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地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教学设计初中专题4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马: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专题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下面我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聊城市东昌府区教育局教研室 赵本程老师,聊城市茌平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华老师,聊城市实验中学 苏国勇老师,我是聊城市教育局地理教研室 马春玲。今天我们主要是围绕“高效课堂”这个话题和老师们进行交流。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省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素养有所提高,教育理念在逐步更新,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学

2、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主体错位、教学过程粗放、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语言缺少感染力、教学氛围不够和谐、教学目标达成度低等问题。创建高效课堂愈来愈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呢?构建自主课堂,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构建互助课堂,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构建快乐课堂,让课堂因快乐而高效。欲使课堂“高效”,必须做到“有效教学”。 苏: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

3、展。即教师的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更深层次的学科能力。浙江海洋学院的宋秋前教授也谈到:“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马:下面,我们借助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这一课题从“恰当制定学习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过程”“切实把握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共

4、同探讨实施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与老师们一起交流。 赵:做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恰当制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确定目标,使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知晓本节课所要完成主要学习任务或所要达到的目的,强化目标意识,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学习目标的检验主要是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学习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这与以往“教学目的”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的“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

5、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不能产生歧义。 苏:学习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要注意三维目标的达成,不要片面强调知识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 张:下面是几位老师对这一专题确定的学习目标:教师一: 学习目标1.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3.通过板块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方法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

6、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赵:教师二:知识目标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掌握板块张裂与碰撞对地形的影响。3知道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原因。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地形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关爱意识。点评 :虽然例一中目标的表述是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的,例二中目标的表述是三维目标分开的,但各个条目设计的目标主体是不一致的,有的是学生,有的是教师,应统一为学生,即,学习完成后,学生会。 有些目标过于空洞,可结合本专题的内容将目标具体化。另外,例二中

7、三维目标不清晰。“掌握”这一要求不好操作。 苏:教师三:知识与技能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2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能够运用板块运动规律分析具体地貌的形成原因,从而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板块运动的实例,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2通过对地震灾害的教育,培养防震意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点评:知识与技能目标2陈述不全,不能省略“世界著名山系”,这与过程与方法目标2并不重复,或把过程与方法目标2改为“通过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8、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 张:教师四: 知识与能力1知道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通过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认识到地球表面的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板块示意图”等各种图表,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2通过学习大陆漂移假说,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即观察现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而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运用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科学探究精神。点评:知识与能力目标

9、1缺少层次要求,应该是“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另外,按三维目标的表述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而不是“知识与能力”。 苏:参考以上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我们把本专题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学习目标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通过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3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对生命的关爱意识。 马:学习目标确定以后,要围绕学习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确保学习目标的实施和完成。这是 “有效教学”的第二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张:本专题的教

10、学内容包括两大部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具体说来包括四个方面,即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其中,后三者是本专题的核心主干知识,大陆漂移假说是学习本专题核心主干知识的辅助内容。同时,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意识的培养也很必要,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赵: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前应先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即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教材以文字和地理图像等形式介绍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及代表人物魏

11、格纳。并由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通过阅读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图,指导学生完成“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启发学生讨论,大胆想象,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证据。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地磁学、深海探测和大地精密测量等研究结果,都有力地证实了大陆确实在“漂移”。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大西洋以平均每年1.5厘米的速度扩展。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在以平均每年5.l厘米的速度靠近。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1)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

12、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这些基本观点要通过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世界著名山系分布示意图”、“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示意图”以及有关活动来获得,并能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而不是仅仅记住结论。同时,要结合火山、地震的分布等有关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防震抗灾意识,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对国家或地方的基础建设是否恰当提出依据。 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分析,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确定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马

13、:我们了解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也熟悉了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能体现“地理”的实用性。那么,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是如何要求的呢? 赵: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苏:对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比较困难,课程标准为此对本条“标准”作了说明: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对本条标准应作如下理解:(1)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运动变化的进一步认识,即在说明科学家对于海陆变化原因的探索。(2)作为探索,需要从大陆漂移假说讲起,重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14、3)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安排应注意逻辑顺序,体现科学的方法,即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4)对板块构造学说只作基本了解,即板块的划分(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板块交界地带)。(5)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是作为板块运动的例证。 张:本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但要求比较简单,因此,把握教学的难度较大。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以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均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建议按照以下要点和步骤把握教学:(1)讨论大地是运动变化的还是稳定不变的 ;(2)展示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可拼合性,提出它们原来是否在同一块大陆的问题;(3)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

15、示,提出大陆漂移说;(4)展示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5)设疑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板块构造学说;(6)板块的划分,板块交界处地壳特点;(7)展示证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的证据高大的山系以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马:制定了恰当的学习目标,选择了合理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呢?接下来,进入 “有效教学”的第三步:有效组织教学过程。 赵:首先,要设计好课堂导入。我们先来看看宋晓华老师的课:她的“新课导入”设计的较好,从开始播放大陆漂移动画什么原因导致今天地球的面貌呢?我们一起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导入新课简洁利落。请看一段视频(视频100:00:3400:01:30)。“新课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因素

16、有三个,即学生、教材和教师。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过程中还要以教材为载体。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当然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特点、运用教材和地图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等等不同,应扬长避短,设计出各式各样、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这一点聂隽老师和杨瑞峰老师做的也比较好,请大家欣赏这两位老师的课堂导入。如聂隽(视频200:00:2800:01:08)的课堂导入录像资料的选取很好,非常引人入胜,极大激发了学生兴趣。杨瑞峰(视频300:00:0800:01:07,视频400:11:2500:11:42,视频500:32:2300:32:53)的以

17、一个学生喜欢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小雨、刘星和小雪的疑问贯穿教学过程,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新颖别致。 苏:怎样的新课导入是好的、成功的呢?我们认为其基本要求如下:1.趣味性导入要注意趣味性。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2.针对性导入要注意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3.新颖性导入材料要新颖。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4.直观性导入要注意直观性。比如直观的教具、生动的录像、形象的动画,都

18、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 张:好的新课导入,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比如:在“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中聂隽是这样设计的:请看视频(视频600:01:3500:13:04)。她首先给定地震、火山资料,让学生在世界地图(政区图)上查找,然后在黑板上贴出

19、地点,展示给大家,让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找出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然后质疑,追根求源,引入到课题“板块运动”,设计巧妙,但耗时12分钟引入新课,时间稍长了些。 第2学时马:上一节我们从“恰当制定学习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谈了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组织教学过程”这个方面,我们谈到首先要设计好课堂导入。下面由赵老师接着谈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过程”。 赵:“有效组织教学过程”还要组织好课堂活动。我们的课堂活动常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呈现,也就是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小组活动的形式要实效化。关于开展小组活动,目前主要有以下的误区:1

20、.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1)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2)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

21、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苏:2.放任自由缺乏监控。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

22、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失败的。 张:4.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的学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其他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苏:二是活动问题的设置要科学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节课是否是好课,就看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好,易中天

23、先生的品三国为什么引人入胜,关键就在于他问得好,正面问,反面问,于疑问处问,于有问题处深入问,问得巧妙、恰当。看看我们的问题,要么是课本原有的问题,要么是课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思维容量,也没有挑战性,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正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实施问题策略,我们要做到:1.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

24、学生张口就答,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张:3.问题要精心设计: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境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境导入 分层次展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记录 小组汇报、补充 教师点评。在这一过程中

25、,特别要注意:(1)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2)教师要巡导。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

26、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3)即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也要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来保证本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的效果。 赵: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地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知识,如: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地理数据等,地理陈述性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以观察、记忆为主,并且在地理学习中所占比重较大,这部分知识是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技能的关键,也是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的基础,这类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合作探究或发现

27、。程序性知识也称原理性知识,是指“它意味着什么?”和“它为什么这样?”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探究和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所以这类知识更适合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 张:另外,要关注到教学细节。课堂教学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底,点滴的微末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

28、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智慧的必经之路。 苏:大家请看宋晓华老师的课例片段,请大家观看录像(视频700:01:4500:01:57 ):老师先板书,让学生等着,再布置阅读任务。我认为不如先布置任务,老师再板书,做到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最优化。布置学生自学,要让学生明确四方面的内容,即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 赵:还有聂隽老师课例片段:视频(视频800:39:0200:39:28),纠错时,应鼓励让学生来指出并纠正同学的错误,教师应真正弄清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从

29、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而不提倡老师直接纠错。还有一处,如视频(视频900:24:3500:24:57), 学生阅读教材,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时,学生是照着课本念的,学习效率较低。我们不赞成学生照本宣科,不加记忆和思考地回答问题。如果开始时就对学生提出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学习的结论,效果就会更好一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张:而周文斌老师的课有一个细节就很好。我们也来看一段视频。视频(视频1000:26:4300:27:48): 运用知识解释现象,设计恰到好处,体现了“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是作为板块运动的例证”。而且老师总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一点很难得。 苏:可见,细节

30、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足轻重。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细节决定成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能够对课堂的细节有充分地把握,对细微处有精心的磨合,无疑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马: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评价的机制。“有效教学”的第四步就是切实把握学习评价。 张: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习评价的主要目

31、的是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地理学习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地理学习评价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地理学习的评价应该做到: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开放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 苏:例如:高天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请看他的视频片段(视频1100:18:5500:19:58 )。他的设计是由学生的猜想到课件演示验证,教学安排注意了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

32、说的内容的逻辑顺序,即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初步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又如:杨瑞峰(视频1200:40:0300:40:33) 老师总是鼓励学生要有善于思考乐于提问、善于猜想乐于挑战、善于质疑乐于分享的优秀品质,这一点对学生的培养很好。 张:地理课程不仅提供地理科学知识,而且能学到地理科学的精神、态度、习惯与方法,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地理研究能力包括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获取、处理与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领会地理信息的含义并表达出来的能力;在新的情境下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有关政策进行评价,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判断、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33、最佳选择的能力等等。地理研究能力的培养,无论对今后从事与地理有关的科学研究,还是对将来进行的其他研究,均是终身受益的。 赵:地理学习评价应当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我们应重点关注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状况和表现:(1)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状况。(2)在解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探寻地理事物空间运动和演变规律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地理知识的状况。(3)在地理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怎样提出地理问题,怎样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怎样表达研究成果等)。(4)是否学会了相应的地理学习、研究方法(如: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

34、。(5)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图解能力以及默记地图能力的发展状况。(6)地理实践能力与创造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状况。(7)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状况。 苏:下面我们来看看高天老师是怎样关注学生的,请看视频(视频1300:10:0300:12:12)在黑板上粘贴六大板块的创意不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问:在图上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展示,再由同学纠错或补充。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这种教学理念很好,他关注了学生在地理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切实把握学习评价,还应关注评价多元化。学生的认识水平、个性差异很大,我们要使学生建立学习地理的信心,

35、就必须关心每一位学生学习地理的感受,尽量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什么,掌握了什么。在评价的方法上,应该形式多样,如: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鼓励学生独自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进步和成绩,而不是依照集体或小组的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以新的评价理念去面对新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努力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教学。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发散,灵感得以启迪,个性得以展示,创造得以培养,身心得以和谐发展。 归纳起来,在对地理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手段多样化。 张:一节课是否高效,我们认为应该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