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成都二十四中 蒋德明 基本概念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土地和和人口数人口数为依据,向人为依据,向人 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 成基本的制度叫赋役制度成基本的制度叫赋役制度(也叫赋税制度也叫赋税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 的的人头税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财产税,即调;以田,即调;以田 亩为依据的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即田租;以成年男

2、子为依据的徭役徭役 和和兵役兵役;其他;其他杂税杂税。 历代主要赋税制度表 阶段阶段 名称名称时间时间背景背景内容内容特点特点作用或影响作用或影响 封建赋税制度封建赋税制度 形成阶段形成阶段 “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 “初税亩初税亩” 编户制度编户制度 封建赋税制度封建赋税制度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租调制租调制略略 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两税法两税法 募役法和募役法和 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 封建赋税制度封建赋税制度 新阶段新阶段 一条鞭法一条鞭法 地丁银地丁银 阶段阶段名称名称时间时间背景背景内内 容容 特点特点作用或影作用或影 响响 封建封建 赋税赋税 制度制度 形成形成 阶段阶段 “相地而衰相地

3、而衰 征征” “初税亩初税亩” 编户制度编户制度 私田的出现;井私田的出现;井 田制逐步瓦解;田制逐步瓦解; 奴隶制崩溃,封奴隶制崩溃,封 建制逐步确立建制逐步确立 开始征开始征 收土地收土地 税税 按人按人 口和口和 资产资产 征税征税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完整的赋完整的赋 税制度正税制度正 式形成式形成 阶段阶段名称名称时间时间背景背景内容内容特点特点作用或影响作用或影响 封建赋封建赋 税制度税制度 形成阶形成阶 段段 “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 春秋春秋 私田的出现;私田的出现; 井田制逐步井田制逐步 瓦解;奴隶瓦解;奴隶 制崩溃,封制崩溃,封 建制逐步确建制逐步确 立立 根据土地多根据土地

4、多 少和田质好少和田质好 坏收税坏收税 开始征收开始征收 土地税土地税 承认土地承认土地 私有,促使私有,促使 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 由国有制向由国有制向 私有制的转私有制的转 变,顺应了变,顺应了 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 “初税亩初税亩”按亩纳税按亩纳税 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两汉两汉 人口众多,人口众多, 加强对百姓加强对百姓 的管理,巩的管理,巩 固封建统治固封建统治 根据人口和根据人口和 资产多少承资产多少承 担国家的赋担国家的赋 税、徭役和税、徭役和 兵役兵役 既是一种既是一种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制度,又制度,又 是一种赋是一种赋 役制度役制度 封建社会完封建社会完 整的赋税制整的赋

5、税制 度正式形成度正式形成 阶段阶段名称名称时间时间背景背景内容内容特点特点 作用或作用或 影响影响 封建封建 赋税赋税 制度制度 发展发展 阶段阶段 租庸租庸 调制调制 两税法两税法 募役法和募役法和 方田均税方田均税 法法 吸取隋亡教吸取隋亡教 训,采取轻训,采取轻 徭薄赋的指徭薄赋的指 导思想导思想 以庸代役以庸代役 按资产、田按资产、田 亩交纳,分亩交纳,分 两季纳税两季纳税 财政入不财政入不 敷出敷出-“积积 贫贫”现象现象 隋朝和隋朝和 唐朝前唐朝前 期期 阶段阶段名称名称时间时间背景背景内容内容特点特点作用或影响作用或影响 封建封建 赋税赋税 制度制度 发展发展 阶段阶段 租调租

6、调 制制 魏晋南魏晋南 北朝北朝 略略略略 与均田制相与均田制相 结合结合 略略 租庸租庸 调制调制 隋朝和隋朝和 唐朝前唐朝前 期期 吸取隋亡教吸取隋亡教 训,采取轻训,采取轻 徭薄赋的指徭薄赋的指 导思想导思想 田租、缴纳绢和田租、缴纳绢和 布叫调,以绢和布叫调,以绢和 布代役者叫庸布代役者叫庸 以庸代役以庸代役 保证了生产时保证了生产时 间,负担相对间,负担相对 减轻,保障了减轻,保障了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 两税两税 法法 唐中后唐中后 期期 均田制的破均田制的破 坏,租庸调坏,租庸调 制无法维持,制无法维持, 解决财政困解决财政困 难难 按资产交纳户税,按资产交纳户税, 按田亩交纳地税,

7、按田亩交纳地税, 一年分夏、秋两一年分夏、秋两 季纳税季纳税 主要按土地主要按土地 和财产收税;和财产收税; 一年分两季一年分两季 收税收税 扩大税源,统扩大税源,统 一税制,增加一税制,增加 税收,相对减税收,相对减 轻负担,改变轻负担,改变 以人丁为主的以人丁为主的 征税标准征税标准 募役募役 法和法和 方田方田 均税均税 法法 北宋王北宋王 安石法安石法 时期时期 财政入不敷财政入不敷 出出-“积贫积贫” 现象现象 包括官僚地主在包括官僚地主在 内,不服役者交内,不服役者交 纳免役钱,按亩纳免役钱,按亩 纳税纳税 纳钱代役和纳钱代役和 按亩纳税按亩纳税 增加了政府收增加了政府收 入,一定

8、程度入,一定程度 上扭转了积贫上扭转了积贫 局面局面 阶段阶段名称名称时间时间背景背景内容内容特点特点作用或影响作用或影响 封建封建 赋税赋税 制度制度 新阶新阶 段段 一条一条 鞭法鞭法 地丁银地丁银 封建经济的继封建经济的继 续发展,适应续发展,适应 商品经济的发商品经济的发 展的需要,缓展的需要,缓 和阶级矛盾,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 由实物地租由实物地租 为主变为货为主变为货 币地租为主;币地租为主; 赋税品种减赋税品种减 少少 取消人头取消人头 税,以土税,以土 地作为唯地作为唯 一的征税一的征税 标准标准 “地丁合地丁合 一一” 废除了人头废除了人头 税,促进了税,

9、促进了 人口增长和人口增长和 社会经济发社会经济发 展展 阶段阶段名称名称时间时间背景背景内容内容特点特点作用或影响作用或影响 封建封建 赋税赋税 制度制度 新阶新阶 段段 一条一条 鞭法鞭法 明朝明朝 后期后期 封建经济的继封建经济的继 续发展,适应续发展,适应 商品经济的发商品经济的发 展的需要,缓展的需要,缓 和阶级矛盾,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 将原来的田将原来的田 赋、徭役、赋、徭役、 杂税合并,杂税合并, 按户、丁征按户、丁征 收役银,分收役银,分 摊在田亩上,摊在田亩上, 按人丁和田按人丁和田 亩来分担亩来分担 由实物地租由实物地租 为主变为货为主变为货 币地租为主

10、;币地租为主; 赋税品种减赋税品种减 少少 减轻了农民负减轻了农民负 担,适应了商担,适应了商 品经济发展,品经济发展, 封建国家对农封建国家对农 民的人身依附民的人身依附 关系进一步松关系进一步松 弛弛 地丁银地丁银 清朝清朝 前期前期 适应商品经济适应商品经济 的发展的发展, ,稳定财稳定财 政收入政收入, ,简化税简化税 收办法收办法 把丁税平均把丁税平均 摊在田赋摊在田赋 中,征收统中,征收统 一的地丁银一的地丁银 取消人头税,取消人头税, 以土地作为以土地作为 唯一的征税唯一的征税 标准标准 “地丁合一地丁合一” 废除了人头税,废除了人头税, 促进了人口增促进了人口增 长和社会经济长

11、和社会经济 发展发展 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一览表 废除了人头税,促进了废除了人头税,促进了 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 展展 货币货币田亩田亩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 稳定财政收入稳定财政收入, ,人口隐人口隐 瞒现象严重瞒现象严重 地丁银地丁银 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 需要同,有利于农业需要同,有利于农业 商商 品化品化 货币货币 田亩田亩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的 需要,缓和阶级矛盾,需要,缓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一

12、条鞭法 扩大税源,统一税制,扩大税源,统一税制, 增加税收,相对减轻负增加税收,相对减轻负 担,改变以人丁为主的担,改变以人丁为主的 征税标准征税标准 实物实物 资产资产 田亩田亩 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 制无法维持,解决财政制无法维持,解决财政 困难困难 两税法两税法 保证了生产时间,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负担 相对减轻,保障了财政相对减轻,保障了财政 收入收入 实物实物田亩田亩 户税户税 人丁人丁 吸取隋亡教训,采取轻吸取隋亡教训,采取轻 徭薄赋的指导思想徭薄赋的指导思想 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 度正式形成度正式形成 实物实物资产资产 人

13、丁人丁 人口众多,加强对百姓人口众多,加强对百姓 的管理,巩固封建统治的管理,巩固封建统治 编户齐民编户齐民 作用或影响作用或影响 征税方式征税方式征税标准征税标准背景背景名称名称 121314 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以以人丁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 以以土地和财产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 征收征收货币货币的赋税制度的赋税制度 (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 (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募役法、

14、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1、征税标准:、征税标准: 2、赋税品种:、赋税品种: 3、征税方式:、征税方式: 4、征税时间:、征税时间: 5、人身控制:、人身控制: 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 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 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 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 对商业征收重税。对

15、商业征收重税。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2 主要目的:主要目的: 3具体原因:具体原因: 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初税亩的如初税亩的 出现出现) 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地主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地主 阶级与封建国家争利的矛盾,缓和地阶级与封建国家争利的矛盾,缓和地 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如两税法、如两税法、 一条鞭法、

16、摊丁入亩,王安石变法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王安石变法的 措施措施)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一条鞭法如一条鞭法); 适应土地制度的变革适应土地制度的变革(如北魏租调制与如北魏租调制与 均田制的适应均田制的适应); 统治阶级顺应形势,调整统治政策统治阶级顺应形势,调整统治政策 (如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如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作用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作用 *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客观上相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缓和客观上相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缓和 了阶级矛盾了阶级矛盾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

17、顺应了封建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1 1)赋役制度的演变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赋役制度的演变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人与人的关系); (2 2)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赋税制度的)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赋税制度的 调整和改革;调整和改革; (3 3)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 生活水平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政生活水平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政 权兴衰,社会是否安定的政治问题(比如租庸调权兴衰,社会是否安定的政治问题(比如租庸调 制)

18、;制); (4 4)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尊重社会实际,与时俱进,是统治者制定和实施农尊重社会实际,与时俱进,是统治者制定和实施农 业政策的基本依据。比如:均田制、摊丁入亩、地业政策的基本依据。比如:均田制、摊丁入亩、地 丁银。丁银。 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基本认识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基本认识 高考点击高考点击 (2005年春季北京文综卷第年春季北京文综卷第12题题)唐初规定:唐初规定:“凡水、凡水、 旱、虫、霜灾害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 免租、调。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该项规定出

19、自( ) a 均田制均田制 b 屯田制屯田制 c 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d 地丁银制地丁银制 (2003.新课程新课程.21)清前期实行的清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摊丁入亩”赋役赋役 改革有利于改革有利于( ) a 人口自由流动人口自由流动 b 土地兼并土地兼并 c 稳固自然经济稳固自然经济 d 减轻地租减轻地租 c a (05年上海高考)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年上海高考)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 清代丁税出现了变化,参照下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清代丁税出现了变化,参照下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人口 三亿 二亿 一亿 年份 166117

20、2217341794 顺 治 朝 顺 治 朝 康 熙 朝 雍 正 朝 乾 隆 朝 约19 000 000 约25 000 000 约27 000 000 约310 000 000 a 顺治朝随着人丁的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顺治朝随着人丁的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 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人身税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人身税 c 雍正朝人口增长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雍正朝人口增长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 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a 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回 答下列两题。(2006年成都市二诊题) 唐朝两税

21、法的实际作用是() a缓解了均田制破坏后出现的财政困难 b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c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d从根本上减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作为新的赋役制度,“摊丁入亩”带来的最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 a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人口快速增长 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d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 a b 练习题: 1、唐中期改变征税标准的主要原因是(、唐中期改变征税标准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发展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吏治腐败吏治腐败 d.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难以推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难以推 行行 2、两税法与以往的税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两税法与以

22、往的税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 ) a统一税制统一税制 b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d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3、清代征收、清代征收“地丁银地丁银”是指(是指( )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 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 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 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征收统一赋税,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征收统一赋税, 以银两纳税以银两纳税 4、王安石的

23、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最突出、王安石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最突出 的不同点是的不同点是( )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c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 使封建赋役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使封建赋役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5、唐初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之所以促进了经济发、唐初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之所以促进了经济发 展,主要原因是这两种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是展,主要原因是这两种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是( ) a 唐政府唐政府 b 中小地主中小地主 c 广大农民广大农民 d 官僚地主官僚地主 d c 6、使唐朝府兵制得以推行的经济基础是、使唐朝府兵制得以推行的经济基础是( ) a 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 b 均田制均田制 c 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d 两税法两税法 7、据史书统计,清朝康熙末年人口只有两三千、据史书统计,清朝康熙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