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_第1页
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_第2页
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_第3页
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_第4页
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了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的自我民族志。自我民族志是一种将个人与文化相联系的自传式个人叙事,这种个人叙事对个人亲身经历进行了描述并对个人的文化经历进行了反思性说明。近年来,自我民族志已成为研究个人与文化问题的首选工具。本文首先界定了自我民族志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民族志的由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渊源、四种表达方式以及主要的学术争论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对自我民族志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评价,并对其社会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质性研究方法 “唤起式叙事” 后现代主义 作为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自我民族志(autoethn

2、ography)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学术关注。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研究运动的兴起,民族志等传统的质性研究方法备受诟病。研究者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写作民族志(VanManen,1988),突显个性化叙述和表达性说明,试图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我意识来表达文化,讨论文化,深化对文化的解读。这种“唤起式”写作实践被冠名为“自我民族志”(ReedDanahay,1997)。本文在揭示自我民族志内涵的基础上,把自我民族志置于质性研究方法发展逻辑中进行思考,对自我民族志的理论基础、表达方式和优劣进行了探讨。 一、自我民族志的内涵 自我民族志学者首先提出了“亲身体验是如何可能的?”的问题:即我的亲身体

3、验如何提供有关我自己的文化、境遇、事件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具体而言:民族志学者如何能够研究她他自己的文化?(Patton,2002)如果别人不能成为研究对象,我如何研究我自己的群体文化、社区文化、组织文化和文化经验? 自我民族志是一种将个人与文化相联系,将自我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上来考察的研究样式和写作形式(ReedDanahay,1997)。自我民族志是一种探讨研究者自我生活经验的自传式个人叙事。正因为如此,自我民族志最初被视为“局内人民族志”(Hayano,1979)。自我民族志来源于传统的民族志,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民族志,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研究角色上,传统民族志研究者是以局外人身份,

4、通过介入局内人日常生活来研究文化的,而自我民族志研究者则是以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身份,通过描述自我的亲身体验来表现自我主体性,表达自我意识。自我民族志作者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对象,两者合二为一。(2)在研究内容上,传统民族志研究者主要关注人类群体文化,有意使自我成为背景,侧重于从整体上来描述有关其他人的看法和实践,而自我民族志作者则主要关注自我主体性、自我意识和亲身体验,侧重于从个体层面上来描述研究者自身的看法和实践,把个人思想、感觉、故事和观察视为理解社会背景的一种方式,通过自我情感和思想的展现,来探究自我与文化背景的互动。(3)在研究手段上,传统民族志主要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来收集数据,而自

5、我民族志则把亲身体验和自我意识作为数据来源。卡罗琳艾丽丝曾将这个过程描述如下:我开始了我的个人生活。我注意我自己的身体感受、思想和情感。我试图用所谓社会学的系统反思和情感回忆来理解我经历过的经历。然后,我把我的经历写成故事。通过探究某个特殊生活,我希望理解一种生活方式。(EllisBochner,2000:737) 自我民族志试图将个人与文化联系起来,以此来展现意识的多层次性(Ellis,2004)。自我民族志学者透过民族志这个广角镜,向外触及到个人经验的社会和文化层面,向内揭示出一个受制于文化解释、折射并抵制文化解释的脆弱自我。随着镜头的不断变焦,个人与文化之问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起来(Dec

6、k,1990;Neuinann,1996:ReedDanahay,1997)。从本质上讲,自我民族志是反思性的,是对社会权力和话语实践进行批判性考察的有力工具(Alvesson and Skoldberg,2000;Ellis and Bochner 2000)。自我民族志学者把自己作为主人公写进作品,以此来质疑有关“沉默署名权”的通行看法,因为过往研究并没有充分表达研究者的声音(Charmaz Mitchell,1997)。 自我民族志不仅是对自我亲身经历的描述和批判性审视,而且还是对自己文化经历的反思性说明。例如,斯泰西霍尔曼琼斯(Jones,2005)在母亲的损失:讲述收养的故事,讲述表

7、演性中讲述了她自己不孕和收养的经历,阐述了对跨国收养、收养、不孕的文化态度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场合来谈论这些问题。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加深对她自己故事的理解,同时改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虽然自我民族志学者试图通过自我亲身体验来加深对整个文化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自我分析中却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自我民族志学者关注书写单位或符号(graphy,即研究),有的偏重民族(ethnos,即文化),还有的强调了研究者自己(auto,即自我)。比如,研究者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了他们自己作为社会研究者的角色?在多大程度上用文化概念来指导他们的分析?在多大程度上写作是个人的事情?(ReedDanahav,1997:2)

8、这些不同类型的自我民族志并没有达成一致。事实上,即使在同一篇文章中,很多作者的关注点也是不断变化的。 自我民族志将个人故事与民族志结合起来,也模糊社会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界限,表现出不同于传统质性研究方法的新特征,带有浓郁的社会科学传记研究方法的色彩。作为一种自传体写作类型,自我民族志以第一人称写作,突出了对人际对话、情感和自我意识的故事性描述(Ellis Bochner,2000)。自我民族志传记研究方法包括记日志、察看个人档案记录,访谈人自身,通过写作来提出对自我文化的理解。自我民族志还有以下一些研究手段:系统社会学内省、传记体方法、个体经历方法、女性主义方法、经验性分析、叙事探询法、意识唤醒

9、法、联合叙事、互动式访谈等。当然,自我民族志还可以使用创造性非虚构的写作形式。例如,社会学家迈克尔奎因巴顿(Patton,1999)描述了他与儿子10日共游大峡谷的经历。为了将这项研究写成情节生动的故事,使分散的互动变成前后一致的经历,他将几天内发生的谈话压缩在一个晚上,并重新编排了谈话的顺序。父子两人在10天里经历过的情感、怀疑,弱点和不确定性都成了研究分析的数据。 目前,自我民族志并没有清晰的研究边界。尽管如此,人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自我民族志的研究范围:个体叙事、自我叙事、个体经历叙事、自传故事、第一人称记录、个人随笔、民族志小故事。此外还有:正式成员研究、自我观察、个体民族志、生活经 历、

10、批判性自传、自我的病历、唤起式叙事、反思性民族志、忏悔式叙事、自我生活史、民族志式自传、叙事民族志、自传体民族志、阐释性传记、体验性民族志、民族传记、人类学诗学、民族志诗学、民族志回忆录、社会性诗学、后现代民族志、实验民族志、本土民族志、文学民族志、土著民族志、个人民族志、社会自传和社会诗学等。(Patton,2002:85) 自我民族志在社会学、新闻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工作、护理研究、传播研究、小说研究、沟通研究、表演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对自我民族志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许多社会科学分支学科都有自我民族志研究。例如,社会学的分支研究有:个体社会学、自传社会学、社会学式自传、

11、私人社会学、情感社会学等。人类学的分支研究包括:人类学自传、本土人类学、原发人类学、自我人类学、自我意识人类学、家庭人类学、人类学诗学、自我人种学等。 二、自我民族志的由来及其理论依据 自我民族志概念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75年,人类学家卡尔海德(Kar HEider)用自我民族志来特指新几内亚达尼人(Dani people)对他们自己文化的描述。但是,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使用自我民族志概念是大卫哈亚诺(David Hayano)。哈亚诺在1979年用自我民族志来描述人类学家对自身文化的研究,他认为,人类学研究者是“当地人”,对被研究群体了如指掌,具有被研究群体的完全身份,因此是彻头彻尾的“局

12、内人”。(Hayano,1979) 尽管自我民族志并不是“主流”的定性调查方法,但其声望在节节上升。近年来,自我民族志已成为研究个人与文化问题的首选工具。许多学术期刊上载登了有关自我民族志的学术论文,如定性调查(Qualitative Inquiry)、当代民族志杂志(Journal 0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符号互动论研究学会杂志和人文民族志杂志等。文化和组织杂志(Culture and Organization)在2007年第3期专门用特刊探讨了组织自我民族志问题。当代民族志杂志(Journal 0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存20

13、06年第4期专门刊载了多篇有关自我民族志的论文。此外,多个大型国际会议也有大量有关自我民族志的论文,如质性调查国际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0f QualitativEInqui)以及和国际质性方法研究所主办的“质性方法进展讨论会”(The Advances in Qualtatwe Methods)等。 自我民族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用小说文体来完成的分析性自我民族志,如爱丽丝的方法论小说民族志I(TheEthnographic I)。表演性自我民族志,如邓金诗选表演的终结(The Ends 0f Performance)。最近几年,有些作者用协

14、作方式来写作、分享和分析有关个人体验的故事,这种自我民族志被冠名为“协作自传”(collaborative autobiography),并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用于大学本科教学(Lapadat,2009)。值得一提的是,自我民族志作者大多数是研究队伍中的“弱势群体”,比如妇女、下层阶级、少数民族群体、发展家的学者等。 自我民族志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学家德博托里德里德达纳海(ReedDanahay,1997)认为,自我民族志是后现代主义的产物,它既综合了后现代民族志(否定客观观察),又综合了后现代自传(质疑统一自我概念)。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有关理性、科学、民主和人道

15、主义价值观的一利一反动,这一思潮否认艺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质疑所有系统化的实证观察和抽象解释,主张社会研究最多只能做到描述,因此所有描述都是等值的,没有优劣之分,唯一的差别在于研究者的个人经历。南于知识都打上了个人的烙印,因此研究结果不可能完全价值中立,研究结果也不能以中立的方式来呈现,不能少掉研究者的名字。由于研究者参与到研究成果中,因此有必要观察观察者,将研究焦点转向研究者自身,从研究者的亲身体验写起,用叙事、对话、诗性和唤起式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些体验和想法。后现代主义认为,研究的价值在于讲述故事,以引起人们的同应或好奇心,用小说、电影、戏剧和音乐来传播知识要好于学术期刊。(纽曼,200

16、4) 在后现代主义理论影响下,自我民族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修辞结构和方法。自我民族志对应于建构意义、诠释学或批评理论等后现代主义范式。在本体论上,自我民族志学者超越了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分野,把个别现实视为一种心理结构,突显了演讲权和权力关系对个别现实的塑造作用,强调了不同的内在性、外在性和个人媒介(YoungCollin,2004)。在认识论上,自我民族志学者关注相对语境下的意义、主体性和生活经验,把自我民族志看成是一种现象学,将叙事分析视为个别“真理”。在价值论上,自我民族志学者从不隐瞒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关切,承认他们是基于某种意识形态立场来对个人经历进行描述的。

17、 三、自我民族志的表达方式 自我民族志突破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区隔,融合了科学与人文,形成了多种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主要包括个人叙事、第一人称叙述、生活经历、自我病情记录、生活写作、忏悔故事、同忆录等。自我民族志所使用的方法论策略有:社会学系统反思、传记方法、个人体验法、女权主义方法、叙事探究、共同建构叙事互动式访谈和自我民族志表演等。南于表达方式和研究策略的多样性,自我民族志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判定一个作品是自我民族志还是民族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志作者或评论者所做的判断。判定某项研究属于自我民族志还是属于回忆录则取决于作者的写作实践(对其他学者和专业术语的引用)、出版实践(谁出版该书)、如何被促销(封面上标注的学科领域)、如何被贴上标签(ISBN书号)、谁是目标受众(例如读者等)、评审实践(谁写书评)、学科实践(特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