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总结_第1页
变形监测总结_第2页
变形监测总结_第3页
变形监测总结_第4页
变形监测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1.变形的概念:指变形体(根据变形监测区域大小,可将变形监测对象分为三大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工程与局部性的,本文统称其为变形体)在各种致变因素的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的变化。2.变形观测的概念:指为了解变形量大小,通过定期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了解变形随时间与空间的发展情况。这个过程即是变形观测。3.产生变形原因:1.自然原因:地震、板块运动、日照、风震2.人为的原因:(1)地下水的过量抽采(2)地下矿物的开采(3)建筑物的荷载(4)其它因素3.变形的危害与控制:变形的危害:1)地面建(构)筑物裂缝、倒塌;2) 交通、通讯设施损害管线

2、损害;3)港口设施失效4)桥墩下沉,净空减小,水上交通受阻5)滨海城市海水侵蚀 6)诱发地震控制:(1)控制地下水开采;(2)进行地下水回灌,保持地下水位;(3)加固建筑物进行等。4.变形观测的目的:确保工程安全运营进行变形分析,建立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5.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裂缝观测、倾斜观测、挠度监测、滑坡监测等6.变形观测的意义:实用上: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基础的稳定性,及时掌握变形情况,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科研上:更好地理解变形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7.变形观测的主

3、要技术方法:1.常规测量方法2.GPS的应用3.摄影测量方法4.特殊测量手段法5.综合各种技术方法。8.变形观测的特点:1.精度要求高2.重复观测3.数据处理要求高4.多学科的配合5.责任重大9.变形的分类:一般情况,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根据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变形可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变形体自身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刚

4、体位移包含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10.变形观测的精度与观测周期:制定变形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允许变形的大小、仪器和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一般而言,实用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11变形观测的周期:观测周期的概念:相邻两次变形观测的间隔时间观测周期的确定基本原则:根据建(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过程等因素综合考虑。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建筑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并综合考虑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特征、观测精度要求及外界因

5、素影响情况。 3、监测测精度及监测周期的合理确定 监测精度与监测周期和位移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当位移速度一定时, 监测周期越短对监测精度的要求越高;当复测周期一定时, 位移速度越快对监测精度的要求越低;当位移速度很小时, 要求有很高的监测精度和较长的复测周期;随着位移速度的增大, 可以相应地缩短复测周期和降低监测精度。 4、一般可将其变形过程分为缓慢变形、变形发展、变形加剧和急剧变形4 个阶段。 5、变形观测基本原则: 建筑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一个周期的观测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

6、观测网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并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和设备。对于特级和一级变形观测,还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当观测量受温度、气压、湿度等环境影响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 12变形监测方法的选:目前常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有: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特殊测量手段(包括各种准直测量、倾斜仪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及应变计测量等)、摄影测量方法(包括近景摄影和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测量机器人(TCA)、3D扫描等。各种不同的监测方法有其不同的精度和适用性,详见表2-4(P30) 13. 沉降测量的监测点布设位置一般有如下要求:(1)

7、砖墙承重的建筑物,沿外墙每隔812m的柱基上,如外墙的转角处,纵横墙的交接处;若建筑物的宽度大于15m时,内墙也应设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点。(2)框架结构的建筑物的每个柱基或部分柱基上。(3)基础为箱形或筏形的高大建筑物的纵墙轴线和基础(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周边以及筏形基础的中央。(4)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的两侧。(5)建筑物沉降缝、建筑物裂缝的两侧。(6)基础埋深相差悬殊、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邻接处、结构不同的分界处的两侧。(7)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及其它类似构筑物基础的对称轴线上,不少于4个。14. 1、平面控制网 根据不同的变形监测对象,布置不同的控制网。如:对于大型变形建筑物

8、、滑坡等,宜布设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边角网等;对于分散、单独的小型建筑物,宜采用监测基线或单点。变形网常由三种点、两种等级的网组成: 1)基准点:通常埋设在比较稳固的基岩上或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2)工作基点:是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点之间的联系点。工作点与基准点构成变形监测的首级网,用来测量工作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形量,由于这种变形量较小,所以要求监测精度高,复测间隔时间长。3)变形监测点:即变形点或监测点,它们埋在变形体(如建筑物、边坡等)上和变形体构成一个整体,一起移动。变形监测点与工作点组成次级网,次级网用来测量监测点相对于工作点的变形量。 15.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原

9、则:1)变形监测网应为独立控制网。一般认为起始数据误差相对于本级网的测量误差来说是比较小的,但对于要求精度较高的变形监测控制网来说,对含有起始数据误差的变形监测网,即使监测精度再高、采取的平差方法再严密,也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的,因此变形监测网应是独立控制网。 2)变形监测控制点的埋设,应以现有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地进行。埋设的位置最好能选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尤其是基准点一定要这样做。对于变形监测的工作点,也应设法予以检测,监视其位置的变动。3)布网图形应与变形体的形状相适应。同时,要考虑哪些点位在特定方向上的精度要求要高一些,应有所侧重。 2、沉降监测网一般是采用多结点闭合水准网

10、,并重复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具体做法是:在建筑物的外围布设一条闭合水准环行路线;再由水准环中的固定点测定各测点的标高,这样每隔一定周期进行一次精密水准测量,将测量的外业成果用严密平差的方法,求出各水准点和沉降监测点的高程最或是值。某一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即为首次监测求得的高程与该次复测后求得的高程之差。由此可见,用这种方法求得的沉降量中,除该点本身的沉降量外,尚受到两次测量误差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沉降监测精度的同时,还要研究有关水准测量中的问题。 第二章1.垂直位移监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2.精密水准测量精度高,方法简便,是垂直位移监测最常用的方法。3.垂直位移

11、监测的测量点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三种。水准基点是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一般34个点构成一组,形成近似正三角形或正方形,为保证其坚固与稳定,应选埋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上或深埋于原状土上,也可以选埋在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4.精密水准测量因受观测环境影响小,观测精度高,仍然是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如果水准路线线况差,水准测量实施将很困难。高精度全站仪的发展,使得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进行沉降监测,将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章1.水平监测的方法:交会法观测精密导线测量视准线测量(活动觇牌法和小角度观测法)引张线测量垂线

12、测量激光准直测量2.大地测量法主要包括:三角网测量法、精密导线测量法、交会法等。该方法通常需人工观测,劳动强度高,速度慢,特别是交会法受图形强度、观测条件等影响明显,精度不高,但该方法较为灵活方便。基准线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直线形建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其类型主要包括: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等。专用测量法即采用专门的仪器和方法测量两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如:多点位移计、光纤等。GPS测量法利用GPS自动化、全天候观测的特点,在工程的外部布设监测点,可实现高精度、全自动的水平位移监测,该技术已经在我国的水利、桥梁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3.交会法是利用2个或3个已知坐标的工作基点,测定位移标

13、点的坐标变化,从而确定其变形情况的一种测量方法。该方法具有观测方便、测量费用低、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人难以到达的变形体的监测工作,如:滑坡体、悬崖、坝坡、塔顶、烟囱等。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较低,高精度的变形监测一般不采用此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测角交会、测边交会和后方交会三种方法。4.视准线法是基准线法测量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经纬仪或视准仪的视准轴构成基准线,通过该基准线的铅垂面作为基准面,并以此铅垂面为标准,测定其他观测点相对于该铅垂面的水平位移量的一种方法。为保证基准线的稳定,必须在视准线的两端设置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视准线法所用设备普通,操作简便,费用少,是一种应

14、用较广的观测方法。该方法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照准精度、大气折光等,操作不当时,误差不容易控制,精度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5.小角度观测: 若在待测点i上观测,则:6.引张线的定义:引张线,就是在两个工作基点间拉紧一根不锈钢丝而建立的一条基准线。以此基准线对设置在建筑上的变形监测点进行偏离量的监测,从而可求得各测点水平位移。7.在直线形建筑物中用引张线方法测量水平位移,因其设备简单,测量方便,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坝安全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采用引张线自动观测设备后,可克服观测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发挥引张线在安全监测中的作用。早期安装在大坝

15、上的引张线仪,由人工测读水平位移。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已有光电跟踪式引张线仪、电容感应式引张线仪、CCD式引张线仪,以及电磁感应式引张线仪等。8.垂线有两种形式:正垂线和倒垂线。正垂线一般用于建筑物各高程面处的水平位移监测、挠度观测和倾斜测量等。倒垂线大多用于岩层错动监测、挠度监测,或用作水平位移的基准点。9.垂线特 性:高精度和高分辨率长期可靠性高稳定性精度优于大地测量有计划地监测,没有频繁的昂贵测试容易安装可以装备成遥测和采用遥测坐标仪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 第四章1.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倾斜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日照变形监测风振变形监测2.倾斜观测分为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直接法:经

16、纬仪投影法、测水平角、前方交会法、垂准线法。该方法多用于基础面积过小的超高建筑物,如电视塔、烟囱、高桥墩、高层楼房等。间接法:测定基础的相对沉陷量(水准测量)、倾斜仪该方法多用于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并便于水准观测3.倾斜观测主要有:经纬仪投影法、测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激光垂直法、水准测量、流体静力水准测量。4.挠度定义:挠度是指建(构)筑物或其构件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弯曲值。5.建筑物的挠度观测包括建筑物基础、建筑物主体及独立构筑物(如独立土墙、柱)的挠度观测。对于高层建筑物,当较小的面积上有很大的集中荷载时,可能导致基础和建筑物的沉陷,其中不均匀的沉陷将导致建筑物的倾斜,使局部构件产

17、生弯曲并导致裂缝的产生。建筑物的挠度可由观测不同高度处的倾斜换算求得,也可以采用激光准直仪观测的方法求得。 6.超高层建筑要进行倾斜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日照变形监测风振变形监测倾斜观测的方法主要有:经纬仪投影法、测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激光垂直法、水准测量、流体静力水准测量。挠度观测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前方交会法第五章1.正水平变形:使建筑物产生拉伸变形,特别是墙体薄弱处产生裂缝。负水平变形:使建筑物产生压缩变形,特别是墙体薄弱处产生破坏(门窗挤成菱形,墙体水平裂缝/纵墙产生褶曲或鼓起)。第六章1. GPS一机多天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在不改变已有GPS接收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一个附加的GPS信号分

18、时器连接开关将多个天线阵列与同一台接收机连接;通过这样一个GPS多天线转换开关可以实现一台接收机与多个天线相连,通过GPS数据处理后同样可以获得变形体的形变规律;该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数据通信、多天线控制器和野外供电系统等4部分组成。 2.系统优点:(1) 先进性。即选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应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结构先进,反应速度快,监测精度必须达到相应的国家规范要求。(2) 可靠性。即系统采集的GPS原始数据必须完善、正确;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可靠,传输误码率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必须准确;整个系统故障率低。(3) 自动化。即从数据采集、传输到分析、显示、打印、报警等实现全自动化。(4) 易维护。

19、即系统中各监测单元互相独立,并行工作。系统采取开放式模块结构,便于增加、更新、扩充、维护。(5) 经济性。即在保证先进、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功效高、成本低。3.系统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确保多天线控制器微波开关中各通道的高隔离度和最大限度地减少GPS信号衰减。 由于监测的范围比较广,各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很远,天线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GPS信号衰减过大的问题。根据我们的测定,当电缆传输距离超过30米时,信号的损失已经相当大。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提高传输介质的性能,如采用低损耗电缆或者光纤传输;另一方面也可进行适当的信号增强,为此我们专门研制了相应的

20、GPS信号低噪声放大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八章1.监测内容: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对象主要为围护结构和周围环境两大部分;围护结构包括围护桩墙、水平支撑、围檩和圈梁、立柱、坑底土层和坑内地下水等;周围环境包括周围土层、地下管线、周围建筑和坑外地下水等;各个监测对象包含不同的监测内容,需要使用相应的监测仪器和仪表。2.围护桩墙顶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有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视准线法等多种,由于全站仪的普及,目前也可以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功能直接测定测点的坐标,并通过测点的坐标计算相邻周期的位移量和累积位移量。第九章1.边坡工程监测的目的:(1)评价边坡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程度,并做出有

21、关预报,为业主、施工方及监理提供预报数据。(2)通过监测为防治滑坡及可能的滑动和蠕动变形提供技术依据,预测和预报今后边坡的位移、变形的发展趋势,对岩土体的时效特性进行相关的研究。(3)对已经发生滑动破坏的滑坡和加固处理后的滑坡进行监测,其监测结果是检验崩塌、滑坡分析评价及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的尺度。(4)为进行有关位移反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提供参数。 2.边坡工程监测的方法:大地测量法、GPS测量法、近景摄影测量法、大地测量法的优缺点:优点:(1)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不仅可以对重点部位进行定点变形监测,而且监控面积大,因此可以有效地监测确定边坡变形状态。 (2)量程不受限制。大地测量法是设站观测

22、,仪器量程能满足边坡变形监测,可以观测到边坡变形演变的全过程。 (3)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仪表观测缺乏整体概念,而大地测量方法是以变形区外稳定的测站为基准,能够直观测定边坡地表的绝对位移量,掌握整体变形状态。(4)技术成熟,精度较高,监控面广,成果资料可靠,便于灵活地设站。缺点:受地形通视条件的限制和气象条件(如风、雨、雾、雪等)的影响;作业量大,周期长;连续观测能力较差。GPS测量法:优点:(1)观测点间无需通视,选点方便;(2)观测不受天气条件限制,可以进行全天候的观测;(3)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可以同时测定,对于运动的观测点还能精确测山它的速度;(4)在测程大于10km时,其相对精度

23、可达10-6。近景摄影测量:特点:精度不如传统的监测方法,但可以满足崩滑体处于速变、剧变阶段的监测要求,适合危岩临空、陡壁裂缝变化、滑坡地表位移量变化速率较大时的监测。现已应用于船闸等高边坡的变形监测。适用于边坡体地表的三维位移监测,特别适合处于地形条件复杂、起伏大或建筑物密集、通视条件差的边坡监测。第十章1.桥梁变形按其类型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是指变形观测的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值,它是时间的函数。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形,它是表示桥梁在某个时刻的瞬时变形,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的对于时间的变化。桥梁墩台的变形一般来说是静态变形,而桥梁结构的挠度变形则是动态变形

24、。2.桥梁变形按具体内容可分为:桥梁墩台变形观测、塔柱变形观测、桥面挠度观测、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等。3.桥梁墩台的变形观测主要包括两方面:墩台的垂直位移观测。主要包括墩台特征位置的垂直位移和沿桥轴线方向(或垂直于桥轴线方向)的倾斜观测。墩台的水平位移观测。其中各墩台在上、下游的水平位移观测称为横向位移观测;各墩台沿桥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观测称为纵向位移观测。两者中,以横向位移观测更为重要。 在布设监测点时,应遵循既要均匀又要有重点的原则。均匀布设是指在每个墩台上都要布设观测点,以便全面判断桥梁的稳定性;重点布设是指对那些受力不均匀、地基基础不良或结构的重要部分,应加密观测点,主桥桥墩尤应如此。 主

25、桥墩台上的观测点,应在墩台顶面的上下游两端的适宜位置处各埋设一点,以便研究墩台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陷(即倾斜变形)。 所谓垂直位移观测,就是定期地测量布设在桥墩台上的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高差,以求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期观测点的高程加以比较,得出墩台的垂直位移值。 监测点的观测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 观测点观测包括引桥观测点观测和水中桥墩观测点的观测。由于引桥观测点是在岸上,其施测方法与精密水准测量方法相同。水中桥墩观测点的观测可以采用跨河水准测量,但观测工作量较大,因此也可采用跨墩水准测量,但注意照准误差、大气折光差等的影响。4.桥面挠度是指桥面沿轴线的垂直位移情况。桥

26、面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将发生变形,使桥梁的实际线形与设计线形产生差异,从而影响桥梁的内部应力状态。过大的桥面线形变化不但影响行车的安全,而且对桥梁的使用寿命有直接的影响。5.桥面水平位移观测桥面水平位移主要是指垂直于桥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桥梁水平位移主要由基础的位移、倾斜以及外界荷载(风、日照、车辆等)等引起,对于大跨径的斜拉桥和悬索桥,风荷载可使桥面产生大幅度的摆动,这对桥梁的安全运营十分不利。6.垂直位移监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压力测量法 GPS测量 7.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三角测量法交会法 导线测量法 基准线法 测小角法 GPS观测 专用方法8.挠度观测方法:

27、悬锤法 精密水准法 全站仪观测法 GPS观测法 静力水准观测法 测斜仪观测法 摄影测量法 专用挠度仪观测法9.索塔挠度观测常用方法:交会法(测角、测边、边角交会);全站仪极坐标法;天顶距测量法;倾斜仪法;垂线法。第十一章1. 大坝安全判断内容:(1)稳定:坝体在承受荷载时,各点均将产生剪应力,当断面上总剪应力超过抗剪能力时,断面将被剪断,产生的滑动面使大坝被破坏。(2)强度:坝体承受荷载,各点均产生正应力,当其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坝体将产生开裂,水体灌入,使裂缝继续扩大,最终产生破坏。(3)耐久:坝体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会发生风化、溶蚀、开裂等,引起稳定和强度的降低。 各种变形测量手段获取的数

28、据基本上反映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大坝的工作状态,而观测成果还可以用来反馈和检验设计、施工等。2.土坝变形因素:(1)渗透变形,当渗透水流在土壤中运动时,土壤可能产生破坏性的渗透变形,导致水工建筑物的失事,这种变形包括:管涌、流土、接触冲刷,接触流土等。后果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2)土坝沉陷:土坝水平位移(包括滑动、倾覆)不是主要的,而是沉陷,施工期间坝基和坝身一直是沉陷,直到施工结束,坝基沉陷量约为总沉陷量的50%70%左右。 3凝土重力坝变形特点:)坝段间有伸缩缝,互相干扰较少,各坝段可自由变形且坝顶的变形最大。(2)由于坝段沿轴线方向受力小,而沿水流方向受力大,因而水平位移变形观测主要是指沿

29、河流向的水平位移。(3)河中坝段变形量较河岸坝段变形大。(4)坝顶的水平位移包括坝身滑动引起的位移,坝体弹性变形引起的变形(挠曲),坝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5)坝基变形,靠近上游侧要比下游侧垂直变形大。 4. 监测断面布置(混凝土坝): (1)观测纵断面。通常平行坝轴线在坝顶及坝基廊道设置观测纵断面,当坝体较高时,可在中间适当增加12个纵断面。当缺少纵向廊道时,也可布设在平行坝轴线的下游坝面上。(2)内部断面。布置在最大坝高坝段或地质和结构复杂坝段,并视坝长情况布设13个断面。应将坝体和地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布设。拱坝的拱冠和拱端一般宜布设断面,必要时也可在l/4拱处布设。第十二章1. 收敛

30、位移监测:隧道围岩周边各点趋向隧道中心的变形称为收敛。所谓周边收敛量测主要是隧道内壁面两点连线方向的距离的变形量的量测。收敛值为两次量测的距离之差。量测目的收敛量测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项目。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最直观的反映,通过周边位移量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根据变位速度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二次衬砌施作的合理时机;指导现场的施工。 第十三章1.一致性分析:从时间的关联性来分析连续积累的资料,从变化趋势上推测它是否具有一致性,即分析任一测点原始观测值与前一次(或前几次)原始观测值的变化关系。另外,还要分析该效应量(本次观测值)与某相应原因量之间的关系和以前测次的情

31、况是否一致。相关性分析:从空间的关联性出发来检查一些内在物理联系的效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即将某点本次某量的原始观测值与邻近部位(条件基本一致)各测点的本测次同类效应量或有关效应量的相应原始观测值进行比较,视其是否符合它们之间应有的力学关系。 2.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在处理两个变量问题时,是讨论一个非随机变量和一个随机变量的情形。相关分析则讨论两个都是随机变量的情形。3.变形监测网:绝对网是指有部分点子位于变形体外的监测网; 相对网是指网的全部点位于变形体上的监测网。当变形体的范围(包括变形影响范围)较小时,一般将监测网布设成绝对网的形式。所以绝对网多用于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当变形区域很

32、大,或变形范围难以确定,监测网只有采用相对网的形式,地壳形变监测网一般属于这种情况。 4.五固定原则:有不动点,应选固定基准如滑坡、地震监测,基准点相对于变形观测点、震中区形变有限,监测网中远离它的点可以认为不动。一部分点相对于另一部分点稳定,但不固定,宜选拟稳基准各点均为变形点且等概率形变,选择重心基准对多期观测控制网,第一期观测宜用秩亏网平差,未知参数的近似值可任意选择,但不宜与真值偏离过大变形监测网中,当第一期观测网平差的参考系一经确定,则以后各期观测网平差的参考系不能随意变动,如果发现基准不合适应进行转换5.平差的主要模型: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模型空间动态变形模型及其

33、预报Kalman滤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变形分析的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变形观测 指为了解变形量大小,通过定期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了解变形随时间与空间的发展情况。这个过程即是变形观测。观测周期 相邻两次变形观测的间隔时间。 若在待测点i上观测,则: 倾斜观测直接法:经纬仪投影法、测水平角、前方交会法、垂准线法该方法多用于基础面积过小的超 高建筑物,如电视塔、烟囱、高桥墩、高层楼房等。间接法:测定基础的相对沉陷量(水准测量)、倾斜仪 该方法多用于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并便于水准观测圆形建(构)筑物主体的挠度观测圆形建(构)筑物主体几何中心就是其底面的圆心,要求观测不

34、同高度上各层相对于底面圆心的平面位移。布设控制点距建筑物的距离应为其高度的1.5-2倍,丛应使交会角尽可能接近90。控制点A、B间的边长相对误差应小于17000,其坐标应与原有控制网联测。步骤1)设测站于A,后视B,量取仪器高iA。先对底层进行观测;用十字丝中心照准底层圆周一侧之切点,并用红漆作出标记,谈取方向值及天顶距ZA,1 ,固定望远镜,旋转照准部照准只一侧之切点,读取方向值。两切线方向值的中数就是圆心的方向值a1,测量A点至切点(红漆标记处)的平距DA 。底层高为 2) 仍在测站A对各层(包括顶层)进行观测。设各层的间隔高度为h,则第k层的高度为第k层的天定距为将望远镜置于天顶距ZAK

35、的位置,固定望远镜,旋转照准部,分别照准两边切点并读出方向值,取中数就是该层的圆心的方向值,从而获得各层观测角ak 。3) 设测站于B,后视A,按(1)、(2)方法获得底层和各层观测角4) 计算按按前方交会公式计算各层圆心坐标;按下式计算各层圆心相对于底层圆心的伙移量和扭曲方向;取各层圆心扭曲方向的平均值,作为该建(构)筑物主体的扭曲方向。计算各层圆心位移量在平均扭曲方向垂直面上的投影(5)编制主体挠度观测成果表(6)绘制主体挠度曲线团。以底层圆心为原点,以观测点的高程为纵坐标,以观测点的平均扭曲方向上的位移量为横坐标,展绘主体挠度曲线图。直立高大型建筑物对于直立高大型建筑物,其挠度的观测方法

36、是测定建筑物在铅垂面内各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值。高层建筑物通常采用前方交会法测定。对内部有竖直通道的建筑物,挠度观测多采用垂线观测,即从建筑物顶部附近悬挂一根不锈钢丝,下挂重锤,直到建筑物底部。在建筑物不同高程上设置观测点,以坐标仪定期测出各点相对于垂线最低点的位移。比较不同周期的观测成果,即可求得建筑物的挠度值。如果采用电子传感设备,可将观测点相对于垂线的微小位移变换成电感输出,经放大后由电桥测定并显示各点的挠度值正负水平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正水平变形:使建筑物产生拉伸变形,特别是墙体薄弱处产生裂缝。负水平变形:使建筑物产生压缩变形,特别是墙体薄弱处产生破坏(门窗挤成菱形,墙体水平裂缝/纵墙产生褶曲或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