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跳车的防治_第1页
涵洞跳车的防治_第2页
涵洞跳车的防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涵 洞 跳 车 的 防 治 摘要: 本文就如何进行涵洞跳车预防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有益的偿试,取得了明显效果。关键词:涵洞 跳车 防治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涵洞跳车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施工,很容易形成涵台跳车,由此而降低公路的行车舒适性和行车速度,增加运营成本。认真分析涵洞跳车形成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涵洞地基软弱,形成涵洞沉陷;2、台背填土碾压不到位,形成路基沉降;3、台背与路面基层衔接不顺;4、台背两侧基层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为此,我们在207国道济源境河头至苗店段改建工程中采取了增加地基砂砾垫层、提高涵洞两侧填土密实度、实现结构物与基层良好衔接等方法,

2、取得了明显效果。1、 工程概况国道207线济源段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1998年根据河南省交通厅公路建设整体安排,对济源境内河头至苗店段实施改建。该工程全长6.26公里,平原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路面宽11米,桥涵设计荷载汽超20、挂车120。沿线都处于水稻田地区,地质为粉质亚粘土,路基填土高度在1.0至2.0米之间。全线有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5道、石拱涵5道、钢筋混凝土圆管涵4道,工程于1999年3月份开工,2000年10月交工,经过我们对所有涵洞两端进行特殊处理,经过一年半的运行没有跳车现象发生。2、地基处理该段路基处于水稻田地区,由于路基长期被水浸泡,地基承载力

3、较低,涵洞开挖后地下水上翻,进一步影响到地基承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开挖基坑时,增加基坑深度、宽度各50厘米,采取级配砂砾回填夯实砂砾石至基底标高,以此来增强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3、 两侧路基的回填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涵洞建成后,两侧路基采用砂砾石回填,用14t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靠近涵洞两侧的路基,用压路机沿涵洞方向进行碾压,使压路机能碾压到涵台边,并增加碾压遍数到8-10遍。碾压完成后,为确保砂砾的压实度,向涵洞两侧10米以内路基灌水,即用土堆成风格状,然后注入清水,每平方约300公斤,增加了涵洞两侧路基的稳定性与密实性。4、 台背路面基层的处理该项工程的路面结构层为:下底基层15石灰

4、砾石土,上底基层15二灰碎砾石,基层15水泥稳定碎石。由于基层顶面与涵洞铺装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以碾压到涵洞边,不会留下碾压空隙,其强度也较高,而两层底基层,会由于碾压不到留下碾压空隙,造成压实度不足,形成早期破损 。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处理:在两层底基层完成后,对涵洞两侧基层进行开挖,长度与涵洞长度相同,宽度为下底基层50厘米,上底基层1米,厚度均为15厘米,开挖完成后,采用自然级配良好的15号砂砾混凝土浇注回填至上底基层顶面,养生7天。5、圆管涵的处理在该路段中有四道圆管涵,涵管采用济源市引沁预制厂生产的直径1.0米 钢筋混凝土圆管。在常规施工中,涵管接头处理十分困难,施工完成后,很难保证不渗水,渗水又影响到涵洞两侧的夯填的石灰土,形成跳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在圆管四周浇注15号砾石混凝土的方法,两侧最薄处为30厘米,上面达到路基顶面,在管四周呈长方形,不仅增加了与地基的接触面,而且在管周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