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制作)_第1页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制作)_第2页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制作)_第3页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制作)_第4页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制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二甲评审标准要求: (七项 ) (一)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指标名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对象选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 于 50%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 于 80% 分子: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计算公式: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 %)

2、= 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指标名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v 60%)。 分子: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X 100 计算公式: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 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1. 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 都只计为 1 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2.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医嘱)包括全身作用的抗生素类和合成抗抗菌药物类,不包 括抗结核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

3、药、抗寄生虫药、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 规;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处方数 / 每百张门诊处方( %)。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V 20%)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计算公式: 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数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同一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注: 1.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2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在此表中不列为抗菌药;

4、 3. 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四)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处方数 /每百张急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急诊处方。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V 40%)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急诊处方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急诊处方总数。 计算公式: 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急诊处方数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同一单位时间内急诊处方总数 注: 1.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2. 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在此表中不列为抗

5、菌药; 3. 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病人。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V 40DDD)。 分子: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数) 分母:同期收治患者住院天数。 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X 100 同期收治患者住院天数 注: 1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数)= 所有抗菌药物 DDD数的和。 2某个抗菌药物的 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克/DDD值) 3.DDD (Defined Daily Do

6、ses)值: 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 庆大霉素(24万单位)+阿莫西林(1克)+头孢他啶(4克) 庆大霉素(1DDD) +青霉素(1DDD) +头孢他啶(1DDD) = 3DDD 4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收治患者人数洞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六)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指标名称: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对象选择:医疗总收入中的药费总收入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年度药费总收入(万元)。 分母:年度医疗总收入(万元)。 计算公式: 年度药费总收入(万元) 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 X 100 年度医疗总收入(万元) (七)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

7、金额比重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对象选择:西药出库总金额中的抗菌药出库总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年度抗菌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分母:年度西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X 100 年度抗菌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 年度西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要求 (八)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 计算公式: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量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 %= x 100% 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 (九)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指标改善

8、:比率降低(V 20%) 计算公式: 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 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x 100% 同期门诊总人次 (十)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V 40%)。 计算公式: 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 x 100% 同期急诊总人次 (十一)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V 30%) 计算公式: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例数 x 100%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 注: 1.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

9、、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 (十二)1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w24小时的百分率 指标改善:比率达标(100%) 计算公式: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w 24小时的例数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疗程w24小时百分率= X 100% 同期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总例数 (十三)1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 指标改善:比率达标(100%) 计算公式: I类切口手术前0.5-1.0小时内给药例数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 X 100% 同期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总例数 计算公式:

10、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品种选择适宜的百分率 (十四)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品种选择符合指南的例数 =X 100% 同期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总例数 (十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静脉输液百分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例数 :X 100% 同期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总例数 (十六)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计算公式: 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人次 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X 100% 同期门诊患者总人次 计算公式: 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十七)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人次 x 100% 同期急诊患者

11、总人次 (十八)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例数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x 100% 同期住院患者总例数 (十九)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总袋(瓶)数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 同期住院患者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二十)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 检率 指标改善:比率达标(30%) 计算公式: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生物标本送检例数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 =X 100% 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总例数 (二十一)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 格标本)送检率 指标改善:比率达标(50%) 计算公式: 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 标本送检例数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X 100% 同期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 者总例数 (二十二 )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合格标本)检查百分率 指标改善: 比率达标(80%) 计算公式: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标 本送检数 接受特殊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