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课件26298[医学技术]_第1页
艾灸疗法课件26298[医学技术]_第2页
艾灸疗法课件26298[医学技术]_第3页
艾灸疗法课件26298[医学技术]_第4页
艾灸疗法课件26298[医学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医学技术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 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 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 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灸烧灼 定义 概 述 2医学技术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 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蕲艾”之称。之称。 3医学技术 艾叶艾叶 气味芳香气味芳香 容易燃烧容易燃烧 火力温和火力温和 名医别录名医别录载:载: 艾味苦,艾

2、味苦, 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最佳灸料最佳灸料 4医学技术 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 杂质,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杂质,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 晒干贮藏,以备应用。晒干贮藏,以备应用。 艾绒的制作艾绒的制作 5医学技术 灸法的作用灸法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 如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所引起的寒湿痹 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 泄泻、痢疾等。泄泻、痢疾等。 (一)温经散寒(一)温经散寒 素问素问 异法方宜论篇异法方宜论篇 载:

3、载:“脏寒生满病,脏寒生满病, 其治宜灸其治宜灸焫焫” 6医学技术 凡凡气虚下陷气虚下陷或或阳气欲脱之危证阳气欲脱之危证,皆,皆 可用灸法,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临床常 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 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 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 (二)扶阳固脱(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记载: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7医学技术 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灸能

4、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 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气血 凝滞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 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 核)、瘿瘤等疾病。核)、瘿瘤等疾病。 (三)消瘀散结(三)消瘀散结 8医学技术 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 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 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 (四)(四)防病保健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须识扶阳须识扶阳说:说:人于无病人于无病 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

5、虽 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医说医说针灸针灸说:说:“若要安,三里若要安,三里 莫要干。莫要干。”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 9医学技术 常 用 灸 法 艾灸 其他灸法 艾炷灸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直接灸 间接灸 悬起灸 实按灸 灯火灸 天灸 白芥子灸 蒜泥灸 瘢痕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天灸 回旋灸 一、基本技术一、基本技术 10医学技术 艾柱的制作 将纯净的艾绒将纯净的艾绒 , 放在平板上,用手放在平板上,用手 搓捏成大小不等的搓捏成大小不等的 圆锥形艾炷圆锥形艾炷 ,艾炷,艾炷 高高1厘米左右,直径厘米

6、左右,直径 0.8厘米左右,燃烧厘米左右,燃烧 完完1柱为一壮。柱为一壮。 11医学技术 (一)隔(一)隔 物物 灸灸 用药物或用药物或 其他材料将艾其他材料将艾 炷与施灸腧穴炷与施灸腧穴 部位的皮肤隔部位的皮肤隔 开进行施灸的开进行施灸的 方法。又称间方法。又称间 接灸。接灸。 12医学技术 隔物灸 隔姜灸隔姜灸 隔蒜灸隔蒜灸 隔附子灸隔附子灸 隔盐灸隔盐灸 13医学技术 1 1、隔姜灸、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4厘米,厘米, 厚约厚约0.30.4厘米的薄片,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中间以针刺数孔, 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将

7、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14医学技术 15医学技术 治疗治疗因感寒而致因感寒而致的呕的呕 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 痹痛等。痹痛等。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16医学技术 2 2、隔盐灸、隔盐灸 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 上置大艾炷施灸上置大艾炷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连续施灸,不拘壮数,连续施灸,不拘壮数, 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 17医学技术 1

8、8医学技术 治疗急性寒性腹痛、治疗急性寒性腹痛、 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四肢发凉等。四肢发凉等。 回阳、救逆、固脱 19医学技术 3 3、 隔蒜灸隔蒜灸 鲜大蒜切成厚约鲜大蒜切成厚约0.30.30.50.5厘米厘米 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捣蒜如泥亦可捣蒜如泥亦可 将蒜片置于应灸将蒜片置于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20医学技术 21医学技术 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用于治疗淋巴结核、 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未溃肺结核及初起的

9、肿疡(未溃 疮疖、乳痈)及虫、蛇、蝎、疮疖、乳痈)及虫、蛇、蝎、 蜂蜇咬伤等病证。蜂蜇咬伤等病证。 清热解毒、杀虫清热解毒、杀虫 22医学技术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 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 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 肤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 1015分钟。分钟。 (二)悬(二)悬 灸灸 23医学技术 艾条灸 24

10、医学技术 悬 灸 回旋灸 雀啄灸 温和灸 25医学技术 1 1、温和灸、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距皮肤2 23 3厘米厘米 左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 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灸10101515分钟分钟, 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温和灸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 研究研究 *温和灸温和灸法治未病法治未病 26医学技术 27医学技术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

11、部位的 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 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一般施灸一般施灸1015分钟。分钟。 2 2、雀啄灸、雀啄灸 *雀啄灸雀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雀啄灸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治疗术后腹胀 *雀啄灸雀啄灸治疗足跟痛治疗足跟痛38例例 28医学技术 29医学技术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 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 离,但不固定,而是均匀地离,但不固定,而是均匀地 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 灸。灸。 3 3、

12、回旋灸回旋灸 30医学技术 31医学技术 以上诸法(悬灸)对以上诸法(悬灸)对 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 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 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 灸治急性病。灸治急性病。 32医学技术 4、温 盒 灸 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 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 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 度,每次每部位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分钟,一次可 灸数穴。灸数穴。 33医学技术 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 儿、妇女

13、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34医学技术 二、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一)感冒 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 喷嚏、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表 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普通感冒。 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 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 35医学技术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 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 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 度。每日12次,至治愈。 4、隔姜灸法:用鲜姜

14、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 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 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 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 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 预防性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 治疗一周。 36医学技术 (二)面瘫病 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 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 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 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 瘫。 治法:疏风通络,行气

15、活血。常用悬灸法、隔 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 灸足三里。 37医学技术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 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 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 度。每日12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 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 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 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

16、1次,5次为1 疗程。 38医学技术 特别提示: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 悬灸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为佳。面瘫恢复期, 可增加悬灸神阙穴以补益正气。面部皮肤娇 嫩,应避免灼伤皮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 风寒。 39医学技术 (三)泄泻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泄泻亦称腹泻,常有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而致, 以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本病相 当于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治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天枢、足三里。 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 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 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 者加脾俞

17、、太冲。 40医学技术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 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 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盐灸法:取神阙穴,用纯净食盐填敷于 脐部,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 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 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 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 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41医学技术 (四)痛经 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宫 失养,复因情志失调、或经期受寒饮

18、冷,以致经血滞 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 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 的原发性痛经 治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 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 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 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 42医学技术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 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 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 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

19、米, 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 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 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 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 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 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43医学技术 特别提示:灸法具有温肾暖宫、活血化 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月经 前后及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 累。 44医学技术 (五)膝痹病 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 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 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临

20、床表现。活 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本病相当 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则:通痹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局部压痛点。 2、配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阴寒重者 加阴陵泉、足三里。 45医学技术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 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 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 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 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 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 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 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

21、下再灸,以免 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 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10次 为1疗程。 46医学技术 特别提示:注意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增 强体质,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避免久行、 久立。 47医学技术 (六)项痹病 项痹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 致经脉痹阻,以项部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颈部活动受限,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本病 相当于西医的颈椎病。 治则:活血通经。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 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颈部压痛点、颈夹脊、大椎、肩井。 2、配穴:督脉劳损者加命门、腰阳关;气血不 足者加足三里、神阙;风寒胜者加风门、肺俞;气 滞血

22、瘀者加膈俞。 48医学技术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 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 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 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 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 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 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 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 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 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 次为1疗程。 49医学技术 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 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 盒中

23、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 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 1次,710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灸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 根型、椎动脉型疗效较好。同时要劳逸结合, 减少颈部劳损,防风寒,适当颈项功能锻炼。 50医学技术 (七)腰痛 腰痛常因肝肾不足、外邪侵袭、经脉气血痹阻 所致,以腰部及腰骶部的慢性疼痛、时轻时重、缠 绵不愈、休息可缓解、劳累后加重、常有固定压痛 点为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腰肌劳损。 治法:补益肝肾,温经通脉。常用悬灸法、隔 姜灸法、温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2、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阳虚者加 命门、腰阳关;寒湿重者加大肠俞、气海俞。 51医学技术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 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