足学生需求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自改革以来, 在教学模式改革、 考核模式改革等方面都 得到教务处的鼎力支持,使得该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新课程标准 通过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包括行业、 企业专家调研和访谈, 毕业学生调查、 在校学生调查等, 完成社会需求分析。 与企业专家合作,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 会的作用,完成职业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重新构建基于工 作过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体系, 确定学习领域, 选取学习情景的载体, 校企 合作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 完成学习情景设计, 根据学习情

11、景完成教学场景设计, 开发了课程标准。2、发表论文五篇2013年在华章发表了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实验分析 ,2013年在 知识经济发表了分层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上的应用, 2013 年在科技信息 发表了职业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2013 年在长春 教学学院学报发表了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2 年在 活力发表了浅谈 在课程改革中对高职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认识。3、编写教材一套2013 年依据课程标准,专业教师在哈工大软件工程有限公司人员的指导下编 写并出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教材一套。该教 材应用范围十分广泛。4、通过本门课程改革,申报省级

12、科研项目一项 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课程组全体成员在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上都 有了迅速提升,于 2012年 4月申请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 题职业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现已结题。5、教师、学生纷纷在各项赛事中名列前茅学生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国家比赛中频获佳奖,累计奖项有 : 参加 “ 2012 年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IC3)海峡两岸赛”总决赛荣获季军奖 1 项;参加 “ 2012 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一等奖1 项,三等奖 1 项;参加“ 2012 年 C调的华丽 -H3C杯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大 赛”二等奖

13、1 项,三等奖 2 项;教师组个人赛二等奖 1 项。参加“ 2013 年全国 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 二等奖 2项,三等奖 3 项;参 加“2014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二等奖2 项,三等奖 4 项。三、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改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果, 但并非尽善尽美, 目前仍然存 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新教材还没有完全跟上计算机知识的发展速度。2、由于其他专业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如何让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 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与时俱进仍是一个难题。3、由于开发的教材主要参照本校开设课程的课时设计

14、的,是否能通用、且 适用其他高职类院校还需调研。4、学生课余自主上机学习的环境有待改善。多数大一学生没有自己的计算 机,我校业余开放的机房还远不能满足学生课余时间上机, 学生不能保证充足的 练习时间。5、现有好多班级是不同专业合班上课,在课改过程中,难于实施“分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6、学生学习起点差异较大。现在许多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学校、家庭及 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中学时已经学习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有 的甚至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了。 这些学生在进大学时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 的计算机水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有些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山区的学生, 进 大学前根本就没有

15、接触过计算机, 没有计算机知识。 这样就给“计算机文化基础” 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讲的内容 已经很熟悉或者感觉太浅显, 水平较低的学生却感觉很深奥, 很多内容很难理解。为了深化课程改革,现做如下打算:1、通过参加培训、 参加实践锻炼等方式, 开阔教师的视野, 提高教师的水平, 教师还可以准备大量的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料, 及时更新实践内容, 以把最新的知 识传播给学生。2、进行及时、 深入地专业调研, 以便学生所学的内容与所学专业与时俱进。3、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可以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 如何学习该课程以及对课程中每个知识模块达到的水平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学生 可以对照自己的水平情况,申请相应模块考试,免学相应模块。4、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