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发展年史_第1页
自行车的发展年史_第2页
自行车的发展年史_第3页
自行车的发展年史_第4页
自行车的发展年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行车的发展史 自行车究竟在哪个年代、由谁发明的很少人知道,在1791年法国人 曾发表了两轮的木马车;德国男爵卡尔杜莱斯是一般公认的自行车发明 人,他在1817年制造出有把手的脚踢木马自行车,他在车子前轮上装了 一个方向把手,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马拉的奇怪车子,也是人们 最早的自行车印象。他的发明是构想是来自於溜冰鞋的原理,他想如果 人们在两轮之上放个座垫,人坐在上面两脚下垂交互踩踏前进车子就能 像溜冰一样前行了。他的木马自行车在1818年正式取得德国及法国的专 利,成为自行车的开山鼻祖,这辆自行车是以木头制造,这台车就是靠 人的两只脚在地上蹬,以现今来看就像是木造的玩具木马,比现在的铁

2、马重好几倍,这台木马自行车的发明对人类有极大的贡献。最早的木马 车没有把手不能控制方向、不能转弯、只能直线前行,木轮的转动及停 止完全靠双脚踢地来控制;杜莱斯把木制的车架跟把手装在车上之后, 转弯或移动方向就更方便了,不必停止两脚踢在地上的动作,更不必提 起车子移动方向;这部车子就被拿来作为玩具马。 1819年英国、德国也都先后成立了自行车运动历史上最 早的自行车学校,教人如何骑玩具马-Hobby Horse;在当时没 有汽车、火车的时代,以马车为交通工具的法国、英国、美 国形成了争相骑玩具马的风气,人们跨上了玩具马用力蹬, 速度越快,车子就越稳,这个骑玩具马的风气在欧美持续了 约十年的历史。

3、 在1818年英国的铁匠及机械师丹尼士强生(Dening Johnson) 率先以铁造取代了木头材质,以铁造取代了车轮的骨架,接 著他又在伦敦创办了两所学校以训练人们学习及骑乘自行车。 后来英国人就把这台有趣的车子叫作Hobby Hors,这台铁制 的车由技术好、有经验的人骑乘时速可以到十三公里。 到了1830年法国政府正式决定以玩具马作为邮差送信的 交通工具;1839年英国苏格兰的冶铁匠汤马士麦米伦(Thomas Macmillan)将Hobby Horse改良,他不断思考如何能坐在车上, 脚能不著地还能使车子前进,最后他终於设计了一辆前轮大 於后轮,并加上踏板及杠杆在后轮来驱动车子的自行车

4、,骑 乘时不需再以脚踩地面去转动轮子前进,这也是自行车发明 的一大进步。 1861年法国的娃娃制造商Michanx发明了前轮驱动的自行 车,在前轮轴上直接加上踏板,靠著这台自行车可以骑遍整 个欧洲。他们推测车子走得更快主要关键在於车轮体积的大 小,车轮越大则滚动一圈的距离就愈长,速度相对也就愈快。 1867年Michanx成立公司并开始大量制造。由於大量推广使用, 此时自行车开始了量产化的阶段,后来自行车的制造都是以 这台车作改良,当时法国巴黎就是自行车的制造中心;法国 在1868年在竞马场举办有史以来第一场自行车竞赛,使用的 就是这台自行车。 1869年法国人又发明了鍊条来驱动后轮,到此时的

5、自行 车算是完整的版型。1870年英国的詹姆斯史达雷(James starley)设计了大小轮的自行车,那时后轮的直径只有90公分, 前驱动轮直径却有125公分以上,行车速度相当快;同一段 时间法国人也作同样的改良,将车子的材质由木质改成铁质 与橡胶零件,也是前轮驱动,前轮直径比后轮大数倍。骑这 种车像骑马一样高高在上很威风,但是下坡时加速十分危险 容易跌倒以及高度的关系上下车就存在著危险性。1869年法 国人发明用链条来驱动后轮,出现了安全型自行车; 1874年英国詹姆斯史达雷发明了穿钢丝的轮圈,并且 制造了三轮车,成了当时淑女们的最爱。1885年英国人把 自行车改良成前后轮一样大小,并使用

6、链条驱动,叫做 Rove型的自行车,这个车型就是现代化自行车的雏型。 1888年一位住在爱尔兰的兽医(John Boyd Dunlop)发明了橡皮 充气轮胎,这是自行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发明,它不但 解决了自行车多年来最令人难受的震动问题,同时更把自 行车的速度又推进了许多。其实之前也有人发明过橡皮轮 胎,但因为那个年代橡胶的价格非常昂贵,所以未被广为 使用。从德国男爵的发明第一台自行车以来经过许多人不 断研发,到现在脚踏车才算完全定型。与以前发展中的自 行车相较最大的进步,就是高度变低、材料变好;传动方 面则是由鍊条传动后轮,增加了车子的稳定度。 1970年代由一群美国嬉皮所发展出的越野登山

7、车将以 往竞速用的公路车,变更为肥厚轮胎、平直把手,成了现 代人又一项最新的户外休闲运动;快拆式的前后轮装置, 方便了自行车的随身背负或随车运载,车身轻、周边配备 又多,使得自行车的骑乘变的运动又休闲,骑上自行车的 炫耀感及优越感油然而生。从木马逐渐演变成铁马,使用 的材质从木质转换成铁质、钢管及钼铬合金、钛合金及碳 纤材料等的使用,愈来愈轻巧,而自行车的种类也可以使 用功能性概分为公路车、登山车、旅行车、一般车甚至於 电动自行车等产品,满足了现代人对自行车既舒适又多功 能的要求,自行车的研发与人体合而为一的表现越显重要。 自行车发展趋势图 现代自行车分类 公路自行车(Road bicycle

8、) 用来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车种,由于平滑路面阻力较小,公路 自行车的设计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减低风阻的下弯把手,较窄的 高气压低阻力外胎,挡位较高,且轮径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车都大,由于 车架和配件不须像山地车一样需要加强,所以往往重量较轻,在公路上 骑行时效率很高。由于车架无需加强又往往采用简单高效的菱形设计, 公路车是最为优美的自行车。 场地自行车(Track bicycle) 用于在室内极其平滑的椭圆形赛道上使用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没 有车闸(煞车),没有变速器,且没有可逆转的飞轮。 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Triathlon/Time Trial bicycle)在三项赛和计时赛 运

9、动中使用的公路自行车,三项赛和计时赛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允许使用 牵引气流(draft),也就是说选手必须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空气 阻力,而不须骑在其他选手后面,所以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在设计时非 常注重让选手保持一个减小空气阻力的骑行姿势,同时注意减小自行车 自身的空气阻力。三项赛自行车还让选手在骑行时使用和跑步时相近的 肌肉组,这样使从骑行到跑步的转换更容易。 山地自行车(Mountain bike) 山地自行车起源于1977年美国旧金山。 设计为骑乘于山区的车种, 通常具有变速器可变换省力或快速的档位,有些会在车架安装避震器, 部分的轮胎胎皮是巧克力胎纹以便于在无铺面的路面骑乘。 山地车

10、零件 的尺寸一般为英制单位。车圈为24/26/29英寸,轮胎尺寸一般为1.0-2.5英 寸。车架尺寸也以英制为单位,例如14、17、19来表示车架尺寸的大 小。 速降自行车(DownHillbike) 速降自行车,也称落山自行车。英文简称DH。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 活动。骑手利用特制的DH自行车在山坡上滑翔,甚至坠山来寻求刺激。 活动多在山脊、矿洞、雪地等地带开展。奥地利人利用DH创造出 210.4KM/H的世界纪录。 速降自行车的车架角度与山地自行车有所区别, 零件与山地自行车一样都为英制单位。进行此项活动时必须佩戴头盔、 护甲等装备。前叉减震的行程比山地自行车及XC自行车要长。轮胎宽度 一般

11、超过2英寸。 斜躺自行车(Recumbent) 与传统设计上较不一样的自行车。通常有较大且舒适的座椅,两轮 或三轮。优点是舒适,且风阻低。 旅行自行车(Touring bicycle) 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适合超远程自给自足的旅行,有较舒适放 松的车架几何设计,能够负重,有很低的最低档位,使用较宽的车胎, 配件选择方面追求可靠耐用而不太侧重减轻重量,往往是用山地车脚踏 板。 广告自行车(Advertising bike) 广告自行车是由中国国家专利局授权(ZL2007 2 0312144.6)的薄壳 型车架制作的特殊自行车,利用车架表面积发布广告的专业广告自行车。 双人双人/ /多人自行车多人自行车(Tandem bicycleTandem bicycle) 又称为协力车,由两人以上协同出力,由第一位控制方向。 折叠车(Folding bicycle) 是为了便于携带与装进车内而设计的车种,有些地方的铁路及航空 等公共交通工具允许旅客随身携带可折叠收合并装袋的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Motorized bicycle) 一种以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