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州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意蕴关键词:文化建设; 文化空间功能; 有机融合; 作用; 措施;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农民在国家建设中占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们国家持续多年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中国农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 文化建设工作亦不能忽视。如何对农村、农民进行文化建设, 满足物质、经济富裕起来的农村、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迫切需求, 是我们国家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 对农村、农民进行文化引领, 要贴合农村实际、理解农民需求, 选取适合农村、易为农民接受的方式。本文认为进行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 既要注意软性、内在文化内容的选取和价
2、值倾向的引领, 也要注意硬性、外在文化空间的打造, 要选取适合的建设地点、建筑风格、内部布局等, 二者缺一不可。因为选取适合的文化内容, 确定正确的价值、道德引领, 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而打造适合的空间, 是文化灵魂居住的外壳;, 能够直观上增强文化建设的具象化认识, 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归属感, 从而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本文以温州为例, 具体分析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各自的文化空间功能, 三者有机融合的作用及如何实现有机融合。一、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空间功能分析(一) 戏台:地方戏曲展演的传统舞台, 乡土社会教化的公共空间温州作为南戏故乡, 不仅地方戏曲种类多, 唱腔丰富, 而且
3、有着盛行演戏的传统。温俗爱演戏、温民爱观戏, 频频见于地方文献记载, 如清劳大与瓯江逸记温俗最好演戏;条描述:其俗最好演戏, 或于街市, 或于寺庙庵观, 妇女如云, 搭台纵观, 终日不倦。;1明姜准岐海琐谈卷七记载:每岁元夕后, 戏剧盛行, 虽延过酷暑, 勿为少辍。如府县有禁, 则托为禳灾、赛祷, 非迁就于丛祠, 则延香火于戏所, 即为瞒过矣。且戏剧之举, 续必再三, 附近之区, 罢市废业, 其延姻戚至家看阅, 动经旬日。;2两条史料将温州历史上盛行演戏和温民呼亲招戚、罢市废业、男女老幼连日观戏狂欢的景象, 描述的栩栩如生。俗语说:逢场作戏;, 也可理解为, 要想作戏;, 就要有演出、展示的场
4、地、空间, 就是要有戏台。如上文所述, 温州历史上盛行演戏, 所以建造有大量戏台。温州古戏台一书介绍:温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古建筑中建有戏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561处, 现存541处, 数量庞大, 弥足珍贵, 以永嘉一县为最, 其余各县 (市) 区均有大量分布。;3温州现存古戏台541处, 远远多于拥有‘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美称而现仅存120座古戏台的宁波市宁海县;。4温州历史上有数量如此巨大的古戏台存在, 也为地方戏曲的传承提供了众多空间, 二者之间相得益彰。戏曲在中国传统社会存在多年, 一直承载着乡野教化的文化功能。在教育并不普及的中国古代, 生活在乡村中的大多
5、数人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但他们却懂得忠孝节义等中国传统道德是非观念。究其原因, 正是中国传统农村每逢节日、喜庆、神诞、祈福等即举行演戏活动教化的结果。年复一年在戏台上上演的传统戏曲, 反复对乡野民众讲述着或真实或杜撰的关于忠臣、孝子、贞女、烈妇、科举功名等故事, 潜移默化中实施着教化作用。张棡杜隐园观剧记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1900) 闰八月初二日看钟情记第三本;条写到:午后看戏, 演钟情记第三本。是本演沈凌云因嫖妓破家, 赖其妻梁氏设法娶妾, 暗将产业续回。5直至沈某山穷水尽, 始发愤攻书, 下闱成名, 夫妇依旧团圆。其警醒世人之意最为深切。;6张棡作为生活于清末民初的温州地方士绅, 不仅平
6、生酷爱看戏, 而且深谙戏文对于教化的作用, 警醒世人之意最为深切;一语, 一针见血的点出钟情记警醒民众不能沾染恶习, 要发奋上进, 才能功成名就、家庭团圆、生活幸福美满的教化作用。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得到当时政府和社会的提倡。如永嘉教育第一期关于民国时浙江省教育厅提倡演剧的记载, 浙江省教育厅教字第二八三号训令 (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 :盖演剧足以感动观众, 收潜移默化之效, 实为能深入民众之有力量的宣传工具。凡工厂、学校、农村、有条件者, 均应成立剧团。;7又如东瓯杂志创刊号所载周雪戏曲之改良文提出的:改良社会, 端资感化, 而感化之最大且深者, 莫如词戏。唱刘孝子之寻亲, 何人不兴其孝义
7、?演杨椒山之写本, 何人不激其忠诚?念程婴之全孤, 虽蒲夫亦有立志;写关侯之送嫂, 纵荡子孰不认惭!触于目而印于心, 印于心而诚于意, 其感化之速, 盖油然而不自觉者。;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亦指出, 要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9(二) 祠堂:传统宗族社会治理的场域中心, 戏台存在的依附空间明清时期, 江南一带属于典型宗族社会, 祠堂作为宗族、村落的公共活动空间, 举凡事关一族、一村的大事, 几乎都在这里发生、处理, 如祭祀先祖、举行宗族会议、裁决宗族事务、进行族众教化等, 所以祠堂是中国传统宗族社会治理的场域中心。宗族在祠堂举行的诸多事务中
8、, 演戏是很重要的一项, 名目也比较多。第一、圆谱演戏。张棡杜隐园观剧记记载其于宣统元年 (1909) 七月廿七日到夏姓宗祠饮圆谱酒并看戏, 午刻, 整衣到夏姓宗祠饮圆谱酒, 酒毕, 即在夏祠看戏, 班系竹马歌。;10第二、祭祀演戏。温州古戏台记载永嘉县芙蓉村陈氏大宗祠祭祀演戏活动, (祠堂) 在古代为村内陈姓族人供奉神主、祖宗牌位和聚会议事的公共场所。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起, 村里举行祭祀活动, 有做戏三天三夜、舞鱼灯等习俗。;11第三、安慰死者演戏。田仲一成指出, 在葬礼上, 宗族为了安慰死者而举行演剧的例子, 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12通过演剧来安慰死者的想法, 与时俱进, 在清代的江南宗族
9、中, 即使在三七日、五七日、十七日等每七日举行的追荐功德仪礼上, 也通过道士和僧侣演出戏剧。;13无论宗族演戏的最初目的如何, 都会收到一个必然效果, 即通过看戏使族中子弟受到教化。温州地处浙之东南, 明清时期亦是典型的宗族社会, 不仅宗族数量多, 而且多数宗族建有祠堂, 祠堂中建有戏台。据温州古戏台统计, 温州现存古戏台处于宗祠中的占据绝大多数, 有314处, 约占总数的58%。;14以此推测祠堂是温州古戏台的主要存在依附空间, 当不为过。有戏台就有戏曲演出, 张棡在日记中记载了从19061929年的23年间, 多次去叶氏祠堂看戏的情形。15可以想见温州祠堂演戏之风的持久、盛行, 及人们对于
10、祠堂观戏的热衷。有戏曲演出就有道德教化。不仅戏台演出的剧目具有有声教化功能, 戏台用于装饰的戏联、雕刻和彩绘的图案、屋脊的灰塑、瓦当等, 也多被赋予了和戏曲及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 这些也在对人们进行着无声的教化。所以, 戏台、祠堂一直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进行道德教化、伦理宣讲、治民驭众的有效空间。(三) 农村文化礼堂:新农村精神家园;建设的空间保障新世纪的中国农村正经历发展史上的转型,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一些问题, 如有学者指出:中国迅速的现代化进程对农村的冲击和影响尤其巨大中国传统的以情感为纽带的乡土化交往逐步淡化文化传承弱化、情感联系淡化、缺乏归属感、精神情感压力增大和一些乡村逐
11、渐空心化等问题越来越凸现。;16在新农村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中, 文化、精神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亦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适合的空间保障。浙江作为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先进省,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也具有榜样作用。2013年, 浙江省代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2014年, 浙江省文化厅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业务工作指导的通知, 提出要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 充分发挥文化礼堂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温州结合自身实际, 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方面提出紧紧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 争取实现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
12、至2016年底, 温州已经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011个, 占全省文化礼堂总数的近六分之一。可以看出, 从浙江省政府到温州市政府都非常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因为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进行新农村精神家园;建设的空间保障。二、有机融合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空间功能的作用(一) 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及戏台保护温州作为南戏故乡, 传统戏曲种类较多, 是宝贵的地方文化财富。但随着时代发展, 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等方式发生一系列变化, 传统戏曲的生存环境亦随之发生改变, 一些剧种面临生存危机。作为地方戏曲传承、展演的空间, 古戏台本身即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而戏台的形制、规格、装饰、彩绘、雕塑、楹联等亦都包
13、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因为年久失修, 或不再使用, 很多古戏台破败不堪。作为温州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财富, 戏曲、戏台都需要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将农村文化礼堂、戏台二者文化空间功能的融合, 不仅使温州地方戏曲通过进农村文化礼堂有了定期的演出需求, 也使古老的戏台得到修复并有了当代使用功能, 这无论对于戏曲传承, 还是戏台保护, 都非常有效。(二) 推动祠堂保护, 发挥宗族场域的当代文化功能祠堂作为一种具有时代印记的乡土建筑, 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期的见证, 具有独特的建筑遗产及文化价值。随着现在家庭结构单一, 人口数量减少, 因工作分散居住各地等原因, 同姓宗族聚居一处的情况正
14、在弱化, 宗族中进行的集体性活动日渐减少, 一些祠堂甚至长年大门紧闭或出租他用。通过将农村文化礼堂建在宗祠中, 赋予祠堂全新的使用功能, 不仅使祠堂的建筑得到有效修缮和维护, 保护了祠堂建筑本身的文化遗产价值, 也增加了使用机会和人气, 充分发挥了当代文化功能。(三) 推动农村文化礼堂空间建设, 打造精神家园;戏台、祠堂本就是传统社会乡村自治、道德教化的空间, 是乡村社会自我生长的产物, 适合农村、农民的需求, 民众对其有一种原生的亲近感、认同感, 现在将农村文化礼堂建在祠堂中, 将乡村社会传统的文化教化空间与我们国家今天的文化教化空间有机融合, 在实现对戏台、祠堂保护的同时, 也充分发挥了二
15、者的当代文化空间功能, 推动了农村文化礼堂的空间建设和精神家园;打造。正如温州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苍南, 当人们问及村子里的孩子, 课余时间哪里最好玩?孩子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是文化礼堂。不仅孩子们, 村民们也喜欢经常到文化礼堂转转, 感受自己村子的历史传统和文化。17所以苍南已经做到了将农村文化礼堂建成村子里的文化地标, 精神家园;。三、有机融合戏台、祠堂、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空间功能的措施(一) 做好戏曲演出题材选择和戏台保护中国传统社会在祠堂戏台上演出的戏曲所宣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难免带有封建遗毒的成分, 这是今天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予以摒弃、防范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地弘扬我
16、们国家当代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引领, 体现国家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宗旨, 贴合农村发展的实际形势和需求, 为我们国家当代的文化建设服务。所以, 要对戏曲演出的剧目和内容进行选择、把关, 剔除传统戏曲中陈旧、迂腐、不合时宜的部分, 加入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正能量的元素, 实现旧戏新排, 或者新编适合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需求的剧目, 让戏曲演出题材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古戏台作为戏曲演出的舞台空间, 也要受到相应保护。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 温州古戏台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一些被拆除;一些因某种原因, 被移到他处;一些因历经岁月风雨侵蚀, 残破不堪, 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一些得到修复的
17、, 或因修复经费问题, 或因修复组织者眼光问题, 或因掌握传统修复技艺工匠难寻问题, 本来雕梁画栋、建造精美的古戏台, 在台柱、梁檩、内部屋顶等木建部分被简单粗暴的刷了一层非红即绿的油漆, 灰瓦铺就的屋顶和屋脊上各种造型的灰塑被现代琉璃瓦取代, 哪里还有半点古戏台的美。古戏台的美, 就美在其不仅仅是一处处戏曲演出的舞台空间, 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载体, 在梁柱上雕刻精美的传统人物、故事, 在内部屋顶绘画的戏曲、历史题材的图案,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表达。人们不仅通过在戏台上演出的戏文受到教化, 平日里只要看到这些古戏台, 就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平日里潜移默化的教化效果, 应该不会
18、比一年中上演的戏曲差。所以, 今天我们对古戏台的保护, 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尽量保留其原风原貌, 不做不必要的修复。第二、确实有必需修复, 要按照传统营造技艺的标准。第三、必须进行修复, 但现在技艺上达不到传统营造技艺标准, 就学习考古界出土文物的修复原则, 将古戏台不需要修复的部分保留原貌, 修复的部分让后人能够明显区别出来, 而不是简单用现代的红绿油漆通体粉刷掩盖了事。这种将古戏台的建筑原貌、细节刻画一刷盖之的做法, 明为修复, 实则是更为彻底、可怕的破坏。(二) 重新定位祠堂当代使用功能, 正确发挥在新农村精神家园;空间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浙江省新农村文化礼堂的地址选择, 2013年代省长
19、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依托旧祠堂、旧书院改造文化礼堂, 要将文化礼堂建在祠堂中。这一提法的用意非常明显, 考虑也很周全:第一、祠堂作为古代宗族社会的公共活动空间, 是本村、甚至周边几个村子中, 建筑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最庄严神圣的地方, 将农村文化礼堂建在这里, 减少了地点选择、建造费用支出等麻烦, 是非常适合的空间选择。第二、祠堂本就是传统宗族社会进行宗族治理、道德教化、文化引领的场所, 今天将农村文化礼堂修建在祠堂中, 对新农村实施文化建设, 二者之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温州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如祠堂数量众多的苍南县, 就将分布在全县76个行政村的85座祠堂改造为农村文化礼堂。但是,
20、 祠堂是宗族社会的产物, 宗族是一个对内团结、对外排他的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血亲自治组织, 原来的祠堂是本姓族人存放列祖牌位、祭祀先祖、处理族内事物等的宗族内部使用空间, 是属于一姓一族的私有建筑。现在将农村文化礼堂建在祠堂中, 就使之变为了政府管理下的公共文化空间。为更好地发挥建于祠堂中的农村文化礼堂对精神家园;打造的空间作用, 就要使祠堂适应这个使用功能的新定位。为此, 我们对祠堂的内部陈设、展示等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做出改变, 要使其适应现代化新农村精神家园;打造的空间需求, 要体现我们国家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时代风貌和道德引领。做好这个转变, 从空间形式上, 可以直观地增强群
21、众对精神家园;的具象化认同感、归属感, 从内容展示上, 使文化内涵适应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 从而成功进行新农村精神家园;打造和文化建设。(三) 农村文化礼堂空间建设, 既要响应国家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宗旨, 也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中国幅员辽阔, 地域文化差异大, 对国家提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每个省、地区都要结合自身特色, 因地制宜制定自己的规划和目标。农村文化礼堂, 就是浙江省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大创新, 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对于温州而言, 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瓯文化色彩。戏台上上演的戏曲, 很多都是温州的地方剧种, 演出的剧目, 反映的是温州的历史文化, 如荆钗记等。所
22、以, 温州将农村文化礼堂建在祠堂中, 经常将地方戏曲送入文化礼堂演出, 在用瓯韵方言俚语演唱的关于温州历史故事的戏文熏染中, 实现了对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而且效果理想。这是因为用方言演唱的反映温州历史人文的地方戏曲, 民众更易于懂得其中的韵味、内涵, 也更易于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文化认同, 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李氏大宗的祠堂中本就有戏台, 改造为农村文化礼堂后, 政府部门每周六、日都会派永嘉昆剧团进行两场演出。这与苍坡村过去每年都会请戏班演戏的传统, 非常相似。所以, 温州充分借用现有的公共空间, 将戏台、祠堂的文化空间功能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空间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成功打造了新农村的精神家园;。结语建设农村文化礼堂, 将文化礼堂建在祠堂中, 是浙江省在新农村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识别镰状细胞贫血影像特征-全面剖析
- 地质侵蚀与生态修复的动态平衡-全面剖析
- 建筑档案管理全方位解读
- 《绽放自信的花朵》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八年级下册
- 我的名字班本课程
- 房地产项目行业分析
- 小儿支气管炎哮喘护理
- 对外贸易政策与管理
- 房地产开发EPC项目实施计划
- 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计划
- 山东省国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民航飞机航电设备故障检测与诊断》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招聘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广东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5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学习解读课件
- 防极端天气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奔驰事故留修专员年终总结
- 2025电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精练考试指导题库及答案(浓缩500题)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
- 《校园安全教育(第二版)》 课件全套 项目1-8 走进安全教育 -确保实习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