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方言中“来”的各种虚词用法介绍_第1页
沛县方言中“来”的各种虚词用法介绍_第2页
沛县方言中“来”的各种虚词用法介绍_第3页
沛县方言中“来”的各种虚词用法介绍_第4页
沛县方言中“来”的各种虚词用法介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沛县方言中“来”的各种虚词用法介绍0、 引言从20 世纪80 年代起,汉语史研究中对助词来;的来源及其演变关注颇多。例如,太田辰夫(1987) 指出,助词来;从唐五代就有,它是由动词来;演变来的。孙锡信(1992) 认为来;早在先秦时已有虚化迹象,语气词来;最初多用于祈使语句中,相当于现在的吧;字。刘坚(1992) 、曹广顺(1995) 、蒋冀骋、吴福祥(1996) 指出,事态助词来;产生的时间可能在初唐前后,并对来;由动词到助词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推测。梁银峰(2004) 认为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产生,至迟在隋代已经确立。而薛生民(1980) 、张崇(1982) 、林立芳(1997) 、

2、钱乃荣(1997) 、邢向东(2011) 等介绍了现代汉语方言中来;的用法及语法化。不过,从目前来看,大都侧重于来;的时体功能、话题标记等用法。本文拟介绍沛县方言中来;的各种虚词用法,如可做介词、事态助词、语气词等,有些用法是汉语史及其他汉语方言所未曾报道过的,因此揭示沛县方言的来;的用法,为来;的历史演变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方言资料。1、 作为介词的来;来;在沛县话中可用做前置和后置介词,表义丰富。下面结合其功能和语义加以描写。1 1 作前置介词(1) 用在方位词、处所词前面,相当于普通话的往;。1) 靠河太近啦,来边上走走。(离河边太近,往旁边走走。) 2) 你可得来好哩地方想。(你要往好的方

3、面想。)(2) 用在人称代词之前,表示引进动作的方向。1) 他一缺钱就来他妈妈要。(他缺钱的时候,就向他妈要。) 2) 他想看书哩时候,都来老师借。(他想看书的时候,都向老师借书。) 这里的来;大体相当于普通话的向;,但并非普通话中所有的向;都可以换成来;。例如,普通话可以说从这边走向那边;向群众学习;向爷爷敬礼;,而沛县话只能用向;不能用来;,可能是因为这些短语书面性比较强,而来;只用在地道的口语中。1 2 作后置介词用在名词后面,表示一定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范围之内,相当于普通话的里;。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 用在处所名词后面,表示某一处所范围之内。1) 你搁屋来干啥来

4、? (你在屋里做什么呢?) 2) 游泳池来全是人。(游泳池里全是人。)(2) 用在物体名词后面,表示事物范围之内。1) 钱逮钱包来。(钱在钱包里。) 2) 锅来还有饭。(锅里还有饭。)(3) 用在时间名词后面,表示某时间段之内。1) 姐姐暑假来结婚。(姐姐暑假期间结婚。) 2) 他是昨儿来走哩。(他是昨天走的。)(4) 用在一些特殊的处所名词后面,既可表示该处所,也可表示该处所里的人或事。1) 家来最近咋样啦? (家里的人最近怎么样了?) 2) 恁家来着火啦! (你家着火啦! )1 3 格式来 + 形 / 动 + 里;和往 + 形 + 来;。(1) 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面,构成来 + 形/动 +

5、 里;格式,表示往 + 形/动 + 处/方面;的意义。1) 杨树总是来高里长。(杨树总是往高处长。) 2) 给他来死里打。(把他往死处打。) 这种格式中的形容词仅限于表示性质的单音节词,例如高、少、好、坏、多、远、长、矮、短、近、宽、窄、重、轻;等。(2) 用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往 + 形 + 来;格式,表示往 +形 +里/处;的意义。1) 这袋大米往少来说,也得有四五十斤。(这袋大米往少里说,也要有四五十斤。) 2) 出哩这些事,恁可得往好来想。(发生的这些事情,你们可要往好处想。)(1) 与(2) 格式所表达的意义大体一致,形容词也仅限于单音节词中,但两者相比,(1) 格式在沛县话中使用的较

6、为普遍,更符合地道的沛县口语。2、 作为事态助词的来;在沛县话中,来;用在动词谓语句后面,强调所述事情发生在某一参照时间(说话时或者具体的某一时间) 以前,指明所述事情是现在发生或曾经发生过,因此可以说它用来表示事态。(1) 用于叙述句的分句或全句末尾,表现在发生的某种动作行为或事件。1) 爸爸搁地里割麦来。2) 这道题我正想着来。沛县话一般不用在;或正在;等时间副词表达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而直接用来;。事态助词来;不能用于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事件里,如3) 你明天干啥来?(2) 用于叙述句或疑问句末尾,表示过去某一时刻发生过或曾经某一时段发生的事情。1) 你这几年忙啥来? (你这几年一直做什

7、么?) 初看起来,这里的来;有点像普通话的来着;。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 348) 里指出,来着;: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用于口语。句中动词不能带了、过;。备注写道: 来的;来;同来着;,单用来;是近代汉语或现代一部分方言的用法。根据这一点,下面的句子中的来;可以换成普通话的来着;: 2) 你最近忙什么来?→你最近忙什么来着?(3) 与着了;组合在一起构成着了来;形式,表示事前已经准备好了或做好了某一事件的完成态,多用于被动句,而且句尾后的来;使句子带有一种意外惊喜的语气。1) 这件事还真被他骗着了来。(这件事还真被他骗了。) 2) 那个球还真被他接

8、着了来。(那个球还真被他接到了。)(4) 与去;组合在一起构成去来;形式,常用表示对过去事情的询问与回答。1) 你昨天上哪去来? (你昨天去哪里了?) 我上俺姑姑家去来。(我去姑姑家了。) 2) 小王干啥去来? (小王之前做什么了?) 对于去来;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种去来;是去 + 来; 去;是趋向动词,来;是事态助词,来;相当于今语之来着;(参孙锡信 1992,太田辰夫 1958: 356) ; 一种意见认为去;和来;都有实义,来;不能看作事态助词(参袁宾2001) 。我们认为第一种看法更符合沛县方言去 + 来;的语言事实,以上例句都是表示过去时间

9、里发生的事情。3、 作为语气词的来;来;大多用于句尾,其功能和语义相当于普通话的语气词呢;。朱德熙在语法讲义(2000: 208) 中把用于句末的语气词呢;分为呢;,呢;,呢;,即呢;表时态,呢;表疑问或祈使,呢;表说话人的态度或情感。沛县话的来;作为语气词,也有上述功能用法,我们可称之为来;来;来;,下面分别阐述:3 1 来;用于陈述句末尾,分两种情况(1) 表示动作的持续,常和正;正在;或跟动词后缀着;搭配。例如,1) 这事忒麻烦,俺正商量着咋办来。(这事忒麻烦了,俺正商量着怎么办呢。) 2) 我喷说着来,你就来了。(我正说着呢,你就来了。) 以上例句都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动词前头往往有正

10、;正在;) ,去掉着;字,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下面的例子都是表示静止的状态,着;字必不可少。例如,1) 石头上刻着字来。(石头上刻着字呢。) 2) 他还在床上躺着来。(他还在床上躺着呢。) 由此可见,动词 + 来;表示进行中的动作,动词 +着 +来;,既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也可以表示状态的持续。(2) 表示确定的语气,有时候还略带夸张。例如,1) 白慌,车还没来。(别慌,车还没来呢。) 2) 我还没说完来。(我还没说完呢。)3 2 来;用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或者用于祈使句末(1) 用于特指问句时,句中常带疑问词谁;啥;或不定代词哪;等。例如,1) 你说谁来? (你说谁呢?)

11、2) 你现在在哪来?(你现在在哪里呢?) 在一定上下文里,来;前可以只是一个代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用在简略式问句中,构成特指问句的省略形式,意思相当于在哪儿;怎么样;。例如,3) 恁姐姐来?(你姐姐在哪儿?) 4) 红红考上大学了,你来? (红红考上大学了,你怎么样?)(2) 用于选择问句时,选择的主语要求一致,来;放在两个选择项或前一个选择项的后面,中间常用还是;连接。例如,1) 你觉着城里好来,还是乡下好? (你觉着城里好呢,还是乡下好?) 如果选择问句中,选择的项目是一件事情的肯定和否定的两个方面,来;则直接用在形容词或动词谓语的后面。例如,2) 这菜做哩好不好吃来? (这道菜做得好不

12、好吃呢?)(3) 用于祈使句时,句子常含有一种催促、急躁、埋怨、不耐烦的情绪。例如,1) 你快点吃来! (你快点吃呀! ) 2) 你咋那么慢,快点走来! (你怎么慢,快点走呀! ) 来;和语气词吧;连用,含有一种商量、请求、询问的语气。例如,3) 别闹了,快给俺吧来! (别闹啦,快给我吧! ) 4) 爷爷,咱走吧来! (爷爷,咱走吧! )3 3 来;用在感叹句末,含有一种指明事实并略带夸张或惊奇的语例如,1) 上海这个地方真还不孬来! (上海真的很不错! )2) 那个孩子长得才俊来! (那个孩子长得真漂亮! )3 4 用在句中停顿处。有几种不同情况(1) 用在非主谓句后面,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

13、于普通话的啊;。例如,儿来,你这样做能对得起谁哎! (儿子啊,你这样做能对得起谁呀! )(2) 用在假设复句中前一分句末,大体相当于的话;或呢;。(3) 你要是去来,我就给你钱; 要不去来,那就算啦。(你要是去的话,我就给你钱; 要是不去呢,那就算了。)(4) 表示假设,大体相当于普通话的吧;: 我想走来,他不让。(我想走吧,他不让。)4、 结语来;除了几乎囊括普通话中往、里、呢;的用法之外,还兼有吧、啊;的部分用法,同时也还有普通话中相关词语所没有的用法。同一语音形式的虚词负荷如此多的功能,这在我们之前看到的方言资料中是很少见到的。这是沛县话中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值得注意的语法词。参考文献:1太田辰夫 中国语历史文法M 蒋绍愚,徐昌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82孙锡信 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