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1(临床3班)_第1页
糖代谢-1(临床3班)_第2页
糖代谢-1(临床3班)_第3页
糖代谢-1(临床3班)_第4页
糖代谢-1(临床3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目录 第二篇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江江 渝渝 Tel:752942(O); E-mail: 2014-09-24 目录目录 单体酶单体酶 寡聚酶寡聚酶 多酶体系多酶体系 多功能酶多功能酶 蛋白质部分:酶蛋白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 (apoenzyme) 辅助因子辅助因子 (cofactor) 金属离子金属离子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全酶全酶 (holoenzyme) 辅基辅基 辅酶辅酶(coenzyme) (结合酶)(结合酶) Review 目录目录 酶促反应的特点 (二)高度的特异性(二)高度的特异性

2、(三)可调节性(变构调节、共价修饰)(三)可调节性(变构调节、共价修饰) 同工酶 米氏方程和Km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酶原与酶原激活 Review (一)高效性(一)高效性 目录目录 第二篇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能量代谢:主要介绍能量代谢:主要介绍ATPATP产生(生物氧化)产生(生物氧化) 物质代谢: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物质代谢: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非营养物质代谢(血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非营养物质代谢(血 液

3、生化和肝脏生化)和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液生化和肝脏生化)和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文献研讨)。(文献研讨)。 目录目录 第第 六六 章章 糖糖 代代 谢谢(1)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目录目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内容 1. 糖酵解:细胞定位,主要代谢过程,关键酶。糖酵解:细胞定位,主要代谢过程,关键酶。 2. 三羧酸循环:细胞定位,生理意义,关键酶。三羧酸循环:细胞定位,生理意义,关键酶。 3. 糖异生的反应过程、限速酶、生理意义。糖异生的反应过程、限速酶、生理意义。 4. 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关键酶、生理意义。 5. 血糖的来源、去路、调节及

4、意义。 难点内容难点内容 糖酵解代谢过程糖酵解代谢过程 三羧酸循环代谢过程三羧酸循环代谢过程 各糖代谢途径的调节各糖代谢途径的调节 目录目录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目录目录 糖(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即碳水化合物, 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 物或多聚物。物或多聚物。 目录目录 OH OHH HOH HOH O OH O OH H H H OH OH HOH H CH2OH 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已醛糖) 果糖(果糖(fructose) (已酮糖)(已酮糖) OH O HOH OHH HOH HOH

5、 l单糖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不能再水解的糖 O OH OH HOH2C H H OH H CH2OH O OH H H OH H OH H OH H CH2OH O H HH H OHOH OH HOH2C OH O HOH OHH OHH HOH 半乳糖(半乳糖(galactose) (已醛糖)(已醛糖) 核糖(核糖(ribose) (戊醛糖)(戊醛糖) OH HOH HOH OH O H 目录目录 l寡糖寡糖 常见的二糖:常见的二糖: 麦芽糖(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葡萄糖 葡萄糖葡萄糖 蔗蔗 糖(糖(sucrose):):葡萄糖葡萄糖 果糖果糖 乳乳 糖(糖(lactose):

6、):葡萄糖葡萄糖 半乳糖半乳糖 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 借借糖苷键糖苷键相连。相连。 目录目录 l多糖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 常见的多糖:常见的多糖: 淀淀 粉(粉(starch) 糖糖 原(原(glycogen) 纤维素(纤维素(cellulose) 淀粉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淀粉淀粉 颗粒颗粒 糖原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纤维素植物的骨架。植物的骨架。 -1,4-糖苷键糖苷键 目录目录 l结合糖结合糖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与非糖物质的

7、结合物。 糖脂(糖脂(glycolipid):):糖与脂类的结合物。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糖蛋白(glycoprotein):):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常见的结合糖有:常见的结合糖有: 目录目录 1. 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碳源提供碳源和和能源能源。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核苷等物质的原料。核苷等物质的原料。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组成成分。 2. 提供体内其他物质的提供体内其他物质的合成原料合成原料。 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如

8、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 目录目录 n糖的消化糖的消化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 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 等,其中以等,其中以淀粉淀粉为主。为主。 消化部位:消化部位: 主要在主要在小肠小肠,少量在,少量在口腔口腔。 目录目录 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 (40%) (25%) -临界糊精临界糊精+异麦芽糖异麦芽糖 (30%) (5%) 葡萄糖葡萄糖 唾液中的唾液中的- -淀粉酶淀粉酶 - -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 - -临界糊精酶临界糊精酶 消化过程:消化过程: 肠粘膜肠粘膜

9、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 刷状缘刷状缘 口腔口腔 肠腔肠腔 胰液中的胰液中的- -淀粉酶淀粉酶 目录目录 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人体 内无内无 -糖苷酶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 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 康所必需。康所必需。 目录目录 n糖的吸收糖的吸收 吸收部位:吸收部位:小肠上段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吸收形式:单糖单糖 目录目录 ADP+Pi ATP G Na+ K+ Na+泵泵 小肠粘膜细胞小肠粘膜细胞 肠腔肠腔 门静脉门静脉 吸收机制:吸收机制: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10、(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刷状缘刷状缘 细胞内膜细胞内膜 目录目录 n葡萄糖转运进入细胞葡萄糖转运进入细胞 这一过程依赖于葡萄糖转运体(这一过程依赖于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 四、糖代谢概况四、糖代谢概况 小肠肠腔小肠肠腔肠粘膜上皮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 门静脉门静脉 肝脏肝脏体循环体循环 SGLT 各种组织细胞各种组织细胞 GLUT 目录目录 葡萄糖 酵解酵解 途径途径 丙丙 酮酮 酸酸 有氧有氧 无氧无氧 H2O及及CO2 乳酸乳酸 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 乳酸、氨基酸、甘油乳酸、氨基酸、甘油

11、 糖原糖原 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磷酸戊磷酸戊 糖途径糖途径 核糖核糖 + NADPH+H+ 淀粉淀粉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ATP 糖代谢概况糖代谢概况 其他物质(脂肪酸、其他物质(脂肪酸、 胆固醇等)胆固醇等) 目录目录 第二节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 目录目录 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 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 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无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糖无氧氧化的反应部位:糖无氧氧化的反应部位:胞浆胞浆。

12、目录目录 一、糖的无氧氧化过程一、糖的无氧氧化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葡萄糖 - 丙酮酸(丙酮酸(pyruvate) 又称又称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丙酮酸丙酮酸 - 乳酸乳酸 n分为两个阶段:分为两个阶段: 目录目录 1. 葡萄糖磷酸化为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ATP ADP Mg2+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hexokinase)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13、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葡萄糖葡萄糖(G) O CH2HO H HO OH H OH H OH H H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G-6-P) P P O CH2O H HO OH H OH H OH H H - 目录目录 哺乳动物体内已发现哺乳动物体内已发现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种己糖激酶同工酶, 分别称为分别称为至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型, 特称为特称为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14、 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的特点是:的特点是: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对葡萄糖的亲和力 很低;受激素调控。很低;受激素调控。 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在维持血糖水平和糖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在维持血糖水平和糖 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目录目录 2.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己糖异构酶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 NAD+ NADH+H+ A

15、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P P O CH2O H HO OH H OH H OH H H 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 F-6-P) 目录目录 3. 6-磷酸果糖转变为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 ATP ADP Mg2+ 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16、甘油醛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l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fructokinase-1) 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1, 6- fructose-biphosphate, F-1,6-2P) 目录目录 CH2O HO C C C C CH2O O H OH OH H H P P P P 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 4. 磷酸己糖裂解成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分子磷酸丙糖 醛缩酶 (aldolase)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17、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 CHO CHOHCHOHOH CH2POCH2P PO CH2OH CO CH2POCH2P PO 目录目录 5.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

18、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丙糖异构酶 (phosphotriose isomerase)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 CHOHCHOHOH CH2POCH2P PO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CH2OH CO CH2POCH2P PO 目录目录 6.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Pi、NAD+ NADH+H+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lyceraldehyde

19、-3-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 CHOHCHOHOH CH2POCH2P PO 1,3-二磷酸二磷酸 甘油酸甘油酸 O=C COH CH2POP PO P PO 目录目录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 (ph

20、osphoglycerate kinase)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 生成高能键,使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的过程, 称为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

21、vel phosphorylation)。 1,3-二磷酸二磷酸 甘油酸甘油酸 O=C COH CH2POP PO P PO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 COH CH2POP PO 目录目录 8.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

22、酸甘油酸变位酶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 COH CH2POP PO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 C CH2 POP PO OHOH 目录目录 9.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enolase)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23、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 C CH2 POP PO OHOH + H2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 PEP) COOH C CH2 P PO 目录目录 ADP ATP K+ Mg2+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磷酸二 羟丙酮羟丙酮 3-磷酸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 N

24、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OH C CH2 P PO 丙酮酸丙酮酸 COOH C=O CH 3 目录目录 (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反应中的反应中的NADH+H+ 来自于上述第来自于上述第6步步 反应中的反应中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 丙酮酸丙酮酸 乳酸乳酸 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

25、DH) NADH + H+ NAD+ COOH CHOH CH3 COOH C=O CH3 目录目录 E1: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NAD+ 乳乳 酸酸 糖酵解的代谢途径糖酵解的代谢途径 GluG-6-PF-6-PF-1, 6-2P ATP ADP ATP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2 E1 E3 NADH

26、+H+ 目录目录 n糖酵解小结糖酵解小结 反应部位:胞浆;反应部位:胞浆;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 G G-6-P ATP ADP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ATP ADP F-6-P F-1,6-2P 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ADP ATP PEP 丙酮酸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目录目录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净生成ATP数量:数量:从从G开始开始 22-2= 2ATP 从从Gn开始开始 22-1= 3ATP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27、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分解利用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乳酸循环(糖异生) 目录目录 果糖果糖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丙酮酸丙酮酸 半乳糖半乳糖 1- 1-磷酸半乳糖磷酸半乳糖 1- 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半乳糖激酶半乳糖激酶 变位酶变位酶 甘露糖甘露糖 6- 6-磷酸甘露糖磷酸甘露糖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变位酶变位酶 除葡萄糖外,其它己糖也可转除葡萄糖外,其它己糖也可转 变成变成磷酸己糖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而进入酵解途径。 目录目录 二、糖酵解的

28、调控二、糖酵解的调控 关键酶关键酶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调节方式调节方式 别构调节别构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目录目录 (一)(一)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对调节酵解途径的对调节酵解途径的 流量最重要流量最重要 n变构调节变构调节 别构激活剂:别构激活剂:AMP、ADP、F-1,6-2P、F-2,6-2P 别构抑制剂:别构抑制剂:柠檬酸、柠檬酸、ATP(高浓度)(高浓度) 目录目录 ATP对对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的调节:的调节: ATP结合位点结合位点调节效应调节效应 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低浓度时)活性中心底物

29、结合部位(低浓度时)激活激活 活性中心外别构调节部位(高浓度时)活性中心外别构调节部位(高浓度时)抑制抑制 目录目录 (二)(二)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二个重要的是糖酵解的第二个重要的 调节点调节点 n别构调节别构调节 别构抑制剂:别构抑制剂:ATP, 丙氨酸丙氨酸 别构激活剂:别构激活剂: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 目录目录 n共价修饰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ATP ATP ADP ADP Pi Pi 磷蛋白磷酸酶磷蛋白磷酸酶 (无活性)(无活性) (有活性)(有活性)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PKA, CaM激酶激酶 P P PKA:蛋白激酶蛋

30、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 CaM:钙调蛋白钙调蛋白 目录目录 (三)(三)己糖激酶己糖激酶受到反馈抑制调节受到反馈抑制调节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肝葡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肝葡 萄糖激酶不受其抑制。萄糖激酶不受其抑制。 长链脂肪酰长链脂肪酰CoA可别构抑制肝葡萄糖激酶。可别构抑制肝葡萄糖激酶。 胰岛素胰岛素可诱导葡萄糖激酶基因的转录,促进可诱导葡萄糖激酶基因的转录,促进 酶的合成。酶的合成。 目录目录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

31、下的重要供能途径。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红细胞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白细胞、骨髓细胞 目录目录 第三节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 目录目录 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指在 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和 CO2,并释放出,并释放出能量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 能方式。能方式。 目录目录 一、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一

32、、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G(Gn)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 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 CO2 NADH+H+ FADH2 H2O O ATP ADP TAC循环循环 胞液胞液 线粒体线粒体 目录目录 (一)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一)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 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n 总反应式总反应式: (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乙酰CoA 目录目录 n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 1. 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由,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