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运用材料 2运用材料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DPT ) 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 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难易程度来判别土层工程性质的 一种现场测试方法。 判别指标采用的是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 3运用材料 二、动力触探试验的优点及适用性二、动力触探试验的优点及适用性 优点:试验设备相对简单,操作方便,适应土类较广, 并且可以连续贯入。 缺点:试验误差较大,再现性较差。 适用土类:对难以取样的各种填土、砂土、粉土、碎石 土、砂砾土、卵石、砾石等含粗颗粒的土类。 4运用材料 1. 国际上 动力触探的发展历史较长。最先在欧洲各国得到 广泛应用,就是
2、因为这些国家广泛分布着粗颗粒土层 及冰积层,取土样比较困难,适合采用动力触探方法。 2. 在国内 (1)50年代初由南京水利实验处引进推广。 (2)至50年代后期得到普及,很多单位做了很有价值的 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 5运用材料 (3)70年代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在试验设备类型上趋 于统一和标准化,加快了发展进程。 (4)目前,已成为我国粗颗粒土的地基勘察测试的主 要手段。 6运用材料 1国际分类 1974年和1982年在欧洲召开的二次国际触探学术会议, 对动力触探测试方法的统一起了推动作用。会议建议按使 用穿心锤的重量(或锤击能量)的不同,将动力触探分为: 轻型(10kg)、中型(
3、1040kg)、重型(4060kg) 及超重型(60kg)。 2我国分类 我国土工试验规程(SD12886)将动力触探分 为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及适用土类见表41。 7运用材料 表41 圆锥动力触探的类型及规格 类 型 轻 型 重 型 超重型 直径(mm) 40 74 74 截面积(cm2) 12.6 43 43 探头规格 锥角() 60 60 60 锤质量(kg) 10 63.5 120 落锤 落距(cm) 50 76 10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试验指标N 贯入30cm击数 N10 贯入10cm击数 N63.5 贯入10cm击数 N120 主要适用土类 浅部填
4、土、 砂土、 粉土和粘性土 砂土、中密以下的碎 石土和极软岩 密实和很密的碎石 土、极软岩、软岩 8运用材料 1试验成果 (1)进行地基土的力学分层; (2)定性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 度等); (3)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的位置。 2成果应用 (1)评定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 (2)评定天然地基的承载力; (3)估算单桩承载力。 9运用材料 10运用材料 (1)动力触探试验的理想自由落锤能量计算 M落锤的质量(kg); v锤自由下落碰撞探杆前的速度(m/s)。 (2)能量损失修正 实际的锤击能量与理想的落锤能量不同,受落锤方 式、导杆摩擦、锤击偏心、打头材质、形状
5、、大小、杆 件传输能量效率等因素的影响,要损失一部分能量,应 进行修正: 2 2 1 MvEm 11运用材料 Epe1 e2 e3EM 或直接采用势能定义:EpHMg(H表示落距) 或近似为 Ep0.6EM Ep平均每击传递给圆锥探头的能量; e1落锤效率系数,对自由落锤,e10.92; e2能量输入探杆系统的传输效率系数,对于国内通 用的大钢探头,e20.65 e3杆长传输能量的效率系数,随杆长的增大而增大, 杆长大于3m时,e31。 12运用材料 图4-1 动力触探功能转换 原理示意图 (3)探头贯入土中所作的功 h贯入度; N贯入度为h的锤击数。(因此, h/N表示锤击一次的贯入度) R
6、d探头单位面积的动贯入阻力 (J/cm2); A探头的截面积(cm2)。 N AhR W d W Em Ep h H 13运用材料 (4)能量转换与守恒 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落锤的势能锤击动能 探头做功,因此,能量平衡:(见图41) N AhR WE d p As E h N A E R pp d (h/Ns,表示平均每击的贯入度) p d E AhR N 或 14运用材料 当规定一定的贯入深度h,采用一定规格(规定的 探头截面、圆锥角、重量)的落锤和规定的落距,那么 锤击数N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动贯入阻力Rd的大小,即 直接反映被贯入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力学性质。因此,实 践中常采用贯入土层一
7、定深度的锤击数作为圆锥动力触 探的试验指标。 15运用材料 16运用材料 1轻型动力触探 包括导向杆、穿心锤、锤垫、 探杆和圆锥探头五部分,见图4-2。 重锤的提升有人力和机械两种。 17运用材料 2重型动力触探 重型、超重型设备与轻型设备相似,只是在尺寸和 重量上有差别。另外,重型动探试验一般都采用自动落 锤方式,在锤上增加了提引器。提引器可分为内挂式和 外挂式两种。 (1)内挂式提引器:利用导杆的颈缩,使提引器内的活 动装置(钢珠、偏心轮或挂钩)发生变位,完成挂锤、 脱钩及自由落锤的过程。 (2)外挂式提引器:利用上提力完成挂锤,靠导杆顶端 所设弹簧锥或凸块强制挂钩张开,使重锤自由落下。
8、18运用材料 19运用材料 (1)将穿心锤穿入带钢砧与锤垫的触探杆上; (2)将探头及探杆垂直地面放于测试地点; (3)提升穿心锤至预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撞击锤垫, 将探头打入土中; (4)记录每贯入30cm(或10cm)的锤击数; (5)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预定试验深度。 20运用材料 三、技术要求 1为确保恒定的锤击能量,应采用固定落距的自动落 锤装置。 2锤击时应保持探杆的垂直,锤击过程应防止锤击偏 心、探杆歪斜和探杆侧向晃动。 因此,要求探杆连接后的最初5m最大偏斜度不应 超过1,大于5m后的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每贯 入1m,应将探杆转一圈半,使触探能保持垂直贯入, 并减少探杆的侧阻力
9、。贯入深度超过10m后,每贯入 0.2m即旋转一次。 21运用材料 3每一触探孔应连续贯入,只是在接探杆时才允许停顿。 4对轻、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10、N63.5正常范围是350击, 对超重型N120的正常范围是340击。 当击数超过正常范围,如遇软粘土层,可记录每击的 贯入度;如遇硬土层,可记录一定击数下的贯入度。 5当N1050即可停止试验;当N63.550,可停止试验改用 超重型试验。 6我国一般采用贯入锤击速率为1530击/min。 22运用材料 7贯入深度的一般限制: 对轻型,一般应4m,主要用于测试并提供浅基础 的地基承载力参数;检验建筑物地基的夯实程度;检验 建筑物机槽开挖后,基
10、底以下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等。 重型1215m,超重型20m,超过此深度应考虑 侧壁摩阻力的影响。主要用于查明地层在垂直方向和水 平方向上的均匀程度。 23运用材料 24运用材料 对杆长的影响,我国各个领域的规范或规程不尽相 同。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动 力触探试验指标均不进行杆长修正。 (2)铁道部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41-2003),规定需进行杆长修正。 因此,在进行成果整理时,应根据岩土参数与动力 触探指标之间的经验关系式时的具体条件,决定是否对 试验指标进行杆长修正。 25运用材料 采用牛顿碰撞理论,建立杆长修正公式: N=N
11、可以对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结果进行修正。 N经修正后的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实测的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表4-2,4-3分别给出了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 果的杆长修正系数。 26运用材料 表4-2 N63.5的杆长修正系数 27运用材料 表4-3 N120的杆长修正系数 28运用材料 (1)中密-密实砂土,尤其在地下水位以上,由于探头 直径比探杆直径大,可不考虑侧壁摩擦; (2)软粘土和有机土,侧壁摩擦对击数有重要影响。 (3)在一般土层条件下,重型触探在深度15m范围内, 超重型触探在20m深度范围内,可不考虑侧壁摩阻的影 响。在此深度之外,可采用泥浆或加套管以消除侧壁摩 阻的影响。
12、29运用材料 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土的有效上覆压力和侧压力 都会增加。实验也表明,上覆压力对触探贯入阻力的影 响也是显著的。 但对于一定相对密实度的砂土,上覆压力对圆锥动 力触探试验结果存在一个“临界深度”,即锤击数在此 深度范围内随着灌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超过此深度后, 锤击数趋于稳定,并且临界深度随着相对密度和探头直 径的增加而增大。 30运用材料 对于一定密度组成的砂土,动力触探击数N与相对 密度Dr和有效上覆压力v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即: N/Dr2 = a + bv 式中,a,b为经验系数,随砂土的粒度组成变化。 或者采用标贯试验深度影响修正公式: N63.5=CN N63.5 C
13、N=1-1.25lgv CN修正系数; N63.5修正后的击数; N63.5实测的击数; v实测N63.5处土的有效上覆压力。 31运用材料 32运用材料 绘制锤击数沿深度的变化曲线,不论是实测的N还是 修正的N,处理方法都相同。 以锤击数为横坐标,贯入深度为纵坐标。对轻型动 力触探按每贯入30cm的击数绘制N10h曲线,重型动力 触探每贯入10cm的击数绘制N63.5h曲线或N63.5h曲线。 33运用材料 34运用材料 划分力学分层的原则:考虑动贯入阻力在土层变化 附近的“超前反应”。 超前反应指的是当探头从软层进入硬层或从硬层进 入软层之前,动贯入阻力就已感知土层的变化,提前变 大或变小
14、,反应的范围约为探头直径的23倍。 实际中可以这样处理:当击数由小变大(软层进入 硬层)时,分层界限可选在软层最后一个小值点以下 23倍探头直径处;当击数由大变小(硬层进入软层) 时,分层界限可选在软层第一个小值点以上23倍探头 直径处。 35运用材料 按单孔统计各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及变异系数,用厚 度加权平均法计算。统计时,应剔除个别异常点,且不 包括“超前”和“滞后”范围的测试点。 36运用材料 根据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 2002),可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锤击数N63.5评定碎 石土的密实度,见表4-4。 锤击数N63.5 密实度 N63.5=5 松散 5N63.5
15、=10 稍密 10N63.5=20 密实 注:(1)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小于50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 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2)表内N63.5为修正后的平均值。 表4-4 碎石土的密实度 37运用材料 2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利用动力触探的试验成果评价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 模量,主要是依靠当地的经验积累,以及在经验基础上 建立的统计关系是。 我国原来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曾以附表的形式给出采用动力触探锤击数估算地基土承 载力基本值的有关成果,但在新规范中(GBJ50007 2002)中删去了,主要原因是用一个经验关系式很难概 括不同地区的经验和成果。
16、 38运用材料 (1)用N10估计粘性土和素填土的承载力标准值,见 表4-5。 (2)用N63.5估计中、粗、砾砂及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 值,见表4-6。 (3)用N120估计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值,见表4-7。 (原水利电力部试验规程) 39运用材料 土类 粘性土 素填土 N10 15 20 25 30 10 20 30 40 fk(kPa) 105 145 190 230 85 115 135 160 土类 中、粗、砾砂土 碎石土 N63.5 3 4 5 6 8 10 3 4 5 6 8 10 12 fk(kPa) 120 150 200 240 320 400 140 170 200 240
17、 320 400 480 N120 3 4 5 6 8 10 12 14 =16 fk(kPa) 250 300 400 500 640 720 800 850 900 表4-5 N10估计粘性土和素填土的承载力标准值 表4-6 N63.5估计中、粗、砾砂及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值 表4-7 N120估计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值 40运用材料 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基于在四川、东北、广西、甘肃 等地的试验资料得N63.5和E0的关系,见表4-7。 N63.5 3 4 5 6 8 10 12 14 16 E0(kPa) 10 12 14 16 21 26 30 34 37.5 N63.5 18 20 22 2
18、4 26 28 30 35 40 E0(kPa) 41 44.5 48 51 54 56.5 59 62 64 41运用材料 动力触探试验与打桩过程极其相似,因而用于桩基勘 察时,对打入式的端承桩效果较为显著,可用于确定桩基 持力层的位置和单桩承载力。 (1)确定桩基持力层的位置 利用Nh曲线,结合钻孔资料,可以较准确地编制出 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剖面,据此选择桩基持力层,确定在 勘察范围内各部位的桩长。 持力层位置的确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经验值。如成 都地区,对300mm*300mm方桩,N63.5应大于1520击 /10cm,此卵石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01.5m。 42运用材料 (2)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主要用于确定桩端承力为主的短桩(因为动探测试 无法实测地基土的极限侧壁摩阻力)。由桩的静载荷试 验确定承载力标准值与桩尖平面处的动力触探指标进行 统计分析,提出单桩承载力公式: a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