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且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要通过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观察、归纳得出移项法则?但学生刚学时不习惯用移项法则,而仍然借助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这是正常的,需要通过大量练习后才能体会到移项法则的便利.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分三个课时完成,每课时所完成的具体任务不同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进一步熟悉运用等式性质一解方程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归纳得到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求方程的解.三、教学目标1 .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2 .在
2、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四、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达标训练;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巩固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环节一:复习引入复习上节课用等式基本性质一解方程的过程,观察、分析、概括出移项法则(1) 5x -2 =8 ;解:方程两同时加上 2,得5x - 2 ? 2 = 8 ? 2 .也就是5x= 8+2.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x= 2.(2) 5x -2 =8x .解:方程两都加上 2七x,得5x -2 ? 2 -8x =8x ? 2 -8x也就是 5x- 8x= 2.化简,得3x=
3、2.方程两边同除以一3, 得x=设问1:在变形过程中,比较画横线的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什么?设问2:上述变形过程中,方程中哪些项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怎样变的?设问3:为什么方程两边都要加上2 呢?第 2 小题在解的过程中两边加上 2-8x 的目的是什么?归纳:像这样把原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 后,从 一边移到 ,这种变形叫做移项思考:( 1 )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的目的是什么?(等式的基本性质;移项使含有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的一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另一边)女口:解方程:“ 3 c 51 x = 3x2 23 c 5 d x_3x1 . ( 1)4 25方程 ( 1) 中的 5没有移项,只是“换
4、序”不应该变号. 这就是对于移项的实质没有理解2清楚造成的 .环节二:达标训练【达标训练1 】1 ?把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形(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的左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右边)( 1) 4x 3=5 移项,得 ;( 2) 5x-2=7x , 8 移项,得 ; 3x - 20 =4x -25 移项,得 ;( 4) x =3x - 5 移项,得 2 22. 下列变形符合移项法则的是( )a. 由 5 3x -2 , 得 3x -25b. 由 一 10x-5= -2x,得-10x-2x=5c. 由 7 x 9 =4x- 1, 得 7x 4x = -1 一 9d . 由 5x ? 2 =9,得 5x
5、=9 ? 2总结:移动的项要;移项通常是将 ,已知项 ; (移项法则 )例 1 解方程:1 ) 2x6=1 ;解:移项,得2x =1 _6 ?化简,得2x - 一 5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2,得 x = _ 52( 2) 3x 3 = 2x 7 ?解:移项,得3x _2x = 7 _3 ?合并同类项,得 x = 4 ?【达标训练2】( 1) 4x_3=9 ;(2) 4y_2=3_y ;(3) 3x 20=4x_25 ?环节三:合作学习11例 2. 解方程 x x 3 .42解:移项,得? lx = 3 ?423合并同类项,得 3 x = 3 ?43 4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 或同乘以 ) ,得
6、x = 44 3学生独立完成例 2,学生互评(有哪些方法)2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出一个解方程的题,题型局限于本课时的题型,组内交换解答,组长负责检查,组员负责看解答结果如何环节四:巩固提高本节课后,随堂练习 4 个小题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思想方法?2. 移项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还要学习移项法则呢?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时的内容,归纳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及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环节六:布置作业习题 5.3 第 1 题五、教学反思教学中要注重“铺垫”与“打伏笔”,给后续教学留好生长点;本课时教学较为成功与上课时用等式基本性质一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到位有很大关系 . 本课引导学生体会新知 识的引入与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由易到难,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化“新”为“旧” 这样一个研究数学的方法,会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给予 启发和帮助 . 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移项法则的必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