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的启示思考_第1页
忻州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的启示思考_第2页
忻州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的启示思考_第3页
忻州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的启示思考_第4页
忻州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的启示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忻州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的启示思考 陈 伟一、 我市粮食生产阶段性发展情况建国60多年来,我市的粮食生产成阶段性波动发展,经历了生产恢复、科学种田、科技兴农起步、科技含量提高、种植业结构调整、跨越发展六个阶段,逐步由雨养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1、农业生产恢复时期(1949-1968)。这20年间,国家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我市粮食生产也得到恢复性发展。这一阶段全市粮食总产平均为38618万公斤(7.7亿斤),单产平均为50.8公斤/亩。粮食总产以1958年为最高,达53977万公斤(10.8亿斤);以1962年为最低,仅33292万公斤(6.6亿斤)。单产最高为1966年的68

2、公斤/亩,最低为1962年的39公斤/亩。这一时期为雨养农业,产量波动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2、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期(1969-1978)。这10年间由于化肥、农机具和杂交种子的推广应用,以及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粮食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这一阶段全市粮食总产平均为66950万公斤(13.4亿斤),单产平均为90公斤/亩。粮食总产以1975年为最高,达81736万公斤(16.3亿斤);以1972年为最低,仅37686万公斤(7.5亿斤)。单产最高为1975年的108公斤/亩,最低为1972年的51公斤/亩。这一阶段粮食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平均亩产量与前一阶段相比增长77%,每毫米降水亩产粮食

3、由0.2公斤上升到0.45公斤。有力的证明科学种田发挥出的巨大作用。3、科技兴农起步时期(1979-1988)。这一时期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有效调动,全市粮食生产呈稳步发展的势头。这一阶段全市粮食总产平均为83561万公斤(16.7亿斤),单产平均为130.5公斤/亩。粮食总产以1984年为最高,达97432万公斤(19.4亿斤);以1986年为最低,为64814万公斤(12.9亿斤)。单产最高为1988年的159公斤/亩,最低为1980年的105公斤/亩。这一阶段与前一阶段比较:平均亩

4、产量增长45%,这一阶段的最低亩产量与前一段的最高亩产量几近平齐,可见这一时期粮食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4、科技含量提高时期(1989-1998)。这10年间,地膜覆盖技术、种子包衣、脱毒种薯、立体种植等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市粮食生产首次突破20亿斤大关。这一时期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平均为582万亩,平均总产为20亿斤,平均单产为172公斤/亩。总产最高为1996年达117651万公斤(23.5亿斤),最低为1991年13.2亿斤,这一时期单产突破200公斤/亩,最高为1994年的208公斤/亩。五台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0万亩,玉米单产由未覆盖田的25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以上,单产

5、增加了1倍多。可见,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对这一时期的粮食增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5、种植业结构调整徘徊时期(1999-2003)。这一时期,全国农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过去的单纯追求数量型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为适应新的形势,我市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对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粮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的现象,定襄县个别乡村甚至提出建设“无粮乡”、“无粮村”的口号。1999年粮田面积为605万亩,到2003年降到了500万亩,粮经作物比例由70年代末的85:15调至77:23,粮食作物占比下降8个百分点。这一时期粮食种植面积平

6、均为540.8万亩,总产平均为16亿斤,单产平均为148公斤/亩。可见这一时期粮食生产不论从面积、总产还是单产都出现较大下滑。6、粮食生产跨越发展时期(2004-2014)。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2004年以来,国家制定出台了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进行直补的政策,从2006年开始又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增加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市补贴作物从最初的只补小麦和玉米,逐步增加谷子、部分杂粮、薯类等,直到现在包含了所有的粮食作物;补贴面积从最初的235.57万亩增加到629.9万亩;补贴标准由最初的小麦每亩10元、玉米每亩5元,增加到小麦每亩85元

7、、玉米及薯类每亩60元、其它杂粮每亩80元;全市补贴金额从最初的1391万元,增加到42444.1万元,使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粮补政策的优惠。2008年以来,我市又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以秸秆还田、机深耕(松)、增施有机肥、地膜覆盖为主的大规模丰产方建设,大力推广一增四改技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的集成增产作用,促进了玉米、杂粮等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我市粮食生产水平。我市粮食生产进入了政策拉动、项目带动、生产水平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粮食生产跨上了一个个新台阶。这一时期我市粮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总产连创新高。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523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6

8、58.2万亩,粮食总产从2004年的23.7亿斤增加到2014年的35.4亿斤, 粮食单产从2004年的226.7公斤/亩增加到2014年的277.1公斤/亩。这一时期粮食种植面积平均为606.5万亩,总产平均为27.4亿斤,单产平均为224.7公斤/亩。这一时期我市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粮食总产10年间增长近50%,成绩辉煌,是我市粮食生产跨越发展时期。二、粮食丰产的启示与经验1、政策、市场给力,调动了农民进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从2004年实现粮补政策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农村农业方针政策,坚持以稳粮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发展

9、,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把政策的强化和落实作为粮食生产的大事对待,并及时将各项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农民手中。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粮补款16.79亿元,良种补贴款2.29亿元。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对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等为主要内容的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近10年来,粮食市场价格上涨明显,种植效益大大提高,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热情,农民种粮投肥、投资积极性明显提高。玉米价格由2004年的1.1元/公斤上涨到2014年的2.2元/公斤。10年间玉米价格翻番,产量提高近50%,2014年种植玉米的收入是2004年种植玉米收入的3倍左右,水地

10、玉米亩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旱地玉米亩纯收入500600元。其它杂粮价格也有大幅上涨,种粮收益不断增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高涨,化肥、地膜等农业投入逐年增加,粮食规模经营主体逐年增多,全市发展100 亩以上种粮大户约2000户。2、科技推广助力,挖掘了粮食生产潜力。在科技推广方面,从培训、示范、推广三个环节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粮食生产上的作用。在三大粮食作物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高产种植体系。在玉米生产上形成了机械化播种、高密度种植、精细化管理的种植体系,亩产大幅度提高,水地玉米达吨粮已经很平常。在谷子上推广杂交谷子系列技术,亩产最低在800斤。马铃薯上推广了以脱毒马铃薯品种系列高产技

11、术,亩产大幅度提高。一是深入开展了“千人进千村抓千点”、“四送一训”活动,狠抓了农业技术大培训。我市每年组织1000余名农业干部及科技人员,深入到14个县(市、区)的1000多个村,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法规及巡回大培训”活动。确定每名科技干部联系一个村,开展了长期的“一对一”指导服务活动。通过直接进村、面对面讲解、心贴心交谈、手把手示范,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吃透中央政策、掌握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懂得法律法规。并大力组织与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咨询、指导、服务活动。二是规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和展示,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全

12、市共引进示范“先玉”、“大丰” 等系列玉米、“2191”等脱毒马铃薯、“英国红”等红芸豆原种、“张杂3至12号”等谷子、陇亚8号等抗病胡麻、“坝莜”等燕麦高产优质新品种180余个;引进示范渗水地膜、双降解地膜、土壤改良剂、抗旱保水剂、重茬肥等新材料20余种;规模示范无害化病虫综防、免耕深松直播、化控间苗等新技术20余项。三是全面推广品种优化、平衡施肥、地膜覆盖、立体种植、秸秆还田加机深耕、节水旱作、病虫综合防治等重点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综合配套效益。一是以优质高产专用为目标的品种优化技术,年推广面积达640万亩;二是以测土配方为重点的平衡施肥技术,发展到570万亩;三是以高寒冷凉区为重

13、点的覆盖农业技术,发展到210万亩;四是以节能温室和移动大棚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技术,发展到10万亩以上;五是以粮经套种为重点的立体种植技术,发展到90万亩;六是以节水农业为重点的节水旱作技术,发展到238万亩;七是以秸秆覆盖免耕为重点的秸秆还田技术,发展到203万亩;八是以无公害化生防为重点的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发展到530万亩次;九是以无公害标准化为重点的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发展到185万亩;十是以节种、节肥、节药、节劳为主的节约农业,发展到300万亩。3、项目实施帮力,增强了粮食增产基础。一是实施粮食高产创建丰产方建设。我市从2010年开始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实施规模逐年扩大,从2010年的1

14、2万亩逐步发展到2014年的54万亩,全市累计实施150万亩。这些高产示范方实现优种优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综合技术复合到位、多个统一服务到田,因此均大面积显著高产,比对应的普通大田增产大都在20%以上。我们紧紧抓住项目实施的良好机遇,强化辐射带动效应,使高产创建和丰产方示范田成为新品种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基地,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平台和新型农民培训学习的田间课堂,充分发挥了规模效益和带动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市粮食生产水平。二是实施旱作农业地膜覆盖项目。我市地膜覆盖项目从2010年的36万亩扩大到2014年的130万亩,累计实施面积达到420万亩,带动全市年推广地膜覆盖面积达210多万亩,占到全市粮

15、食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市广大旱地区和高寒冷凉区地膜覆盖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该区粮食作物中玉米、谷子、马铃薯等高产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食单产、总产稳步提高,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平均亩增产粮食25公斤左右,年增产粮食1亿斤以上,为全市粮食增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是连续实施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从2006年以来我市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到2011年年底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35万亩。如2011年全市实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47.816万亩,其中高标准旱作农田32.1万亩,高标准节水灌溉高产高效农田8.1万亩,盐碱地综合治理7.6万亩。工程田平均亩增产值47.4元,亩节本16.3

16、元,总增产值1883.9万元,总节本779.1万元,总增纯收益4532.6万元。全市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41.08万亩,其中坡耕地综合治理13.1万亩,沟坝地整治0.28万亩,河川地治理1.4万亩,旱平地培肥17.33万亩,盐碱地改造7.63万亩。据各项目点测产统计表明,工程田平均亩增产46.9公斤,总增产量1883.9万公斤。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保证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与问题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过快,种粮经济效益还是偏低。近年来,国家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种粮农民的收益,但增长幅度十

17、分有限。而同期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农产品价格增长幅度,粮价增长的正效应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负效应所抵消。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我市的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投入主要靠“人海战术”,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开挖灌溉渠道。由于先天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标准过低,修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基本上全是“土质”工程。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分散经营,农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难以筹资筹劳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和修葺,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设施水毁、老化、失修、废弃现象普遍,即使仍在使用的,也都是带病运行,“渗、透、漏”现象十分严重,防灾救灾能力差

18、,使用效率低下。再加之我市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3、农户耕地条块分割,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程度不高。耕地承包到户后,不利于统一机械耕作、播种、施肥、灌溉等,难以统一实施标准化生产,不利于节本增效、规模生产。四、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些措施及建议1、加强耕地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进一步加大上级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助力度,尽量安排更多的资金向“三农”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中低产田改造、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耕种条件。积极创新县级财政投入方式,采取“以奖代补”等方

19、式,鼓励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提升农业抗旱抗涝能力。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耕地的可持续高效利用。2、控制生产资料价格过快增长,努力降低农民种粮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肥料和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原材料的涨价也在不断上涨,但应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建议上级对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建立农资价格最高限价政策,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对农资生产企业因原材料涨价而增加的生产成本,由国家进行补贴,确保生产企业的效益。对农资销售实行专营制度,一方面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从而保证国家限价的农资销售到种粮农民手中;另一方面确保农资质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也有利于国家对农资销售流通环节给予政策性补贴,确保销售部门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坚决查处乱涨价、投机钻营、倒买倒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秩序,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合法权益。3、支持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大对粮食生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